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孩子自尊心,又不讓孩子成玻璃心?父母應尊重和理解孩子

2020-12-26 文拓說教育

近期,在河南虞城,一位開半掛車的爸爸路過女兒的學校,想要接女兒回家,但是因為自己剛剛卸完貨身上衣服比較髒,便遠遠地站在校門外等候。

有人問,為啥不到校園裡接孩子呢?爸爸說:「怕其他同學看到了,傷了女兒的自尊」。爸爸的這番話讓人覺得既暖心又心酸,他是如此體貼孩子的情緒,可是他這樣做真的就能幫助孩子維護自尊心嗎?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聊一聊孩子自尊的問題。

什麼是自尊心?自尊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所謂自尊就是個體對於自己存在狀態的一種認識,包括對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和社會地位的認識。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曾經在80年代編制了一個適用於少年兒童的自我概念量表,該表顯示兒童的自尊心是由4個維度構成的,分別是認知能力、社會能力、體育能力、自我價值。這四個維度,無論哪一個,我們都不難發現,自尊與孩子的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當孩子有較高的自尊的時候,他會對自己有更積極的認知和評價,同時也會更有信心。

父母應該如何維護孩子的自尊,而又不讓孩子成為玻璃心呢?

像文章開頭介紹的那位父親的做法,他有意識地去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但是,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也是需要恰到好處的,有時候做得太過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孩子成長。像原先轟動一時的17歲少年跳橋事件,只是因為和朋友發生了爭執後被母親批評了幾句,孩子就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跳河離世。

這其實就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過度在意孩子的自尊心,而導致孩子無法承受挫折造成的慘劇。那父母應該如何去做呢?

作為父母要有一種意識,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當父母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渴望長大,希望自己為自己做主。但是當父母成為父母,就忘記了自己當時的期待,要求孩子聽話,而忽略了他們和當初的自己一樣渴望「自己做主」。因此,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們連尊重這一前提都做不到的話,那麼,想要與孩子好好溝通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就像我前面說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要適可而止,一旦過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許會轉變成為玻璃心了。父母想要保護好這個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注意自己在孩子犯錯誤時的態度。父母在引導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同時,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自尊的保護,才能使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

最後,父母切記不要總是把孩子與別人進行比較。似乎每一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愛好,喜歡將自己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並且對此樂此不疲。但是不得不說,孩子們並不喜歡父母的這種舉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有自己不如其他人的地方,但是也會有比其他人好的地方。作為父母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然後達到別人家孩子的狀態,不僅是對孩子缺點的再一次明確,傳遞出來的另一層含義就是沒有看到自己家孩子的優勢,這對於孩子將產生雙重打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父母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絕不是希望他們成為其他人,而是我們要竭盡全力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說,父母要學會尊重和傾聽,堅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學會肯定孩子,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很叛逆,父母如何正面管教做到和孩子愉快的溝通?
    生活中,很多家長不是過於嚴格的教育孩子,就是過分寵溺孩子;結果養成孩子的叛逆性格。那麼如何來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家長平衡嚴厲和寵溺這兩者關係,需要用正面管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需要和善與堅定並行,不失底線有原則地與孩子平等對話。
  • 成績排名應不應該公開?容易玻璃心的孩子,要增強「心理韌性」
    「學生成績排名應不應該公開?」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網友們對此爭論不休。雖然,有關專家表示「學生成績排名」當屬個人隱私範疇,但是考試不公開成績排名這一規定仍然存在較大爭議。誰的青春裡還沒有過因成績和父母鬥智鬥勇的時刻?成績考得好,就會想著讓父母獎勵自己什麼好;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也會內心感到沮喪、懊惱,生怕朋友、家人過問自己成績。
  • 娃再小也有自尊心,別碰孩子的「底線」!學會2點,父母輕鬆帶娃
    小婷表示很疑惑,她自己不知道,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已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娃再小也有自尊心,別碰孩子的「底線」,孩子更愛你。不能像小婷那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手打孩子,上手打孩子得到的安靜只是短暫性的。但是在孩子心頭上留下的傷痕卻是永久的。互相尊重是建立在任何人之間的,即使你是孩子的家長也不例外。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
  • 哪些行為容易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大人希望用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年紀越小,大人的包容心和耐心越好;當他長大了,需要學會適應一定的社會規則,大人開始變嚴格。這樣的轉變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心裡出現了落差,接受不了。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正常的自尊心,史蒂夫·賈伯斯有一個觀點值得借鑑,即「真正頂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護,每個人都知道工作表現和貢獻是最重要的」。
  • 一罵就哭,孩子破碎的玻璃心,父母要及時「加固」
    當孩子準備考試之前,父母們都會積極的督促自己的孩子要及時的複習,並且進行高效的複習,等考試考完之後,成績一出來,父母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孩子的成績。 但是當孩子學習成績出了之後,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感到非常高興的,因為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可能考的非常好,但是有些孩子的成績卻不是那麼盡人意。
  • 不公布成績,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以前幾個學校之間的競賽,比如說每個學校抽出成績前50名,這樣的形式也逐漸被摒棄了,因為這樣會使成績落後的孩子自尊心受損,沒有被抽到的孩子會很難過。一系列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看起來科學又合理,不比賽不排序,孩子的光芒就不會被別的孩子所遮擋。孩子的自尊從何而來?
  • 取笑孩子的出糗經歷?尊重孩子,要從保護孩子「隱私」開始!
    很多家長喜歡在家庭聚餐或是同學朋友聚會上聊起自己的孩子,說開了就和大家分享孩子做過的糗事,並以此為樂,甚至孩子在場時也是如此,並沒有察覺到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對於過去的糗事或者是一些隱私的事情會下意識地想要藏起來,避免被大家嘲笑。
  • 高情商的父母如何和孩子說話?這5種方式,讓孩子自信又懂事
    假如父母缺席孩子的童年時光的話,對於孩子的童年美好時光的話,也會有很大的空缺。有些孩子甚至會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與陪伴,性格變得扭曲,長大後做一些對家庭和社會不利的事情。父母應該重視起孩子的童年教育來。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剝奪孩子的自尊心,是中國式父母常犯的事
    有時候,在心理脆弱的孩子眼中,一個看起來無傷大雅的要求也是對他的不重視和貶低。請爸爸媽媽先看一則美國兒科醫生的筆記:孩子之間並不總是態度友好,大人對小孩有時候態度也不好。雖然父母不必處處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孩子對涉及自尊的問題會超級敏感。在我家,如果大孩子對弟弟妹妹說:「你真笨!」我們就會立刻說:「不許說這樣的話!」對貶低、輕視喊停,這是父母的直覺在起作用。
  • 伊能靜13歲兒子穿女裝上熱搜: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底氣就十足
    但是伊能靜卻非常地理解自己的孩子,支持哈利的興趣愛好,非常尊重哈利的選擇,18歲孩子正處青春期叛逆時期,但是哈利和母親伊能靜卻能一起聽音樂,一起逛街看電影,什麼都可以分享,什麼都可以聊得來,面對諸多網友的諷刺,哈利也是直言"我媽都沒管,你多什麼嘴。"果然被寵愛的孩子,永遠是那樣的自信。
  • 男孩被老師說長胖了,一邊運動一邊哭:別讓孩子的自尊心變玻璃心
    主動性是指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熱情,他們熱衷於探索世界,學習技能。但另一方面,他們區分不了自己的願望和實際能力,常常高估自己,常常「闖禍」,大人會要求他們控制自己,就導致孩子產生內疚感。如果大人過分要求,如過分的威脅、批評和懲罰,孩子就會有過多的內疚感,甚至羞恥感。
  • 4歲男童在幼兒園拉褲子,躲在廁所不出來,園長:孩子有自尊心了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就會害羞、虛榮、說大話,比如其他孩子有的,也要跟媽媽索取。其實,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祟,從孩子2歲開始會說話就有了,父母要懂得適度保護。 1)不必立即揭露真相,給孩子面子 家長作為過來人,都會有為了虛榮心撒謊的時候,父母不要立即拆穿孩子,容易失去小朋友,還容易傷害自尊心。
  • 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內向的孩子很少說話,也不願意和別人多交流,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更需要爸爸媽媽的更多關心與關注,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所以內向的孩子不是不想玩,而是不敢玩,比較害羞。這種情況只能「以毒攻毒」。父母應多鼓勵孩子出門與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過與小朋友的交往,慢慢會找到屬於自己、合適自己的好朋友、好榜樣。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如果不了解高度敏感的性格特徵,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會對孩子的種種看似不入流的表現很抓狂,可能會說一些傷孩子自尊心的話,比如說「別人都行,你怎麼就不行?」「別人都能上臺,你怎麼就不敢上臺?」等等。父母的這些言語對高度敏感的孩子更是一種傷害。1.面對孩子被外界質疑的壓力,父母怎麼做?
  •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的遊戲規則和目的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遊戲的規則和目的01我們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如何面對困難,並解決困難。如果父母連遊戲的目的和過程都進行幹涉,孩子失去了選擇的自由,就會導致這樣一種結果:與其說遊戲,不如說被玩具所玩弄。
  • 孩子自尊心過強,應該如何引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兩歲九個月孩子,自尊心特別強,不讓除了媽媽外的人說一句,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比如,吃過晚飯,媽媽要帶著去溜圈,讓穿外套,孩子不穿,奶奶說了句,外面冷,孩子就大吼,我批評他沒禮貌,孩子就眼裡滿淚的說,「我不想讓奶奶說我」。很多很多這種事情,不容得別人說一句。砸破。孩子發脾氣的心情卻是可以理解,可是難道因為這樣太難受,就不指導他們了嘛?
  • 孩子成績排名有必要公開嗎?玻璃心的家長,難培養堅強的「花朵」
    中間的一群人,高不成低不就,難以入老師的法眼,不管怎麼樣都難以「出名」。現在的父母大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對待教育非常重視和謹慎,總擔心孩子受到各種影響,更像被關懷備至的「溫室花朵」,學習成績排名也成為家長的敏感話題,他們擔心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 孩子自尊心很強也很脆弱,你無意的舉動可能會傷害到他,你知道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項機能逐漸完善,從孩子五歲開始,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他們不再只是按照大人評價標準來評價自我,而是開始以自己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事物。從孩子6歲開始他已經能說出並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品質。
  • 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有太多的父母教育孩子就像上司教育下屬一樣,偶爾孩子的一句反駁可能會引來更加強烈的說教。像這樣單方面的交流有誰會願意去保持溝通呢?通往孩子心裡的大門早在家長日復一日的說教和不尊重中關閉了。父母不尊重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麼影響?
  • 孩子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還能嬉皮笑臉,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我一直在思考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一點羞恥心都沒有呢?被老師、家長這樣批評教育,竟然還能一副無所謂,嬉皮笑臉的樣子,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如果是我兒子,肯定早就哭得稀裡譁啦了。細細想來,孩子不知道羞恥心,其實就是自尊心太低,什麼是自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