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農村娃,他活成了一束「光」!

2020-12-21 騰訊網

元代萬松老人曾說:「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堅韌是意志的最好助手,平臺是努力的最優指導,努力是幸運的最佳奠基,而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徑就是知識,知識沒有身份之差,沒有貧富之距,「知識改變未來、性格成就人生」的真理亙古不變。

命運從不會偏愛世人,也不會偏袒世人,人人生而不同,在無法選擇的出身背景下,餘生成為了選擇的重要轉折點。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農村娃,他活成了一束「光」!

一、失去父親,母親打擊過大患上精神病。

12年前,這個農村娃左手拉著母親,右手拎著沉重的行李來到臨沂大學報到,眾人以為他的母親前來送行,結果這一「送」就是四年,這是怎麼回事?

農村娃的母親無人照顧,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為給母親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他不得已帶著母親讀大學。在沒有理解農村娃的決定前,很多人以為農村娃是個高分低能的「媽寶男」,而在一段時間後,眾人肅然起敬;哪有什麼媽寶男,這是一個自強不息的男子漢。

農村娃名叫劉秀祥,於1988年出生於貴州省的一個貧困家庭中。1992年,4歲的劉秀祥失去父親,父親的離去讓原本一貧如洗的家庭失去支撐,他的母親因打擊過大隨後患有精神病,家徒四壁的房子中只剩下骨瘦如柴的劉秀祥和神志不清的秀祥媽。

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父親離世,母親患病,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4歲劉秀祥的稚嫩肩膀上,年幼的劉秀祥在無人照看的環境中艱難生存。

他有超乎常人的成熟,從小學4年級開始,他就開始照顧瘋癲母親,他曾背藥材風塵僕僕地去到縣城售賣,也曾在工地上汗流浹背地做苦力。九年的求學生涯中,他無怨無悔地照顧母親,儘管有人極盡嘲諷他的狼狽落魄。

貧困並沒能使這個堅強倔強的男孩知難而退,相反,他愈發勤奮努力,劉秀祥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生計都難以維持,他又是如何維持學業的呢?

劉秀祥為了減免高中學費,放棄重點公辦高中,去到為優等生提供免費就讀機會的民辦學校。求學期間,靠撿垃圾,收廢品謀生。由於精力不均,劉秀祥高考時名落中山,後來的他痛定思痛,在二次高考時考上了臨沂大學

二、背「瘋娘」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

2008年,20歲的劉秀祥背著「瘋娘」去山東求學,他的年齡略大於同齡人,光是生存就已是難於登天,更何況讀書。

同劉秀祥一起入學的學子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寒窗苦讀數年,很多學子對大學生涯早有各種享受規劃。劉秀祥不敢享受,不能享受。

不同於中學時期的零工,劉秀祥在大學得到了許多兼職機會,踏實能幹的他一人做五份兼職,早年的苦難經歷讓劉秀祥在做這些工作時已輕車熟路。

沒有聚餐旅遊、沒有KTV,甚至沒有休息的時間,他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母親和自己的未來。

劉秀祥雖然有了一定的收入,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入學的最終目的,於他而言,雖然已經踏入了大學,但校園內的文化知識不容敷衍。

在安排好兼職的同時,劉秀祥上課高度認真,為了節省時間,他經常廢寢忘食,高效完成作業,其成績在大學遙遙領先。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劉秀祥背著「瘋娘」去求學後,就引起了學校的關注,在劉秀祥事跡登上各大網絡後,他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孝子模範。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學校也給予最大資助,這些溫暖讓舉步維艱的劉秀祥感動到幾度哽咽。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他婉拒了愛心人士的物資捐贈,通過努力不僅賺得生活費,而且還幫助其他貧困學生聯繫校外兼職,熱衷於公益的劉秀祥在大學就已開始「發光」。

這曙光或許不夠強烈,但飽受苦難的他一直在發光發熱,願意為他人送去光和熱。畢業後的劉秀祥做了什麼?現在的他還好嗎?

三、事業有成、發光發熱

他的事跡曾在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央視網、新華網等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的名字一度紅遍大江南北。

2012年7月,24歲的劉秀祥順利畢業,聲名遠揚且學有所成的他一畢業就接到了來自北京、深圳、南京等大城市拋來的橄欖枝。

其優厚待遇並沒有讓一窮二白的劉秀祥為之心動,他一一婉拒這些企業的邀請後,選擇回到家鄉望謨從事教學,奉獻自己。他所做的三大舉措也因此改變了數位寒門學子的命運。

1. 開展助學走鄉村活動帶著母親回到曾經熟悉的家鄉,劉秀祥思緒萬千,大山中還有很多像他求學一樣艱辛的孩子,他決定幫助這些孩子改善求學環境。

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大學時積累的人脈,牽線資助山區孩子,受助孩子目前有15位,孩子們的小學費用將會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得以保障。

他的愛心之舉,讓很多困處於大山之中的孩子有了追夢圓夢的機會,他是一道「光」,照在瞭望謨孩子的身上。

2.募集愛心文具物資牽線雖然可以幫助部分孩子有讀書的機會,但並不能改善孩子們艱苦的求學環境,劉秀祥聯繫愛心人士,募集愛心物資,將這些物資分發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可以見識到大山之外的光芒。

3.勵志演講報告為了鼓勵更多的孩子發憤讀書,在縣政府的安排下,劉秀祥在全鄉17個鄉鎮做免費演講,推廣「孝老愛親」的孝順品德,提倡「自強自立」的奮鬥精神。

他通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後來成為瞭望謨實驗高中副校長,工作穩定,事業有成。作為逆襲者,劉秀祥希望用自身全部的能力為望謨奉獻所有光芒,他活成了一束「光」,一束照亮他人,溫暖他人的光。

2008年,劉秀祥被評為「2008感動臨沂年度新聞人物」

2009年,21歲的劉秀祥被評為「2009臨沂市道德模範」、被評為等榮譽稱號.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2020年4月28日,32歲的劉秀祥被評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於淡泊名利的劉秀祥而言,這是對他端正性格的認可,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他厚積薄發的光和熱令人嘆服。

總結:

人的一生應盡人事,知天命,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做好自己,不斷努力才會日益進步,有所突破。人生的光榮不在於永不言敗,而在於屢撲屢起。

劉秀祥從四歲時就飽受生活之苦,他沒有遮風擋雨的歸宿,甚至沒有一碗熱乎的飯菜,在各種窘境中,他不僅堅持自我,還幫助他人,知冷知熱且品行端莊者,註定走得長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2年前「千裡背母上大學」的主人公,現在怎麼樣了?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鄭明鴻)9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當年「背母上大學」,今為山鄉育「山娃」》的報導。9月7日下午,望謨縣高級實驗中學2020屆畢業生陸幫燕在父親的陪同下回到母校,她手裡拿著前日剛收到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陸幫燕和父親此行的目的,是想找劉秀祥幫她對接資助。
  • 從老闆娘上大學,買到現在,老闆娘都生娃了
    不記得在這家買了多少包包了第一個包包還是從老闆娘肩膀上強買的,到現在看著都還嶄新的從老闆娘上大學,買到現在,老闆娘都生娃了品質必須讚一個,超級愛的包包皮帶也很喜歡現在開始做鞋子啦!期待我的馬丁靴。。。
  • 42年前,那個撿到10億鑽石上交國家的農村女孩,如今活成了這副模樣
    我國目前現存最大的鑽石並不是專業開發磚石的團隊發現的,而是山東常林一位叫做魏振芳的農民偶然得到並上交給國家的。42年前,也就是1977年12月12日,那個時候我國在農村都是大包大幹,一大早提著鋤頭的魏振芳就出門了,和往常一樣到隊裡幹活。
  • 如果可以選擇,多少農村青年想成為翼裝女孩,卻活成樹先生
    有一部電影,我至今不想看第二遍,那就是《樹先生》,我害怕我會活成「樹先生」,也害怕農村會有成百上千個「樹先生」,事實上,農村有很多,電影上的「樹先生」只是現實的一個縮影。有多少農民想過上富裕的生活,他們的子女也想想成為翼裝女孩,體驗她的生活,卻遙不可及。 農村的年輕人想過上翼裝女孩的生活有多難?翼裝女孩,天津人,在北京讀大學,愛好滑雪、潛水、衝浪、風洞、跳傘、翼裝飛行等極限運動,她的人生格言:我為自己而活,我不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路。看到這些運動,就知道多花錢!
  • 張光付:平凡生活中的一束暖光
    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他累計資助貧困學生、困難群眾1600餘人,捐款30多萬元,被譽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張光付,是武警遼寧總隊撫順支隊五中隊副中隊長,這個32歲的年輕軍官,宛如平凡生活中的一束暖光,用10餘載的奉獻與愛心,照亮了千百人,感動了一座城。
  • 娘永遠活在我的心裡和身邊——懷念母親冰心
    留學美國,左七為吳文藻,左八為冰心我的娘就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教育我,要敬畏生命,培養我的責任,培養我對生命和動物的關愛。其實愛就是責任。這也夠我用一輩子。我娘從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在司徒雷登校長領導的「燕京大學」當過十年的老師。我的爸爸吳文藻也是老師,他是從一九二九至一九三八年在「燕京大學」教社會學。他們都是老師。
  • 農村叫娘城市叫媽,除了娘、母親、媽媽三種稱呼,還有哪些稱謂?
    短文題目:娘親人家都說,孩子是母親放飛的風箏哪怕你飛得再高總有一根無形的線把你牽著無論你飛得再遠總有一雙眼睛在那裡望眼欲穿娘,是小時候那個打著扇子哄我入睡的人娘,是生病時徹夜守在我身邊的人娘,是每次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的人娘,是每次打完我又默默流淚的人娘,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娘親,娘親,叫娘最親,唯一娘懂兒心
  • 那個「最娘」80後,回鄉織毛衣登央視,帶動50名農村婦女創業
    作為80後的潘銳彬,自小就喜歡織毛衣,很多人都嘲笑他「娘」,沒有男子氣概,甚至成名後有人說他是「最娘的80後」,可他絲毫不受外界評論的影響,帶著村中50位阿姨一起創業織毛衣,事業成功的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 30歲全款買房、從大學老師變身抖音旅遊達人,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從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到三十歲的八年時間,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對有些人來說,或許會離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越來越遠。但對有些人來說,答案是可以。22歲保研,27歲讀博,30歲用自己掙的錢買下人生第一套房,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兼旅行攝影博主,幻想家japaul(抖音號:japaul)在30歲時,幾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教書育人的同時,做公益,走遍世界各地,用照片記錄一切。如他在抖音上對自己的介紹,「我是幻想家,想把生活過成自己幻想樣子的幻想家」。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那個日薪近十萬的80後倆娃辣媽,成了最會拍照的北京大妞
    「@ 陳漫給Angelababy拍照的姿勢」這個消息上了熱搜,真是讓人從內心笑了一下。這個5年前日薪就近十萬的80後攝影師,終於從幕後走到了前臺,和明星一起成了明星。
  • 從「學不會」到「上大學」,農村娃的「科技加分」
    「高三下學期,我終於能聽懂數學課了」一個月過去了,農村女孩畢雪倩至今還記得自己收到高考成績時的情景。7月25日下午,畢雪倩正在一個高考志願填報的講座上,手機上收到了父親發來的高考成績截圖。她忐忑地點開截圖,心裡祈禱著,可千萬要過500分。第一眼看到的是語文,過了100分,心裡開始有些竊喜。
  • 他娘們嘰嘰的,那個……喜歡男人
    路遠用手套擦了擦眼鏡片,重新戴上眼鏡。兩個人哈哈大笑。「你不是回香港了嗎?」「這不又回來了嗎?沒想到,我成了盲人!」兩個人相扶著站起來,都很不穩的樣子。葉彩虹指了指不遠處的自己的車,說:「你去哪兒?我順路送你!」「我來找曉餘,她不在。現在也不想回公寓,你能請我吃頓杉菜嗎?」「杉菜那不道明寺吃的嗎?酸菜倒可以。
  • 我是農村娃,我家在農村!
    因為老家在農村,父母都健在,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回到農村那個家。其實,我自己的家在城裡,房子寬敞生活又比較舒適,可我每次要回農村老家的時候,心裡頭總有回家的感覺。
  • 10年前《超速緋聞》的歪嘴笑萌娃,如今擁有大長腿,成韓國歐巴
    10年前《超速緋聞》的歪嘴笑萌娃,如今擁有大長腿,成韓國歐巴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很多的網紅都會在網絡上走紅,可以說在最近比較有知名度的網紅,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會想到七鶴大人和不倒翁女孩,兩人可是如今非常有影響力的網紅,更是受到了小夥伴們的追捧
  • 【原創】娘的撓癢耙
    小時候最頭疼的事莫過於給娘撓痒痒,對年幼的我來說,娘寬厚的背就好似一座大山,我撓呀撓呀,撓得我肩酸腕痛,娘也不說住手。「上面,再往下一點,左邊一點……」,兒時給娘撓痒痒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那時幾乎每晚臨睡前都要給娘撓癢,兒時的我因不能領會娘的意思,總找不準部位,所以每次撓癢累得小手酸痛不說,還要挨娘訓斥。
  • 45歲「背豬漢」火上熱搜:中年人的眼睛,一隻是絕望,一隻是倔強
    光著膀子叼著煙的冉光輝和負重前行的朱啟伍,是無數平凡家庭中頂梁柱的縮影。中年人的肩膀上,是一座沉重的山。02生活二字,真的是「生下來,活下去」,從來不容易。03朋友說過一段他的真實經歷。在他高中畢業填報志願時,只有小學文憑的父親不懂這些。於是,父親帶著他去班主任家諮詢。農村生活的父親並沒有想到,進門之前需要換鞋。
  • 那個背化肥袋書包的小孩火了?不!你或許在剝奪孩子最珍貴的東西
    就在孩子們長長的隊伍裡,有一個小男孩特別引人注目,因為他背上的那個與眾不同的書包。這是一個用農村最常見的那種裝化肥的口袋做成的書包。一個五顏六色的化肥口袋,被裁成了一半,用針線縫了兩條帶子當背帶,一個簡易得不能再簡易的小書包就背在了孩子身上。
  • 「臺灣第一名媛」孫芸芸:12歲背香奈兒,21歲嫁豪門,今活成豪門
    42歲活成20歲的模樣同樣都是炫富的女人,李湘與孫芸芸的差距,然截然不同。李湘的炫富,大部分都體現在女兒身上,王詩齡小小年紀就要背著2萬元的書包,這就夠讓無數人驚嘆的了。但是孫芸芸買愛馬仕的包包,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裝一隻可愛的狗狗。
  • 如果時光倒流12年,你想對那時的自己說什麼?
    留言中很多人12年前還未滿18歲,年輕真好。下面都是網友的留言:說一句好好學習!你現在流的淚都是當年腦子裡進的水!只想對自己說:不要遠嫁別那麼早生娃兩年後你會遇到一個渣男,他會傷害你到體無完膚!離他遠一點那時高一。愛要勇敢說出來。 可是現在我仍然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