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的處理方式出乎孩子意料之外,但值得家長學習

2020-12-13 閃電新聞

文丨飯飯媽

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竟然在課堂上睡著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應該都能夠想到,老師肯定會對孩子實施「扔粉筆頭」,或是其他方法,來叫醒孩子繼續上課,又或是對孩子進行一番批評之後繼續上課。

但是,這個孩子的老師,卻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舉動。

面對熟睡的孩子,老師並沒有做出投擲粉筆頭,或是其他嚴厲的行為,而是慢慢的走到孩子的身邊,並且為熟睡中的孩子捏了捏肩。

孩子感受到身體上的異樣,馬上清醒了過來,一看是老師在給自己捏肩,頓時感到一絲不妙,認為一頓嚴厲的批評是少不了了。

但是,出乎孩子意料之外的是,老師在看到孩子清醒之後,並沒有對孩子進行語言,或是肢體上的懲罰,而是讓孩子站起來,跟著自己做了一遍「防困操」,之後,就讓孩子繼續坐在座位上好好上課了。

對於老師的行為,很多學生表現出了不解,因為在他們的心中,老師總是「嚴厲」的。

不過也有一些孩子看到老師這樣「溫柔」的處理方式,心裡感到一絲絲愧疚,覺得自己應該打起精神好好學習,不然對不起老師的諄諄教誨。

一些網友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紛紛表示「這樣的老師也太溫柔了吧,給我來一打」、「當初要是我有這樣的老師,早就考上清華北大了」。

但從這件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行為卻是為廣大的教育者,和家長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示範:

對待犯錯的孩子,批評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知錯、改錯、吸取經驗、獲得成長才是最終的目的。

說起來,很多家長都似乎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實際的家教過程中,家長普遍做不到正確地對待犯錯的孩子

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其實是自己的情緒發洩

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且改正錯誤,但其實,很多家長的做法卻不是那么正確。

對孩子嚴厲斥責甚至是肢體幹預,是很多家長習慣對孩子犯錯之後,採用的批評方式,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些家長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家長在獲悉孩子犯錯之後,會因為孩子錯誤的大小、類型,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憤怒值

而讓家長產生憤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長教過孩子的東西,孩子忘了導致錯誤;看似人人都會的事情,孩子卻做不好;一些大人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的做法卻完全不在預料之內等等。

總之,孩子的錯誤不外乎認識差異性錯誤、主觀性錯誤、能力不足導致的錯誤等幾種,而家長產生憤怒的原因,也不外乎「怒其不爭」。

而很多家長對於自身的情緒管理是不太到位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來對孩子闡述錯誤,並且批評,甚至是懲罰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其實都是帶有情緒的,直白點講,很多時候,家長批評孩子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負面情緒的釋放。

錯誤批評方式,造成的結果是不理想的

而這種帶有情緒發洩色彩的批評,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忽視了教育孩子的本質性因素: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了解錯誤,讓孩子自己嘗試糾正錯誤、避免錯誤,引導孩子戰勝困難,讓孩子在錯誤中獲取成長經驗,以及提升個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當這些被忽視,家長批評在孩子的眼中,就成為了一種毫無營養的負面情緒傾導行為

因為家長的批評中鮮有對孩子改正錯誤有幫助的內容,而這種做法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仍舊無法清晰地認識錯誤、無法了解錯誤,繼而就不可能知道如何去糾正錯誤,也就無法獲得經驗,自身也就得不到成長。

也就是說,孩子這個錯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孩子犯錯以及家長教育孩子的這段過程,完全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孩子在整個的犯錯和受教過程中,遭受的全部都是負面內容。在這樣的狀態下,家長也就完全無法達到自己的初始目的

更嚴重的是,有些孩子會因此而產生一些心理疑惑,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很有可能會干擾孩子的心理健康,致使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說了這麼多,不外乎是讓家長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獲得經驗、樹立正確的觀念、提升孩子的個人能力,讓孩子得到成長。

而不是為了讓家長洩憤、發洩情緒。

那麼,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怎麼做才有積極的影響呢?

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稚子無知,有錯乃常,孩子犯錯,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本身的閱歷不足、經驗不足、能力不足、觀念建立未完全、對社會以及世界的認識不到位等等,都可能成為孩子犯錯的原因。

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犯錯這件事,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穩。孩子不是大人,不能夠用看待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大人覺得很自然的事情,可能會孩子來說很難。

為孩子解析錯誤,讓孩子真正理解錯誤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主要源於無知,這個無知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觀念或是其他方面。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孩子詳細地解析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兒。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到對孩子足夠的尊重,控制自己的態度,要就事論事,不要舊事重提,不要不停的打擊孩子。

然後,家長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孩子真正的理解錯誤。

引導、協助孩子糾正錯誤,並引以為戒有些時候,孩子理解了錯誤,以自身的能力就能夠改正錯誤。但是有時候,孩子就算理解了錯誤,憑藉自身的能力也是無法獲悉正確的糾正方法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加以引導和協助,但是要注意,這裡改正錯誤的主角還是孩子,而不是家長,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代替孩子去改正錯誤。

只有讓孩子親身的體驗到了正確的糾錯方法,才算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因為孩子能夠從這次的犯錯中吸取教訓,並且獲得了更多的新知識,以後面對同類事物的時候,將不容易再次犯這樣的錯誤。

這樣的結果,對孩子來說,才算是一次有效的成長。對家長來說,才是一次有效的教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現在家長們和老師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群,既方便聯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家長最怕老師在家長群發布一些自己孩子的批評語言。只要看到微信群裡有自己孩子的違紀情況,作為父母心裡就緊張和害怕。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生氣拍照發家長群,爸爸的霸氣回答讓家長稱讚
    02案例:孩子上課睡覺,老師將其拍下來後發到了家長群>李先生的兒子小宇,今年10歲了,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了,由於孩子正在學習的關鍵期,所以小宇的媽媽便辭了工作,全心全意的帶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在小學階段有更好的學習成績。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斥:你不配做老師
    想必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都有過上課睡覺的經歷,現如今這種課堂上睡覺的現象在學校裡面依然存在,而且現在的孩子上課睡覺方面還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不僅能坐在椅子上睡,還能站在那裡睡覺,更甚者還創造出了許多奇特的課堂睡姿,可以說是妙趣橫生。
  • 學生上課睡覺,老師直接拍下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你不配做老師
    陳康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他在上英語課時打瞌睡,英語老師一開始只是提醒了一下孩子不要睡覺,但是一而再,再而三,陳康還是上課睡覺,打亂了英語老師的上課節奏,他非常生氣,直接拿出手機拍下陳康睡覺的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懟道:「群裡有這麼多家長,你當著眾多的人發這種照片,居心何在?
  • 「你不配做老師!」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拍照發群裡後,家長怒了
    不過,學生上課睡覺這件事是學校決不允許的,如果哪位學生在課堂上睡覺,是會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和教育的,不僅如此,有的老師甚至還把學生上課睡覺的照片發到家長群裡。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拍照發群裡後,家長怒了小王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平時對自己的學生特別嚴格,在她的課堂上,學生都非常聽話,專心聽講,但是一到上別的老師的課,學生們就開始做一些小動作,亮亮就是班上最淘氣的一個學生,幾乎除了班主任的課,他都在睡覺,還因此受到了班主任的多次批評。
  • 孩子在線上課 超六成受訪家長最關心學習效率
    這學期,很多學生都處於「停課不停學」的居家學習狀態,主要通過看直播課、教學視頻等方式在線學習。與面對面互動不同,在線學習師生主要依靠網絡互動。新的學習模式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家長帶來了新的挑戰。
  • 孩子上課玩遊戲,小學老師拍照發到家長群,引起家長質疑
    他們的心智剛處於成長階段,幾乎沒有自控力,所以小孩子很容易會在上課的時候還在玩遊戲。曾發生了一件家長和老師衝突的事件,小學生在課上用手機偷偷玩遊戲,老師多次提醒之後仍然屢教不改。於是老師沒辦法只能拍照發到家長群裡,讓家長一起來督促孩子不要在課堂上玩遊戲。
  • 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孩子變了,上課愛睡覺的孩子不困了,老師怎麼做到的?
    「班上一個孩子小健(化名),學習態度不端正,易怒易暴躁,平時表現讓人頭疼。我們該如何去愛這樣的孩子?」報告會上,剛入職半年的張魏徵老師提出疑問,並用自己的執教經歷給出了答案:學校舉行「玉光杯」校園足球聯賽,報名的同學缺乏練習,球感不好。張魏徵鼓勵小健將報名的同學組織起來,利用午休時間到操場練習。
  • 鋼琴老師:這七種家長,孩子學不好琴
    「完美型」的家長一般自我修養與要求都很高,自我約束能力強,對待事物的細節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對待孩子的學習上也同樣如此,很多完美型的家長都會陪同孩子上課,一起學習,希望回家更好的起到一個陪練老師的作用。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試試這4個辦法
    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的苦惱,老師經常跟自己告狀,說自家孩子上課總是做小動作,一會看看這裡,一會扣扣橡皮和鉛筆,總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每次和老師溝通之後,家長也很著急,想糾正孩子的問題,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家長朋友們可以試一下這4個辦法。
  • 家長/老師注意了!孩子需要正向引導,而不是一昧地懲戒!
    近日,江西吉安一學生在課上睡覺,老師不批評反溫柔揉肩叫醒、隨後教同學們做防困頸椎操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上課「打瞌睡」並不陌生。但老師面對學生這種情況大多採用拍腦袋、捏耳朵、扔粉筆頭或者訓斥等方式叫醒。
  • 孩子上課睡著被老師當眾批評,爸爸說出原因後,令老師啞口無言
    確實,當孩子在學校不懂事犯了錯誤,比如打架鬥毆,不做作業,上課睡覺之類的,作為家長,及時教育,及時糾正,避免孩子養成壞習慣是義不容辭的。但是,面對孩子們的做錯事時,家長也萬不可一視同仁,都來責備,應當在了解真實的背景後再選擇措施,以防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心理創傷。
  • 家長認為老師穿衣「太吸睛」,會影響孩子上課,老師:別管的太寬
    這是一支年輕的充滿活力和個性的教育隊伍,總是用著時下最流行和最吸引人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然而這些90後教師不願意穿得簡樸一些,認為老教師門都穿得太俗氣,看起來很顯老,所以,就想趕趕潮流,什麼好看穿什麼,完全不在乎家長和學生的眼光。如果教師過於追求個性,就會招來家長的質疑。
  • 青春期孩子上課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千萬別輕視,可這樣解決
    正如一些青春期孩子家長常對我說:「老師,我現在真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聊天,我生怕一張嘴就人家給怒回來。」像這樣的家長,顯然與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出現交流障礙。今天,寒石冷月老師選擇了一個家長和孩子都特別關心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這個話題就是青春期孩子上課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家長不妨閱讀學習之後,借這個主題與孩子進行嘗試性交流,看看孩子是否願意和你對話。
  • 孩子扯斷幼兒園老師「金項鍊」,媽媽處理方式被稱讚:最高級炫富
    一天又接到了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表示午睡孩子不睡覺還吵著要看電視,老師怕打擾別的小朋友,把孩子抱到別的屋安慰,沒想到孩子掙扎的厲害,一把扯斷了老師脖子上的金項鍊,項鍊壞了老師脖子也留下了痕跡
  • 什麼樣的家長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只是家長的愛子之心有時得不到孩子的反饋,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突兀顯現出來,令家長困惑迷茫:我家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樣的表現?殊不知,是家長在過度關愛中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究竟是什麼樣的家長親手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呢?
  • 老師剪掉孩子粘膠水的頭髮,遭家長索賠2萬,蠻橫家長害的是孩子
    說起來,這樣一件小事本來根本不值得關注,但後續發生的事,讓培訓機構的老師有苦難言——因為女生的父親提出,老師應該賠償他們兩萬元的損失,要麼就一根根將孩子的頭髮接上,再不然老師就要把自己的頭髮剪掉。老師當然不同意啊,起泡膠是孩子自己帶到培訓機構來的,是孩子自己弄到頭髮上的,自己是出於好心處理這件事,而且孩子奶奶及孩子自己也同意將粘了膠水的頭髮剪掉,現在家長居然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
  • 知心老師益智玩具發掘注意力提升竅門,方便孩子學習
    要知道,注意力帶來的變化是非常強大的,從顯象上來看,能讓孩子在上課聽講的效率提升,閱讀能力也隨之上升,從隱象來看,注意力的提升也能為孩子帶來一定的自信,以往成績失利的自卑轉換為好成績的自信,孩子就會更加喜歡學習,藉此形成熱愛學習的良性循環,而這也是知心老師益智玩具最終能達成的目標。
  • 一塊橡皮,讓一年級老師崩潰了,從「橡皮定律」看孩子上課狀態
    開學不到一個月,老師在群裡發了這樣一句話:「請您檢查娃的橡皮,並根據橡皮的損毀程度自行腦補孩子的上課形象……以及老師的內心崩潰程度。進行家庭教育。"萬萬沒想到,讓一年級老師崩潰的竟然是一塊橡皮。看到老師發在群裡的「橡皮」照片,真的是慘不忍睹。等女兒回來,我趕緊檢查了她的橡皮,還好,是完整的。據說有個「橡皮定律」,從孩子的橡皮上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孩子的上課情況,「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
  • 孩子6、7歲,上課坐不住,注意力分散,總挨批,家長怎麼辦?
    老師總批評他也沒什麼實際效果,所以想讓小Z去學校,了解一下孩子平時的表現,看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要不然總這樣,老師連課都沒辦法進行下去了。小Z覺得頭疼,就為處理兒子的問題,每天都要請假提前下班,總這麼下去這工作還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