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笑孩子的出糗經歷?尊重孩子,要從保護孩子「隱私」開始!

2020-12-17 格林的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喜歡在家庭聚餐或是同學朋友聚會上聊起自己的孩子,說開了就和大家分享孩子做過的糗事,並以此為樂,甚至孩子在場時也是如此,並沒有察覺到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對於過去的糗事或者是一些隱私的事情會下意識地想要藏起來,避免被大家嘲笑。

家長將孩子的糗事拿出來分享很多時候並不是覺得孩子蠢笨,只是單純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孩子的一些事情。但是,在孩子想要隱藏這些隱私的時候,家長卻一一擺出來和大家分享,這無疑是將孩子公開處刑,讓孩子無地自容。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什麼是孩子的隱私?孩子的糗事能不能隨意分享給別人?總是這樣做會不會傷害到孩子?

一、 孩子有什麼隱私?

孩子過去做的一些糗事,比如尿床、不穿衣服到處跑等,隨著孩子自尊心和羞恥心建立,這些事情會變成孩子想要去藏住的事情,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就是孩子的隱私。

很多家長並不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而是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隱私意識的。畢竟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還是那個剛從媽媽肚子裡蹦出來的小糰子,身體上一絲不掛,精神上混混沌沌,什麼也不懂,談何隱私?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世界是永恆運動的,孩子是一天天長大的。不論家長承不承認,孩子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一步步向成年人靠攏的。

既然這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家長就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去尊重孩子的隱私,放手孩子的成長。

二、保護孩子隱私的重要性

1、保護孩子的隱私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尊重孩子的隱私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只有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家長才能將尊重孩子這個技能遷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隱私可以理解成一塊遮羞布,這是孩子堂堂正正出現在別人面前最基本的底氣。如果家長連這點基本的尊重都要剝奪,比如硬是要將孩子之前做的糗事拿出來當笑料談論,就無異於扯下了孩子的遮羞布。

孩子的隱私就像大人的隱私一樣,都是十分秘密的,並不因為孩子年紀小而隱私的秘密程度就降低。相反,孩子的心理沒有經過長期的生活磨練,本身十分脆弱,家長無意間披露的一句關於孩子隱私的問題,家長覺得無傷大雅,但是孩子卻可能覺得天要塌了。子非魚,家長不可能對孩子保護某一隱私的事情感同身受。所以家長更有必要對孩子的隱私保持距離,不輕易去觸碰孩子的隱私。

保護孩子的隱私,不拿孩子的隱私去開玩笑,家長只是少了一個談笑的樂趣,孩子得到的卻是家長一分平等的尊重。這一分尊重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會消失,反倒會消減家長探索孩子隱私興趣,讓孩子得到更多的尊重。

2、保護孩子的隱私能獲取孩子的信任

保護孩子的隱私有利於家長獲取孩子的信任,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畢竟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大家都不喜歡一個把自己的隱私到處宣揚的朋友。

一個人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自己的最親密朋友,並叮囑他不要告訴別人,但是幾個月後,一個不熟的朋友卻跑過來問他這個秘密的真假。

這個人感到很苦惱,不知道這不熟的朋友怎麼會知道自己的秘密。幾經調查才發現,這個人最親密的朋友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並叮囑自己的母親不能告訴別人,但是這位母親又告訴了自己熟知的好友,並以此類推。

雖然每個人轉告這個秘密的時候都再三強調,不要告訴別人,但是秘密的傳遞卻沒有因此停下來。家長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作為孩子最親密的朋友 ,一開始就把好嘴關,保護孩子的隱私。

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是天生的,但是這種信任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維護孩子的信任,主動去保護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3、 保護孩子的隱私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

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有隱私意識的,而是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不斷學習的,而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模仿對象之一。

家長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無意中給孩子灌輸了注重隱私的觀念,當孩子的隱私被侵犯時,孩子才能清醒地認識到,並做出反抗。

家長如果總是取笑孩子過去的糗事,將孩子的隱私公諸於眾,除了是對孩子情感上的一種傷害之外,還不利於孩子養成正確的防護機制。

孩子總是要長大獨立面對生活的,家長不能總是將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幫助孩子建立隱私意識,是幫助孩子獨立成長的重要部分之一。

三、如何保護孩子的隱私

1、不在公開場合宣揚孩子的糗事,給足孩子"面子"

有的家長就喜歡和親朋好友分享孩子做的糗事,不管什麼隱私不隱私的,只管自己笑得開心,殊不知這樣做是完全不給孩子一點面子。孩子也有面子嗎?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不僅要面子,很多孩子的面子還很薄,經不起一大群人鬨笑。

有些孩子不太敏感,不太在乎家長拿自己的糗事出來說笑,但是有的孩子恰恰相反,他們非常敏感,也喜歡在腦子裡胡思亂想。這些敏感的孩子看到家長總是拿自己的糗事出來取笑,就容易敏感地認為家長是不是對他不滿意?或是覺得自己太笨了,居然會做出這種事情等等。

這些不尊重孩子隱私的行為容易使孩子與家長產生誤會,也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

不在公眾場合宣揚孩子的糗事,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去和孩子交流,即使和孩子開玩笑也在保護好孩子面子的前提下進行。往輕了說,這只是家長的一句話,往重了說,家長的這種不尊重孩子的言行極有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

2、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聲音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隱私被侵犯的時候往往會發出反抗的聲音,請求家長不要再拿自己的糗事或隱私取笑,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從不知道會侵犯孩子隱私的情況下脫離出來,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想法。

如果家長總是屢次不聽孩子的聲音,任由孩子怎麼說也不當一回事,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和家長說了,而是用行為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孩子對家長的反抗和逆反不是一下子就產生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矛盾積累。家長罔顧孩子的聲音導致孩子對自己的隱私得到保護感到失望,所以只好用更加激烈的方式表達。這種負面情緒經過不斷的積攢,極有可能對孩子和家長的關係產生難以修復的影響。

雖然不拿孩子的糗事取笑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從這件事情中反應出來的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卻是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總之,孩子的心理不如成人一樣強大,能有效處理各種煩惱,對於家長來說只是一件可以取笑的小糗事,但是對孩子來說卻不一定如此。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不論是孩子的尊嚴還是孩子表達的權利,這些都是孩子應有不能被剝奪的。尊重不是說在嘴上的,而是在平時生活中應該處處注意的細節,保護孩子的隱私,不隨意拿孩子的隱私開玩笑就是最基礎的事情之一。

我是格林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生日需要儀式感,孩子生日中,這幾個年齡段的生日要隆重!
    朋友笑了笑說:咱們不重視的14歲,可對孩子來說,是象徵著他們成為青少年的開端之年,是要開始肩負責任感的一年,當然要好好的慶祝,讓這一年變得有意義。聽完朋友的話,頓時茅塞頓開,原來14歲的生日這麼重要。孩子14歲的生日要隆重14歲,正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他們會面臨青春期的迷茫,青春期的張揚,更會有屬於青春的叛逆。
  • 尊重孩子的朋友圈 家長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交友
    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張宇、曹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湯新穎、陶開河、溫俊華、林琳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蘇韻樺  有自己的「朋友圈」  正是成長的標籤  雖然一直很贊同一句話——「一個人只有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才是真正成長了的標誌
  • 當孩子面脫衣服、洗澡,父母的這種行為會害了孩子
    要知道,孩子在3歲時,性別意識就已經開始形成,他們會出現觸碰自己性器官、對異性產生興趣和好奇等的行為。這時候,父母最好不要出現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等行為。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告訴孩子,男生女生是不同的。
  • 孩子喜歡劃「三八線」,是「領地意識」開始萌發,科學引導很重要
    2、對自身也會有保護意識 「領地意識」並非只是單指物品,孩子對於自身也會有保護意識,比如自己的隱私、自由的空間等。 想必家長們都發現了,自家孩子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先是將自己的柜子等鎖起來,之後便是不允許家長隨意進入自己的房間。
  • 如何維護孩子自尊心,又不讓孩子成玻璃心?父母應尊重和理解孩子
    像文章開頭介紹的那位父親的做法,他有意識地去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但是,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也是需要恰到好處的,有時候做得太過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孩子成長。
  • 「二十碼法則」:時刻「緊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長需「空間」
    放手讓孩子去經歷成長過程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孩子自然的去經歷,如果家長過多的幹涉,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了很多東西,我們有時候總是要幫孩子,甚至一個七歲的孩子,有些家長都還要幫他穿好鞋子。只有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成長,自己去實踐,孩子才會獨立。教育學家說過: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實踐。孩子經歷自己該經歷的事情。
  • 尊重是愛,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時,聰明的父母會怎麼樣做?
    對於孩子要求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情況,實際上家長換位思考一下會發現一切都會簡單許多,在不敲門的情況下破門而入,除了體現不被尊重的憤怒情緒之外,還有被突然窺探隱私的厭棄感。尊重是最基礎的愛,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時候,聰明的父母都不會動怒去責備孩子,因為此舉只會讓把孩子越推越遠。
  • 這是孩子的一小步,學校教育的一大步
    嚴重的在一些農村偏遠地區,由於孩子們缺失這方面的知識,很多女孩子在經歷初潮的時候大多都會不知所措地躲在椅子上大哭,甚至班上一些男孩還會當面取笑女孩子來月經了。月經指示牌?偶爾正兒八經地上了一節生理衛生課,老師大多也是全程讓我們自習,這樣一來,老師不教、家長不說,孩子又怎麼能知道這方面的知識呢?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說孩子才小學五、六年級知道這些未免太早了,可是他們又是否知道,大多數女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便會經歷月經初潮,如果孩子一直不知道月經為何物。
  • 不公布成績,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老師說這話時,我在旁邊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內心美得要飛起。我是站在優等生的立場上說的這些,如果是差生呢?恐怕最害怕的就是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於是為了保護低分數者的自尊,學校開始對成績進行了處理,比如說不再排名,只用ABCD來代替不同的分數段。
  • 法律|拒做「加法」盲,用法律保護好孩子!
    為人父母,都希望能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中平安成長,而作為一個健康社會,都會配套保護兒童的法律,讓家長可以合法地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麼接下來,就聊聊在加拿大,家長們如何依法維護孩子的利益。第一,孩子的隱私權。說到「隱私」,人們總覺得僅是成人的事,而與孩子,特別是幼兒並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卻認為,幼兒其實也有他們的隱私,而且成人社會理應作出尊重和保護。加拿大人普遍認為,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 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尊重孩子的選擇,成就自信而篤行的孩子
    很多人問我育兒的正確方法,其實最簡單的育兒觀念就是把孩子當成大人看,不把孩子當孩子,尊重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這就是育兒的秘密,也是最簡單的育兒方式。 一、為什麼要把孩子當成大人看?
  • 「口紅一哥」李佳琦,家庭背景曝光:被尊重的孩子多幸福
    而李佳琦一個帶貨主播,一場下來就可以掙這麼多,就有人眼紅,開始質疑他,一個普普通通的網紅居然可以掙這麼多,中國這是要......,所以網上對他的各種言論層出不窮。其實李佳琦可以走向這類行業,也離不開他母親在背後的支持。01李佳琦,1992年出生於湖南岳陽,美妝主播,外號「口紅一哥」。
  • 父親在家裡裝監控,孩子氣到報警,遭爸爸質問:你有什麼隱私?
    俗話說「科技改變生活」,現在各種兒童手錶,智能手環,智能校服等高科技產品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家長都會為孩子置辦一套「裝備」:一是為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二也是為了能時時監督好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其中比較普遍的,就是在家裡安裝攝像頭,尤其是一些長時間不在家的父母,為了監控孩子在家裡的狀態,都會在客廳或者房間裡裝一個小小的攝像頭。
  • 青春期孩子秘密多愛鎖門?家長強行拆了門鎖,卻給孩子安了心鎖
    1、強烈的自尊心,極其看重自我隱私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的內心渴望被尊重,被認可。而許多父母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他們認為對於孩子而言,我們有絕對的管教權,我們是思維更加成熟,能幫孩子做更好的決定。這一點恰恰是孩子所牴觸的。
  • 父母離異,孩子的心理如何保護!
    離異父母的婚姻關係沒有了,但都還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已經離婚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就放下吧,重新開始面對彼此和孩子!「恨因愛而起」,恨是因為有所期待,不愛的另一面不是恨而是放下。父母之間關係輕鬆了孩子也會輕鬆很多。2.仍然關愛孩子。離異家庭帶給孩子最大的傷害不是離異本身,而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親子之間親密關係的改變。
  •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是養出不懂尊重的孩子
    有次她看女兒穿得少,大冬天的,她害怕孩子感冒了,便拿起衣服要給孩子穿上,沒想到女兒一把推開,叫囂著:我說了不穿,不要來煩我,滾開。朋友說到這裡,淚如雨下:明明她費盡心思養孩子,甘心付出,全力託舉,可為什麼累死卻得不孩子的尊重?我嘆了口氣,孩子對媽媽如此不尊重確實不對,作為家長,肯定是要嚴加管教。
  • 奧斯卡短片《衝破天際》:尊重孩子的夢想,是孩子最大的成長動力
    故事很簡單,人物沒有臺詞,卻直接地道出了教育角度的道理。小女孩夢想衝破天際,不僅僅是為了探索宇宙世界,更是為了突破自我。小女孩的奮鬥、成功都離不開父親對她的支持,可以說她的夢想之旅從父親選擇尊重她的那一刻開始。接下來,我們就以《衝破天際》為例,探索尊重孩子的夢想給我們帶來如何的思考和啟示。
  • 香港夫婦為讓孩子飛黃騰達 取名「禤靐龘」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孩子的名字通常包含父母的期望,但如果名字太複雜,也可能讓孩子覺得困擾。 香港有一名學生就透露,因為父母迷信,所以請算命師幫他取名,算命師取了「靐龘」(bìng dá),寓意飛黃騰達,但很多人不會念,同學取笑他是「雷雷雷龍龍龍」,加上特殊的姓禤(xuān),考試時光寫名字就寫很久,也因為筆劃多,每次都怕寫錯。
  • 為何要給孩子穿內褲?孩子穿內褲的這3點好處,寶媽一定要明白
    有的媽媽覺得穿內褲麻煩,孩子要上廁所的時候擔心著急來不及,但是有一部分的媽媽覺得穿內褲是比較衛生的,甚至有一些媽媽直接穿開襠褲,這樣防止寶寶尿褲子。夏季即將來臨,一個棘手的帶娃問題再次突顯,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是穿開襠褲,還是穿內褲呢?糾結!我想大多數自己帶娃的媽媽會選擇穿內褲,那麼給孩子穿內褲的用處有哪些呢?
  • 勞心費力卻搞不定孩子!讓三招讓孩子秒聽話!
    以下為「興智教育」的真實案例 ,且內容以及照片已徵得用戶同意,為保護用戶隱私,已對人物進行化名處理。相信每位家長都曾好奇過守護計劃背後是如何的樣子,他們又是怎麼幫助我們家長指明方向,引導孩子的。在這期間裡,兒子的叛逆和痛苦體驗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我和愛人陷入了深深地思索,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四處尋求答案,終於有幸接觸到興智教育,感覺好像經歷了狹長的隧道看到了希望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