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公子的劍——做愛讀的財經資訊
公子的雜文-No.4
從鬱亮愛讀的《裸猿》到C羅的俄羅斯封神
作者:衣公子
是的,沒寫文章是因為溜去看世界盃了。還消滅了很多小龍蝦和啤酒。
朋友老A之前去萬科鬱亮的辦公室,見案上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The Naked Ape)三部曲,是鬱總最愛的書。於是邀我發表點對於這本書的看法,以增談資。因這位老兄說請我喝酒,不曾兌現,故我拖延至今。借著世界盃,一頓小龍蝦+茅臺酒之後,借著酒勁,遂有此文。既是談資,想到哪寫到哪就罷,零星為文。
先教老A說結論:鬱總,我也超級喜歡這本書,但是不覺得這本書的觀點有太大的意義。
01
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中文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記得當時催著圖書館買,又第一時間借出來,細細品讀,獲益良多。莫利斯說,地球上共存在193種猿猴,其中192種體毛繁盛,餘下1種全身赤裸,自詡「智人」——沒錯,就是我們。
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這位牛津大學的生物學博士終身與動物為伍,號稱「一隻眼睛觀察動物,另一隻眼睛觀察人類」。在Morris筆下,當今人類的習性、偏好都可以在猿猴那裡找到繼承,所謂人性不過是生物性的演變。全書旁徵博引娓娓道來,核心觀點在於,人是猿自然進化的結果,我們不是最好的最強的,只是最自然、最合適的——再講簡單點,呵呵,我們沒什麼了不起的啦,裸了的猿而已。
人類學,給這門學科一個精彩的概括——把自己放到猴子的角度,從猴子的角度來研究人類這個物種。角度不同,平時很多習以為常的現象就變得既有趣又有了研究意義。比如,這隻公猴子為什麼要在自己脖子上系根繩(領帶)?以及,這22隻公猴子為什麼要追著一個球跑,還要為了勝利大喊大叫?
說《裸猿》的出版歷經坎坷並不為過。出版40多年來,屢屢被禁,非議不斷,最有趣的是它兩邊不討好。保守派罵娘:人類明明是上帝創造的,帶著你的新達爾文主義滾蛋!
進步派也批評它:人性明明理性、偉大、美好,你怎麼能說這只是猿猴的遺傳編碼和「策略最優」?一股泥土味,太土了!
很好奇鬱總是什麼時候開始讀《裸猿》,這麼冷僻又古怪的書。
牛頓在南海公司股票投機事件上損失了很多錢。他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股市的曲線和人性的瘋狂。
2014年,鬱總在《人民日報》撰文,樓市進入白銀時代,中國地產最賺錢的時代已逝,接下來萬科開始收縮戰線,控制槓桿,穩健經營。
另一邊,碧桂園、恆大、融創背道而馳,加著槓槓往裡衝,從一線,幹到二線、三線,再將戰火燒向四線、五線。後來的結果眾所周知,2015年,樓價如脫韁的野馬,徹底瘋狂了。
萬科有最好的團隊,也掌握著最全的宏觀經濟、地產行業數據,但是依舊計算不了市場的曲線和人性的瘋狂——踏空時代的焦慮、一夜暴富的誘惑、經濟動蕩的迷茫、對於未來盲目的渴望……
我的主業是解讀商業,2016年面對房價翻番卻依舊無房可買的杭州樓市,我把《裸猿》又仔細讀了一遍。
02
清醒地說一句《裸猿》的可證偽性太差了。
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是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留給世人最牛逼閃閃的思想。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當老A給出一個觀點,能夠滿足「只要發生/發現/論證XXX,這個觀點就被推翻」,那麼這個觀點就是具備可證偽性的。比如,老A覺得「天鵝都是白色的」,就滿足「只要我找到一隻黑天鵝,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我喜歡和老A談事,因為老A的觀點有明確的可證偽性——我找到黑天鵝,老A就錯了;反之,我找不到黑天鵝,就應該謙虛地承認老A是對的。
這才是講道理的聊天態度嘛,否則就是詭辯,耍懶皮。
這正是Morris的《裸猿》最常被吐槽的地方。
舉個例子, 整飾——猿猴相互整理毛髮撿蝨子,表達親密或者臣服。Morris覺得,如今人類的美發、戒指、項鍊都是「自我整飾」的替代。更進一步解釋,為什麼很多女同學會和理髮師談戀愛——因為當女生允許一個人整飾毛髮,她就不設防了。聽得單身狗頻頻點頭,摩拳擦掌學理髮。
但是這並不比弗洛伊德高明,把人類所有的行為和心理都追溯到Sex來解釋。當你提出異議,反駁有力的時候,持論者換一個角度或者加一個預設繼續解釋就可以了。總之不會承認自己錯了,也沒有辦法證明他錯了。
所以《裸猿》的觀點,並不足以作為決策的依據,只能作為認識人性很有趣的思路。
03
人類學家之外,Morris最重要的身份是球迷,還曾多年擔任牛津聯足球俱樂部的技術總監。寫過一本《The Soccer Tribe》,把人類對於足球的痴迷和狂熱,結合部落、儀式、英雄等古老的符號,講解得俏皮又深刻。中文版譯名《為什麼是足球?》,請了現曼聯主教練「狂人」何塞·穆裡尼奧作序,趕在世界盃開幕時候的2018年6月上市,衣公子拿到手的時候仿佛還有印表機的溫熱。
不得不說,沒有可證偽性的觀點就是耍懶皮,這才是足球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的原因。
想像一下,那個囂張地點評你可愛的梅西和德國大長腿的鳥人,有沒有可能去點評柯潔?——「第99步棋真爛,這顆白子不應該落在A處,應該落在B處……」——當然不可能,因為我們可以就著落子在B處繼續對弈,那個愛指點江山的人很快就會暴露自己才是個可笑的弱雞。
在我還是孩童的時代,祖國沒有手機電腦網際網路,下棋是很多孩子的愛好和消遣。憑著愛鑽研,同時有專門的教材、老師和科學的訓練,我棋藝進步很快。暑假去公園看一群大爺下棋,一次機會難得坐上了棋局,很輕易就把對面的大爺打敗了。周圍大爺們一下就high了,「還說自己下了一輩子棋!連個小孩都下不過!剛才還不聽我的走那步,現在輸了真是羞啊!」說完,哈哈大笑。
當時我也不懂事,年輕氣盛。憑著記憶就把棋盤擺回了原味,指著剛才說話那位大爺,「你。坐下。我和你打。」結果當然也不出所料,我又贏了。很快,公園裡就沒有人搭理我了。
去年夏天回去那個公園走走。既沒有大爺也沒有小孩下棋,同樣的樹蔭下,白天小屁孩打王者榮耀,晚上大媽跳公園舞。
因為不可以證偽,才賦予足球這個運動足夠的代入感,在這裡大家可以high得很安全。
亞當斯密、凱恩斯、哈耶克,在經濟學裡稱得上時代的大師。他們是巨星,梅西、C羅。再往後沒有巨星,費雪、科斯、弗裡德曼、阿爾欽、布坎南也很偉大,但是只有明星,好比穆勒、託雷斯,進球、冠軍都很多,提起名字也有很多粉絲尖叫,但是代表不了整個時代,和梅西C羅比差距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時代,技術落後的時代。亞當斯密、凱恩斯、哈耶克所在的時代,因為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實證分析並沒有被足夠的重視。所以他們只要根據時代的疑問,結合平生所學和自己的才華橫溢,從思路寫到思路,從靈感寫到靈感,沒有短期的論證義務框制他們的發揮。反正暫時都檢驗不了,把才情揮發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執政者一聽理論,確立過眼神,就拿起來開幹。幹不成,淘汰;幹成了,奉為國師,成就時代,寫進歷史。
現在的寶寶們就沒這份幸運了。「中美貿易戰下中國應該是否應該提高關稅?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何去何從?」你如果提出方案,先要整理歷史數據,給個實證分析,關聯性強關聯性弱都要解釋分析好;小範圍的試驗下,又要實證檢驗一遍,按照最新的數據論戰一番,很快就陷入了這場消耗戰。時代進步了,也就沒有了大師,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嚴謹系統裡的螺絲釘。
知足吧,何止大師,馬上連裸猿都不需要了。從大數據時代邁向AI時代,漸漸地數據和邏輯可以自己抉擇自己定方案。曾經張小龍一天三包Kent思考微信的未來,現在今日頭條連邊框用5mm還是5.1mm這樣的問題,都直接做一個AB test,按數據回饋定方案。
《裸猿》和世界盃都值得看,因為,也許,這就是古典人類最後的輓歌。
假期和好朋友看《侏羅紀公園2》,感嘆於這個星球上有那麼多比我們更兇悍、更敏捷、活動範圍更廣闊的動物,可是為什麼偏偏是我們人類進化出了智慧,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逆天的彈跳、奔襲、超聲波、夜視這些NB哄哄的技能,我們都沒有。真可惜,也真幸運。因為以上所有的技能,每掌握一項都需要增加額外的消耗,在匱乏的原始社會意味著額外的食物。而人類的最終保留下來的能力,所協助我們獲取的食物正好滿足支撐我們活下去所需要的食物。多一項技能,消耗太多,餓死;少一項技能,捕獲的食物不足,還是餓死。
我們只不過是大自然最平衡的、最合適原則下的產物。這就是《裸猿》最有價值的思想。
兩萬年前的猿類面對一次自然選擇。毛髮濃密的普通猿,冬天和夜晚不怕冷。數量極少的變異猿,毛髮稀少,大家都覺得醜,但是額外享受到的優勢是減輕了寄生蟲的侵擾,在用火時也不再點燃自己。最終後者勝出了,恭喜。
如果能夠接受《裸猿》裡的觀點,人類的產生只是某種偶然,拋棄掉人性偉光正的立場。那麼這兩天大家對於世界盃的狂熱、對於英雄主義的呼喚、對於各種「C羅的自律」「冰島的孤獨」的種種消費,都可以在猿猴身上找到答案。
尤其值得仔細聽有關「C羅和梅西誰是世界第一的爭論」,那些面紅耳赤的人,他們真正關心的不是邏輯的正誤、事實的真偽,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人際的勝負。生活裡幾乎所有的爭論都是如此。
你可以用很多音樂之外的事情去黑薛之謙,但是他有一句話說的很中聽:不要太關注我,聽聽我的歌就行,別讓我影響你的青春。
喜歡梅西C羅,就趁他們還在,多看看這兩位三旬老漢的比賽。而不要陷入梅西C羅誰比誰更強的無聊謾罵。最重要的是,欣賞別人的輝煌,但不要忘記成就自己的燦爛。
《裸猿》讓人思考很多很多。但是最後提示一下,讀完此文準備去買Morris原著的同學,要不要再考慮一下類?不要浪費錢,或許訂閱、打賞衣公子的劍就可以了。剛才問了一下,前兩天因為「C羅的自律成就33歲的年齡23歲的身體」而立志每天鍛鍊的朋友們,基本都消停了。人嘛——慵懶的本質、盲目的從眾、幻想自己與眾不同,就是裸猿這個物種。我都快原諒自己的平庸了,老闆,再來一份十三香微辣,打個3升的扎啤。T_T
謝謝讀完。
推薦閱讀:
信託簡史:1979-1999
小鎮青年的金融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