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無「小杯」,星瑞只有「超大杯」

2020-12-12 Auto欣說

「對不起,我們這裡沒有小杯。」第一次走進星巴克消費的人,大多踩過這個坑。

星巴克咖啡的杯型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三種,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消費者往往不喜歡廉價,更不想上當受騙。當不確定商品價值多少的時候,一般會避開過高或過低的價格,選擇位於中間的那個「大杯」,所以,星巴克在實質上是暗中增加了「大杯」的銷售量。當然,選擇「超大杯」的消費者更有面兒——只多3元錢,就可以買「頂配」。這是妥妥的營銷套路。

吉利星瑞,一輛可行走的家轎「超大杯」,全系標配。滿滿的一杯都是「料」,一點也不套路。那麼,星瑞超大杯裡面,都裝有什麼?

30萬的價值,史上最強家轎

吉利星瑞,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發布了家轎顛覆者宣言。隨著新車上市,該宣言的承諾被一一兌現。從產品來看,星瑞的價值已然超越同級別合資品牌兩倍以上,可以達到30萬元的價值標準。

首先,星瑞全系標配2.0T發動機,堪稱家用轎車動力的「超大杯」。細數那些長期在中國銷量排名前三的車型,卡羅拉、軒逸、朗逸,無非就是配備了1.2T、2.0L自然吸氣、1.4T動力,其動力水平較星瑞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雖然偶爾有個別車型主打高性能,也可能會配備2.0T發動機,但是像星瑞這樣全系標配2.0T動力的,它是唯一。

星瑞的這套動力系統系出名門,跟沃爾沃S60同款的2.0T世界十佳發動機,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Nm,壓縮比高達11.3,0~100km/h加速時間僅7.9s。

與此同時,星瑞的油耗卻只有1.5T動力的水平。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該車的平均油耗僅為6.7L左右,跟很多1.4T、1.5T車型的油耗相當。

第二,星瑞是燃油車OTA的「超大杯」,在燃油家轎裡,是唯一可以實現整車OTA的車型。OTA,即Over-the-Air,空間下載技術,像手機一樣可以全生態持續擴展升級,不斷為車主解鎖新功能,同時優化產品性能並快速迭代。在星瑞之前,一些電動汽車品牌比如特斯拉等可以實現OTA,但是燃油車幾乎沒有先例。星瑞的這項技術甚至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來實現自我升級,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為車主帶來驚喜感。

第三,尺寸「超大杯」。這一點是肉眼可見的超大規格。星瑞整車長度接近4.8m,配以2800mm的軸距,1618mm的輪距,完全可達B級車尺寸。無論是整車長度、寬度,都達到了A級車的最高水準。

除了空間上的最大化之外,星瑞還為用戶配備了30萬元豪華車才有的BOSE音響系統、10揚聲器、輕奢內飾以及頂級車載香氛等。可以說,星瑞除了價格落在了A級車價格區間之外,在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聞得到的細節之處,都為消費者帶來了比肩豪華車的超值體驗。

如果說跟A級合資轎車相比,星瑞也是超值的存在。合資品牌的品牌溢價姑且算作是5萬元,那麼,要想買到星瑞這樣的價值,用戶至少要花25萬元左右。而星瑞只要11-15萬元。

家轎顛覆者,不止於高配置

汽車被發明100多年,星瑞無疑讓消費者第一次發現,原來轎車還可以是這樣的。吉利汽車造車23年,其世界級造車架構帶來的強大體系力和高品質,值得稱道。依託CMA超級母體,吉利未來將實現100%架構造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一架構下的首款轎車就是星瑞。

如果說,上一個千萬輛是由帝豪開啟的,那麼,吉利的下一個千萬輛也是自轎車開始,則是以星瑞為起點。並且其實現的速度無疑將進一步加快,就像昨夜星瑞上市會上華少的播報速度一樣,迅速、流暢又精確。作為行業首個視頻號發布的新車,星瑞開啟了一個新的自主轎車時代。

從星瑞開始,自主品牌轎車再也不是簡單的堆配置,而是通過全面超越強勢合資品牌的產品價值,在與合資汽車的競爭中取勝。基於媲美豐田TNGA的CMA世界級模塊化架構,星瑞的電子電氣架構、越級動力和底盤堪稱「超級新三大件」,並且它們之間密切協作,精準配合,這都是得益於體系的成功。

同時,星瑞的產品先進性和服務較以往也大幅提升。以前,吉利的產品領先同級3-5年,而星瑞將這一距離再次拉大,至少領先5-8年。

除了前文提到的燃油整車OTA之外,在服務上,星瑞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4.5年或12萬公裡免費保養,這就意味著在整個用車的生命周期,保養不用花一分錢;

同時,星瑞還創造性地提出了2年或7.8折回購計劃,這本是保值率較低的純電汽車才有的禮遇,如今星瑞作為燃油車也加入了保值的戰隊,其產品力的自信已然可以與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轎車平分秋色。

對於用戶而言,星瑞解決了購買中國品牌的最大痛點,必將成為「人間值得」的一款車,高保值率足以打消用戶的品牌憂慮。從此,買自主轎車和買合資車再也沒有了品牌鴻溝與界限。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的小杯到底是個什麼杯?
    「大杯是中杯,中杯是小杯,我們沒有小杯。」「你要的小杯是這個中杯,還是中間這個杯?」每一個在星巴克點單的顧客都聽過類似的回答,像是一種禪,需要思索一陣才能參透,並且你最好不要問為什麼。花非花霧非霧,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選項? tall/grande/venti而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梗就連我們的羅老師也曾被它逼「瘋」,只有中杯消費者:那我要一杯中杯店員:你好,是小杯嗎?最小杯對吧?消費者:???星巴克杯型圖其實呢……星巴克是有小杯的但是菜單欄上從不顯示(小杯: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把我逐出菜單?)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星巴克一定要把小杯/中杯/大杯叫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 科普 星巴克超大杯真的比大杯划算嗎?
    網上搜一搜,星巴克點單攻略多到攻陷北京城!上班族每天喝星巴克,但是你知道星爸爸超大杯真的比大杯划算嗎?先普及杯子大小~▼從左依次超大杯.大杯.中杯.小杯小杯是門店菜單不顯示的,是隱形技能之一,如果你非吵著鬧著要小杯的話,服務員是必須滿足的!
  • 星巴克中杯、大杯、特大杯的尷尬:小杯去哪了?
    相信去過星巴克的朋友都知道,星巴克門店菜單通常有三種杯型,「中杯、大杯、超大杯」,英文叫法為Tall, Grande, Venti(義大利語,意為
  •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我平時沒有工作要做的話,就會呆在星巴克咖啡廳裡面,雖然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喝了這麼久的星巴克咖啡,對星巴克咖啡還是有些了解的,在很多段子和故事情節裡面,都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畫面,就是去星巴克裡面點咖啡的時候,有中杯和大杯的選擇,卻沒有小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廳,也因此鬧過不少笑話。
  • 星巴克為什麼有中、大、超大杯,而不是小、中、大杯?
    「隱藏」小杯這種型號,其實是考慮了很多……為什麼星巴克的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其實,星巴克並非只是售賣中杯、大杯、超大杯的。 在國內的門店,也是有提供小杯(Short、8oz)、中杯(Tall、12oz)、大杯(Grande、16oz)、以及超大杯(Venti、20oz)的。前兩年美國也開始提供部分冰飲更大的杯型(Trenta)。
  • 為什麼星巴克有中、大、超大杯,而不是小、中、大杯?
    -導 讀-  星巴克故意「隱藏」小杯這種型號,其實是考慮了很多……為什麼星巴克的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其實,星巴克並非只是售賣中杯、大杯、超大杯的。 在國內的門店,也是有提供小杯(Short、8oz)、中杯(Tall、12oz)、大杯(Grande、16oz)、以及超大杯(Venti、20oz)的。前兩年美國也開始提供部分冰飲更大的杯型(Trenta)。
  • 星巴克的杯型,為什麼被翻譯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我就說說為什麼翻譯時,要翻譯成中、大、超大杯而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小、中、大杯。星巴克向來靈活。既然開在中國,消費者是中國人。那麼,翻譯成小、中、大很難嗎?不難,但是他要逼著你學會三個詞:Tall, Grande, Venti。因為星巴克的點單環節,是一次遊戲、社交行為及表演。不信,看這個:除了『超大杯』,其餘兩種情況都會產生歧義。
  • 去星巴克點咖啡,小杯不是「small」,大杯不是「large」,那是啥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羅老師在星巴克點中杯咖啡的視頻,大家都說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星爸爸」點咖啡,你想要的「小杯」不能說small,「大杯」也不能說成large,那應該怎麼說呢?星巴克的老顧客都知道,店裡對於杯型的描述應該用:Trenta 超超大杯Venti 超大杯Grande 大杯Tall 中杯Short 小杯
  • 羅永浩在星巴克「自打耳光」,為何買一杯「小杯」咖啡這麼難?
    在前幾年的微電影《幸福59釐米之小馬》中有這麼一段劇情,羅永浩想在星巴克點一杯「小杯」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務員面帶微笑地拒絕,反覆用星巴克自己的標準,來教羅永浩識別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的區別。這裡面其實套路挺多其實星巴克按照當地的杯型的分法是一共分為4種的,分別為Short、Tall、Grande、Venti ,翻譯成中文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也就是說星巴克是有小杯的。
  • 在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中,究竟藏了哪些營銷秘密?
    馬克杯、保溫杯、吸管杯、玻璃杯……賣咖啡的星巴克不斷推出杯子,究竟星巴克的杯子裡蘊含了哪些營銷哲學?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老師「較真」畫面。星巴克杯型中常見的是中杯/大杯/超大杯,容量代號分別是:Tall(354ml)、Grande(437ml)、Venti(591ml),價格分別是27、30、33元。雖然還有一個Short(236ml)的小杯,據說此杯子是給星巴克的濃縮咖啡特定的。
  • 星巴克除了中杯/大杯/超大杯,在杯子上還有哪些奧秘?
    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老師「較真」畫面。星巴克杯型中常見的是中杯/大杯/超大杯,容量代號分別是:Tall(354ml)、Grande(437ml)、Venti(591ml),價格分別是27、30、33元。雖然還有一個Short(236ml)的小杯,據說此杯子是給星巴克的濃縮咖啡特定的。
  • 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
    去過星巴克的人都知道,星巴克沒有明確標註的小杯,而是將最小容量的杯型稱為中杯,再大點的叫大杯,最大的叫超大杯。這在點單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會引發誤解,我們來圖解一下:除非你要超大杯,不然肯定要跟店員就杯型的正確性討論一下。要是討論不出個結果可能就得像羅老師一樣,氣的自扇耳光了。
  • 星巴克將取消中杯大杯超大杯,改為A杯B杯C杯
    據《西雅圖都市報》報導,今天早晨,星巴克杯型設計中心正式宣布,取消全球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杯型劃分,統一改為A杯、B杯、C杯。前不久,一篇名為《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在中國網絡走紅。
  •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究竟蘊含了哪些經濟學原理?
    星巴克的杯型,有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唯獨沒有小杯。為什麼要這樣設置?
  • 【「新」營銷】星巴克故意「隱藏」小杯這種型號,其實是考慮了很多……
    為什麼星巴克的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蘊含了哪些玄機?
    關注並標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天早07 : 45 按時送達星巴克的杯型,有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唯獨沒有小杯。為什麼要這樣設置?從營銷的角度,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一起看下大咖的解讀。
  • 星巴克「中杯」究竟隱含了哪些秘密?
    相信不少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小咖啡的利潤率: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的星巴克小杯(Short)和大杯(Grande)為例做了成本分析。
  •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教我們運用心理學去賣飲料!
    星巴克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關於「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還引發了羅永浩的一次「較真兒」。一般在消費者選擇Tall(中杯)時,星巴克服務員會說一句話:「只要加3元就能升大杯,您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