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米勒之聲加上星標,以後找我們就更方便啦
滴滴聲聲又入耳,監護儀,麻醉機。
指脈呼末血壓計。心電監護,有創動脈,術中監護齊。
鎮靜鎮痛加肌松,氣管插管保呼吸。
臺上臺下看全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安全我心意。
說實話,這首《青玉案•麻醉》純屬即興創作,10月24日,晚飯過後,隨手拿起《宋詞三百首》,翻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誦讀起來,一來自己興趣愛好,二來想教兒子背誦。這首詞的創作實際上正是出於自己對詩詞的喜愛和對麻醉專業十幾年的感情,也是這首詞創作的源泉。思想就在一瞬間,讀著讀著,忽然一個念頭鑽進腦袋,模仿一篇《青玉案•麻醉》如何?於是,一邊對照《青玉案•元夕》的格式,一邊將十幾年麻醉工作的經驗和感情融進去。一個小時過後,就有了這首《青玉案•麻醉》。
其實在寫這首詞之前也有寫過一篇《破陣子•麻醉》,在此分享給大家:
十四年從醫路,麻醉知者幾何?都道打一針睡覺,無人知性命相託,監護聲中過。
熟讀內外婦兒,兼修麻醉專科,神經阻滯椎管內,靜脈吸入全麻做,生命守護者。
而這兩首詞的創作可能也加雜著我對麻醉專業和麻醉醫生不被外人理解和認可的無奈之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對麻醉職業的情感以及理想化的追求和麻醉職業現實地位的落差,讓眾多麻醉人特別是基層麻醉醫生(當然包括自己在內)對麻醉是又愛又恨。
由於自己從事的麻醉專業,所謂幹一行愛一行,自從學了這個專業到參加工作,心裡清楚的知道這個專業的重要性,不免產生感情。但是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非從醫者甚至一部分醫療人士迄今為止仍認為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只有麻醉人自己心裡清清楚楚的知道麻醉的份量有多重,麻醉的風險有多高!所謂「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是最好的詮釋。
王文疆
王文疆,男,37歲,伊川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2007年畢業於新鄉醫學院本科麻醉專業。
曾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修麻醉專業一年。
自幼擅長數理化,並不擅長語言文學類學科。然對唐詩宋詞和武俠小說確是例外,情有獨鍾。對於唐詩宋詞的熱愛最早可起源於幼時大姐買的一本圖畫版《唐詩三百首》,現在想起來三十首都不一定有。後來高中時期同桌的一本《宋詞三百首》,一首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和一首嶽飛的《滿江紅》徹震撼到了我的神經,把我帶入宋詞的世界,從此喜歡上唐詩宋詞。在高中知識大爆炸的時期背誦了一些詩詞。進入大學以後學習醫學專業,基本上很少接觸詩詞,僅在院報上誤打誤撞發表過一篇《紅包事件》,也是唯一一篇發表的文章。
工作後,用七年的時間考執業醫師、過中級、外出進修、購房買車、添兒育女,工作家庭漸趨穩定。閒來重拾愛好,床頭桌尾多了不少詩詞及文學類作品,逐漸愈發喜愛詩詞文學。然自己不諳音律,簡直就是五音不全,開始仍然只能是閱讀、背誦,羨慕古人的情懷,正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王文疆
本微信公眾平臺所刊載原創或轉載內容不代表米勒之聲的觀點或立場。文中所涉及藥物使用、疾病診療等內容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
編輯:Misher.米雪
校對:Michel.米萱
米勒之聲編輯部
米勒之聲,用心相伴
關注米勒之聲
關注麻醉及圍術期領域新動態
米勒之聲,總有一天,會有您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