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無效努力,凡努力必可積累,凡積累必可迭代
今天是知識管理系列課程三,如何搭建終身受用的筆記本體系?
引言:生活就是學習本身,生活中的這件小事,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分類是對本質的把握,分類,是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去認識食物背後的本質,形成自己知識的過程。
第一節說到inbox體系,就像我們的廚房,而我們從各處學習的乾貨、文章就像買來的食材,都首先來到inbox廚房;
第二節介紹費曼筆記,就是對這些食材的精加工,去粗取精,把皮去了,肉切成小塊,以後要應用的時候就不用再收拾,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應用了。
那麼,這些處理以後的食材我們會怎麼存放呢我們會分門別類的在冰箱裡存儲,到時候再取出來,下鍋烹飪。
然而,圖片裡的收納是極好的,而現實中的收納卻是骨感的。
久而久之,不想整理了,所有當初的任性,都有以後的代價。
1、知識管理倆大難題:貓與蝴蝶
Cat & Butterfly
筆記不會整理
筆記本不會分類
2、為什麼分類如此重要?
02
分類,就是知識本身
分類是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分類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方式
分類,在於對本質的把握
我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知識的關聯,我們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分類就是知識本身,這是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說的。
分類是知識的本質最早是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提出的,他說,如果我們想對一個領域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識,需要分類的方式。
好分類的原則:外腦內化
【分類原則內化到大腦】
【分類內容內化到大腦】
清晰的指導自己建立筆記本體系的思路
清晰地知道自己有哪些筆記本
而筆記本數量多少完全無關?
這類似於收納原理:
3.印象筆記中的筆記本體系
三大部分:
1、Inbox體系:駕馭海量信息,貫徹精神潔癖
2、主題知識庫:費曼加工整理,唯一維度分類:工作、學習、生活、興趣
3、存檔筆記本:已完成、廢棄項目存檔,轉存
好的主體知識庫分類,做到8個字:
唯一維度,粗放分類
4、三步搭建筆記本體系
我的筆記本體系分類邏輯非常清晰:
3部分:inbox,主題知識庫,歸檔筆記本
4大類:工作、學習、生活、興趣愛好
100多個筆記本,囊括了1w條筆記
筆記本分類的常見問題:
1、 完美主義:總想在思維導圖裡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都梳理清楚,才動手建立筆記本體系
2、 筆記本設置過於細緻:我們分類的原則是【粗放分類】
3、 一定要在思維導圖裡同時迭代
【最小行動】
通過上述所說,給自己搭建一個簡潔高效的筆記本體系。
知識管理系列課程往期精彩:
費曼技巧丨如何根治【只囤不用】的信息松鼠病?
顛覆學習觀丨3步搞定斷舍離,打造大腦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