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簡介: 《裸猿》是莫裡斯的代表作,於1967年首次出版,到今年恰巧50年整。該書被譯為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2千萬冊。1987年,經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何道寬教授翻譯的《裸猿》的中文版首次面世,2009年何道寬教授再次重譯,對其予以了更新。
作者簡介:德斯蒙德·莫裡斯(Desmond Morris),英國著名動物學家、生物人類學家、生物進化科普學家。歷任倫敦動物園哺乳動物館館長、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津大學特聘研究員,代表作有《裸猿》、《親密行為》、《人類動物園》等。
具體書評:「裸猿」一詞是作者對人類的獨特稱呼,本書在第一章「起源」裡詳細闡述了人類由樹棲猿、地棲猿進化到狩獵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出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基因則相對穩定。所以對我們這一物種來說,社會與自我的各種矛盾主要就是由快速發展的文化與緩慢變化的遺傳基因不相符所導致的。換句話說,即文明社會所要求的「人性」與自然進化中所產生的「獸性」產生了對立。接下來,作者從人類的「幼態持續機制」(即人類成熟的歲月遠遠超過其他動物,有助於其大腦發育,使其在智力上取得優勢)、人類撫養兒童的行為與特徵、人類鬥爭的特點、人類覓食與進食的模式、人類的社交活動以及人與動物的關係等諸多角度對人與包括猿猴在內的多類物種予以比較,以區分其異同。書中的許多結論均揭示了人類的諸多文化行為都是源於猿類,頗有趣味。例如作者提到,直瞪瞪的盯視是最不友善的面部表情之一,極具挑釁姿態,所以靈長類動物對首領表示臣服的動作就是蹲臥,並在歲月中經過層層變化成為今天的鞠躬,而不論這一動作如何簡化,它總是會使面部位置降低,以顯示尊敬與禮貌。而且,因為盯視具有強烈的恫嚇效果,所以許多動物在進化中都長出了類似於雙眼瞪視的斑紋,國外的一些產品商標如OXO、OMO、OZO等也運用這一原理來吸引人們注意,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在短時間內風靡全國的OFO小黃車,是否也在選取商標過程中有著相似的考慮。
在分析的同時,作者也對人類學中的一些觀點做出了批判。例如有些人認為人類現在的能力足夠壓倒一切生物性的衝動,即「人性」已經可以完全戰勝「獸性」。但作者則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他提出如果人類能夠清醒的意識到自己作為生物的局限性,才能有不斷進步的可能,這就要求對人口素質,而不是對人口數量進行提高。而如果人類時刻否定並用不嚴肅的態度對待自身的「獸性」,受到壓抑的生物衝動會像洪水般積蓄,最終衝決文明社會精緻的大壩。該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它是一部生物學、人類學的著作,但折射出了許多社會學中的現象,有許多結論甚至可以直接解釋社會學經典著作中的一些現象,例如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凱文·凱利的《失控》,薩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等,有興趣的讀友不妨進行深入研究。
本書的中文譯者何道寬教授在1987年的譯本序中寫道:作者故意說了一些過頭的話,故意給人一些失之過簡、失之過偏的印象,而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讀者冷靜、嚴肅地思考當代人類面臨的人口爆炸、生態失衡等緊迫問題。這也印證了作者在序言結尾中提到的:「過了這麼多年,我送給你的訊息依然如故——你是曠世無雙、無與倫比的物種裡的一員,請理解你的動物本性並予以接受。」
(作者:長安街讀書會博士團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成員韓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