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結束後,社會關注度大都集中在那些一舉奪魁的考生上,各類學霸的故事讓人神往。這樣的成功固然可貴,但對於大多數小城市的普通孩子而言,他們通過拼搏後的逆襲同樣值得喝彩。
今年的疫情給所有的高考生都帶來了挑戰,但在線教育的興起,卻意外地給了「小鎮青年」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高三下學期,我終於能聽懂數學課了」
一個月過去了,農村女孩畢雪倩至今還記得自己收到高考成績時的情景。
7月25日下午,畢雪倩正在一個高考志願填報的講座上,手機上收到了父親發來的高考成績截圖。她忐忑地點開截圖,心裡祈禱著,可千萬要過500分。第一眼看到的是語文,過了100分,心裡開始有些竊喜。然後是自己最害怕的數學,畢雪倩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96分,這比自己五六十分的日常成績高出了近四十分。最後的總分是553分,比浙江平行錄取二段分數線高出了58分。
「雖然這個分數在外人看來不算很高,但這種黑馬逆襲的成就感絕不亞於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畢雪倩對記者說。
畢雪倩出生在安徽的農村,小時候父母帶著她來到浙江海寧務工。三年前,她踩線考入了海寧一所最普通不過的高中。差點和高中失之交臂的畢雪倩格外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經過努力終於從班級的末尾,慢慢考出了中等偏上的成績。
但數學始終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由於基礎太差,畢雪倩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數學成績都只有五十幾分。而數學老師的忽視更讓她感到絕望。慢慢的,數學課成了聽天書,畢雪倩索性開始在數學課上做起其他科目的作業。
「對數學你絕對不能放棄,你爸爸都快急死啦!」高三開學,班主任的一句話點醒了畢雪倩。想考大學,數學這麼差是不可能的。她暗暗發誓,就算為了辛苦勞作的父親也要把數學成績考上來。
為此,畢雪倩在網上找了很多課程下載下來學習。班主任發現後,破例同意她將學習機帶進學校來,利用午休的時間聽網絡課程。但在網上搜來的課程完全找不到重點,半個月後,畢雪倩發現自己的數學成績只進步了十多分。更糟糕的是,少了午休時間,導致自己上課狀態不佳,其他科目反而有所退步。
「班上那個數學總考一百多分的同學周末還去補習班呢。」同學的一句話讓畢雪倩燃起了希望。不然報個補習班試試?她忐忑地向媽媽提出了請求。媽媽很堅決地告訴她,只要願意學,無論多難也一定支持。但當走進培訓機構了解完學費價格後,畢雪倩心涼了,她實在不忍心再給家裡添這麼大一筆負擔。
幾經考慮,畢雪倩想報個網絡直播課試一試。雖然比線下培訓價格便宜了大半,但畢雪倩實在不想花家裡一分冤枉錢。經過反覆試聽比對,最後選擇了學而思網校。
疫情期間,畢雪倩在家上學而思網校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高三的這個寒假竟然有足足兩個多月。這也給了畢雪倩彎道超車的機遇。出乎自己的意料,學而思網校的數學課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枯燥。主講老師傅博宇被大家親切地叫作「啵啵魚」,在講題時非常認真有條理,但互動起來又風趣幽默。畢雪倩每次都喜歡提前進入直播間,在「啵啵魚」老師精選的音樂聲中很快進入狀態。更讓畢雪倩著迷的是,「啵啵魚」老師的三色板書非常好看,主次分明。過去從來沒有記筆記習慣的畢雪倩開始嘗試將老師的板書直接抄到講義上。「每次翻看講義看到整齊的筆記,這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太讓人舒服了。」由於自己基礎太差,每節課不能完全聽懂,學而思網校的回放功能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一遍聽都給自己帶來新的收穫。
高三下學期的開學考試給了畢雪倩驚喜,連續兩次考了八十多分。更讓她驚喜的是,數學課能聽懂了,數學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
最近,畢雪倩正在緊張地填報自己的志願,「沒有太多別的想法,我就想找個好就業的專業,以後不想讓爸媽再那麼辛苦了。」畢雪倩對記者說。
「二本線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考取」
讓畢雪倩想像不到的是,在距離海寧一千多公裡之外的陝西呂梁山區裡還有著「校友」。在那裡,他也在上演著自己的逆襲之路。
「對於我們這的學生來說,二本線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但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夠考取。很顯然,我不屬於那四分之一。」回憶起去年的高考,仁超(化名)這麼說。
不甘心落榜的仁超選擇了復讀。但復讀就能考得上大學嗎?仁超絲毫沒有底氣。
高三後的暑假裡,仁超白天複習做題,晚上熬夜刷劇,看著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習題,絲毫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和方向。
偶然間,仁超刷到了當時大火的電視劇《少年派》,一下子被劇中學霸「錢三一」的驚人表現所吸引。「同樣是人,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通過劇中的廣告,仁超誤打誤撞地選擇了學而思網校的課程。
這給仁超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沒有想到,有一天老師還能成為自己的朋友。
「老皮、淏然每次上課都元氣滿滿,他們合唱的《下山》專業得讓人崇拜。『啵啵魚』老師頂著黑眼圈還堅持組織上課,讓人感動。『女俠』在課前給大家『安利』了傳說中的北京學院路上十五所高校,讓人神往。還有墨漪、仙子、侃叔……」直到現在說起學而思網校的老師們,仁超仍然神採飛揚,好像在說起自己多年的朋友。
雖身隔千裡,畢雪倩和仁超成為了「啵啵魚」老師班上的同學
更讓仁超欣喜的是,在輕鬆愉悅的網課氛圍中,他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節奏。每周末跟著老師聽直播課,周一到周五刷講義,再和自己學校老師講的內容對應,如此下來一個知識點至少過了三遍。仁超對高三的複習終於不再是漫無目的,而是更有條理。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回來了。
開學後的第一次測驗中,仁超的成績從班級倒數一躍成為了全班第六,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拼搏後的喜悅。
「復讀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你要一開始就放低姿態,從0開始,通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自己的節奏。」學而思網校鄭慎捷老師的話讓仁超拋卻了所有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高四」的複習中。
成績出來了,超出二本線20多分,仁超終於成為了學校的那四分之一。父親臉上控制不住的淚水讓仁超有點吃驚,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但仁超心裡清楚,考上大學只是一個起點,體會到拼搏後的成功,才更有了繼續拼搏的動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在線教育撥快了發展的時鐘。網際網路為優質教育插上了翅膀,山川、河流不再成為教育公平的阻礙,越來越多的小鎮少年通過在線教育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增添了拼搏的信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像畢雪倩、仁超這樣的逆襲故事一定會越來越多,一個新的教育時代的大幕正在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