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愛,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時,聰明的父母會怎麼樣做?

2020-12-21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當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在愛孩子方面糾結不已,那麼教育孩子的愛究竟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對孩子一時穿戴的滿足,也有人認為這是閒暇時間的認真陪伴。實際上,真正愛孩子的標準體現,是看得見對方的需求也是懂得尊重孩子,因為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夠換得被孩子尊重的幸福感。

很多家長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各種叛逆期行為擾亂情緒的時候總是失了分寸,讓燥亂情緒佔滿心膛不說,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現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表現得「小大人」,看似優秀的背後可能就是被各種完美安排的人生,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種被安排、被操控的人生毫無質量,他們甚至時時刻刻都想著如何逃離。

甚至有一天,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時候,父母還總是不分輕重地責怪孩子遠離了自己。孩子為什麼遠離自己、為什麼讓父母進房間前先敲門,我認為和以下幾種原因脫不開關係:

第一,孩子有自己的「秘密」了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們不希望被他人窺探,為了將自己的小秘密保護好,他們通常都要求父母在進門之前先敲門,這樣能夠有充分的準備去藏好自己的「小秘密」。這是孩子長大之後最常見的青春期變化,包括在閱讀本篇文章的很多父母在內,都會有屬於自己童年的「小秘密」。

如今回想自己的童年,相信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童年的小秘密甚是懷念,而有些父母天生的操控性比較強,他們不喜歡孩子對自己藏著掖著,更不喜歡被孩子疏遠的那種距離感,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都喜歡去窺探孩子的隱私,結果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而讓孩子更加厭惡、更加急切地想要遠離父母的操控。

第二,孩子希望有獨立的空間

當父母對孩子管束太多、且操控過於嚴格時,孩子最渴望的就是獨立的空間,他們也需要為自己爭取更多獨立的機會,甚至還不惜和父母針鋒相對。若孩子只是為自己爭取獨立的空間,則說明孩子平時的生活學習一點都不自由,也側面體現了家庭親子關係的緊張程度。

實際上,家長們無需為進孩子房間先敲門的情況而動怒,因為敲門乃是基礎的獨立空間要求,這並非是什麼太大的過錯,更何況進房間先敲門還是最基礎的禮貌行為,若父母不給孩子形成一個進房間先敲門的良好榜樣,孩子又豈會將這種最基礎的禮貌放在眼裡呢?

第三,孩子不被父母理解的批評

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距離轉變,除了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或希望自己有獨立的空間之外,還有一種是不被父母理解的過度批評。當孩子不被父母理解,只是一味地對孩子過度批評的時候,孩子在疲倦的緊張生活環境裡甚是壓抑,他們只有在自己獨立的小空間裡才會放鬆心情。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躲在房間裡偷偷地玩遊戲,做某個不被家長支持的小物件,為了不被父母大肆批評,他們只有安安靜靜地躲在小空間裡。

對於孩子要求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情況,實際上家長換位思考一下會發現一切都會簡單許多,在不敲門的情況下破門而入,除了體現不被尊重的憤怒情緒之外,還有被突然窺探隱私的厭棄感。尊重是最基礎的愛,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時候,聰明的父母都不會動怒去責備孩子,因為此舉只會讓把孩子越推越遠。

那麼,家長如何正確面對「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呢?

1、接受孩子的建議

相信通過上述的了解後,很多父母都深知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更需要父母尊重隱私的愛之庇佑。當家長發現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接受孩子的建議,因為只有接受了孩子的建議,父母才能和孩子有著更深一步的溝通。

若父母接受孩子進房間敲門的建議後,在溝通裡窺探了孩子的隱私,父母也不要著急去否決孩子。就拿青春期早戀的孩子來說,這類孩子幾乎是所有父母教育裡的禁區,但進入青春期後情竇初開乃是正常表現,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的隱私,孩子只會在得不到的不解的情況下越陷越深。

2、接受孩子的隱私

得知孩子的隱私後,聰明的父母都會去正視這個問題,尤其是青春期情竇初開裡的孩子更需要多加引導,家長正方面的引導會讓孩子早點跨越情竇初開的困擾,比如我們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也有喜歡的人,不過我感謝當時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因為我得到了生命裡最寶貴的你們」。

簡單的幸福述說,既能給孩子展現一家人幸福和美滿,又能讓孩子明白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孩子天生的探究興趣,會讓他們對不懂、不解的事情著重探索,若孩子的好奇疑問不得解惑,他們心中的好奇心就會牽引著他們尋找答案,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隱私的時候,不僅要尊重接受,還要適量地為孩子解惑、正面引導。

3、尊重性地愛孩子

天下父母心,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有很多父母的愛太過負壓,再加上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在教育的時候遭到孩子的拒之門外,而優質的教育還一定要建立在尊重方面,如果你的愛沒有尊重,孩子沒有自己獨立活動空間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變得沉默寡歡不說,還經常有意無意地家長保持距離。

尊重性地愛孩子,一定要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比如說孩子洗臉的毛巾顏色,穿衣服的款式、興趣班的科目,包括和什麼樣的朋友一起玩耍等等,我們都要給孩子足夠的選擇和決定空間,這些是尊重孩子亦是對獨立的訓練。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呢?聰明父母這樣做
    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想避免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關鍵,聰明的孩子都這樣做。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孩子發脾氣,無非以下幾種原因:①要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比如說看到某個玩具時,想買遭到父母的拒絕,於是孩子會發脾氣、甚至在地上撒潑打滾。
  • 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和孩子的溝通問題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困擾,並不存在於一兩個家庭裡。而且和孩子進行好的溝通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一位媽媽就分享了她的經歷,她的女兒今年剛剛步入青春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愛跟她說話了,每天放學回來就是一句"我回來了",然後就立馬回到自己房間,把自己鎖在自己的房間裡。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在向父母呼救!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在電影《狗十三》中,李玩在選擇學校興趣小組時,爸爸硬生生的將女兒酷愛物理,改成了英語興趣小組,在女兒的反抗下,父親無奈買了只金毛犬向女兒賠罪,最後還是狗狗的可愛徵服了本就不喜歡狗的李玩,並給狗狗起了個名字叫「愛因斯坦」。
  • 家有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和孩子一起管理情緒
    她見不得孩子不聽話的樣子,孩子發脾氣時自己更加火冒三丈,除了想打孩子一頓,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聽到她這一番話,我在心裡暗暗驚訝——首先,她家的孩子愛唱愛跳,開朗活潑,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是一個讓班裡很多家長都稱讚、羨慕的小姑娘。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表達愛
    尤其在孩子面前,爸爸直白地表現出對媽媽的愛與關心,不僅僅能夠讓孩子看到愛的表達,還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愛媽媽。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表達愛。愛,要付諸行動胡可曾經曬出一組照片,安吉和小魚兒各拿著一袋東西噗嗤噗嗤地往前走,一個用雙手硬扛著,一個把袋子抗在肩膀上,拎得身子都歪了。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比如:在德國,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被明確寫進了法律。日本家庭從小培養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包括吃飯前幫忙做飯,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讓孩子自己買東西等。
  • 孩子愛看動畫片怎麼破?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甚至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要打擾到自己,主動叫孩子去看動畫片。所以就導致了孩子動不動就喜歡看動畫片的原因。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很多媽媽沒有找對方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和睿睿還有小寶一起玩了一個遊戲,遊戲規則是:我說一些名詞,當我說到水果時,孩子們就做出「嗷」張大嘴巴吃東西的動作。如果聽到其他名詞則不需要做任何動作。遊戲開始啦!
  • 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會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而是這樣做
    生活中的代償心理很正常,不會影響什麼,但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出現代償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有的父母把自己兒時沒有實現的理想和願望,就想通過孩子來完成。比如有的家長小時候喜歡畫畫,夢想著能成為一名畫家,由於經濟條件不好,沒能深造繪畫,就特別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名畫家。
  • 孩子閱讀能力差?聰明父母,從六個方面來開啟孩子的自主閱讀之門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愛聽書,就不是閱讀,其實聽書也是一種閱讀,但不是自主閱讀。不論孩子多大,如果孩子喜歡聽書,就讓孩子聽好了,先從聽書開始閱讀,放心,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聽書的好處,可以幫父母解決孩子識字少這個大難題。年齡小的孩子,不愛看文字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識字少。
  • 「你跟爸爸吵架了嗎」,如何跟孩子解釋父母吵架,聰明父母這樣做
    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孰對孰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守住家庭的和睦,守著孩子成長的搖籃。如果父母之間相互詆毀,孩子內心會變得無助和矛盾,爸爸和媽媽對孩子來說都是最重要最親密的人,他捨不得任何一方受到傷害,誰輸他都會心疼。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粗暴制止孩子說話,會使他產生「不被尊重、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的心理,進而委屈沮喪,導致對父母進行報復——故意不聽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聽他把話說完。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情,孩子在說完話的一剎那,內心已經得到了滋養和療愈。可以說,尊重孩子的權利,這比什麼都重要。
  • 日本父母如何為孩子布置房間?
    我發現很多「新晉父母」都會為幼兒房間的布置而發愁。在日本,1畳(じょう)相當於1.62平米。以前的日本人認為「1個人佔6畳」是最理想的空間大小,但是當居住在裡公寓成為主流後,房間面積自然就不會太大。日本父母認為,孩子的房間需要由桌子、床、收納這3個要素來組成。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第一點,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父母會尊重自己的想法。第二點,讓孩子自己親自經歷,自己承擔後果,父母不僅能達到目的,還省了一番說教。這個過程能讓孩子更具責任心,更具實踐能力,可以讓孩子明白實踐才能出真知。②旁敲側擊的方式孩子的自尊心都是比較強的,心思比較細膩。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孩子語言幾乎都來自父母,甚至影響孩子性格,父母應當三思而慎言
    孩子性格都會到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父母的影響老話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句話雖說可能不是太準確,但也是說明了大多數人都會受到很深的家庭和父母的影響。即使從遺傳學的層面來講,孩子的脾氣性格也是會繼承父母的基因。
  • 但聰明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男孩講道理
    因為這件事情也是父母們都經歷過的,所以他們的想法其實家長們也都是很明白的,我們其實只需要對他們有一個好的態度,從孩子那裡開始出發,回憶自己小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就很容易能夠解決這個東西。所以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的男孩講道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講道理是最沒有用的,哪怕是成年人,對別人講的道理都未必聽得進去,更何況是理解能力更弱一些的孩子。
  • 父母語言暴力為什麼會造成孩子腦損傷?
    所以,想要求孩子怎麼樣時,就需要父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自然去模仿,就會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自動自發地願意去做,只有孩子自願去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1.2 親子關係的三種主要類型親子關係的交互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分別表達了不同父母的態度。1)嚴厲型:有規矩沒自由。
  • 從《奇妙小森林》談談月亮星座的孩子,父母需要怎麼樣去愛
    下面那我們就藉此機會探討下從月亮星座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愛,月亮星座的父母應該怎麼和孩子溝通~月星星座首先我們先了解下一些基本知識,月星星座通常指的是一個人直到7歲的童年。 月亮掌管著我們的感覺與情緒,包括想像力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影響我們的適應能力,靈活性以及對外界的敏感程度。童年有過什麼的遭遇獲得多少愛。
  • 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父母先放下「孩子應該……」的控制想法
    我們以為,讓孩子守規矩,就得讓他明白,紀律是什麼。我們用「紀律」來控制孩子。但是這「紀律」,很多時候,是我們隨心而定,它與情緒、衝動有關,與理智無關。我們強迫孩子做某事,會觸發他們的不滿。即使他按要求做了事,但他心裡卻是抵制的,不但抵制命令要求,而且抵制我們自身。這樣的懲罰,能起到什麼作用?
  •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標本: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這就說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生命基石,成為塑造孩子的關鍵部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孩子的模範標本時,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多一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讓其符合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自覺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