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布成績,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2020-12-26 小天寶大玉兒

1997年我上小學三年級,那一年我愛上了開家長會,因為我的名字在校光榮榜上第一個,老師面對我老媽對我大加讚揚,說我現在的成績在學校無人能擋。老師說這話時,我在旁邊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內心美得要飛起。

我是站在優等生的立場上說的這些,如果是差生呢?恐怕最害怕的就是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於是為了保護低分數者的自尊,學校開始對成績進行了處理,比如說不再排名,只用ABCD來代替不同的分數段。

以前幾個學校之間的競賽,比如說每個學校抽出成績前50名,這樣的形式也逐漸被摒棄了,因為這樣會使成績落後的孩子自尊心受損,沒有被抽到的孩子會很難過。

一系列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看起來科學又合理,不比賽不排序,孩子的光芒就不會被別的孩子所遮擋。

孩子的自尊從何而來?

我們都在說保護孩子的自尊,那自尊到底是什麼呢?

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這是百科給的定義。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100多年前,就已經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

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也就是說,獲得的成功越大,並且對自己的期望越低,自尊就會越高。如果想提高孩子的自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是增加孩子的成功,二是降低孩子對自己的期望。

詹姆斯認為自尊是一種感覺狀態,並且這種好的感覺是以我們和世界的交流做基礎。孩子在感覺上對自己很滿意孩子表現得令人滿意,哪種情況下獲得的自尊才是正確的呢?

樂樂是一名五年級的男生,除了體育課外,其他學科的成績都很好,因為他在運動方面確實沒有天賦。樂樂最好的朋友壯壯,他踢足球很棒,在老師宣布成立一個足球隊時,壯壯說服了樂樂去參加預選,並在私底下教樂樂練習一些技巧。

預選當天,樂樂的父親陪著他一起來到球場,看到很多小夥伴在踢足球時摔倒,樂樂開始緊張恐懼,扔球時沒一個扔到接球者的位置,接球時折上了手指。

預選結束後,父親看出了樂樂很難過,他對樂樂說:「你在球場上表現得很好,你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明年你一定能進入球隊的。」

樂樂:「爸爸,你別再說了,我知道自己很差勁,明年我也進不去球隊,我真不應該來參加預選。」

父親繼續安慰樂樂:「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你表現得很不錯,你也應該告訴自己你表現得很好,而且下次會更好,我不想看到你垂頭喪氣。」

樂樂:「你說的對,行了吧?我們可以回家了嗎?」

父親的做法是出於好意,他看到樂樂內心受到傷害,立刻想要幫助他,用最積極的方法安慰樂樂,希望他能減輕痛苦重新振奮起來。從結果來看,父親的方法起了反作用。

父親的做法是將自尊直接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以此提高孩子的自尊,但他忘記了,樂樂並不是一個好哄騙、能將不愉快經歷很快忘掉的孩子,他知道自己表現的並不好,父親的做法會使他更加氣餒,也會降低他對自己的期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克服挫折、完成挑戰,自然會獲得自尊感和愉悅感,孩子一旦有了自尊,就會帶來更多的成功。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績,企圖直接獲得「感覺很滿意」,就是本末倒置了。除了行動以外,快樂沒有辦法從別的地方獲取到。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鼓勵孩子讓他對自己感覺很滿意,而是教他們怎麼才能表現得更滿意的方法。比如說如何學習、如何擺脫欺凌、如何獲得成功。

琪琪是一個7歲的女孩,她的體重比同齡人要重很多,手腳也不太靈活,但她很喜歡芭蕾舞,媽媽為她報了芭蕾課程,並買了芭蕾舞衣,琪琪每天都在家跳舞給媽媽看,認為自己長大一定是最棒的芭蕾舞者。今天是琪琪第一次去上課,課程結束後,媽媽發現琪琪悶悶不樂。

琪琪:「老師教我們單腳跳,其他女孩都跳得很好,我卻經常摔倒,我很難過。」

媽媽:「今天學習的不太順利,我也很難過,你覺得自己做的沒有其他女孩好,你心裡一定不好受。你知道嗎?媽媽有時候也會對自己失望,比如說工作做得沒有想像中的好,你知道我會怎麼辦嗎?我會多加練習,大部分工作會在我努力過後變得更好。我有個主意,我想和你一起學舞步,然後回到家我們就能一起練習了,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練習,下次上課肯定會比這次要好很多,你覺得怎麼樣?」

琪琪:「那今天晚飯後,你可以和我一起練習嗎?」

媽媽:「當然可以。」

媽媽樂觀的心態很關鍵,她樂觀的解釋風格是影響孩子自尊的主要因素。她定義孩子的不順利只是在「今天」,認為失敗是暫時的,也是局部的,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的挫折。並且給出了可以讓孩子表現得更好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學,讓孩子多加練習。

孩子面對挫折和失敗時,感覺失落在所難免,父母不必急於讓孩子從這種感覺中擺脫出來,更合適的方法是改變孩子對失敗的看法,鼓勵孩子容忍挫折,稱讚孩子的堅持和毅力,不要只著眼於結果如何。

回到最初的問題,不公布成績真的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嗎?並否。改變孩子對挫折的看法,教孩子一些學習方法,取得的進步和成功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

家長們,你們怎麼看待,為了保護孩子自尊心而不公布成績這個問題呢?

相關焦點

  • 如何維護孩子自尊心,又不讓孩子成玻璃心?父母應尊重和理解孩子
    有人問,為啥不到校園裡接孩子呢?爸爸說:「怕其他同學看到了,傷了女兒的自尊」。爸爸的這番話讓人覺得既暖心又心酸,他是如此體貼孩子的情緒,可是他這樣做真的就能幫助孩子維護自尊心嗎?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聊一聊孩子自尊的問題。什麼是自尊心?自尊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 哪些行為容易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大人希望用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年紀越小,大人的包容心和耐心越好;當他長大了,需要學會適應一定的社會規則,大人開始變嚴格。這樣的轉變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心裡出現了落差,接受不了。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正常的自尊心,史蒂夫·賈伯斯有一個觀點值得借鑑,即「真正頂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護,每個人都知道工作表現和貢獻是最重要的」。
  • 成績排名應不應該公開?容易玻璃心的孩子,要增強「心理韌性」
    01公開成績排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自我們讀書以來,考完試之後公布成績排名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成績的公開排名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是最關心的問題。畢竟一次考試排名並不能代表孩子之後的考試水平,但是家長們普遍擔心孩子因為一次不理想的考試排名公布而影響到下一次發揮。
  • 學生成績應該公開嗎:舒適圈與未來社會壓力的碰撞,誰更勝一籌?
    不公布排名對孩子無疑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對排名比較靠後的孩子,現在的孩子都很敏感,這樣做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們每次在公布成績的時候不用因為考不好而自卑。也不用回家被父母混合雙打了,笑。
  • 4歲男童在幼兒園拉褲子,躲在廁所不出來,園長:孩子有自尊心了
    ,死活不出來,還說「他們笑話我」。這時,園長就停下了腳步,說「孩子有自尊心了」。 這個4歲的孩子「拉褲子」都是因為吃壞了肚子,但是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4歲的孩子就已經有自尊意識了。老師也後悔,當時沒能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還一味地認為「孩子還小」。
  • 成績不是唯一,看待孩子不要只關注成績,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01寶媽過於看重孩子成績,孩子沒考好不敢回家寶媽多多就是這樣一位,以成績作為評判孩子唯一標準的母親。他的兒子今年剛上三年級,與一二年級不同的是三年級的,知識更加高深,需要孩子花費更多的腦力和精力去學習和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
  • 期末考試成績查詢系統怎麼做?用易查分成績查詢系統即免費擁有
    應試環境下,學校是否該公開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有人認為公布成績,讓家長知道,這樣有助於讓家長更好的知曉學生的學習情況,應該公開;有人認為公開公布學生成績,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反對公布。
  • 孩子考試成績排名算不算隱私,說成績不重要的都沒跟你說這個道理
    現在杭州又出來一項新規,教師要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優劣對比。老師在家長群裡公開點名批評同學成績退步,進行優劣對比的做法的確需要再深思,但是因噎廢食,要把考試成績當做隱私,不得公開,那真的有大可不必。
  • 取笑孩子的出糗經歷?尊重孩子,要從保護孩子「隱私」開始!
    很多家長喜歡在家庭聚餐或是同學朋友聚會上聊起自己的孩子,說開了就和大家分享孩子做過的糗事,並以此為樂,甚至孩子在場時也是如此,並沒有察覺到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對於過去的糗事或者是一些隱私的事情會下意識地想要藏起來,避免被大家嘲笑。
  • 孩子成績排名有必要公開嗎?玻璃心的家長,難培養堅強的「花朵」
    現在的父母大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對待教育非常重視和謹慎,總擔心孩子受到各種影響,更像被關懷備至的「溫室花朵」,學習成績排名也成為家長的敏感話題,他們擔心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某地家校共同推出一個約定,不準在班級群內公布孩子的成績排名,不應劃分優差生,以及對成績優秀的孩子進行表揚。
  • 別以為孩子有「攻擊人格」,其實是「自我保護」
    為了這個承諾,孩子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順利考出班級第二的好成績。然而,孩子先後兩次提出要媽媽兌現承諾時,王小姐都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回絕了孩子。心灰意冷的兒子徹底對父母失去了信任,最終選擇以這種方式"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 孩子負擔過重,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傷害
    原本以為孩子的成績可以變得更好,可是知道最近幾次考試,孩子成績下降得非常明顯。,反而會浪費孩子更多的時間。特別是現在許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全面的培養,讓孩子一面上補習班的同時,一面又給孩子報許多的興趣班,這就佔用了孩子很多的休息時間,更讓孩子對這些興趣班失去了興趣。所以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負擔的原因之一。 家長要知道負擔,帶給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 成績和排名不許公開!孩子考完試,卻不知道自己考了幾分
    雖然成績和排名,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們是學習效果的「反饋」。那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和家長知道成績呢?前陣子,一則關於「分數」和「排名」的消息,引發了一波討論。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推出的《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試行稿)》中有這樣一條: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
  • 成績排名應該公開嗎?考了倒數卻不告訴他,是怕他上進嗎?
    關於成績的好壞,當沒有對比的時候,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和家長產生錯覺,歸根結底,我們還是一個有對比和比較的社會。公開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走下去 更多的網友則是對現在孩子的玻璃心和敏感的自尊心感到擔憂,幾十年來,每個學生都是經歷了這些,可以說都是過來人,為什麼獨獨到了現在,出現了孩子承受不起?
  • 孩子自尊心很強也很脆弱,你無意的舉動可能會傷害到他,你知道嗎
    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孩子的自尊心在他們一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出現萌芽,並不斷發展壯大了。到了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已經有自己獨立的意識,不喜歡別人幹預自己的行為,特別是不喜歡家長老是要求自己做什麼事情,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或者很固執。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與此同時,也有研究表明,自尊心較低的人,對生活中的快樂感受較少;自尊心低的人,也有很多負面的可能性,例如抑鬱、焦慮、自殺意念、功能障礙、問題行為等,都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其實,許多自卑的人並非不優秀,只是他們不承認自己優秀罷了。
  • 孩子自尊心過強,應該如何引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兩歲九個月孩子,自尊心特別強,不讓除了媽媽外的人說一句,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比如,吃過晚飯,媽媽要帶著去溜圈,讓穿外套,孩子不穿,奶奶說了句,外面冷,孩子就大吼,我批評他沒禮貌,孩子就眼裡滿淚的說,「我不想讓奶奶說我」。很多很多這種事情,不容得別人說一句。砸破。孩子發脾氣的心情卻是可以理解,可是難道因為這樣太難受,就不指導他們了嘛?
  • 孩子總說「我不行」?自信是成功之本,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家長要給孩子建立自信,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聰聰的父母對聰聰的教育方式很嚴厲,他們在聰聰的身上寄予了厚望,希望聰聰長大以後能夠有一番出息。聰聰在別人的眼裡,是一個乖巧懂事、優秀的孩子。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家裡也會幫忙照顧妹妹,還會幫忙做家務,但聰聰卻從沒得到過爸爸媽媽對他的認可以及肯定。
  • 減負,考試成績實行等級制,成績不排名不公布,家長卻未必買帳
    學校對學生成績不排名不公布,誰都知道是為了學生著想,是為了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學習壓力,也是為了讓家長關注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減少只看分數不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現象,從另一角度來講也是為了減輕家長的焦慮,減少對分數的依賴,唯分數論的錯誤思想。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家長們再也不必為了分數逼迫孩子去上輔導班,去到老師家裡補習了。
  • 法律|拒做「加法」盲,用法律保護好孩子!
    為人父母,都希望能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中平安成長,而作為一個健康社會,都會配套保護兒童的法律,讓家長可以合法地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麼接下來,就聊聊在加拿大,家長們如何依法維護孩子的利益。第一,孩子的隱私權。說到「隱私」,人們總覺得僅是成人的事,而與孩子,特別是幼兒並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卻認為,幼兒其實也有他們的隱私,而且成人社會理應作出尊重和保護。加拿大人普遍認為,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