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欲望越強,境界就越低。一個人利益觀念越重,良知就越淡;一個人放縱越是過渡,品味就越低。一個人自視過高,得到尊重越少。有得有失或許就是一個倫常,但倫常也是一個人為的倫常。
我們通常費盡力氣、飽經痛苦才得到一些東西,但是我們也通常在不經意間、不費吹灰之力流失很多東西。往往想得到就是困難的,而失去的卻十分容易。我們珍惜的就是因為有用或難捨,我們遺棄的就是因為失去了興趣。
興趣是熱情的源頭,興趣在熱情就在。然而一個人的興趣並不多,有時候甚至找不到興趣,當然也就沒有了熱情。沒有熱情的生活做什麼都是乏味的,甚至在精神恍惚中搖搖擺擺地過日子。這是一種煎熬,不是不可以掙扎,而是自己沒有那份心情再花費一絲力氣去衝散凝凍的空氣。
胸懷是潛心修養得來的,修養不是讀幾本書,做幾件善事,修養表現出來的氣質、風度、平和。不拾人間煙火也是一種修養,修養不是軟弱,無欲則剛。如果你擁有了博大的胸懷,那麼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即使發生罪惡,但也相信人是會向善的,給人以寬恕。
胸懷就是能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胸懷就是任世間風雲際會,卻獨自傲笑江雪。胸懷就是以德報怨、以德服人,就是己所不欲,勿以施人。我們所能計較的就是傷害、利益、虛榮。
內心的憂鬱往往刻畫在臉上,現實家庭的矛盾很多時候不是難以解決,而是缺乏溝通和理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門,這扇門不是輕易就可以進去的,甚至比堅固的城堡還要堅硬,不是什麼強弓硬弩、堅船利炮就可以打開的。
每個人把自己心門禁錮的都不一樣。有的心門之內或許就是一壇死水,也有的乾淨或是汙穢。為什麼推不開這扇門,不是因為力道不夠,而是門前的障礙,或是門內設置的迷局,甚至你無法找到門的方位,所以你難以企及終點。
打開這扇門的鑰匙雖然看似難以製造,其實是你習慣了用自己思維,也就是說不是你想怎麼製造就可以怎麼製造的。而首先就是觀察、了解,能夠看透一個人。就是你以他的性格、位置會怎樣處理問題、對待情感,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思考。
思考不是簡單想想就可以定論,認為什麼是對什麼就是錯了,即使有時候徵求別人意見,也不一定客觀。就像毛主席當年指揮打仗一樣,別人都不同意,但他卻堅持,看似一意孤行,最後證明他是正確的。這裡也是一個思考的問題,就是綜合了各種存在和導致可能發生的因素,甚至就是利用可能發生的因素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只考慮自己的想法,而缺乏對別人感受深刻體驗和分析,那麼思想就會成為兩條平行線沒有焦點。沒有焦點矛盾就不會在交流中化解。人說把自己弄懂了就成了一半哲學家。
如果連自己是怎麼回事都沒有弄明白,那麼還有什麼能力弄明白別人。也許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嚮導致你希望別人順從、包容和憐愛。如果達不成或許帶來的就是悲怨。胡思亂想不是思考,只有真正會思考、朝著客觀方向思考的人,才能找到走進別人心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