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自渡》:晚年季羨林的人生滋味,苦樂喜憂,唯有自嘗

2020-12-21 文人趣讀書

這是《悲喜自渡》是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作品收錄集。這本書屬於散文集,主要是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寫下的做的一些散文和隨筆

除了一些經典名文章之外,還有季先生晚年的一些作品,那麼就必然會帶上一些對於青春的回憶,所以這些文章與其他的文章就不同了,使人能夠品味出一絲哀愁。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佛學家他精通多種語言,最擅長的就是吐火羅文和梵文,而且《羅摩衍那》主要是通過他來翻譯的,每個人都很清楚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就,受人尊敬的楷模。

季老先生雖然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它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之類的人,他懂得欣賞花,隨筆裡邊也多謝貓狗和一些可愛的事物,能夠感受生活中的快樂。雖然他很多是寫的花草動物,但是他最後寫出來的還是人們割捨不掉的情。

思鄉念母之情

季先生童年並不是多彩的,當時家裡不是特別富裕,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窮,再加上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帶著他過日子,在六歲,離開母親,獨自留在親戚家讀書。

雖然是親戚的家裡,而且都很照顧她,但是那終究不是他自己的家,所以他總是會想念她的母親,長大後出去求學,後來出去闖蕩沒有等到生活安穩下來,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那短短幾年在母親身邊的日子,就成了他的回憶。

子欲養而親不待,隨著他生活閱歷的增多,它就愈發感到愧疚。他後來在文中表達過,如果知道當時外出會跟母親陰陽兩隔,他絕不會出去。留在老家。

所以在他晚年的文章裡,經常思念自己的母親,還有無法彌補的愧疚感,他透露出來的就是一個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闖蕩的人的思鄉之情和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草木萬物有情

季老先生寫了很多動物,花草,貓和狗,都是有情有義的動物。季先生說,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在這些可愛的生活背後,又怎會不是他的「移情」呢?

因為這些人和他生活中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雖然是一種欣賞的語句,但是卻是季老先生各種情感的表現。

《夾竹桃》是季先生筆下黑暗生活的代表;《馬纓花》是季老先生筆下對孤獨生活的記憶;《石榴花》《美人松》是季老先生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和期待。

《一隻老狗》中寫的那條狗是曾經陪伴在母親身邊的一條狗。《咪咪》《老貓》這兩篇文章不僅是對這兩隻動物的思念,更主要的是他們都有「家」的回憶。那時候,生活很艱難,只有一個人能咽下心中的辛酸、寂寞和委屈。

季先生的一生,從童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都被世俗的事情所困擾。但季先生並沒有沮喪和抱怨,他的視野也從來沒有局限於一個人一件事中。相反,他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透明和大愛。他熱愛山川,花草,山川故裡和有情有義的世界。

人生聚散無常

每個人生命的終點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先後順序的不同罷了。《悲喜自渡》中收錄的大多是紀先生晚年的文作。因此,讀一些書了解他對生活的感受。

他前半生的漂泊和離別是一種滋味晚年,面對熟悉的親朋好友的離去,對生活的理解是另一種滋味。季先生是佛學家,而且梵文造詣也很高。所以導致了他可能會出現一些佛家「隨緣」現象,散發著佛教的那種通透感。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沒有必要過多的感到傷感。所以一個東西你如果拼了命地想要抓住,哪怕你沒有抓住,只碰到了一絲皮毛,也會有很大的安慰。

如果我能抓住一點點東西,即使我不能抓住所有的東西,我也會得到極大的安慰,世間有千姿百態,喜怒哀樂,跌宕起伏,除了自我超越,別人也無能為力。

每個人都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人生來來去去,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的滋味,難免會寂寞寂寞;感嘆人生的命運,還有無法言語的孤寂。

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乘客。生活就像是一條孤獨的船。每個人都要獨自經曆命運的風暴和波濤,各種風波都只能由我們 自己掌舵。眾生有情,但生命是「無情」的。每個人只能嘗到自己的悲歡離合。

所以來讀讀《悲喜自渡》來看看,怎麼自渡

相關焦點

  • 人生有八苦,唯有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人這一生,註定要吃苦,如果你害怕吃苦,苦難就會圍著你轉,就像影子一樣跟著你;如果你敢於吃苦,苦難就會離開你,你的生命,就是苦難中盛開的一朵芬芳馥鬱的花。人生有八苦,這「八苦」包括了生命的全部,包括了人生的全過程。
  • 「苦海無涯,唯有自渡」:餘生,只有靠自己
    佛說,人生有四大苦:貪嗔痴,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身在紅塵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著生老病死的無奈,也很難擺脫情感的束縛,當苦難來臨之時,我們會覺得,人生其實並不美好,於是,我們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我們總是希望在落魄之時,能夠有人伸出手來幫我們一把,可是,當我們心靜下來之後,卻發現,這世間沒有人能夠真正的幫助我們,這塵世的苦海無涯,唯有自渡。人生的悲喜,其實都在一念之間,有時候,只有我們自己想通了,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 人生很苦,唯有自渡
    人生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遇到了糟糕的事情,苦難相隨時,才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你的痛苦,也不會有人在你暗淡無光的日子裡陪你走下去,也少有人看你要走進深淵時,冒險去拉你一把,因為,誰都很忙,誰也沒有義務去幫你,還有,誰都嫌麻煩。
  • 佛說,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文/泠泠佛說,人生實苦,唯有自渡!人生中苦不苦,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自己挺過去,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人生是苦的,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你是別人的女兒,也可能是別人的父母,你是別人的同事,也可能只別人的人生摯友,你是別人的姐妹,也是別人妻子,……
  • 唯有自悟,方能自渡。苦樂自知,悲歡自渡。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只不過是有些人為了表示理解和同情,而隨口一說罷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心,也只有自己才懂。自己的人生,永遠是靠自己去琢磨、去感悟。一個人過的好不好,或許別的人可以從這個人的臉上和身上看到;一個人活的苦不苦,很多時候卻只有自己的心知道。辛苦差事和艱苦日子那其實都不是真苦,真正的苦是「有苦無處說、說也沒人懂」。自己的難,得自己扛;自己的痛,得自己受。自己藏在心裡的苦,也只能靠自己去慢慢化解。
  • 人生萬般苦難,唯有自渡方可渡過難關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會經歷萬般苦難,雖不是招招斃命,卻令人舉步維艱。我們總是在渴望會有一個「擺渡人」,卻總是得不到幫助,直到事後才發現,凡是需要過的河,只有靠自己才能遊過去。唯有自渡,才能到達幸福的彼岸當你覺得最困難的時候,便是幸福的開端你一切的因,造成了你一切的果,沒有人比你更明白你心中的苦。
  • 人生海海,世間疾苦,唯有自渡!
    世間疾苦無數,人生坎坷路漫漫,高山深谷,但是這一條險途,只能靠本人去一步一個足跡的走。小時分過不了的溝坎,能夠讓大人背你過去,長大之後過不去的溝坎,卻只能本人想方法趟過去。哪怕你不會遊泳,也得嗆著水、摸著石頭努力抵達對岸。
  • 「創作開運禮」: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文/飛魚人生實苦,唯有自渡,不經千般苦,難為人上人,不經一曰寒霜苦,那知醋梅放清香,生活就是一種礪煉,鍛鍊了意志,給人奮鬥的勇氣和力量,年輕為了理想,所有的苦不是白吃的,換來老年的快樂幸福生活。人生實苦,把心態擺正,那麼命才能有福氣。心態好,命就好,一生都好。
  • 楊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記得最初接觸她的文字,是那段她在百歲感言中說的一段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為了不讓身邊的人擔心,即使已經深處崩潰的邊緣,你依舊一個人默默承擔下來,獨自品嘗生活的百般滋味,沉默以對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在人生這條道路上,你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懂得如何承受生命裡的煎熬。你看到了,感覺到了,可最終只能得到一種眼冷心熱的看淡、看穿和不甘。一切思考的人,卻好像都不可避免地被思想撥弄。
  • 生活就是一團亂麻,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佛說:萬般皆苦,唯有自渡。生活就是如此這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苦短,經歷了風雨才能見的彩虹;經歷了苦難,才懂得什麼是甘甜。前一晚還面朝鏡子對自己咆哮,對生活徹底失去了希望,第二天醒來,還是一樣要風風火火的趕時間去上班。生活就如一團亂麻 ,理不清斬不斷,生活告訴我們,關鍵時刻,只有靠自己!所以要時刻告訴自己挺住,一定要挺住!
  • 加繆《鼠疫》: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他認為反抗人生的荒謬性就是要行動的介入,你要進行自我的救贖,才能拯救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講:人生實苦,唯有自渡。一、加繆,何許人也?在1995年,法國調查機構BVA發起了一場民意調查,其中有一道題「20世紀作家中誰最讓你心動」。
  • 季羨林:對於絕大多數人,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佛學家、印度學家、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研究專家,作家。在佛經語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眾多領域,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是國內少數幾位被譽為「學術大師」的學者之一。今天為大家領讀的是季羨林先生在大學最後兩年所記的日記,《清華園日記》。
  • 三十歲以後的人生靜靜崩潰,默默自愈
    過了三十歲,已是而立之年,很多事情,自己消化和解決就好,誰的人生都不容易,所以無需多言訴於他人。三十歲以後的人生,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三十歲以後的人生,悲喜自渡,靜靜崩潰,默默自愈。
  •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
    悲歡自渡,他人難悟。人生,是一段旅程,也是一場修行。走的是自己的人生路,修的是自己的這顆心。在跋山涉水、風雨兼程的人生歲月裡,我們不斷的會遇到許多的人。有人是迎面而來、擦肩而過,有人是方向一致、並肩同行。
  •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瀟灑前行
    01人生有許多東西需要放下,只有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瀟灑前行,如果你的心是快樂的,那麼,你在哪裡都是快樂的,如果你的心是喜悅的,那麼,你做什麼都是喜悅的,有時候決定心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02人生之路,隨時可能遇到溝溝坎坎,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成長。人生最大的障礙,不是困難,而是自己的內心。只有放下過去,才能成全現在。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質。人生快樂秘籍:放下城府,重回天真;放開度量,海納百川;捨得名利,甘願平凡;看淡得失,無憂無慮;想開一切,天高雲淡!
  • 季羨林的德國女友,一生痴情,等了季羨林60年,終身未婚
    季羨林自然不會認為眼前的姑娘有其他想法,欣然應允。就這樣,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裡,季羨林陪著伊姆加德走過了黃昏和黎明,走過了城市裡的每個角落,也一起看電影,一起做所有小情侶都會做的事情,除了挑明關係。其實季羨林不知道,那一份畢業論文,是伊姆加德用打字機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她的心思,她的情愫,早已經深入了骨髓。
  • 佛曰:既為過客,何必執著,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作者:醉紅塵人,總是在不斷經歷中覺悟並成長,然後漸漸行成成熟的人生態度。佛曰:既為過客,何必執著,萬般皆苦,唯有自渡。是啊!人這一生,不管你曾經受過了多少傷害,又有多少放不下的過往,其實到最後真正能治癒你的,不是時間而是明白!深以為然所以,人這一生一定要活個明白,要明白在這紅塵匆匆走過,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因果,任你如何執著也無法改變,不如灑脫一點,試著釋懷。
  • 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人生就像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河,有時激情澎湃、有時悠閒舒緩,只有不急不躁,才能細水長流。人生也仿佛一首跌宕起伏的詩歌,成功與失敗皆蘊含片片詩情、點點詩意,但都應該坦然面對。北宋大才子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有深度的心情好文)
    別人叫你心態要好,別想太多,卻不知你的狗血人生,不知你的辛苦付出,不知你的樂觀上進,不知你的艱辛忍耐,不知你即將要爆棚的負能量,不知你常年勞累和孤獨,更不知你精神疲憊和抑制已久的低落情緒。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所有的安慰和開導都那麼輕而易舉,一言帶過,卻從不真正關注別人的內心感受。如果有人說,別逞強了,別再自虐了,我想我所經歷的世界也不會如此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