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爺爺用木頭給孫子做玩具,老外都驚了:這是什麼神奇的功夫

2020-12-17 萌頭嬌娃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玩具,是每個孩子童年時期最獨特的夥伴,每個人都不少的玩具,但是用木頭製作的玩具你見過嗎?現在很多小朋友家裡的玩具,都是父母在商場買的,很少有自己製作的。

在山東,有這麼一位神仙爺爺,他給自己的孫子,整了許多用木頭製作的玩具,其中精妙的手法,更是讓很多外國友人都感到嘆服,更是被網友們稱為「神仙爺爺」。

農村爺爺給孫子做玩具意外走紅

這位神仙爺爺就是來山東的阿木爺爺,本名字叫王德文。阿木爺爺從13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木匠工活,到現在已經都有50多年了。

阿木爺爺自己平時也喜歡鼓搗一些東西,在兩年前,他來到廣西跟孩子們住在一起,在閒暇的時候經常給自己的孫子做一些小玩具,比如小蜻蜓、蹺蹺板,沒想到卻意外走紅了。

就是去年在網上很火的小豬佩奇,他也自己畫圖紙琢磨,給自己的孫子安排上了。這個小豬佩奇可以自己走路,但是沒有電池,沒有軸承,很快就吸引了自己孫子的眼光。

除了小豬佩奇,阿木爺爺還給孫子製作了一個會行走的木頭人,還有木頭做的蘋果,竹子做的泡泡機。嫻熟的手藝,精湛的手法,阿木爺爺總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製作成智慧的玩具。

這些視頻都是阿木爺爺的兒子拍攝的,在發布到網上以後,很多人都稱讚阿木爺爺為「當代魯班」,就連很多外國友人都表示:這也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嗎?

當然,網友在稱讚阿木爺爺的手藝後,也紛紛表示:有這樣一個可以給孫子做玩具的爺爺真的是太幸福了。甚至還有網友調侃:「爺爺,你還缺孫子嗎?」

分析:

其實,爺爺對孫輩之間的疼愛,不輕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山東有一位爺爺,在進城看自己孫女的時候,給孫女帶了一麻袋的毛絨娃娃玩具。

據網友表示,自己的公公平時在老家教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熱,但是對自己的孫女非常用心,每次在集市看到可愛的玩具,都會給孩子買上幾個不同樣式、顏色的娃娃。不得不說,這樣的隔輩親真的很讓人感動。

為什麼會出現「隔輩親」這種現象呢?

1、愛屋及烏

其實,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忙著賺錢,所以忽視了自己的孩子,而在年老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因為孫輩是自己孩子的孩子,所以很多老人會愛屋及烏,甚至將自己對孩子的愧疚,轉移到對自己孫輩的身上,孩子想要什麼就會儘可能地去滿足。

2、生命的傳承

中國是一個比較注重傳承的民族,在很多老人眼裡,孫輩就是家族血脈的延續,所以老人會基於這種心理更加疼愛自己的孫輩。

3、陪伴

人在老了以後,雖然會有很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但是孩子長大以後,不會繼續像小時候一樣纏著父母,他們都忙著自己的家庭跟生活。而孫輩剛好可以滿足老人的情感寄託,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了,也就會更容易親近起來。

其實,在人性上來說,隔代人親近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家長也要注意,老人對孩子的寵愛也要有一個度。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老人出於對孩子的心疼,經常會事事包辦,而父母該制止的時候,還是要出面制止,不能因為老人的愛害了孩子。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連「網紅」都不知道啥意思的中國大爺,因為這門手藝在海外火了
    用類似的做法,大爺還做了一張將軍案。雖然歪果仁看完已經驚掉下巴,但這對阿木爺爺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他做過的厲害物件可是太多了。用42根榫卯稜、27道鎖、4個榫卯柱、1個榫卯基做成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小模型。
  • 63歲中國爺爺油管爆紅,外國網友:誰不想要這樣的神仙爺爺?
    圖片來源:網絡 外國網友看了,直接驚掉下巴:這是什麼神奇的中國功夫! 2 阿木爺爺有一個孫子,在他的視頻中經常出境。 為了給孫子一個有趣的童年,阿木爺爺為他製作了各種千機百巧的玩具。 泡泡機
  • 爺孫三人國慶閱兵,69歲老木匠給倆孫子做坦克禮炮,畫面十分有愛和諧
    得到爺爺愛的孩子好幸福,我太羨慕了。爺爺真是大能人,最酷的爺爺。這孩子在小朋友的圈裡很有面子吧!傳說中的別人家的爺爺。用木頭做的能工巧匠!這是真正的有創造性的好匠人。
  • 木工爺爺給孫子做純手工精美玩具,隔輩帶娃有弊也有利
    原來小寶寶在視頻裡坐的小推車是他的爺爺親手做的。小車造型別致,非常精美。最重要的是他是爺爺給孩子的心意,是爺爺對他的愛。寶媽壓根兒就沒想到自己上傳的這個視頻會這麼火。她介紹說,兒子的所有玩具,全都是公公做的。木工爺爺從業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手藝非常精湛。
  • 孫子會不會遺傳爺爺的基因?爺爺和孫子是不是很像呢?
    孫子會不會遺傳爺爺的基因?遺傳是門很神奇的學問,一男一女的結合孕育出新的生命,攜帶著雙方的基因和遺傳密碼,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的各種長相與特徵開始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孫子會遺傳爺爺的基因,孫子的性染色體能遺傳爺爺的,因為爸爸是遺傳的他爸爸的y染色體,也就是爺爺的,孫子遺傳的是爸爸的y染色體,所以說孫子是遺傳了爺爺的性染色體。但是不會遺傳奶奶就是祖母的性染色體。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媽,反而像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隔代遺傳了嗎?那麼,你的孩子會從祖父母那裡遺傳到什麼呢?
  • 孫子,我餓了!農村小夥拉著83歲爺爺拍「不務正業」短視頻
    二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他,不放心在奶奶去世後,一個人生活的爺爺。 他沒有想到的是,曾經養育了他的爺爺,竟然成為他事業上的夥伴,這一對爺孫組合,從此有了別樣精彩的生活。 騰訊新聞全面小康系列策劃「中國向上」聯合快手扶貧,走訪了三個活躍在農村的「風雲人物」,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以及為家鄉扶貧所做的工作。今天是「胖大海」譚周海的故事。
  • 63歲爺爺走紅全球,傳統手工藝傳承或可這樣從娃抓起
    阿木爺爺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可以把木頭變成魯班凳。▼將軍案阿木爺爺今年63歲,已經做了近50年木匠活。除了上面這些物件,阿木爺爺還給自己的小孫子做了很多玩具。↓↓↓很多外國網友看到阿木爺爺的作品紛紛驚嘆:「哇哦,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 這句農村老話說出了孫子和外孫最大的不同?
    孫子和外孫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是一樣的遠近,一個是兒子的孩子,一個是女兒的孩子,都是家族的第三代親人,但是農村有一句老話,還是認為孫子和外孫是有區別的,這句老話是「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有的農村老人認為這只是一句老話,僅此而已,有的農村老人認為這句老話指出了孫子和外孫最大的不同,那真的是這樣嗎
  • 蜂蜜,爺爺奶奶給孫子孫女的愛!
    邱曉陽不懂蜂蜜或從未吃過蜂蜜的人,在遇見賣蜜的人常發問:「吃你這個蜂蜜有什麼好處呢?」,或者說比肉貴憑什麼?有些地區的人寧願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沒有享用蜂蜜的習慣和傳統。你送酒做禮品給他,他滿心歡喜;但是給他送蜂蜜作禮品時,他可能覺得是種浪費,反而還不是那麼喜悅。當然這只是極少部份人會、極少數地區存在這種狀況。
  • 李子柒後,廣西63歲「阿木爺爺」驚呆億萬外國網友!
    稱讚道:「真是太神奇了」 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被上億人催更的 Grandpa Amu,到底是什麼「神仙爺爺」? 這位爺爺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能把尋常木頭打造成各種精製工藝品
  • 爺爺一缸十年好藥酒,被孫子用來泡奧特曼,爸爸:幸好玩具剛洗
    爺爺泡了十年的藥酒,被孫子拿來泡奧特曼,爸爸:幸好玩具剛洗乾淨最近一個社交平臺上就有一個熊孩子火了,受到了很多人的熱議。事情是這樣的:石頭的爺爺泡了一罐十年的藥酒,這些藥酒也是爺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了,準備在家中喜事之際開封飲用。
  • 木工爺爺給孫子打造國慶「禮炮車」
    近日,福建龍巖69歲的木工爺爺李石水給孫子製作了一輛玩具「禮炮車」引得網友實名羨慕視頻中8歲的大孫子坐「禮炮車」開路李爺爺在後面推著2歲的小孫子兩輛車上都特別插了國旗畫面十分有愛點擊播放 GIF 3.0M李爺爺年輕時是木匠走南闖北做木工50多年兩年前老爺子回到家鄉和老伴一起幫兒子兒媳帶孩子
  • 有人專門去農村收購舊木頭,這些舊木頭都有啥用途呢?
    總之,在農村是充滿神奇色彩的,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些收購舊貨的都是為了獲取利益。說到收購舊木頭,我們村前幾天還有人上門來收購棺材。我家在雲南曲靖農村,在我們這裡從2019年6月1日開始通通實行火葬,不在實行土葬,這也是喪葬制度改革。而在農村,如果家裡有老人,一般家裡老人上了60歲就會提前準備好「棺材」,以防萬一。
  • 在希臘小島上做木頭玩具
    而Athina 說是「考古」將她帶到了這個小島,當時 Athina 正在愛琴海做考古發掘工作,在學習和工作之餘地,會和 Jose 一起在他們朋友的工作室製作自己的家具。▲ 竹蜻蜓三輪車他們通常會先在筆記本上以畫草圖的方式嘗試各種形狀的組合方式,接著用硬紙板做成模型,再用木頭做成原型,這個過程也是他們的享受之旅
  • 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
    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時間:2020-07-15 17: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油管網紅阿木爺爺最得意的作品 網友:爺爺好厲害! 魯班凳、中國館、運動的小豬佩奇,這些物件都出自阿木爺爺之手,憑著木塊上的凹槽,木塊間結合得天衣無縫。
  • 69歲木工爺爺走紅抖音 親手給孫子製作國慶禮炮車
    原標題:69歲木工爺爺給孫子製作國慶禮炮網友紛紛評論:這真是一份特別的禮物,為這位爺爺點讚。網友看到後,紛紛評論:「實名羨慕」、「爺爺,你太辛苦了,做這些」、「爺爺能不能幫我們做一個小推車」、「我的天吶,這太可愛了」、「應該組織學習班學習一下,要不有可能失傳了」。
  • 布斯與爺爺——中國電影《孫子從美國來》
    我想到了很久以前:她奶奶非常疼自己的孩子,逢年過節的時候,飯菜端上了桌,孩子們都開始吃喝了,她還在廚房裡忙活。         我對養老院一直有著天然的排斥,總覺得在養老院裡的晚年悽涼、無奈。        其實我和他們相處也就7年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也有很多的問題和矛盾。關鍵是夫妻沒有任何感情了。但是有小孩,我們就永遠都不是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