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非遺行」 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走進平陰縣東三裡社區...

2020-12-23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7日訊(通訊員 蔡曉陽) 騰雲密雨向前行,非遺傳承啟新聲。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以社區為中心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築牢新時期基層思想文化陣地,8月6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平陰縣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先後走進平陰縣榆山街道東三裡社區、錦水街道前阮二社區。我市近10位非遺傳承人通過展演展示、互動交流等方式,分別為兩個社區居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特色鮮明的非遺盛宴。

許多社區居民冒雨提前來到現場,耐心等待著活動的正式開始。在展演區,國家級代表性項目濟南皮影戲、省級代表性項目太平拳、市級代表性項目平陰獨輪車,在非遺傳承人的精心編排、演繹下,把傳統鄉土要素與時代創新元素有機融合,將富有齊魯文化特質與濟南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呈現在現場孩子及家長面前,讓他們在歡聲笑語的背後真切地感受到家鄉所承載的深厚地域歷史文化底蘊。在展示區,5位非遺傳承人以精品展示、體驗交流等方式,向前來觀看的社區居民近距離展示了麵塑、泥塑、微雕、根雕、拓片技藝的獨特藝術魅力。他們以所創作的非遺實物為例,從吸引注意力、培養興趣等方面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增進了現場觀眾對非遺及非遺保護的認識和了解,受到了廣大居民的高度讚譽與熱烈歡迎。

在兩個社區的活動現場,孩子們興高採烈地講道,這是他們第一次現場觀看皮影戲表演,第一次親身體驗麵塑、微雕等非遺項目。「沒想到時隔幾十年,我們還能在家門口看到老濟南的皮影戲,真是太好了。」社區的李大爺在觀看皮影戲之後十分感慨。他們都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傳承人來到社區表演展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非遺、了解非遺。兩個社區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創新發展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搭建社區與我市非遺傳承人的互通平臺,將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引進來,培育新型社區文化,提高大家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多年來,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工作理念,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先後打造了「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濟南皮影戲進基層系列、古琴藝術進高校系列、泉城曲壇名家進基層系列等公益性品牌活動。每年組織我市數十位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市大中小學校及社區(農村),以非遺展示展演、專題講座、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非遺知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相關焦點

  • 全民參與迎新春 非遺文化走進二仙橋西北路社區
    非遺千古傳,澤潤天地間。1月12日,成華區二仙橋街道西北路社區組織糖畫、蜀繡、楹聯等非遺文化項目走進社區,走到居民身邊,讓居民們能夠充分參與其中,並感受非遺帶來的樂趣,在非遺文化的陶冶中迎接新春。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現場舉行的「西北非遺傳承人」西北路小小非遺代言人體驗評選活動,現場群眾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志願者的有序組織下,參與非遺文化體驗後,向現場群眾進行一段話的非遺體驗介紹,並可以獲得「西北非遺傳承人」證書。
  • 番禺區「鄉村振興文化行」公益文化品牌活動啟動
    送戲下鄉、名師大講堂、歌唱朗誦大賽、迎春晚會、商品展銷……12月18日,番禺區鄉村振興文化行之「粵韻鄉情頌黨恩」文化系列活動在廣州文藝市民番禺空間正式啟動。該活動將貫穿2021年全年,為人民群眾獻上豐富的文化大餐。
  • 非遺進企業 文化共傳承
    為進一步營造非遺保護良好氛圍,提高廣大群眾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耒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耒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特別策劃開展了「共享·傳承·傳播——非遺保護公益講座活動」。
  • 廈門新春、元宵非遺活動大匯總!快約上小夥伴浪起來~
    廈門網訊(記者 方豪騰)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春節的你是不是愁著沒地方去?來廈旅遊不知道該去哪兒體驗純正的閩南風情?這裡為您整理了廈門市閩南文化走透透:2020年春節、元宵系列活動匯總!趕快約上小夥伴們浪起來!
  • 剪紙迎元旦 傳承非遺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進一步傳承非遺文化,綻放剪紙風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文亭民俗博物館舉行剪紙專題展公益活動。在文亭民俗博物館,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剪紙的世界。大家一邊觀看剪紙,一邊了解剪紙的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花草樹木到歷史文物,每個剪紙作品逼真又精緻,大家紛紛發出驚嘆聲。參觀完剪紙展,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陶翠梅老師,開始帶領學生們認真學習剪紙技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依託獨特的區域優勢和人文歷史資源,學校創建了高水平、高規格的非遺傳承平臺,學校現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紫砂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點。3、師資優勢。
  • 紮實堅守老酒品質 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4年前參加公益扶貧項目考察的一次偶然經歷,讓中山商人伍倩雯與非遺白酒結下不解之緣,事業升華之旅就此開啟。在了解老酒企的整體情況後,對其進行併購重組,她發揮中山人做事靈活、商業敏銳度高的特點,從「古窖」「老酒」「非遺」等元素精準切入,讓老酒企展現新的光芒。老酒企擁有的古窖池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傳統釀酒技藝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化過年活動多 場次豐富主題鮮明
    據不完全統計,新春期間(1月20日-2月20日),市級文藝惠民演出14場、公共文化場所惠民重點活動164場次、「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42場,博物館展覽活動80場次,共計300場次的惠民活動,其中,春節7天假期約91場。
  • 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由於時間有限,此次活動為居民提供的是已經做好的絨棒,來教大家使用絨棒做成絨花。
  • 中牟非遺:開展戲劇公益培訓 傳承發展戲曲文化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暑假期間,中牟縣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了暑期傳統戲劇公益培訓班,高亢悠揚的板胡旋律和鏗鏘激昂的豫劇唱腔不時傳出。
  • 活化傳承非遺增強文化自信
    為全面呈現「送王船」的歷史文化價值,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國民主同盟廈門市委員會、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承辦了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系列活動。
  • 中國文化小使者走進奧地利駐華使館 傳承絲路友誼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21日電 今天,記者從在北京啟動的「2020絲路新語·中外文化小使者巡禮」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公益活動上了解到,來自全國近40名中國文化小使者的學生代表走進奧地利駐華大使館,以優秀的才藝與作品,進行跨語言、跨文化參訪與交流,積極傳播弘揚中國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 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文化旅遊系列主題活動實施...
    一、活動主題華夏山水最東府,雙節同慶趣渭南二、活動時間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三、九大系列主題活動(一)黃河故事  憶渭南(二)雙城萬人  遊渭南(三)千輛房車  住渭南(四)文化惠民  樂渭南(五)詩詞歌賦  誦渭南(六)傳承非遺  習渭南
  • 通州: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
  • 「社區鄰裡節」走進合心園 非遺傳承人、社區群藝團助力優+生活
    活動還積極整合雲南眾聯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優質資源開展招聘會;聯合雲南仕而優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親子科普小實驗互動課堂;更有體驗非遺文化項目捏麵塑、吹糖人、畫糖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合心園小區配建商業商戶代表眾尚健身、虎威精英跆拳道聯盟(普吉館)、艾拉貝思藝術培訓學校等也在活動現場為住戶提供價格優惠、免費體驗課程等惠民服務。
  • 非遺傳承人和社區群藝團隊助力 昆明市「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走進合...
    社區鄰裡節走進公租房合心園小區 供圖非遺魅力吸引小朋友圍觀 供圖鄰裡節為幸福老人過集體生日 供圖12月19日,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主辦的2020年「昆明市首屆公租房社區鄰裡節王家橋社區3支群藝團隊為本次活動專門排練了精彩節目,其中來自雲嶺管弦樂團的《我愛你中國》《阿老表》演奏節目給合心園住戶帶來了一次高雅藝術的享受。小區配建商業商戶代表虎威精英跆拳道聯盟(普吉館)、艾拉貝思藝術培訓學校也登臺獻上拿手表演。演員中有部分就是合心園的住戶,每個人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給鄰裡帶來歡樂和溫暖。
  • 一把剪刀創文明 一張剪紙樹新風 西安高新社區公益活動順利舉行
    央廣網西安8月24日消息 為積極響應西安市創建文明城市號召,8月19日,高新區網信辦在高新區楓林綠洲社區開展「傳承非遺文化,『剪』出高新風採」文化公益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傳遞民族文化,讓群眾更深層的了解民間藝術,同時對西安高新區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宣傳。
  • 交流·交心·交棒——內蒙古非遺團隊走進臺灣
    >  21日,「草原文化走親」最後一場活動在臺灣花蓮縣光復鄉舉行,為「守望精神家園——第六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大型公益交流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此次交流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  同期進行的還有「草原記憶——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蒙古包、勒勒車吸引眾多遊人拍照留念。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服飾與頭飾、金銀器、刺繡、珠繡、草編、剪紙和蒙古文書法讓觀眾讚嘆不已。
  • 非遺傳承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傳統文化煥發全新活力
    近日,在任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非遺展示廳裡,四位非遺文化傳承人製作的精美文化藝術品,引來了參觀市民們的讚譽。據介紹,任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實用管用相結合,將非遺傳承保護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圍繞傳承經典文化、繼承非遺匠心,組織優秀非遺傳承人(剪紙、版畫、團扇等)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技藝展示、互動教學等形式,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長效常態開展。
  • 星光公益行走進褒國康樂養老社區
    漢中文明網訊- 近日,《星光公益行》來到褒國康樂養老社區,由陝南民歌彭光琴工作室,攜手愛心企業天漢大光明眼鏡等開展慰問老人活動。活動中,漢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乾局局長袁順能,漢中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河東店鎮黨委書記殷彥軍先後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