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

2020-12-15 澎湃新聞

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

2020-11-11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樂雅韻」項目正式創立於2015年6月,至今已成功舉辦59期,是徐匯區乃至全市第一個以非遺為品牌特色,也是第一個專門針對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的品牌。日前,「蒼山南韻·滬上聽音」國樂雅韻第60期如約而至,梅隴文化館裡浙江蒼南與上海徐匯展開了一場「文化走親」。

演出當晚,梅隴文化館演藝廳內座無虛席,國樂雅韻與浙江省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手,為社區帶來包括單檔布袋戲、蒼南正一派科儀音樂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內的近十個非遺項目,讓廣大觀眾領略獨特的「蒼山南韻」。「這次節目我們是精中選精,優中選優,選擇最好的節目呈現給我們的社區觀眾,」 浙江省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領導向記者介紹,「這次節目的一大特色就是我們的節目都是用方言演唱;我們選擇的音樂類節目也與國樂雅韻主題相契合,希望帶給觀眾一次難忘的觀演體驗。」

演出伊始,蒼南吹打《集錦頭通》熱鬧開場,既有笛子和嗩吶的「吹」,又有鑼、鼓、鈸為主,輔以大胡、板胡、二胡等弦樂器的「打」,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們。緊接而來的畲族民歌又是另一番風情,畲族民歌多用假聲歌唱,夾有「哩、羅、啊、依、勒」等音的「假聲」讓畲族民歌聽起來與眾不同。

好戲連臺,一人多角的單檔布袋戲《武松打虎》更是讓觀眾們大開了眼界。戲臺上,一位藝人,僅憑一張嘴、一雙手、一雙腳,熱熱鬧鬧地撐起了一臺戲。表演時,藝人坐在戲樓內,一人操縱多個戲偶,兼敲打樂器伴奏,完整表現生、旦、淨、末、醜等各種角色的唱、做、念、演、打。嫻熟的執偶表演技巧、獨特的一人多角的唱腔,整個節目行雲流水。

隨後,流水長調、漁鼓、點色剪紙、溫州鼓詞、提線木偶戲等節目輪番上演,每一個節目都與眾不同,形式多樣地展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壓軸出場的是蒼南正一派科儀音樂,演出中將溫州南戲音樂、甌劇音樂、浙南民間小調與傳統道教音樂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頗有看頭。一次打包這麼多的非遺項目,讓觀眾大呼過癮。

記者:耿潔玉

視頻拍攝:劉倩朋

視頻剪輯:朱文喆

原標題:《蒼山生南韻,滬上聽佳音,非遺文化進社區真精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非遺進社區:嶺南詠春拳「打入」沙面!
    今天,沙面街文化站結合沙面街 「四季廣場」文化活動特色文化品牌,積極配合區文化惠民工作,舉辦了一場「冬暖翠洲—2020年沙面街非遺(嶺南詠春拳)進社區文化惠民活動」。本次活動走進社區向街坊傳授詠春的技巧
  • 雲南「非遺」白族扎染和傣族剪紙亮相上海吳涇鎮
    ,不僅從創意、構圖、題材、載體上為吳涇的時尚產業提供了多角度的創新提示,而且為上海、雲南兩地的文創產業碰撞出新的亮點。 雲南民族博物館研究館員李月英致辭中提到:「技藝彩雲南 相約黃浦江」 是自2019年至今的一項長期持續的推介活動,旨在通過展覽、體驗、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形式相互結合,讓更多的人共同通過活動感受獨特的雲南非遺傳統技藝的魅力
  • "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2020鞍山南果梨文化採摘節即將啟幕
    3、「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2020鞍山南果梨文化採摘節系列活動宣布正式啟動。4、參觀南果梨祖樹,並請嘉賓現場剪下南果梨,寓意秋季南果梨豐收。5、參觀文化長廊,欣賞王登科老師關於南果梨的書畫作品,觀看剪紙、刺繡等非遺傳承人以「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為主題的創作展示。6、「南果梨採摘騎行節」鳴槍發令。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中國夢·非遺行」 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走進平陰縣東三裡社區...
    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以社區為中心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築牢新時期基層思想文化陣地,8月6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平陰縣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先後走進平陰縣榆山街道東三裡社區、錦水街道前阮二社區。我市近10位非遺傳承人通過展演展示、互動交流等方式,分別為兩個社區居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特色鮮明的非遺盛宴。
  • 亮特色秀美好曬幸福 上海社區日活動描繪滬上市民的小確幸
    做一做非遺小手工,看一場展覽,聽一場講座,亦或是參與一場旗袍秀,聽一聽弦樂四重奏,在濱江邊走邊聽……是上海市民周末的小確幸。11月28日, 上海市民文化節「我的小康我幸福」社區日活動拉開帷幕。200多個社區,一千多個線上線下活動同期展開。
  • 巴風渝韻醉巴南 山水歸來見南泉 2020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盛大開幕
    巴風渝韻醉巴南 山水歸來見南泉2020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盛大開幕  為深入推進產業融合,帶動旅遊消費,助推文旅市場復甦,9月28日晚,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巴南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巴風渝韻醉巴南—2020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開幕式在南溫泉景區隆重開幕,誠邀廣大市民參加
  • 非遺楚香文化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通訊員曉月)12月9日,金地格林社區、武漢市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攜手非遺楚香文化,開展楚香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用非遺文化給予學生精神滋養,用楚香文化讓學生能夠踏香而行。
  • 古琴、洪拳、醒獅……快來圍觀萬江「非遺」進校園的精彩瞬間
    古琴雅韻、洪拳威猛、醒獅勁舞——12月11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萬江第七小學,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讓「非遺」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推進「非遺」在萬江的保護和傳承。
  • 非遺進社區|「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捏麵人體驗活動
    2020年7月22日,由步湧社區黨委、步湧社區工作站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捏麵人體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2015年,王建林隨深圳政府出訪德國柏林,現場展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傳統手工藝,廣受歡迎,獲頒發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榮譽證書。指尖上的神奇技藝據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
  • 進景區、進博物館、進校園、進商場、進社區 廣州非遺 道路越走越寬
    在制度體系方面,「十三五」以來,廣州市先後出臺《廣州市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才工作方案》《廣州市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方案(2018-2020)》《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廣州市發展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為全面提升廣州非遺保護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專業化水平提供政策支撐
  • 非遺進企業 文化共傳承
    為進一步營造非遺保護良好氛圍,提高廣大群眾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耒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耒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特別策劃開展了「共享·傳承·傳播——非遺保護公益講座活動」。
  • 廈門新春、元宵非遺活動大匯總!快約上小夥伴浪起來~
    廈門網訊(記者 方豪騰)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春節的你是不是愁著沒地方去?來廈旅遊不知道該去哪兒體驗純正的閩南風情?這裡為您整理了廈門市閩南文化走透透:2020年春節、元宵系列活動匯總!趕快約上小夥伴們浪起來!
  • 全民參與迎新春 非遺文化走進二仙橋西北路社區
    非遺千古傳,澤潤天地間。1月12日,成華區二仙橋街道西北路社區組織糖畫、蜀繡、楹聯等非遺文化項目走進社區,走到居民身邊,讓居民們能夠充分參與其中,並感受非遺帶來的樂趣,在非遺文化的陶冶中迎接新春。二仙橋街道辦事處副調研員李平、二仙橋街道文化中心主任唐爽、二仙橋街道西北路社區黨委書記廖永群、居委會主任孔濤等相關領導在現場為居民送上了新春祝福。
  • 讓非遺走進校園丨光南中學成立非遺拓展課大師工作室
    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化資源。9月18日上午,光南中學舉行了非遺拓展課大師工作室啟用儀式,讓非遺走進校園,讓學生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培養趣雅情操。據了解,此次共啟用4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分別是金華道情傳承人朱躍文工作室、小禾書法創始人何劍強工作室、金華剪紙藝術家詹東明工作室和金華婺州窯工藝美術大師葉柏林工作室,通過開設非遺拓展課程,讓孩子們在校學習傳統文化、享受非遺文化的樂趣,提高審美與欣賞水品。
  • 南社忠孝文化節來啦!美食、非遺、表演...
    南社忠孝文化節來啦!美食、非遺、表演.....本周末(12月12日、13日)2020年南社第四屆忠孝文化節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社齋醮將在南社明清古村落舉辦兩天的精彩活動相信總有一個亮點能吸引你茶山囡帶你先睹為快趕緊收藏這份
  • 河西區掛甲寺街新城小區開展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
    為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增強居民對傳統民俗藝術的了解,掛甲寺街於11月26日下午在新城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非遺進社區-麵塑手工體驗活動」,邀請了非遺技藝——麵塑的指導老師向掛甲寺街的老人朋友們進行麵塑的介紹和教學。
  • 滬上24所高職院校讓孩子體驗「匠心」 增進職業教育認識
    本報記者張馳攝本報訊(彭德倩 焦葦)「拓片,第一步用混著膠水的水刷上要拓的石碑雕刻部分,待它半乾,再輕輕將宣紙對準覆上去……」昨天上午,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陳海龍工藝美術創新工作室」裡,來自上海新中中學的高一學生李源霖一邊低聲複述著步驟,一邊完成工序。這個從小練書法的孩子第一次親手拓印,完全被其中的種種門道迷住了。
  • 非遺傳承人和社區群藝團隊助力 昆明市「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走進合...
    社區鄰裡節走進公租房合心園小區 供圖非遺魅力吸引小朋友圍觀 供圖鄰裡節為幸福老人過集體生日 供圖12月19日,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主辦的2020年「昆明市首屆公租房社區鄰裡節當天,社區負責人與幸福老人代表張雨龍一同切蛋糕,拉開了集體生日的帷幕。多名黨員代表共同送上生日賀卡,齊唱生日歌、吹蠟燭等環節更是將活動推入高潮。百歲老人張雨龍分享了他從軍的崢嶸歲月,儘管容顏老去,但氣質不減當年,聽老人回憶他在軍校中成長曆練的故事,讓在場的人都深受鼓舞。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在此基礎上,我市組織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與評審工作,積極向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申報非遺項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區縣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的項目1個,市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的項目10個,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的項目7個。我市現有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7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4名。去年,我市的蒙醫沙療還被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推薦申報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