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11月17日消息,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鬱亮今日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彭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和南非曼德拉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疫情令中國加速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而網絡化城市比傳統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
鬱亮在對話中指出,疫情加速和強化了中國城市此前已出現的一些趨勢特點,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國開始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散布在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它的設施將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多樣化。傳統城市常以各種較為單一的獨立功能區組合而成,而網絡化的城市則是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都具備完善的設施、多樣化的功能。
他認為,疫情之前,功能混合的節點就已出現在中國城市中,比如深圳蛇口,已從起初單純的工業區逐步轉變為集自貿區、郵輪港、藝術中心、濱海休閒長廊為一體的「超級綜合區」;上海陸家嘴由最初功能相對單一的金融中心,到現在融入了更多的混合功能;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美術館群落、休閒步道的全線貫通,也使其充滿了網紅公共空間的活力。
疫情之所以會加速城市多中心、分布式的趨勢變化,在鬱亮看來,是因為人們發現網絡化的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如果每個城市節點能夠自給自足,互聯互通,形成生態安全屏障,就不易出現系統性崩潰。疫情之後,中國的城市規劃與政策也開始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建設。
在鬱亮看來,疫情的出現,會使中國的城市規劃與城市政策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的建設,而深圳和上海在這方面的優秀實踐很有借鑑意義。比如深圳市民出門走500米就是社區公園,2公裡內一定有綜合公園,5公裡內可以到自然公園,在附近公園裡跑步、散步、跳舞、娛樂,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居民每天的習慣。而在突發災害期間,這些公園可以立即成為附近居民的隔離避難場地,承擔疏散和救災功能。
又比如上海陸家嘴濱江地帶,設置了臺階式的防汛岸線,可以滿足各種防汛狀態下城市的需要。日常,防汛壓力處於低位時,它可作為市民的親水娛樂空間。當遇到幾年一遇的洪水時,則有相應的設防標高標準可以從容應對,即使被淹沒也可以用大自然的生態系統來消化雨洪的威脅。而最高設防標高標準則足以應對千年一遇的極端洪峰挑戰。中國城市在這些具體細節上的優秀實踐,便是城市韌性的體現。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就提及「韌性城市」這一概念。《建議》提出,「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文|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