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韌性城市」是種能力 重慶應把「水」作為...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韌性城市」是種能力 重慶應把「水」作為重要課題

  今(25)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孟建民在「2020韌性城市第三屆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做了《後疫情時代下的韌性醫院設計思考》的主題演講。在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他談到,「重慶作為一座山水之城,在城市建設方面應該把『水』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

  究竟什麼是「韌性城市」,孟建民將它定義為能夠抵禦災害、減輕損失,合理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並且能夠從過往的災害事故中學習,提升對抗災害能力。「韌性城市系統與人體生命系統類似,人體系統有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等等,對應的就是城市系統的信息系統、水循環系統、能源系統、生態系統、醫療衛生系統等。」孟建民談到,重慶作為一座山水城市,兩江匯集,更應該重視「水」的問題,在建設規劃的時候考慮旱澇、洪水、極端天氣對城市的影響。

  「比如面對洪水,是不是有分級的應對預案,措施是什麼,損失的預判大概多少,洪水發生後對於災區的救助、保障怎麼做,這些都屬於城市的韌性規劃。」孟建民直言,韌性城市需要站在全周期、全要素來看待,需要有統籌多部門合作,不能是割裂單一的看待。

  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讓人們更加重視醫院的設計建設。孟建民解釋,在城市設計中,醫療衛生系統發揮著重要的城市職能作用,是維持城市健康系統的關鍵。在醫療系統中各層級的功能衛生機構,其中包括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基層設計院等等,各種機構形成城市的醫療衛生生態體系。醫院在遭受各種災害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與恢復醫療功能。總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韌性醫院主要在疫情來臨的時候需要作出更迅速的反應,疫情期間需要更高效應對,疫情之後需要更快的恢復。

  孟建民表示,韌性醫院建設應滿足於前瞻性規劃、可變性設計、適應性運維三個方面,分別從總體規劃、單體設計、運行管理三個方面來給予韌性醫院給予建設指導意見。在前瞻性規劃方面,這是在初期就要考慮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災害,進行分析。可變性設計是指在災害應急與未來改造時提供功能轉換的空間。最後是適應性運維,是指醫院在建設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可應對外部衝擊,進行學習演進,來逐步提高韌性能力。

(文章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蔓藤城市"是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提出的關於「蔓藤城市」規劃策略,以建築、城市跟環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解決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蔓藤城市」設計理念,是一種組團式的規劃結構,使城市發展融入風景、保護田園。強調城市發展的過程猶如植物藤蔓生長一樣的可持續。它因地制宜,根植於當地生態環境、傳承地域文化,探索了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蔓藤城市」這一理念源自崔愷的一次跨界規劃實踐。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我們應培養怎樣的八年制臨床醫學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9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教師節前夕在京召開的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全球人才招聘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向全球人才發出招賢帖的同時,還特別分享了關於「中國應培養怎樣的醫學人才」的觀點。
  • 厲害了:吉林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
    作為國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吉林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他們分別是——(按當選年份排序)沈家沈家驄,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郭孔輝郭孔輝,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先後主持完成多項我國汽車行業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和一汽新型汽車的開發研製工作。
  •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1月11日,中國工程院官網發布關於撤銷李寧(農業學部)院士稱號的決定。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出席晉江市普通外科高峰論壇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出席晉江市普通外科高峰論壇晉江市普通外科高峰論壇現場11月21日,2020年福建晉江市普通外科高峰論壇在晉江市佰翔酒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教授蒞會,並同與會者分享普外科前沿技術。
  •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製造業如何對標創新 轉型發展
    來源:新浪財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由製造業國際聯盟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共同主辦、天津市工信局協辦、天津愛波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愛波瑞集團分公司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在11月18日至22日期間舉辦。
  • 瀾途集思生態環境集團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為水資源與流域綜合...
    9月29日,瀾途集思生態環境集團舉行首席科學家聘任暨籤約儀式,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為水資源與流域綜合管理首席科學家。集團CEO苗宏與王浩籤約並頒發聘書,集團副總裁馬松華宣讀聘任決定。  王浩表示,智慧化水環境保護事業前景廣闊,希望能夠為瀾途集思生態環境集團發展做出貢獻
  • 中國工程院2017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公布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郝孟佳)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於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3位,平均年齡為55.78歲。
  • 李寧被中國工程院「除名」
    農業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據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2020年12月8日消息,當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張磊貪汙上訴一案進行二審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
  •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是未來一個重點投入方向
    在日前舉辦的「騰訊雲數字孿生城市峰會」上,騰訊雲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數位院士、政府機構、合作夥伴等組建「騰訊雲未來城市專家聯盟」,共同推進智慧城市的新基建進程。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透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是未來一個重點投入方向,「數字孿生城市,已進入規模化實施階段。」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簡歷: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軍人物
    工程院院士李寧簡歷及個人照片曝光,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內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軍人物。  中文名李寧  國 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漢  職 業學者  畢業院校江西農業大學  主要成就:2007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2年出生於江西南昌,82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
  • 星光|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明述:讓混凝土重大工程堅如磐石
    交匯點訊 讓混凝土工程如磐石之固、柱石之堅,保證重大基礎設施使用期達100年以上,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明述的畢生追求。為此,他數十年如一日,帶著流動的「勘察隊」奔波於大江南北,研究混凝土工程的「癌症」——鹼集料反應。因在該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他獲得了由國際水泥化學大會頒發的「國際水泥與混凝土領域傑出貢獻獎」。
  •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原因曝光!李寧院士貪汙案始末李寧簡歷...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據中國工程院官網消息,根據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寧貪汙罪的判決意見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銷李寧(農業學部)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解決「卡脖子」問題不能單靠破解核心技術難題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萬物智聯,芯火燎原》人工智慧晶片創新主題論壇上,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發表了以《突破「堵點」「卡脖子」瓶頸,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演講。
  • 瀋陽膚康楊振宏醫生拜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
    為發揚國粹,傳承中醫,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2020年11月24日,膚康皮膚病醫院的醫師團隊前往南京,參加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授徒儀式。瀋陽膚康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主任楊振宏成為石學敏院士弟子,並成為石學敏院士的「醒腦開竅」學術思想傳承人。
  • 拒絕千城一面 鄭州這個會塑造新時代城市特色風貌
    開幕式由中國建築學會秘書長仲繼壽主持,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原理事長宋春華、學會理事長修龍、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徐光、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吳浩、國際建築師協會主席託馬斯·沃尼爾、亞洲建築師協會主席傑漢迦·可汗、國際建築大師磯崎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何鏡堂、王小東、崔愷、孟建民、王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等嘉賓出席。
  • 馬俊如、杜祥琬院士獲頒俄羅斯工程院金質勳章
    近日,在70餘位嘉賓和俄羅斯工程院主席團成員見證下,俄羅斯工程院院長古謝夫向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局長馬俊如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頒授金質勳章,感謝他們為中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做出的突出貢獻。
  • 深圳膚康閆榮磊醫生拜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
    為發揚國粹,傳承中醫,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2020年11月24日,膚康皮膚病專科的醫師團隊前往南京,參加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授徒儀式。深圳膚康皮膚病專科皮膚科醫生閆榮磊成為石學敏院士弟子,並成為石學敏院士的「醒腦開竅」學術思想傳承人。
  • 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加盟復旦,任職於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師資隊伍」顯示,該院「兩院院士」一欄新增了研究方向為6G光子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學院現有兩院院士5人。餘少華,1962年9月6日生於武漢,男,漢族,武漢人,信息與通信網絡技術專家。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