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交流困難重重?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2021-01-19 食遇小食堂

不少家長都反映孩子長大之後,親子之間的交流就越來越困難了,彼此之間總是說不到兩句就會開始爭辯最後鬧到不歡而散。而之所以家長覺得和孩子交流困難,就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控制,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才覺得親子交流困難重重。

和孩子的溝通問題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困擾,並不存在於一兩個家庭裡。而且和孩子進行好的溝通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

一位媽媽就分享了她的經歷,她的女兒今年剛剛步入青春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愛跟她說話了,每天放學回來就是一句"我回來了",然後就立馬回到自己房間,把自己鎖在自己的房間裡。

偶爾大人想問問最近學習的情況,說不到兩句就被不耐煩地打斷"別問了,煩不煩","說了你們也不會懂得。"她感到很傷心,自己辛辛苦苦養育女兒十幾年,怎麼就養出來一個陌生人。

這位媽媽的問題其實並不少見,可以說是多數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常態。但是父母在抱怨孩子不聽管教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或許是一直不斷的說教才惹得孩子反感。

有太多的父母教育孩子就像上司教育下屬一樣,偶爾孩子的一句反駁可能會引來更加強烈的說教。像這樣單方面的交流有誰會願意去保持溝通呢?通往孩子心裡的大門早在家長日復一日的說教和不尊重中關閉了。

父母不尊重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麼影響?

1)壓制孩子自我意識的誕生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就是應該無條件地聽從自己的意見,孩子有一點想法都要反駁,自己給孩子選取的路就是最好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一昧壓制孩子自我意識的誕生,如果孩子不懂得反抗,他們也就會失去主見永遠這樣生活下去;而另一種則會變成什麼事都要跟父母唱反調,演變成叛逆的性格。

2)不愛和父母交流,親子關係緊張

就像案例中的一樣,家長不尊重孩子,孩子極有可能會變得叛逆,有想法寧願告訴自己同齡的朋友也不願意告訴父母。那麼作為父母是不是也要反思,當別人不尊重自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理。轉換一下處境,孩子也會是當下同樣的感受。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懂事,就要多尊重孩子,多支持、認同他的想法。

3)孩子長大後也不會尊重別人

孩子性格的養成並不完全靠學校教育就可以形成的,家長長期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吸收不到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如果不及時糾正過來,長大後就很難改變了。成年之後最難的就是自我改變,習慣往往都無形中長期養成的。而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在外也是不會受到歡迎的。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記得溝通是雙向的,自己單方面的交流是在毫無意義地對牛彈琴。在溝通的基礎上,父母更要牢牢謹記學會尊重孩子。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那麼,父母在在教育的過程中該如何讓做到尊重孩子?

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 ——顧振飈

第一: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

真正的尊重孩子是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和意志。如果父母感受不到具體的尊重,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像尊重你的朋友、老師一樣,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問問孩子,希望自己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第二: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可以開心快樂的成長的,只是有時父母為孩子選擇的適當的路不被孩子認可罷了,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的相駁斥時,父母不妨認真聽聽孩子的想法,首先給予孩子尊重,對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再彼此之間探討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處理這些衝突。

第三:不要只做單方面的輸出,仔細傾聽更為重要

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是隨意敷衍了事,要麼就是打斷孩子自己一股腦的說到底,要麼就是聽到感興趣的才會回應。所以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學會傾聽很重要。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要注意安撫孩子的情緒,及時鼓勵,和孩子多溝通,鼓勵他繼續努力。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來就是很親密的關係,只要父母願意試著多去了解孩子一點,放下身份,尊重孩子的想法,就不用怕之間會出現溝通問題。

相關焦點

  • 靈籤佔卜:選一個鑰匙扣,測打開你心門的鑰匙是什麼?
    靈籤佔卜:選一個鑰匙扣,測打開你心門的鑰匙是什麼? A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A:任何事情都可以打開你的心門 向來你都是無拘無束的生活,幽默、率真,喜一切美好事物,哪怕人生跌跌撞撞對於你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 孩子有心事不願告訴父母,您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關上心門
    孩子長大了,小心思也越來越多了,如果家長不明白孩子拒絕溝通的原因,以及背後的情緒密碼,那麼孩子的心門就永遠不會對你敞開。生活中,你們有遇到過孩子不願溝通的情況嗎?你們是怎麼打開孩子的心扉呢?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遇到問題時,藏著瞞著,就是不願意告訴父母,這是最令父母頭疼的。
  • 只有真正會客觀思考的人,才能找到走進別人心門的鑰匙
    一個人自視過高,得到尊重越少。有得有失或許就是一個倫常,但倫常也是一個人為的倫常。我們通常費盡力氣、飽經痛苦才得到一些東西,但是我們也通常在不經意間、不費吹灰之力流失很多東西。往往想得到就是困難的,而失去的卻十分容易。我們珍惜的就是因為有用或難捨,我們遺棄的就是因為失去了興趣。興趣是熱情的源頭,興趣在熱情就在。
  • 青春期孩子與你零溝通?爸媽做好這4點,孩子絕不會關上心門!
    與青春期的孩子是零溝通的狀態,這是讓無數父母徹夜難眠的一個困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為我們打開心門呢?(1)接納孩子把情感中心轉移到朋友、同學之上。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故意關上了心門,不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內心,但實質上孩子特別渴望能夠跟父母平等交往。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會比較大、自我意識會比較強、會特別討厭父母的嘮叨。這個時候幫助孩子塑造陽光的性格就顯得極其重要了。首先,不要再把孩子當作兒童看待。
  • 和孩子溝通的要素:聽、看、感受
    在孩子的教育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必定會困難重重。很多父母反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親子關係越來越差,為此很苦惱。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任何人都是渴望理解和尊重的。所以要學會科學地傾聽,首先我們得要先學會理解和尊重。什麼叫做理解?比方說,當我們發現孩子和父母關係很差,甚至非常得沒有耐心和父母交流溝通,或是對父母很是厭煩。
  • 怎樣有效的交流----傾聽和接受孩子的感受是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子女教育,怎樣有效的跟孩子交流。今天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傾聽和接受孩子的感受是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裡面的一些原則,其實具有普適性,當我們開始學會傾聽和體會別人的感受的時候,相信其他人際關係,比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都能得到改進。以後還將繼續跟大家分享她的一些文章,敬請關注。
  • 想讓親子關係更進一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父母只需這樣一個動作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開創者愛德華·李·桑代克曾提出:只有當父母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時,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對孩子的狀態不武斷的下結論,才能夠減少親子間的衝突、獲取孩子對父母的信任。01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放低姿態」?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重建親子關係的五個方法關於如何解決與親子關係相關的問題,作者直截了當地總結了五個方法:①父母重塑合理的認知,看見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不再把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從而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表示理解和尊重。當家長能夠釐清每次衝突時孩子的需求,能夠尊重理解孩子,很多衝突可以避免。②父母和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馴服身體裡的情緒小怪獸。當發生親子衝突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都已經產生了情緒。
  • 父母離異他的性格變得孤僻上網成癮中考320,專家試著打開他心門
    後來,父母感情破裂離異,母親外出打工,小田跟著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由於父母常年在外,無法陪伴,疏於管教和交流,他只能和手機交朋友,一發不可收拾。學習徹底荒廢,中考320,連普高線都沒上。母親無比自責,埋怨自己害了兒子。暑假裡,母親把兒子接到身邊。兒子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活潑開朗,人見人愛的小傢伙,他沉默寡言,眉頭緊鎖,整天就是打遊戲。叫他吃飯也要等到一局結束才無精打採地從房間裡出來。
  • 尊重是愛,當孩子讓父母進房間先敲門時,聰明的父母會怎麼樣做?
    文/蘭媽談育兒當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在愛孩子方面糾結不已,那麼教育孩子的愛究竟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對孩子一時穿戴的滿足,也有人認為這是閒暇時間的認真陪伴。實際上,真正愛孩子的標準體現,是看得見對方的需求也是懂得尊重孩子,因為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夠換得被孩子尊重的幸福感。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我是如何讓孩子開朗起來的?我做對了6件事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葉一茜與女兒的聊天暴露許多父母的尷尬:孩子幾句話就把天聊死了
    文|西紅柿媽媽溝通、交流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是最重要的橋梁。但很多時候:三言兩語,孩子就跟父母把天給聊死了。葉一茜與女兒森楪的聊天,怎麼這麼像日常我與女兒的溝通?葉一茜與森碟一起看了電影《哪吒》,母親滿心期待與女兒有一個深入的靈魂交流,但卻被女兒簡短的幾句話給打斷了。葉一茜想打開孩子的話匣子,再通過女兒的回答,走進女兒的世界,去看看女兒如今的想法與狀態。但森碟的回答一般都是:「好看、還行、都喜歡!」
  • 敞開「心門」才能打開「山門」
    □薛世君  翻閱習近平總書記所著《擺脫貧困》一書,一句話映入眼帘——「只有處於開放交流之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係,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老區發展亦是如此。
  • 智能時代下,孩子與家長之間對峙的親子關係!應該如何打破隔閡?
    在青少年的眼中,網絡、手機、遊戲可能是了解世界、收穫朋友、獲得成就感的重要媒介渠道,而在父母心中,花過多的時間沉迷於此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長。親子之間的對峙狀態,實際上,也是一場網絡原住民和移民之間的認知隔閡。
  • 你和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到底怎麼樣?
    經常有家長說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錯的,溝通也是良好的,孩子什麼都會給她說,但是就是不能說學習相關的,不能說與孩子直接相關的事情。如果不能和孩子溝通孩子自身相關的一些話題,那我肯定地說這樣的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並不是良好的。只是家長或孩子為了維持家庭表面上的和諧而刻意做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的。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就單純的溝通來說,很多家長奉行「我說你聽」的模式,導致無論父母怎樣說,孩子就是不願意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很難順暢的交流溝通,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大障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從溝通開始的。
  • 智能親子陪伴產品恐龍貝克APP震撼上線,讓孩子隨時隨地聽父母講故事
    據了解,恐龍貝克APP是一款適合0-6歲兒童的智能親子陪伴產品,基於AI智能語音黑科技可以「克隆」家長的聲音,讓孩子隨時隨地聽父母講故事。當下,Z時代的年輕父母越來越重視親子教育,並追求個性化體驗,而恐龍貝克主打的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正好完美契合以上兩點。
  • 盤點2020親子熱搜,做一個終身成長的父母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和父母相處太久,而是相處不夠。如果相處多交流多,兒女和父母之間就會少很多所謂的客套,而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看到差異,化解衝突。 希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夠和父母多溝通多交流,即便物理距離不允許,也能夠勤打電話、發微信保持聯繫,才能夠讓關係更近。當彼此之間增進了了解,衝突才會減少。
  • 高質量的親子關係,都藏著這4個秘訣
    葉一茜本想了解孩子看完電影之後的感想,沒想到,是這樣的:網友們表示,葉一茜和森碟的聊天模式,像極了他們和父母。著名主持人、親子教育專家王小騫曾總結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內心都要經歷4扇關鍵之門:感受之門、事件之門、成績之門、打招呼之門。同樣的,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四扇大門。當父母成功推開這4扇門時,就擁有了高質量親子關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