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不會」到「上大學」,農村娃的「科技加分」

2021-01-09 中國網科學頻道

每年高考結束後,社會關注度大都集中在那些一舉奪魁的考生上,各類學霸的故事讓人神往。這樣的成功固然可貴,但對於大多數小城市的普通孩子而言,他們通過拼搏後的逆襲同樣值得喝彩。

今年的疫情給所有的高考生都帶來了挑戰,但在線教育的興起,卻意外地給了「小鎮青年」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高三下學期,我終於能聽懂數學課了」

一個月過去了,農村女孩畢雪倩至今還記得自己收到高考成績時的情景。

7月25日下午,畢雪倩正在一個高考志願填報的講座上,手機上收到了父親發來的高考成績截圖。她忐忑地點開截圖,心裡祈禱著,可千萬要過500分。第一眼看到的是語文,過了100分,心裡開始有些竊喜。然後是自己最害怕的數學,畢雪倩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96分,這比自己五六十分的日常成績高出了近四十分。最後的總分是553分,比浙江平行錄取二段分數線高出了58分。

「雖然這個分數在外人看來不算很高,但這種黑馬逆襲的成就感絕不亞於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畢雪倩對記者說。

畢雪倩出生在安徽的農村,小時候父母帶著她來到浙江海寧務工。三年前,她踩線考入了海寧一所最普通不過的高中。差點和高中失之交臂的畢雪倩格外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經過努力終於從班級的末尾,慢慢考出了中等偏上的成績。

但數學始終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由於基礎太差,畢雪倩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數學成績都只有五十幾分。而數學老師的忽視更讓她感到絕望。慢慢的,數學課成了聽天書,畢雪倩索性開始在數學課上做起其他科目的作業。

「對數學你絕對不能放棄,你爸爸都快急死啦!」高三開學,班主任的一句話點醒了畢雪倩。想考大學,數學這麼差是不可能的。她暗暗發誓,就算為了辛苦勞作的父親也要把數學成績考上來。

為此,畢雪倩在網上找了很多課程下載下來學習。班主任發現後,破例同意她將學習機帶進學校來,利用午休的時間聽網絡課程。但在網上搜來的課程完全找不到重點,半個月後,畢雪倩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只進步了十多分。更糟糕的是,少了午休時間,導致自己上課狀態不佳,其他科目反而有所退步。

「班上那個數學總考一百多分的同學周末還去補習班呢。」同學的一句話讓畢雪倩燃起了希望。不然報個補習班試試?她忐忑地向媽媽提出了請求。媽媽很堅決地告訴她,只要願意學,無論多難也一定支持。但當走進培訓機構了解完學費價格後,畢雪倩心涼了,她實在不忍心再給家裡添這麼大一筆負擔。

幾經考慮,畢雪倩想報個網絡直播課試一試。雖然比線下培訓價格便宜了大半,但畢雪倩實在不想花家裡一分冤枉錢。經過反覆試聽比對,最後選擇了學而思網校。

疫情期間,畢雪倩在家上學而思網校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高三的這個寒假竟然有足足兩個多月。這也給了畢雪倩彎道超車的機遇。出乎自己的意料,學而思網校的數學課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枯燥。主講老師傅博宇被大家親切地叫作「啵啵魚」,在講題時非常認真有條理,但互動起來又風趣幽默。畢雪倩每次都喜歡提前進入直播間,在「啵啵魚」老師精選的音樂聲中很快進入狀態。更讓畢雪倩著迷的是,「啵啵魚」老師的三色板書非常好看,主次分明。過去從來沒有記筆記習慣的畢雪倩開始嘗試將老師的板書直接抄到講義上。「每次翻看講義看到整齊的筆記,這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太讓人舒服了。」由於自己基礎太差,每節課不能完全聽懂,學而思網校的回放功能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一遍聽都給自己帶來新的收穫。

高三下學期的開學考試給了畢雪倩驚喜,連續兩次考了八十多分。更讓她驚喜的是,數學課能聽懂了,數學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

最近,畢雪倩正在緊張地填報自己的志願,「沒有太多別的想法,我就想找個好就業的專業,以後不想讓爸媽再那麼辛苦了。」畢雪倩對記者說。

「二本線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考取」

讓畢雪倩想像不到的是,在距離海寧一千多公裡之外的陝西呂梁山區裡還有著「校友」。在那裡,他也在上演著自己的逆襲之路。

「對於我們這的學生來說,二本線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但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夠考取。很顯然,我不屬於那四分之一。」回憶起去年的高考,仁超(化名)這麼說。

不甘心落榜的仁超選擇了復讀。但復讀就能考得上大學嗎?仁超絲毫沒有底氣。

高三後的暑假裡,仁超白天複習做題,晚上熬夜刷劇,看著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習題,絲毫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和方向。

偶然間,仁超刷到了當時大火的電視劇《少年派》,一下子被劇中學霸「錢三一」的驚人表現所吸引。「同樣是人,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通過劇中的廣告,仁超誤打誤撞地選擇了學而思網校的課程。

這給仁超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沒有想到,有一天老師還能成為自己的朋友。

「老皮、淏然每次上課都元氣滿滿,他們合唱的《下山》專業得讓人崇拜。『啵啵魚』老師頂著黑眼圈還堅持組織上課,讓人感動。『女俠』在課前給大家『安利』了傳說中的北京學院路上十五所高校,讓人神往。還有墨漪、仙子、侃叔……」直到現在說起學而思網校的老師們,仁超仍然神採飛揚,好像在說起自己多年的朋友。

雖身隔千裡,畢雪倩和仁超成為了「啵啵魚」老師班上的同學

更讓仁超欣喜的是,在輕鬆愉悅的網課氛圍中,他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節奏。每周末跟著老師聽直播課,周一到周五刷講義,再和自己學校老師講的內容對應,如此下來一個知識點至少過了三遍。仁超對高三的複習終於不再是漫無目的,而是更有條理。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回來了。

開學後的第一次測驗中,仁超的成績從班級倒數一躍成為了全班第六,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拼搏後的喜悅。

「復讀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你要一開始就放低姿態,從0開始,通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自己的節奏。」學而思網校鄭慎捷老師的話讓仁超拋卻了所有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高四」的複習中。

成績出來了,超出二本線20多分,仁超終於成為了學校的那四分之一。父親臉上控制不住的淚水讓仁超有點吃驚,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但仁超心裡清楚,考上大學只是一個起點,體會到拼搏後的成功,才更有了繼續拼搏的動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在線教育撥快了發展的時鐘。網際網路為優質教育插上了翅膀,山川、河流不再成為教育公平的阻礙,越來越多的小鎮少年通過在線教育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增添了拼搏的信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像畢雪倩、仁超這樣的逆襲故事一定會越來越多,一個新的教育時代的大幕正在拉開。

相關焦點

  • 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農村娃,他活成了一束「光」!
    命運從不會偏愛世人,也不會偏袒世人,人人生而不同,在無法選擇的出身背景下,餘生成為了選擇的重要轉折點。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農村娃,他活成了一束「光」! 一、四歲失去父親,母親打擊過大患上精神病。
  •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家十幾個娃!我從摩門家庭學到的帶娃經
    Luke爸和Luke媽最近開了個公眾號「教授媽媽在美養娃記」,分享了很多在美的有趣生活和吐槽,還有超多有價值的育兒乾貨。這個號裡可以看到各種教育乾貨和美國日常生活分享。想快樂雞娃的家長一定能找到很多實操指南!
  • 主持人董卿,從「農村娃」到「央視一姐」的蛻變,成名背後的坎坷
    她是把中國文化滲進骨子裡的"農村娃",她是美在風骨的知性主持人,她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名詞,她是春晚舞臺上端莊大方的央視臺柱,董卿,1973年出生在上海一個高知家庭,父母皆畢業於復旦大學,父親從事報社總編輯,母親是大學教授。董卿的父親曾是貧窮的農村人,靠著自己的堅持不懈,努力奮鬥,才考進知名的復旦大學,從此命運才出現了轉折。
  • 師徒兩代教練 為「農村娃」圓排球夢
    「我準備報考排球專業,爭取考一所好大學,所以得抓緊訓練。」廈門市翔安一中高三學生王淯萍最近在備戰體育高考。而給她輔導的教練是陳水課和梁美容,他們是一對師徒。「因為疫情,學生很久沒有訓練了,現在要想辦法讓他們迅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陳水課說。
  • 農村娃,歸來依舊少年
    農村娃,歸來依舊少年(上)作者:張立寬六月下旬以來,由於北京疫情反彈原因,京津冀大中小學校除畢業班外已經全部宣布放假不再複課,直到9月份開學再返校,
  • 我是農村娃,我家在農村!
    因為老家在農村,父母都健在,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回到農村那個家。其實,我自己的家在城裡,房子寬敞生活又比較舒適,可我每次要回農村老家的時候,心裡頭總有回家的感覺。
  • 從農村孩子到「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種人生逆襲底層能力...
    不過,你肯定想像不到的是,何江其實是一個徹頭徹尾「輸在起跑線上」窮苦農村娃。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娃,為何他能一路「開掛」,實現人生翻盤?03農村娃立志上哈佛他被所有人嘲笑、奚落成績優異的何江平時喜歡看各類書籍,有一天,他看到一本介紹哈佛大學的書,就在那一刻,仿佛有一束光打在他的心裡……他幾乎立馬就認定了這就是自己想上的大學,他在心裡默默立志
  • 蔡慶玉:我也好想上大學
    行程過半時,娃給我電話說,軍訓結束時間大概是5點半,不過緊接著要開會,不知道什麼結束,晚上7點半接著軍訓,既沒時間跟我們出去吃飯,說不定連見面的時間都無法安排,讓我們要不別去了。呃,我們都快到了,怎麼不去了呢?「不要去了」,這叫什麼話?再說,擠點吃飯的時間總行吧。到了後,她果然去開會了。於是我們在校園逛逛。
  • 中國女排,現役有2個農村娃!她們低調樸實,球技出色,了不起
    中國女排除了拿到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之外,她們還鑄就了「中國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呢,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是這樣說道,「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哪怕艱難險阻,也不忘在絕境中揮拳和怒吼,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把殺氣和猙獰留給對手。」
  • 新農村順口溜,包羅農村千姿萬象
    不買書不交費,住校還補生活費;一顆雞蛋一兩肉,孩子營養很豐富;城鄉教育均衡化,優質教育下鄉了;獨生子雙女戶,人到六十有補助;生男生女都不賴,就怕兒女沒能耐;男人打工去掙錢,女人陪學上了縣;莊稼老人沒人管,雞狗家具都賣完;進城先進衣貌店,渾身一番好打扮
  • 酷似野柿子,曬乾後農村娃當零食吃,如今落地上無人揀,實在可惜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酷似野柿子,曬乾後農村娃當零食吃,如今落地上無人揀,實在可惜。
  • 贊了:厚積而薄發,這位姑娘從河北大學被保研到華中科技大學!
    劉夢宇,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6級新聞學專業學生,成功推免到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專業。曾先後獲得國家獎學金、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學生記者團優秀文編等榮譽稱號。心之所向,步履所往樸素幹練——這是劉夢宇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 農村娃第一次喝礦泉水,以為是飲料急得被嗆到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是在一些邊遠的農村地區,依然有不少孩子生活在貧困之中。物質上的匱乏,讓這些農村的孩子,在認知、見識、眼界上,和城市的孩子相比都差了很多。農村娃第一次喝礦泉水,以為是飲料急得被嗆到在微博上,有一個網友分享了他去到邊遠農村的一次見聞,看完讓人心酸不已。據了解,這位網友去農村的時候,在路上偶遇了一個農村娃。當時網友的手上拿著一瓶礦泉水,而農村娃對他手中的礦泉水錶現出了好奇之心,問:「這個是什麼味道的?是飲料嗎?」
  •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176人關注
    答:參照各省教育主管部門有關政策文件執行學校認可哪些加分政策?答:學校認同各省(市、自治區)對考生的加分政策,按各省教育主管部門規定加分提檔、錄取服從調劑還會被退檔嗎?答:學校暫無從國外到我校進行交換學習的外國學生。學校有獎學金嗎?答: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獎學 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泰科勵志獎學金和社會各界對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優秀學生的各種獎勵。 答:學校有兼職嗎?
  • 大學生被老師罵「學本專業這都不懂」與農村大媽說你啥都會的背後
    01老師怒罵:「學中文的,連這個典故都不知道,還需要查百度嗎?」小容是一個來自邊遠農村的孩子,考上大學,她拼盡力了全力,終於成為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可是這個時候,老師直接說:「小容,你學中文的,連這個都沒聽說過嗎?還用得著去查百度嗎?你學到哪裡去了……」小容聽了之後,感覺到十分的難堪,因為群裡很多同學都聽到了。連著麥的同學開始竊竊私語。老師說這個話,或許是無意的,可是難道學中文的,應該把每一個典故都記清楚嗎?
  • 農村有種野草,常被農村娃當成指甲油,卻少有人知
    農村有種野草,常被農村娃當成指甲油,藥用價值珍貴卻少有人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時候,讓我們不得不服。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裡。就有這樣一種野草,常被農村娃當成免費指甲油來使用,但是,它當中含有的藥物價值卻鮮有人知。
  • 農村的一種「梨」,外形醜陋似「雞爪」,卻是農村娃搶著吃的水果
    大家好,又到了小編為大家介紹農村植物的時候了,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種外形很「奇特」的植物呢,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往下閱讀吧。大家都知道農村到處長滿了奇形怪狀的植物,很多人看了不僅不認識甚至還感到有點害怕,但是經驗豐富的農民卻能知道這種植物的價值與用途,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農村植物其實背後隱藏的「價值」會令我們意想不到,比如癩蛤蟆草、蒲公英葉子等。今天小編就要來為大家介紹這麼一種植物,它是農村的一種「梨」,外形醜陋似雞爪,卻是農村娃搶著吃的「水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公務員工作內容和大學學到的東西關係大嗎?
    基於我所見到的公務員,以及了解他們在大學裡學的情況,實在有必要談談公務員工作內容和大學學到的東西之間的關係。 小A學的是計算機,因為家庭的原因,進入公務員隊伍。一到單位上,喊他寫一個小報導,他說不會寫,只會懂計算機。好吧,那喊他弄弄Excel,他說太簡單。幾年後,他就去了城管,幹體力活。 小B學的是機械,身材高大,好動。一到單位,叫他去下鄉,他就吭哧吭哧的去了。
  • 為什麼農村女人穿衣服都不怎麼好看?
    ,只要自己覺得穿上好看就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是可以學的,如果沒有看雜誌,看書的習慣,那就多看看現代都市劇,現代都市劇裡很多東西可以學的,比如家具擺設,穿衣搭配,房屋裝修等等……久而久之你就會有最基本的判斷,什麼樣的衣服才合適自己,什麼衣服是什麼身材適合穿的?各種場合該穿什麼衣服?甚至什麼杯子喝什麼酒?這些都是文化!農村人一定要多學習才能融入這個世界,豐富自己「。這是我老公的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