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從來不承認自己掉進了消費陷阱,但最近的一件事,卻讓我開始反省,消費主義,為何會讓我們不停地買買買。
12月份,某銀行舉辦10元風暴,不僅可以兌換大額還款金、話費,還可以進行搶拍,幾十種商品等待你的到來。只要每天消費滿300,就可以得6隻喵喵。
於是我每天都在絞盡腦汁的想著如何才能消費滿300,甚至想用刷卡機,一次性刷滿6萬。
直到昨天晚上,老公看著我不停的刷網頁買東西時,說了一句話:「你最近有點膨脹哦,有些東西我們根本不需要買,就為了那幾隻喵喵嗎?至於嗎?」
我如醍醐灌頂般驚醒,是啊,我到底在幹什麼,這不就是我最痛恨的消費主義嘛。
花錢並不難,難得是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不花錢,而消費主義就是抓住了下面幾點,讓我們不停的買買買。
1、用輕奢來割韭菜
商家永遠是站在最高點的,他深深的知道奢侈品不是每個人都能買起的,於是就用輕奢來割韭菜。
幾百塊的口紅,面霜,一兩千的包包,咬咬牙就能買的起,多吃幾次泡麵就可以了,還可以滿足自己那小小的虛榮心。
你覺得你用了這款口紅就更美了,用了這款精華就更白了。其實事實是你的錢包越來越貶了。
在消費面前,你永遠不要攀比,因為你比不過的。
國民閨女關曉彤一個發卡8000塊,王一博一雙鞋子上萬塊。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東西只是日常所需,但對你不是。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踏踏實實過日子,買自己能買的起的,而不是5000的工資,非要買3000元一條裙子。
只有存更多的錢才能帶來更多安全感,這些輕奢品,帶給你的除了最初的滿足外,就是月光,月欠而已。
2 、用推薦,種草,直播來促使你購買
微博,小紅書,美妝博主,都在不停地給我們種草。今天測評了15種面霜,明天測評了10種光腿神器。
你看了這些就很容易去買她們所推薦的產品,因為你認為她們已經給你排雷了,你只需要買她們最終認為最好的那一個就可以了,自己都覺得自己棒棒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才是你的需求。
比如,你從來不穿光腿神器,卻因為美妝博主的推薦,突然想換了一下風格,然後發現,其實真的不適合你。
再比如,你只需要一款保溼補水的面霜,可能大寶就夠了,卻因為小紅書博主的推薦,去買了一款抗皺抗衰老的面霜。然後發現,這款面霜在你臉上用了會搓泥。
什麼是需求,就是你要什麼就去買什麼,而不是別人說某某好,立刻調轉方向去買了其實對你作用不大的廢物。
3、用消費主義語錄給你洗腦
最近幾年聽得最多的說辭就是:
女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
只有更愛自己,別人才會更愛你
最好的年紀要用最好的東西
過精緻生活,做完美女人
話都是好話,但它的潛在臺詞是買買買,一定要配得上你的完美才是最好的。
問題是你有多少錢來撐得起你的欲望。
某唄有個廣告,裡面鼓吹用某唄來借錢給孩子過一個完美的生日聚會。
某綜藝節目中間有個廣告,因為自己沒有喝某某奶粉,營養不夠好,長大後,不能成為特工,責怪父親小時候沒有給自己吃這款奶粉,導致自己未來發展不夠好。
鼓吹消費也就罷了,竟然用這種毀三觀的價值來捆綁價格消費的做法就太過分了。
利用人們及時享樂的心裡,描繪消費後的美好場景,讓你覺得不花費就是一種不正常,甚至是帶有愧疚心裡。
可是,消費過後呢?如何補消費的窟窿,商家才不會管你呢?你有錢沒錢還,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慾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這句話的意思是慾念就如同一條狹窄不堪的小路,一旦踏上這條路,前路便坎坷難行,一不小心還會陷進泥潭裡寸步難行。
追根究底,消費主義就是把你心裏面慾念的小蛇給勾出來,然後給你一個花錢的理由,讓你花錢時,心安理得。
但是,作為我們自己,一定要牢記四個字:量力而行。只有這樣你才能活的輕鬆一點,正如那句話所說:痛莫大於求而不可得,苦莫大於得而不知足。
來源:隨手記社區
作者:rain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