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2021-01-13 老花經驗談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都非常苦惱,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好。視而不見不太好,懲罰孩子太嚴重,而跟孩子講道理好像也沒用。

01案例分析

寶媽小王最近就在煩惱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自己從小就受棍棒教育長大,小王決定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絕對不會使用武力來傷害孩子。而小王的兒子恰好非常調皮,經常喜歡拿彩色筆在家裡的牆壁上寫寫畫畫。一開始小王沒當回事,認為孩子只是一時興起。

後來發現就連自家沙發上都畫滿了各種字跡,小王頓時火了。她決定不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先和孩子講道理。她拿出家裡之前的照片,對兒子說:"你看,家裡是你沒畫過的樣子好看,還是你畫了樣子好看呢?"孩子想了想還是選了沒畫過的照片,小王笑了說:"這就對了,答應媽媽,好看的畫要畫在畫板上,畫在家裡爸爸媽媽會不高興的。"

本來小王以為事情到這裡就解決了,但孩子安靜了幾天後,又故態復萌了。小王覺得,自己講太多的大道理,對孩子也沒有任何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像小王這樣的家長有很多,在孩子犯錯後他們使用了自己覺得好的教育方式,但實際上對孩子沒有效果,起不到震懾孩子的作用。

02孩子犯錯後家長的錯誤做法:

1.直接用武力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後,脾氣上來後直接就對孩子上手了,有的甚至給孩子來個"混合雙打"。家長直接用武力震懾孩子的效果確實很快,因為孩子迫於大人的威壓之下,只能直接認錯反省了。但武力解決治標不治本,孩子只是迫於情勢暫時答應父母的要求,而不是想真心改過。而且孩子身體上會受到傷害,精神上也會受到影響。

2.給孩子講大道理

一些崇尚開明教育的家長,會選擇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太小的話,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家長話語中的道理,而是只能不懂裝懂了,用應付的語氣來回答父母。而父母看到這種回應,會認為孩子聽懂了真心改錯。但孩子對這些道理實際並不理解,可能根本不會主動改錯。

3.不追究孩子的錯誤

還有一些寵愛孩子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犯個小錯沒有什麼,於是就選擇放任孩子。但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孩子以後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

以上三種錯誤做法只會讓孩子繼續將錯誤延續下去,不懂得反省和改變自我。家長可以巧用自然法則,給予孩子更高級的教育,讓孩子在錯誤中不斷成長。

03什麼是自然法則?

自然法則由著名兒童教育家盧梭提出,他認為兒童承擔的懲罰是因為他的過錯而產生的自然後果。也就是說,孩子做錯了事,就該承擔應有的後果,這樣孩子才能吸取應有的教訓。不過有些懲罰孩子年紀太小承擔不起,家長還是要有選擇性地運用自然法則教育孩子。

04如何利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1.讓孩子自我承擔後果,不要為孩子代勞

孩子沒有做完作業,家長在盡到提醒的義務後,不要為孩子代勞沒有做完的作業,而是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長長教訓。孩子第二天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被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並被留下懲罰任務時,孩子這才會明白及時完成作業的重要性。有時候只有孩子承擔了代價,才能真心改過。

2.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找出孩子的錯誤後,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保證自己不用犯同等的錯誤。否則孩子就會認為家長的做法不公平,憑什麼大人可以隨便犯錯,而孩子的行為就要被限制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好好地給孩子當一回好榜樣。

3.不要老是翻舊帳

如果孩子這次犯了錯受教訓時,家長不要翻出以前的舊帳一起教育孩子。因為孩子以前犯的錯很可能早就改了,而家長還拿以前的問題說事,只能說根本沒有關心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會認為家長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不夠關愛自己。

05總結

家長們還在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嗎?如果講道理這個方式不管用的話,不妨用自然法則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承擔應有的後果,同時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要和孩子翻舊帳,而是要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相信假以時日,孩子一定能改掉身上那些錯誤!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家長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是無用功,不如這樣做有效果
    其實,在孩子犯錯後,家長一味的講道理,在孩子聽起來就是「嘮叨」,甚至有的孩子會把父母中性的話語聽成是「責備」的語言,孩子自然容易有不滿的情緒。父母在這個時候跟孩子講個不停,做的就是無用功。媽媽在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臉上掛著的表情,卻並非是愧疚,而是有點得逞後的小驕傲,還有吃到食物後的小開心。如果講道理沒用,動手打孩子,會不會起到管教的作用呢?這位媽媽看見孩子「嘚瑟」不聽話,氣的不得了,使勁兒擰了孩子的胳膊,孩子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來。
  • 「低層次」的家長,只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很多孩子說,一聽到家長給自己嘮叨,講一些大道理他就煩。不妨父母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有人跟自己這樣嘮嘮叨叨,講一些大道理,你們煩不煩?所以,只會講道理的家長,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呢?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
  • 孩子犯錯,是打有效還是講道理有效?怎麼辦才好!
    同樣,對於孩子的教育,如果你也想一招制敵,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打能行嗎?我經常跟家長說的就是:如果打有用的話,我就照著清華北大的要求打。一味地打孩子,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把孩子打的跟鬥敗的公雞一樣,唯唯諾諾。
  •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教育孩子「上策」是什麼呢?
    教育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崇尚的理念和方式。有人覺得,「挫折教育」更適合當下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和獨立;當然也有人覺得,「棍棒教育」更合適,尤其是那些不聽話,生性頑劣的孩子。只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後孩子呈現出來的性格,以及做事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總是有父母抱怨,覺得孩子不夠懂事,不理解他們的苦心。
  • 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這樣的場景,讓旁邊的人看後都紛紛搖頭,和我一起外出逛街的好友,輕聲對我說:「這位家長,典型的屬於情商不高,她以為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對的,可是她不知道,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傷害了孩子弱小的心。」孩子犯錯,家長適當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若,你整天不停地說教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那絕對就是災難。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李玫瑾:有些家長「層次低」,只講道理,嘮叨是最不走心的關心
    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夾起尾巴當爹媽,蹲下來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有用嗎?李玫瑾:只會講道理的家長"層次低"育兒網紅、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節目裡說,孩子12歲之後,父母再講道理,他就聽不進去了,父母說的話變成了垃圾。
  •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你錯在這兒了!
    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我讓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
  • 孩子犯錯怎麼辦?家長了解「三明治效應」,讓娃不再輕易犯錯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可以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小孩,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做父母的大多都是明白這件事情的,可是他們在面對孩子犯錯的這件事情上,卻往往不懂怎麼教育。他的父母就說了孩子幾句,孩子沒有理會父母,再後來這個玩具就被他偷回來了。就是這一次,孩子品嘗到了偷東西的快感,他從小的東西開始,越來越大,價格也越高。很快就被人發現了,等到別人過來投訴說著要處罰孩子的時候。這對父母這時才感到害怕,他們也不明白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好了。那犯錯不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對批評左耳進右耳出,家長可用「語義效應」與孩子有效溝通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怎麼教育孩子最有效?很多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在某一天,孩子可以令自己驕傲。因此,現在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學習一些教育方法,重視孩子日常習慣的培養等。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因為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畏懼父母的,他們擔心隨便做的一件事,都會引起父母的批評和責備。於是孩子為了不犯錯,不挨罵,他們會選擇退縮,變得懦弱,沒有主見,凡事都是聽父母的。什麼是「自然法則」?著名的教育家斯託夫人,是最早提出「自然法則」的人,她認為教育孩子,光是靠吼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 15歲初中生被暴力教育,孩子衝上去勒死母親,孩子犯錯家長該咋辦
    又一次,父親給小金帶回來了一個高檔遊戲機,小金從此對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金先是在家裡玩,玩多了母親要罵他便到外面玩,不久小金的零花錢就用光了,於是他偷了家裡的錢繼續去玩,母親發現後暴跳如雷,一邊罵一邊又開始抄起掃把開始打,這時小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打罵,就像遊戲中的主人公要反抗一樣,他竟然衝上去活活勒死了母親。
  • 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直到後來,收了這隻貓的人是我們的鄰居,他說貓被外面的孩子弄死了,我一聽心頭一震,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生命不分高低,只要了解任何一條生命,你是會對它有感情,可是我們卻失去這些機會,以至於生命的對抗,自然的懲罰,都是我們自己招來的罪惡!生命記敘文7  生命是什麼呢?幼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生命的意義。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文|好孕姐每當孩子犯錯誤時,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列出一二三來和孩子講道理。最後發現,和孩子講道理的結果就是,家長認為自己講的道理很有說服力,其實只是把自己說服了,孩子根本沒聽進去。今天去閨蜜家做客。最後,只能讓孩子感到厭煩,不想聽媽媽整天和自己說一些根本不明白的話。 與其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還不如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比講道理更有用。
  • 同樣是教育方法,比起講道理,聰明父母的育兒方法或許更有效
    其實小谷整天給兒子講道理,自己也挺累的,有時候說的自己口乾舌燥,兒子就跟耳旁風一樣,自己也挺生氣的。但是小谷又沒有更好的方式教育兒子,而且也不想眼睜睜的看著兒子自己袖手旁觀。其實有些時候家長對孩子講道理無非也是想讓孩子變好,但是家長忽略了孩子的特性,家長給孩子講道理。
  • 經常犯錯的孩子,頭腦比同齡人更聰明,家長要正確引導
    但很多時候,孩子犯錯的錯誤,也會含有某種特殊的含義。作為家長,孩子的各種錯誤都會燃起我們憤怒的火焰,對孩子的教育也顯得略為主觀,會認為孩子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一邊對孩子喋喋不休地講各種錯誤的嚴重後果,一邊質問孩子有沒有知錯,總是希望孩子可以立刻站起身來,態度堅定地說:「爸爸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我一定改正!」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的處理方式出乎孩子意料之外,但值得家長學習
    說起來,很多家長都似乎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實際的家教過程中,家長普遍做不到正確地對待犯錯的孩子。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其實是自己的情緒發洩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且改正錯誤,但其實,很多家長的做法卻不是那么正確。
  • 孩子在校犯錯,媽媽扇耳光,送了孩子的命
    今天,我們先拋開班主任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確當(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處理),單從家長的角度來分析,這位母親錯在哪兒?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應該如何處理?首先,這位母親在學校教室走廊扇兒子的耳光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
  • 幼兒園舉行運動會,要求孩子統一穿白鞋,放學回家後家長懵了
    到了運動會當天,孩子們穿著小白鞋去了,活動舉行的也非常順利,但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卻懵了,非常凌亂,家長群也是馬上就炸了。 不少家長都在群裡給孩子找鞋,畫面又凌亂又有些搞笑,老師看到後也有些哭笑不得,在群裡表示明天都將穿錯的鞋子帶回去當面調換。
  • 還在和孩子「相愛相殺」?刺蝟法則告訴家長:育兒也要保持距離感
    刺蝟相處之道所折射出的真理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蝟法則"。何為"刺蝟法則"刺蝟法則強調人際關係之中,二者之間理應保持恰當適宜的心理距離。與人交往之際,不越過對方的臨界距離線,留有對方自我的空間,方能實現更好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