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出現了許多大型玩具製造公司,能夠獲得巨額利潤。
在1890年,在紐倫堡從事玩具貿易的人員就高達8000人,他們其中有一半的人員在中型和大型工廠中工作。到了1914年,紐倫堡地區的玩具僱用人數增長了兩倍。在1914年,賓公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產公司。該公司在1914年有5000多名員工,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這種大型公司還未出現。
在邁寧格高地地區,大約有35000名男性、女性和兒童從事玩具生產工作。在一戰前,有1/3的工人超過了20歲。在松訥貝格市,在55542名工人中有17777名工人被高薪聘用,這些人依靠生產玩具來養家餬口。同時,還有10000名工人在厄爾士地區的玩具行業中工作。
但是,玩具的銷售和生產是掌控在大型公司手裡。格布呂德·賓公司,馬克斯·丹霍恩公司和巴伐利亞·賽璐珞玩具公司等這三家玩具製造公司都有著非常可觀的利潤。
然而,馬克斯·丹霍恩公司和巴伐利亞·賽璐珞玩具公司的獲得的利潤與格布呂德·賓公司的利潤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一般地講,他們每年的總收入會保持在10萬馬克以上。
賓公司、巴伐利亞·賽璐珞玩具公司和馬克斯·丹霍恩公司在1910年其利潤分別增長了95%、136%和296%,比他們在1900年公布的利潤(在1900年,賓公司的利潤開始達到了一個較高點,是巴伐利亞·賽璐珞玩具公司利潤的6倍多和馬克斯·丹霍恩公司利潤的12倍還要高。在1897年和1913年之間,賓公司和巴伐利亞·賽璐珞玩具公司的股息分配都不低於10%。通過對各公司每股獲利的分析,如果不包括1908年的經濟危機(在1908年有一半的公司遭受到了的破產倒閉的局面),每股利潤大於100馬克。
總的來說,所有的這三家註冊的玩具公司每支股票大約可以獲利150-200馬克。北德意志勞埃德航運公司在1904年每支股票僅獲得21.2馬克,在1907年為48.3馬克。與之相比,這些玩具製造公司都是有著極高的利潤。在1913年,德國共出口了價值1億馬克的玩具。在1914年的上半年,德國的玩具出口額就達到了3300萬馬克。在整個1914年間,玩具的出售總額大約有1.2億馬克,約佔其經濟總量的1%,其中來自國外的購買者就佔到了購買總人數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