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萬松老人曾說:「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堅韌是意志的最好助手,平臺是努力的最優指導,努力是幸運的最佳奠基,而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徑就是知識,知識沒有身份之差,沒有貧富之距,「知識改變未來、性格成就人生」的真理亙古不變。
命運從不會偏愛世人,也不會偏袒世人,人人生而不同,在無法選擇的出身背景下,餘生成為了選擇的重要轉折點。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農村娃,他活成了一束「光」!
一、四歲失去父親,母親打擊過大患上精神病。
12年前,這個農村娃左手拉著母親,右手拎著沉重的行李來到臨沂大學報到,眾人以為他的母親前來送行,結果這一「送」就是四年,這是怎麼回事?
農村娃的母親無人照顧,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為給母親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他不得已帶著母親讀大學。在沒有理解農村娃的決定前,很多人以為農村娃是個高分低能的「媽寶男」,而在一段時間後,眾人肅然起敬;哪有什麼媽寶男,這是一個自強不息的男子漢。
農村娃名叫劉秀祥,於1988年出生於貴州省的一個貧困家庭中。1992年,4歲的劉秀祥失去父親,父親的離去讓原本一貧如洗的家庭失去支撐,他的母親因打擊過大隨後患有精神病,家徒四壁的房子中只剩下骨瘦如柴的劉秀祥和神志不清的秀祥媽。
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父親離世,母親患病,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4歲劉秀祥的稚嫩肩膀上,年幼的劉秀祥在無人照看的環境中艱難生存。
他有超乎常人的成熟,從小學4年級開始,他就開始照顧瘋癲母親,他曾背藥材風塵僕僕地去到縣城售賣,也曾在工地上汗流浹背地做苦力。九年的求學生涯中,他無怨無悔地照顧母親,儘管有人極盡嘲諷他的狼狽落魄。
貧困並沒能使這個堅強倔強的男孩知難而退,相反,他愈發勤奮努力,劉秀祥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生計都難以維持,他又是如何維持學業的呢?
劉秀祥為了減免高中學費,放棄重點公辦高中,去到為優等生提供免費就讀機會的民辦學校。求學期間,靠撿垃圾,收廢品謀生。由於精力不均,劉秀祥高考時名落中山,後來的他痛定思痛,在二次高考時考上了臨沂大學。
二、背「瘋娘」上學,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
2008年,20歲的劉秀祥背著「瘋娘」去山東求學,他的年齡略大於同齡人,光是生存就已是難於登天,更何況讀書。
同劉秀祥一起入學的學子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寒窗苦讀數年,很多學子對大學生涯早有各種享受規劃。劉秀祥不敢享受,不能享受。
不同於中學時期的零工,劉秀祥在大學得到了許多兼職機會,踏實能幹的他一人做五份兼職,早年的苦難經歷讓劉秀祥在做這些工作時已輕車熟路。
沒有聚餐旅遊、沒有KTV,甚至沒有休息的時間,他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母親和自己的未來。
劉秀祥雖然有了一定的收入,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入學的最終目的,於他而言,雖然已經踏入了大學,但校園內的文化知識不容敷衍。
在安排好兼職的同時,劉秀祥上課高度認真,為了節省時間,他經常廢寢忘食,高效完成作業,其成績在大學遙遙領先。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劉秀祥背著「瘋娘」去求學後,就引起了學校的關注,在劉秀祥事跡登上各大網絡後,他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孝子模範。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學校也給予最大資助,這些溫暖讓舉步維艱的劉秀祥感動到幾度哽咽。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他婉拒了愛心人士的物資捐贈,通過努力不僅賺得生活費,而且還幫助其他貧困學生聯繫校外兼職,熱衷於公益的劉秀祥在大學就已開始「發光」。
這曙光或許不夠強烈,但飽受苦難的他一直在發光發熱,願意為他人送去光和熱。畢業後的劉秀祥做了什麼?現在的他還好嗎?
三、事業有成、發光發熱
他的事跡曾在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央視網、新華網等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的名字一度紅遍大江南北。
2012年7月,24歲的劉秀祥順利畢業,聲名遠揚且學有所成的他一畢業就接到了來自北京、深圳、南京等大城市拋來的橄欖枝。
其優厚待遇並沒有讓一窮二白的劉秀祥為之心動,他一一婉拒這些企業的邀請後,選擇回到家鄉望謨從事教學,奉獻自己。他所做的三大舉措也因此改變了數位寒門學子的命運。
1. 開展助學走鄉村活動。帶著母親回到曾經熟悉的家鄉,劉秀祥思緒萬千,大山中還有很多像他求學一樣艱辛的孩子,他決定幫助這些孩子改善求學環境。
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大學時積累的人脈,牽線資助山區孩子,受助孩子目前有15位,孩子們的小學費用將會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得以保障。
他的愛心之舉,讓很多困處於大山之中的孩子有了追夢圓夢的機會,他是一道「光」,照在瞭望謨孩子的身上。
2.募集愛心文具物資。牽線雖然可以幫助部分孩子有讀書的機會,但並不能改善孩子們艱苦的求學環境,劉秀祥聯繫愛心人士,募集愛心物資,將這些物資分發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可以見識到大山之外的光芒。
3.勵志演講報告。為了鼓勵更多的孩子發憤讀書,在縣政府的安排下,劉秀祥在全鄉17個鄉鎮做免費演講,推廣「孝老愛親」的孝順品德,提倡「自強自立」的奮鬥精神。
他通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後來成為瞭望謨實驗高中副校長,工作穩定,事業有成。作為逆襲者,劉秀祥希望用自身全部的能力為望謨奉獻所有光芒,他活成了一束「光」,一束照亮他人,溫暖他人的光。
2008年,劉秀祥被評為「2008感動臨沂年度新聞人物」。
2009年,21歲的劉秀祥被評為「2009臨沂市道德模範」、被評為等榮譽稱號.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2020年4月28日,32歲的劉秀祥被評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於淡泊名利的劉秀祥而言,這是對他端正性格的認可,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他厚積薄發的光和熱令人嘆服。
總結:
人的一生應盡人事,知天命,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做好自己,不斷努力才會日益進步,有所突破。人生的光榮不在於永不言敗,而在於屢撲屢起。
劉秀祥從四歲時就飽受生活之苦,他沒有遮風擋雨的歸宿,甚至沒有一碗熱乎的飯菜,在各種窘境中,他不僅堅持自我,還幫助他人,知冷知熱且品行端莊者,註定走得長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