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阻擊手,早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注重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只不過當時我國在抗日期間,雙方都是步兵和炮兵的教練,因此當時中國的狙擊手相比其他戰場顯得默默無聞。然而在抗美援朝期間,我國也出現過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張桃芳。
張桃芳並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他在1951年3月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因此,對於在朝鮮戰場上張桃芳的張桃芳來說,他也算一名新兵。入伍後,他接受過兩個月的射擊訓練後,在1952年9月進入了朝鮮戰場。
張桃芳在進入朝鮮戰場後,他跟隨部隊駐防在朝鮮的戰略要地元山,這個駐地屬於前沿部隊。當時敵軍的裝備比較先進,經常炮轟我軍的陣地,而他們自己在炮轟後,則悠然的曬太陽,打撲克等,根本不把我們的軍隊放在眼裡。看到這種情況,我們解放軍高層決定展開狙擊作戰,打擊敵人囂張氣焰。
於是張桃芳在後來領到一支蘇聯製造的莫辛納幹步槍。在最初打靶時,張桃芳經常脫靶,連長因為這,經常罵他,但是張桃芳「不服氣」啊。後來張桃芳就像著魔一樣,天天端著空槍,不停的扣發扳機,練到後來,雙臂掛著十幾斤的沙袋去端槍。因為當時並沒有專業的訓練,訓練員把它帶到前線教他測距,怎麼定標尺。
在1953年,張桃芳來到了上甘嶺陣地的前沿。從這以後,張桃芳就一戰成名。在上甘嶺的33天時間裡,它用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平均兩發就消滅了一名敵人,這可是非常高的擊殺率。再說當時的設備可是比現在差太多了。當時美國知道在上甘嶺中有名非常厲害的狙擊手,於是調來了綽號為「幽靈」的王牌狙擊手,來對於張桃芳,結果也被張桃芳狙殺。這一戰也讓張桃芳成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並且排在第七位(排列順序按照狙殺人數)。
韓戰結束後,張桃芳被授予特等功,直到後來擔任我空軍某防空部隊的參謀長,直到1980年退役。在2007年10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