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亮:疫情令中國網絡型城市趨勢加速 政策規劃傾向於韌性城市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1月17日消息,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鬱亮今日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彭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和南非曼德拉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疫情令中國加速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而網絡化城市比傳統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

鬱亮在對話中指出,疫情加速和強化了中國城市此前已出現的一些趨勢特點,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國開始呈現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散布在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它的設施將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多樣化。傳統城市常以各種較為單一的獨立功能區組合而成,而網絡化的城市則是城市網絡上的各個節點都具備完善的設施、多樣化的功能。

他認為,疫情之前,功能混合的節點就已出現在中國城市中,比如深圳蛇口,已從起初單純的工業區逐步轉變為集自貿區、郵輪港、藝術中心、濱海休閒長廊為一體的「超級綜合區」;上海陸家嘴由最初功能相對單一的金融中心,到現在融入了更多的混合功能;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美術館群落、休閒步道的全線貫通,也使其充滿了網紅公共空間的活力。

疫情之所以會加速城市多中心、分布式的趨勢變化,在鬱亮看來,是因為人們發現網絡化的城市更生態、宜居和有韌性。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如果每個城市節點能夠自給自足,互聯互通,形成生態安全屏障,就不易出現系統性崩潰。疫情之後,中國的城市規劃與政策也開始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建設。

在鬱亮看來,疫情的出現,會使中國的城市規劃與城市政策更傾向於韌性城市、網絡城市的建設,而深圳和上海在這方面的優秀實踐很有借鑑意義。比如深圳市民出門走500米就是社區公園,2公裡內一定有綜合公園,5公裡內可以到自然公園,在附近公園裡跑步、散步、跳舞、娛樂,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居民每天的習慣。而在突發災害期間,這些公園可以立即成為附近居民的隔離避難場地,承擔疏散和救災功能。

又比如上海陸家嘴濱江地帶,設置了臺階式的防汛岸線,可以滿足各種防汛狀態下城市的需要。日常,防汛壓力處於低位時,它可作為市民的親水娛樂空間。當遇到幾年一遇的洪水時,則有相應的設防標高標準可以從容應對,即使被淹沒也可以用大自然的生態系統來消化雨洪的威脅。而最高設防標高標準則足以應對千年一遇的極端洪峰挑戰。中國城市在這些具體細節上的優秀實踐,便是城市韌性的體現。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就提及「韌性城市」這一概念。《建議》提出,「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文|王茜)

相關焦點

  • 上海實踐值得借鑑,鬱亮:疫情加速網絡型城市發展趨勢
    而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推動了人們對城市韌性的認識,對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長且變幻莫測的風險和挑戰中正常運行並保持韌性這一議題,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在正在舉行的第三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提到了這一趨勢。
  • 疫情之後,我們的城市會發生什麼?
    其中有部分是「城市之光」討論,參與者都非常有分量,有《城市的勝利》作者、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創始人諾曼·福斯特勳爵,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作為唯一的中國房企代表,也做了重要分享。
  • 頭部物業公司在城市服務領域的擴展正在加速
    頭部物業公司在城市服務領域的擴展正在加速。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頭部物業公司擴展城市服務領域動作頻繁,多家公司和地方政府籤署合作協議。不少上市物業公司管理層表示看好城市服務領域未來發展,多家公司將其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 明日工坊城市韌性規劃在線討論會即將開啟!
    明日工坊城市韌性規劃在線討論會即將開啟!
  • 從競爭到競合 城市價值凸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
    自2019年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基於包容共享的發展視角,構建了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及「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2020年,中規院對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化熱點和趨勢作出新觀察,對全球化壓力測試下的全球城市表現進行了新評估,發布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0)》。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報告:在溫州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  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  突破瓶頸的可行解決方案  在張志學教授看來,從防控和發展來看,溫州有很好的韌性,這也是該地區過去從赤貧走向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長遠看,僅僅擁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尚不足以支撐一座城市、一個區域成為創新高地和領先垂範,為此課題組針對該區域的產業發展與政府引導提供了詳細的政策建議,為「韌性城市」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 綠色、生態、韌性……我們追求什麼樣的城市
    在此背景下,為深度探索生態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內涵,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於近日在京舉辦了「中國生態城市大講堂暨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2020學術季——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活動。活動邀請了國內在生態城市研究、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專家和學者,就綠色生態城市理論體系、韌性城市規劃的規則等當前生態城市建設前沿話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 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 浙江如何打造「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建設,這項「看不見的工程」,是否值得投入大量資金?「就像墨菲定律,只要有可能,事情就會向你所想到不好的方向發展。」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創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柴舟躍告訴記者,4年前,院裡成立了研究課題組,開展韌性城市建設內容、評估體系、規劃編制要求等研究工作。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韌性城市」是種能力 重慶應把「水」作為...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韌性城市」是種能力 重慶應把「水」作為重要課題   今(25)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
  • 後疫情時代一線城市房價還會漲嗎?
    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房子越來越不稀缺;第二,政策由過去的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工具,變為「房住不炒」且將長期堅持;第三,金融周期發生了改變,使得炒房加槓桿越來越難。「不要相信房價不跌的神話,有人說的『京滬永遠在漲』都是胡說八道。」馬光遠這樣說道。普華永道中國審計合伙人孫穎則表示,一線城市空間較小,疫情之後人們會更加覺得空間不夠,趨向於買更大房子。
  • 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國成為入選城市最多的國家
    「新冠疫情對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深刻影響或許在未來幾個月乃至幾年才會全面顯露,但是這場疫情無疑已然打破了許多常態,為城市的治理帶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過去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成為我們判斷的基礎,城市管理者應該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戰略性決策和投資決定,在後疫情時代提高城市發展的活力與韌性。」報告發起人與作者之一、科爾尼資深合伙人Mike Hales 說。
  • 《中國金融》|巨災保險助力韌性城市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韌性城市」納入我國「十四五規劃」,標誌著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下,我國災害治理和應急管理的理念日趨完善與成熟。此外,作為現代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財政預算和執行的相對穩定,如果缺乏有效的巨災風險治理機制,就可能因救災和重建因素,導致財政尤其是局部財政預算的不穩定,甚至產生劇烈波動,讓災後區域經濟和財政陷入惡性循環的局面,因此,財政預算管理的「韌性」是韌性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 疫情期間規劃人眼裡的城市交通
    本文從規劃的角度提出對於疫情的觀察和思考,與一線戰「疫」同胞同心協力,共克時艱。交通運輸保障是疫情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享了作者在疫情期間對城市交通的觀察與思考。作者認為,城市交通的基本邏輯沒有改變,但疫情之後城市交通的治理要求、供給方式以及需求特徵可能都會發生改變,這是城市交通規劃將要面對的課題。
  • 近百位建築界頂級專家圍繞「韌性城市·健康人居」論道城市設計
    由北京建築大學主辦的這場「學術盛宴」,以「韌性城市·健康人居」為主題,聚焦首都規劃建設,匯聚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領域近百位國內外頂級專家,在兩天的會期內,集中研討韌性健康城市設計、社區治理創新實踐、公共空間活力營造、智慧城市技術應用、城市設計人才培養等熱點話題,以期為當下中國特別是北京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提出創新思路。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城市建設規劃要軟硬結合,公園...
    在昨日(10月24日)成都舉辦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業內專家均提及「融合」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屬性。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所指出,過去城市圈層式發展傾向於形成一個「硬」的結構,需要公園對其加以「軟化」,將過去的工業區、居住區和綠色環境加以融合,實現城市與公園融為一體。但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實現融合?
  • 奧雅納:價值重塑、韌性升級成未來城市增長點
    ULI舉辦「韌性城市」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邀請中外專家參會並探討如何改進當前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以創建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戰略和指導方針。他結合奧雅納的韌性城市經驗後得出總結,城市更新中的韌性城市規劃建設應考慮以下幾個重要方面:系統性-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基礎與特點,多專業、多部門、全社會力量協同建立城市 韌性策略;全過程-尊重城市演變規律,構建涵蓋從長期宏觀戰略指引、近中期行動計劃到具體工
  • 聚焦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
    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城市定位被鄭重提出——全力打造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什麼是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它跟嘉興一直堅持走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結合?與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如何銜接?相關業內人士和市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 城市規劃理論與居住區規劃_2020年城市規劃理論與居住區規劃資料...
    文件 407KB 格式 rar 關鍵詞: 建築設計基礎文章 城市規劃設計 中國居住區規劃理論和實踐的新趨勢 內容簡介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 為建設韌性城市添件「金絲軟甲」
    新冠肺炎疫情,讓越來越多的城市深切體會到「韌性」的重要性。面對風險,城市要像彈簧一樣,能伸能縮,富有彈性和韌勁。做到這一點,必須為城市披上一件高強度、高韌性的現代化「金絲軟甲」。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中國人很早就有風險意識。
  • 澎湃下午茶|上海如何成為內外雙循環節點與樞紐型全球城市
    當下,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球蔓延,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速轉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刻,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的長期發展出現了不確定不可測的趨勢。作為一個特殊的年份,2020年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規劃編制啟動之年。下一個五年,上海當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