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7日訊(通訊員 蔡曉陽) 騰雲密雨向前行,非遺傳承啟新聲。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以社區為中心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築牢新時期基層思想文化陣地,8月6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平陰縣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先後走進平陰縣榆山街道東三裡社區、錦水街道前阮二社區。我市近10位非遺傳承人通過展演展示、互動交流等方式,分別為兩個社區居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特色鮮明的非遺盛宴。
許多社區居民冒雨提前來到現場,耐心等待著活動的正式開始。在展演區,國家級代表性項目濟南皮影戲、省級代表性項目太平拳、市級代表性項目平陰獨輪車,在非遺傳承人的精心編排、演繹下,把傳統鄉土要素與時代創新元素有機融合,將富有齊魯文化特質與濟南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呈現在現場孩子及家長面前,讓他們在歡聲笑語的背後真切地感受到家鄉所承載的深厚地域歷史文化底蘊。在展示區,5位非遺傳承人以精品展示、體驗交流等方式,向前來觀看的社區居民近距離展示了麵塑、泥塑、微雕、根雕、拓片技藝的獨特藝術魅力。他們以所創作的非遺實物為例,從吸引注意力、培養興趣等方面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增進了現場觀眾對非遺及非遺保護的認識和了解,受到了廣大居民的高度讚譽與熱烈歡迎。
在兩個社區的活動現場,孩子們興高採烈地講道,這是他們第一次現場觀看皮影戲表演,第一次親身體驗麵塑、微雕等非遺項目。「沒想到時隔幾十年,我們還能在家門口看到老濟南的皮影戲,真是太好了。」社區的李大爺在觀看皮影戲之後十分感慨。他們都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傳承人來到社區表演展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非遺、了解非遺。兩個社區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創新發展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搭建社區與我市非遺傳承人的互通平臺,將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引進來,培育新型社區文化,提高大家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多年來,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工作理念,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先後打造了「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濟南皮影戲進基層系列、古琴藝術進高校系列、泉城曲壇名家進基層系列等公益性品牌活動。每年組織我市數十位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市大中小學校及社區(農村),以非遺展示展演、專題講座、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非遺知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