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碼法則」:時刻「緊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長需「空間」

2021-01-08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小密的孩子一向很優秀,這個女孩子頭腦靈活,組織語言能力好,雖然看起來瘦小,可是跳舞卻非常好看,舞姿優美,更重要的是理解能力強,我朋友卻處處幹涉她,每天我都會和他去幼兒園接這個孩子,我簡直把他當成了乾女兒。

有一天,他媽媽跟我說到,他決定不讓孩子去學舞蹈,不讓孩子去練體操,不讓孩子讀周六班,我一臉迷惑?是孩子自己不要的嗎?原來不是,是媽媽認為孩子太瘦,練這些對孩子的身體沒有好處,強行的幫孩子做了決定,孩子還傷心了好一陣呢,為此我都跟我朋友吵了起來,午睡的時候,她甚至還要求老師不要幫孩子脫掉衣服,讓孩子穿兩件去睡覺,就是怕孩子睡著的時候被著涼了。

很多時候,孩子醒來那一刻都是汗,這樣的一個媽媽,我真的,對她很無語,孩子的任何決定他都要幹涉,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通過她的同意,隨時把孩子捏在自己的手掌心,孩子他是關愛的,但是這種在沒有空間下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沒有好處。把孩子綁得緊緊的只會讓孩子"呼吸困難",跟孩子適當保持距離,孩子才會像小鳥般自由!

放手讓孩子去經歷成長過程

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孩子自然的去經歷,如果家長過多的幹涉,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了很多東西,我們有時候總是要幫孩子,甚至一個七歲的孩子,有些家長都還要幫他穿好鞋子。

只有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成長,自己去實踐,孩子才會獨立。教育學家說過: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實踐。孩子經歷自己該經歷的事情。

包括生活中最基本的這裡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或者是犯了錯誤,自己學會糾正,不要小看這些事情,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將,基本的常識教給孩子,接下來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孩子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我們先允許他嘗試著去解決,並適當的給予指導和幫助。

就像穿鞋子,很簡單的事情,孩子自己穿啊,自己穿的過程中就學會了如何正確穿鞋子,如果穿反了,家長再給予指導,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失敗也好,挫折也好,喜悅也好,當孩子穿好鞋子了。他就會很開心,並向媽媽說,媽媽,我能自己穿鞋子了,這就是會穿鞋子給孩子帶來的成就感,比起媽媽直接給他衝好的感覺要好多了。

家長如果連鞋子都要一直幫孩子穿,所有事情都為孩子準備好,孩子做點什麼事情都要盯緊孩子生怕孩子出錯或者受傷,孩子做點什麼事情都要指指點點,沒有給孩子一點私人空間,孩子何來的成長?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孩子才會在經歷的過程中學會獨立!

給孩子成長需要的空間

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需要空間的,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那麼孩子就無法,學會自主獨立。 雖然說空間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只有在自己的空間裡面。我們才能夠自由自在,像小鳥一樣快樂的,展開翅膀。像小魚一樣自由順暢的呼吸。

圖圖今年上二年級了,媽媽答應給他一個設置小書房,在裡面他可以寫作業,看書,甚至玩玩具,為此她開心了好久好久,只要一想到這個,他馬上就會開心的跳起來,小書房如約而至弄好了,每當圖圖在寫作業的時候,媽媽每十分鐘就來看一次,圖圖作業寫的怎麼樣?要不要喝水?圖圖在看書的時候,媽媽又來了,圖圖你要不要吃點水果?圖圖在玩玩具的時候,媽媽又進來了,圖圖終於忍不住說了一句話,媽媽,你能不能別老是這樣?給我點空間好不好?

說是給孩子自己一間小書房,但是卻沒有給孩子空間,在打擾孩子的同時,還會擾亂孩子的思維,有可能孩子正在認真做題看書的思緒,被家長一問,就沒了,孩子需要得是有自己想要的空間。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說過:"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儘管兒童當時並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他也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秘密地去完善這種精神生活,需要時間秘密地去完善他們自己,空間對他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都需要一定的空間,小時候要,長大更加需要,而很多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空間的重要性,孩子在自我空間裡很多情緒都能得到滿足,在自我面前,孩子可以隨心所欲,任由自己的小想法天馬行空,那一刻,孩子需要得,就是空間了!

二十碼法則 讓孩子真正獨立

美國的家庭教育有一個"二十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保持二十碼的距離。這個"二十碼"是個象徵,說明美國人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家長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要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家長怎麼做才是讓孩子獨立?

1 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隱私就是當發現孩子在寫日記的時候,家長不要強行的去觀看,每個人都有隱私,孩子也一樣,可能孩子有自己一些偷偷的小想法,不想讓家長知道,那沒事啊OK尊重你。

2 孩子是個體請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 有些家長要求孩子雨天一定要穿雨鞋,但是孩子偏偏不肯,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大兇孩子一頓,不穿雨鞋,鞋子會溼的,你是要氣死我嗎?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樣。孩子不想穿就不穿咯。溼的,是孩子的腳,又不是家長的腳。這次鞋溼了,感覺不好了,孩子才知道下次應該要穿雨鞋。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經歷。

3 不要怕孩子哭

有些家長特別怕孩子哭,娃一哭,他什麼都沒轍了。任何要求都滿足他,還要各種抱啊,親啊背呀,要了解孩子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家長一昧的過度保護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依賴家長,哭就哭唄,等你自己哭好了,再來找我解決事情,我就在這裡看著你,我看著你哭,你哭完了你再來找我。

4 信任信任再信任

信任是讓孩子獨立的第一步,家長只有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存和在感,在信任孩子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

5 讓孩子自己決定

讓孩子擁有決定權,讓孩子有決定的權利,要不要穿這件衣服,要不要穿這雙鞋,孩子說了算,家長要學會妥協,適當妥協和適當服軟,會讓孩子更加的獨立和堅強,也更加有自己的主見!

6 自己的事情已經做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簡單的,衣服自己穿鞋子自己穿,關於生活自理能力能夠做到的,通通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就算做錯了,做的不好也沒關係,那是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的就好,家長在給予指導和幫助!

7 與孩子保持"距離" 適當的和孩子保持距離,會讓孩子更有獨立性,不必時時刻刻都跟在孩子身邊,如果父母時時刻刻把孩子按在自己身邊,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依賴你,適當的和孩子保持距離,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孩子才會更加獨立。 美國西方國家的教育遠比我們中國傳統教育要先進的多,他們提倡給孩子的是自由獨立和尊重,20碼法則,也是美國教育學家研究出來的,我們都是想要為了孩子好,但是,我們卻也需要學習!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魚缸法則: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自由的空間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回歸大海,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可能。這其實與著名的魚缸法則不謀而合。 魚缸法則 在美國一家公司的大廳裡擺放著一個魚缸,裡面生活著十幾條三寸大小的熱帶魚。有一天董事長的兒子來公司玩,不小心打碎了大廳的這個魚缸,於是人們就將裡面的魚放到了噴泉池裡養著。
  • 魚缸法則: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其實也沒那麼遠
    「魚缸法則」的道理其實也一樣,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那就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他才能茁壯地成長!」我們的童年,與孩子的童年,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差距?細細想來,其實也是順應了「魚缸法則」,我們在水池裡生活,孩子在魚缸裡成長!並且真相是:因生活所迫,父母被動著交給我們很多自由;而我們因對生活的渴望,主動地繳械了孩子的很多自由!
  •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慎用懲罰法則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後也會有暴利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懲罰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評孩子,也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做些處罰。但前提是,必須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甘願接受處罰,以便下不為例。
  • 家長過於關注高中生的成長,容易變成孩子的負擔
    所以說,家長不要過於關注高中生的成長,容易變成孩子的負擔。首先,家長要調整對孩子的的期望值,讓孩子有空間發揮自己的實力,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要明確學習的人是孩子,而不是家長本身,不僅要從家長角度考慮,也適當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會更好一些,不是嗎?家長關注孩子成長沒錯,但不是過度關注孩子的成長,如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排名,僅僅局限於這方面的關注,不是關注孩子是否有其他方面的長處。給孩子壓力不如給孩子擁抱,這是不太可取的行為。
  • 魚缸法則:孩子叛逆不服管教?與其強迫孩子聽話,不如以柔克剛
    正文字數:1808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教育孩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成年人比兒童學的多。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因此父母也需要學習更多新的技能。到了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完全聽不進去父母的教導,甚至還要和家長反著幹。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打破和孩子之間的壁壘。
  • 「魚缸法則」背後的育兒觀: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要學會以柔克剛
    案例:張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的孩子年紀接近青春期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叛逆問題接踵而至擺到她的面前,讓她不得不審視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是也走到了緊張的時刻。尤其是最近一次,孩子因為喜歡玩遊戲的關係,導致課業成績有些下滑,以至於張女士氣得把他的電腦給鎖在柜子裡不讓他拿出來玩。
  • 從釘釘搞笑的危機公關,看波特法則如何助力孩子有趣成長
    ,他們展示出「有趣」也可以是一種能力,在某些關鍵時刻可以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有趣的人,是讓釘釘在同類產品中顯得獨特、出圈的根本,商業競爭中有一條法則叫做波特法則,不求第一,只求獨特,認為獨特能使企業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同樣,獨特也能使一個人擁有持久的魅力,「知識網紅」在近幾年來湧現得越來越多,也是因其「獨特」。
  • 孩子變「熱情的沙漠」,父母需學會3R法則,幫按暫停鍵做自控娃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孩子過度興奮,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興奮,有可能就會對他人造成困擾,而對自己的成長也是有影響的。上學期,老師把明明的父母找來,和他們深度交流了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因為明明就是一個「過度興奮」的孩子,比較接近的詞語,或許就是「人來瘋」了吧。
  • 用物質鼓勵孩子不可取,希望孩子主動學習,父母可用三種方法激勵
    今天早上陪兒子去小區公園玩時,聽見一位年輕媽媽對她的孩子說:「你只能再玩十分鐘啊,要趕緊回去做作業了!」孩子說他想多玩一會兒,媽媽說:「明天就要過年了,你的作業還沒完成呢!要不這樣,如果你能夠在這兩天完成作業,那麼過年我就包個大紅包給你。」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但武力解決治標不治本,孩子只是迫於情勢暫時答應父母的要求,而不是想真心改過。而且孩子身體上會受到傷害,精神上也會受到影響。2.給孩子講大道理一些崇尚開明教育的家長,會選擇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太小的話,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家長話語中的道理,而是只能不懂裝懂了,用應付的語氣來回答父母。而父母看到這種回應,會認為孩子聽懂了真心改錯。
  • 冬季給孩子穿衣服,這樣的方式最不可取,會讓孩子受累、還受罪
    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某幼兒園內,一名萌娃穿的衣服太厚,老師一層一層掀開,發現孩子竟然五顏六色穿了8層衣服。網友感慨說:8層衣服像防彈衣一樣厚,摔倒了都不知道疼。這真的用行動詮釋了有一種冷,叫家人覺得你冷。擔心孩子受涼怕感冒,並不是給孩子穿得越多就越好,反而是因為穿得過多,才會導致孩子容易感冒。為什麼這麼說呢?
  • 用「狐狸法則」育兒,教出來的孩子何有優點?父母要狠下心
    那用狐狸法則去育兒的話,對於孩子成長會有怎樣的好處呢?1、讓孩子更堅強父母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和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這是羅斯告訴我們的道理。或者本身就是人生的必經因素,如果失去挫折的話成長反而更不完整了。而孩子如果不夠堅強,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而狐狸法則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家長能夠狠下心來去教育孩子。孩子在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遇到挫折適應力也就更強。
  • 還在和孩子「相愛相殺」?刺蝟法則告訴家長:育兒也要保持距離感
    刺蝟相處之道所折射出的真理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蝟法則"。何為"刺蝟法則"刺蝟法則強調人際關係之中,二者之間理應保持恰當適宜的心理距離。與人交往之際,不越過對方的臨界距離線,留有對方自我的空間,方能實現更好的交往。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案例 作為雙胞胎姐妹花,阿琴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學習優異,不過這是因為兩個人都是頭腦聰明的人,再加上當時的學習難度不高,只需要天賦就能應付那個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而到了青春期以後,兩個孩子的自律性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電子遊戲對她們的影響,導致倆兄妹的成績一路下滑。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其實,孩子叛逆期,只不過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理解孩子叛逆心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你就不會因為孩子叛逆而感到煩惱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也能讓孩子成長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658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一直以來,「圈養式教育」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一、什麼是「圈養式教育」「圈養式教育」是指父母出於為孩子著想的心理,約束孩子走上家長為其設定好的道路。遵循著規矩和秩序,符合社會的大體要求。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父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讓孩子在父母設定的圈子裡成長。學習父母安排的各種興趣班,進行培養教育。
  • 孩子成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
    我們常常會發現,家庭教育的不同,家庭理念的不同往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方向。舉個很常見也很現實的例子,大部分重男輕女的父母都不看重女兒的教育,甚至都不想為了女兒的學習花錢,希望女兒趁早賺錢養家。這種情況下的女兒成長都非常的有限,大部分也就是庸庸碌碌了,當然也有極少部分有志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 對於孩子放養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由於疫情原因,全國的學校都對於開學時間都是一拖再拖,為了祖國的花朵學校也是不敢輕易冒險。但是長期不開學,孩子們就有點鬆懈導致了作息不規律。目前孩子的狀態就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放養教育"放養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有家長認為
  • 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
    回首成長之路,我甚是欣慰,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記不清我翻閱過多少本育兒書籍,也記不清和多少人探討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剛說完,孩子就說:「媽媽你說的不對,不是乘以,是乘。」是嗎?我以前學的都是乘以,乘數和被乘數。」兒子說:「老師說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都叫乘數。」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意識到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重要性。
  • 巧虎KIDS早教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每一天
    我給孩子選擇的是巧虎KIDS成長中心,如今巧虎已經成為孩子的好夥伴、好榜樣,陪著孩子快樂成長每一天,我非常欣慰,也很開心。巧虎KIDS成長中心是做什麼的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巧虎KIDS致力於0~6歲孩子綜合能力開發、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孩子在巧虎的陪伴下,通過全方位、互動式學習,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