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小常識之「半身麻醉」 ——「椎管內麻醉」

2021-02-23 平度市中醫醫院

1、何謂半身麻醉?

  脊髓神經因分布的位置不同而管理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和運動,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從背後打入麻醉藥來暫時阻斷某些脊髓神經的作用,以達到可對該脊髓神經所管理的區域手術而病人不會感到疼痛的目的。這種麻醉方式,病人不會失去意識,只有下半身不能動,所以稱為半身麻醉。

  2、半身麻醉有哪些 ?

  蛛網膜下腔骶管麻醉:利用很細的針將麻藥打入脊髓神經所在的蜘蛛膜下腔,達到阻斷脊髓神經的作用。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是用細針 (但較脊椎麻醉的針粗)將麻醉藥注入硬脊膜外腔,直接作用於脊髓神經根。其起始時間較脊椎麻醉慢,對感覺及運動神經的阻斷程度也較脊椎麻醉小,以分節的方式進行選擇性的阻斷,可因麻醉時間和需求不同而多次給藥。

  3、半身麻醉是否會傷及脊柱?

  半身麻醉因為是經過脊椎間的間隙給藥而達到暫時阻斷神經作用,所以是不會傷到脊柱的。

  4、哪些病人不宜做半身麻醉

  病人拒絕、皮膚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全身性敗血症、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脊柱畸形等

  5、半身麻醉可能有什麼後遺症?

  半身麻醉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包括有尿瀦留、神經損害、感染等,但都很少見 ;最常見的是硬脊膜穿刺後頭痛(麻醉後平臥24小時可預防)。

  6、接受半身麻醉之後是否容容易腰酸背痛?

  半身麻醉後的背痛發生率與全身麻醉相同,而且絕大部分可自愈。脊椎麻醉的藥效通常在麻醉後兩個小時開始減退,八個小時後才能完全回復所有知覺。若能在麻醉後的六個小時保持平躺,且能起床後多喝水,慢慢下床活動,較不會有腰酸背痛的狀況產生。

  7、為什麼麻醉了還有感覺?

  麻醉後,很多病友都會問麻醉醫生這一問題。其實除了全身麻醉,多數麻醉方法本身並不會影響意識,患者保持清醒,神經阻滯區域(已被麻醉部位)也並非沒有了所有的感覺,觸覺、壓力及本體感覺等仍然存在,只是溫度覺、痛覺等已消失。由於進入手術室後大多數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麻醉醫生一般會給予適當藥物使患者鎮靜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擔心。

  8、利用脊椎打麻醉是否會引起日後腰痛的後遺症?

  半身麻醉針刺入的是脊椎間隙,即兩節腰椎骨之間,主要是一些軟組織,如肌肉、韌帶、脂肪等,因為針頭非常細小(23-26G),可能會有類似肌肉注射的局部輕微腫痛,1-2天可恢復,不會造成腰痛的後遺症。

相關焦點

  • 知多點 | 半身麻醉真的會腰疼嗎?
    而麻醉操作部位也是在患者的腰部,因此,"半身麻醉"被當成產後腰疼的罪魁禍首貌似合情又合理了。  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半身麻醉」這個事兒吧!  「半身麻醉」是俗稱,書面用語為椎管內麻醉,是在腰椎相應階段穿刺,將局麻藥注入脊髓神經周圍,從而阻斷神經傳導的一種麻醉方法。
  • 椎管內麻醉的手術的注意事項
    在手術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一、體位要求:腰 - 硬聯合麻醉病人術後要求儘量平臥 6-8小時這樣可以減輕脊髓腔壓力,進而減少腦脊液外漏,
  • 【推薦】麻醉護士必看——如何做好麻醉護理
  • 【重點】麻醉護理
    點擊上方「護理之家」快速關注點擊正上方藍色字體「護理之家」即可關注我們,
  • 下肢神經阻滯麻醉——讓骨科醫生和患者都受益的麻醉技術
    通常麻醉醫生首選椎管內麻醉,這對重症患者循環、呼吸系統影響最小。但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腰椎變形、骨質增生、韌帶鈣化、間盤突出,以及不能配合導致操作困難,甚至由於凝血異常或其他椎管內禁忌症則不得不改用全身麻醉,隨之而來的就是呼吸循環併發症。
  • 《青玉案·麻醉》—— 王文疆
    說實話,這首《青玉案•麻醉》純屬即興創作,10月24日,晚飯過後,隨手拿起《宋詞三百首》,翻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誦讀起來,一來自己興趣愛好,二來想教兒子背誦。這首詞的創作實際上正是出於自己對詩詞的喜愛和對麻醉專業十幾年的感情,也是這首詞創作的源泉。思想就在一瞬間,讀著讀著,忽然一個念頭鑽進腦袋,模仿一篇《青玉案•麻醉》如何?
  • 麻醉深度的判斷——麻醉和麻醉深度的定義
    一、麻醉的定義    麻醉一詞最初由希臘哲學家Dioscorides在公元一世紀用來描述曼陀羅的麻醉作用(narcotic effect)。1771年版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定義麻醉為「感覺喪失(privation of senses)」。
  • 麻醉甦醒後太疼?「術後鎮痛」了解一下!
    患者在術前都要由麻醉醫生根據具體手術方式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後兩者就是俗稱的「半身麻醉」)等,然後等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後先由麻醉醫生為患者實施麻醉,再開始手術,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進展及患者的狀況隨時將麻醉深度調整在一個合適的水平
  • 整形醫生一定要了解麻醉這些事兒!
    除此之外,還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表皮麻醉、鎮靜麻醉等其他麻醉方式。1、椎管內麻醉椎管內就是俗稱的「半麻」,包括腰麻、硬膜外、腰硬聯合、骶管阻滯等等,在基層醫院比較常見,適合下腹部、會陰部及下肢等手術。
  • 人心不能麻醉——《麻醉風暴》
    《麻醉風暴》題材內容很大膽,把目光投向了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麻醉醫生。男主蕭政勳是一名麻醉醫生。而本劇一開始,就事無巨細地表現一個麻醉醫生的工作常態。一臉疲態,卻腳步匆匆。院方對麻醉醫生也沒多重視,人手配備也不齊全,日班麻醉醫生只有他一個,一天得負責好幾臺手術,一個月兩三百臺手術。
  • 整形前,一定要先了解麻醉這些事兒!
    除此之外,還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表皮麻醉、鎮靜麻醉等其他麻醉方式。1、椎管內麻醉椎管內就是俗稱的「半麻」,包括腰麻、硬膜外、腰硬聯合、骶管阻滯等等,在基層醫院比較常見,適合下腹部、會陰部及下肢等手術。
  • 【大盤點】妊娠期的生理變化對麻醉的影響
    米勒之聲這些改變對產婦麻醉管理有著很大影響,因此了解這些生理變化對產科麻醉醫師至關重要。1.分鐘通氣量增加及功能殘氣量減少這些改變對麻醉管理有明顯影響。全身麻醉時應調整通氣以維持PaCO2在30mmHg水平。由於分鐘通氣量的增加和功能殘氣量的減少,使肺泡內吸入麻醉藥濃度的上升速度增快,從而麻醉誘導的速度增快。
  • 圍術雜談丨腰椎麻醉 VS 硬膜外麻醉
    腰椎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趕緊來看看這篇除盲小錦囊吧!
  • 全身麻醉醒來後會變傻?醫生坐不住了……
    ///術前訪視經常被病人問到:醫生,我手術麻醉之後是不是會變傻?可以不全麻嗎?每聽到這都感覺很無奈,今天就來聊聊這大家關心的問題。麻醉方法大致可分為全身麻醉、區域麻醉(包括椎管內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以及局部麻醉。
  • 柯南的麻醉手錶雖然看似離譜,但原理其實是非常科學的!
    不過正如同我給這個號取名叫「動漫怪奇事件簿」,小編平時是個超無聊的人,總是認真地鑽研一些平時根本沒人管的事,於是就一邊想著「手錶型麻醉槍到底可行不可行呢?」的念頭,開始了考證之旅,結果分卻發現——首先,「手錶型麻醉槍」的射擊系統沒什麼難實現的,一個牙籤小弩的射擊裝置就足以;真正的關鍵在於麻醉。
  • 剖腹產手術後頭痛,一定是麻醉惹的禍嗎?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懷孕生子是每位女性成為準媽媽的第一步。其實,女性懷孕生子就是相當於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存在著許多的危險。有的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會出現強烈的孕吐反應。
  • 整形中三大麻醉方式,「局麻、睡眠麻醉、全麻」的區別
    懂醫療的朋友都知道,麻醉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整形行業中,超過一半的醫療事故都是因為麻醉。
  • 這篇文章涵蓋了口腔科常用的所有麻醉方法,透徹講解各類口腔麻醉
    臨床上主要用於表淺的黏膜下膿腫切開引流,鬆動的乳牙或恆牙拔除,舌根、軟顎或咽部檢查,以及氣管內插管前的黏膜表面麻醉。一般可用1%丁卡因作表面麻醉。浸潤麻醉是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射於組織內,以阻斷用藥部位神經末梢的傳導,產生鎮痛的麻醉效果。臨床上適用於口腔領面部軟組織範圍內的手術以及牙、牙槽突的手術。
  • 監護麻醉緊急轉變為全身麻醉的風險因素分析
    變更麻醉方式的最常見原因是椎管內/區域麻醉失敗(28%)、患者無法耐受MAC (26%) 和缺氧/氣道阻塞(14%)。患者無法耐受MAC 的原因包括:患者不停體動、出現需要增加鎮痛鎮靜水平的疼痛或不適。其他與患者相關的併發症包括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誤吸、咳嗽、麻醉不良反應、癲癇發作、精神狀態改變、高碳酸血症、體位不良和靜脈通路丟失。
  • 扁桃體切除,怎麼麻醉?
    扁桃體是一對扁的卵圓形的器官,位於口咽外側壁的顎咽弓和顎舌弓形成的三角形扁桃體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