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因為抗日神劇的狂轟濫炸,導致很多人覺得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就已經有狙擊手了。但事實上在中國戰場,無論是八路軍、國軍,還是其他地方軍閥武裝,甚至是侵華日軍和偽軍都沒有狙擊手,甚至在軍語中都不存在「狙擊手」這個詞語。
最接近的也只有特等射手。當然,後來因為宣傳需要,在對外宣傳的時候,通常會把他們稱之為:神槍手。
比如1935年,中國就從德國購買了120支配備了瞄準鏡的「獵槍」,作為特等射手專用的步槍。至於真正的狙擊槍,那是一把都沒有的。
特等射手和狙擊手最大的區別是特等射手是被混編在軍隊之中,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而西方的那種自由獵殺式的狙擊手,直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後才出現在我軍的編制之中。
當時志願軍和美軍進入僵持階段,誰也無法打開局面。此時,美軍狙擊手的出現,給志願軍帶來了非常嚴重的損失,所以,志願軍也決定開展冷槍冷炮運動,和美國兵槍對槍,炮對炮,特等射手對狙擊手。這是我軍第一次把特等射手應用對付自由獵殺敵人重要目標的行動中,這些人就是後來解放軍狙擊手的種子。
有趣的是,當時志願軍最傳奇的一名「狙擊手王」,並不是這些特等射手,而是一個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張桃芳。
開始,張桃芳並不出名,但後來在雙方多次交戰之後,美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每次戰鬥之後,總有那麼一批人,身上的槍眼都在一個位置上。這些人包括了美軍的基層、中層軍官,王牌狙擊手,機槍手,炮手,等等。
有一個兩個,那能叫巧合,但是有100多人都是同樣的槍傷,那就不能再稱之為巧合了,只能說明在志願軍內出現了一名強大到讓人震驚的狙擊手。
其實,這個人就是張桃芳。
張桃芳到達朝鮮的時候,正好是冷槍冷炮運動剛展開的時候,對射擊非常感興趣的他經常找老兵們討教狙擊要領,結果,老兵們發現自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張桃芳這個年輕人竟然是個不折不扣的狙擊天才——幾乎是百發百中。
值得一說的是,張桃芳用的是一把沒有狙擊鏡的標準版莫辛納甘步槍。他之所以用這樣簡陋的步槍完成這種讓人驚訝的殺敵數,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天賦異稟:遠視眼。
憑藉著這這項天賦,張桃芳創下了志願軍的狙擊之王的記錄——這項記錄,就是他最厲害的一次戰績:在32天之內用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美軍,平均一天射擊13發子彈擊斃6個人,命中率接近50%。很快,他的名氣就被打出來了!他的事跡被登上了報紙,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志願軍有這麼一個狙擊之王。
如此強悍的實力自然讓他受到了美軍的重點「照顧」——美軍拿出重金懸賞張桃芳,大量的美國王牌狙擊手為了這份懸賞,卻走上了「不歸路」——在與張桃芳的較量中喪命。
因為獵殺張桃芳的美軍越來越多,為了保護這個「人民解放軍的狙擊之王」,中國軍方於是下令讓他立刻從朝鮮回到中國,不許再上戰場。
(張桃芳轉職為飛行員開的戰鬥機)
但是,張桃芳還想在部隊作戰,於是離開陸軍加入了空軍,憑藉自己遠視眼的優勢,他又成為了一名成績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到後來,因為出色的駕駛技術,他又成為飛行團副團長。
這樣一個又能打槍又能開飛機的雙料王牌,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回顧歷史,不難看到在近代史上,中國人民付出了許多,也失去了很多。我們從落後、被欺負到現在逐漸走到世界之巔,足以說明我們今天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應該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如今中國正在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向世界。這一切成就的取得,是離不開高科技人才的,尤其是數學方面的人才。
而中國,是當今世界中數學最好的國家之一——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完善的基礎教育體制,培養出了大量人才。事實上早在民國時候,中國就出現了很多知識分子,他們深刻地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積極投入教育行業當中。其中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數學家劉薰宇。
劉薰宇建國前曾經在我國許多知名的院校進行任教,而在他看來用傳統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導孩子學習數學是非常不正確的,因此他在教育孩子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傾向於對孩子興趣的開發。在他看來只有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他在課堂上也常常會把一些枯燥煩惱的知識,創造成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如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楚地了解函數的關係,他就創造了這樣的一個富家千金的故事:
某個書生娶了一個富家千金,經常被老婆訓。後來這個書生中了狀元當了官,但他的老婆還是經常訓他。他就跟他老婆說,我現在當了官,你怎麼還訓我。他的老婆機智地回答道:「虧你還是狀元,連水漲船高的道理都不懂。你看,如果男人是當官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千金小姐,男人要是挑大糞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丫頭。等她嫁人後,如果嫁的男人是大官,她就變成了官太太,如果嫁的是農戶,那麼她就變成了一個農婦。」這就是數學上的函數,男人是x,女人是y,y總隨x改變。
能夠這麼枯燥的函數如此富有故事感,所以在當時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他講的數學課。而這樣的故事在劉薰宇的書中也是非常多,此後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很多科學界大牛的推崇。如今劉薰宇先生的作品被後人整理到了《給孩子的數學三書》當中,如果手機前的你也在為孩子不願意學習數學而苦惱,點擊文中小卡片可了解詳情(皮蛇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