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長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2020-12-14 智筠源學

現代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更急切,可能和這個充滿競爭力的社會環境有關,也可能是家長寄希望於下一代有關,總之,孩子的發展始終是家長思之念之的話題,付諸行動最果斷的生活選擇。只是家長的愛子之心有時得不到孩子的反饋,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突兀顯現出來,令家長困惑迷茫:我家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樣的表現?殊不知,是家長在過度關愛中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究竟是什麼樣的家長親手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呢?

一是自信不足,找委託班代管孩子,家長只管滿足孩子的吃穿用。

生活中,發現很多家長自認為知識能力不足、工作太忙,將孩子送到補習班,家長以金錢的方式填補自己對於孩子的關愛,由補習班老師代管孩子的作業檢查,小教委託班良莠不齊,有的小班內孩子調皮,輔導老師管理紀律很費神,就不自覺忽視了孩子作業的質量,講課過程中,又不能兼顧每個孩子的記錄情況,就會使一些孩子養成糊弄的習慣,做題時想怎麼蒙就怎麼蒙,時間一長就形成了定型性行為,就像俗語說的那樣「學東西不過腦子」,到了初中,科目增多,自然就會顯露出行為基礎差的短板。

實際上,作業過程就是一個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家長不會指導孩子作業,但可以看出孩子的作業字跡是不是工整,作業時是不是認真,這些情況看在眼裡,就能和老師進行溝通,有了家長的看管,孩子的腦子了就會繃緊弦,不敢溜號應付,學校的教育就會延續到家庭,自然能養成孩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二是家長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凡事能代勞的都替孩子做好。

有這樣表現的家長不在少數,上學放學時,我們經常看到家長跟在孩子後面背著書包,孩子一身輕鬆地邊走邊玩;打開練習本、錯題本,家長的筆記工工整整,沒有孩子多少勞動展現出來;值日生不是學生的父母就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學生呢,大都在教室外玩耍等待家長幹完活。殊不知,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毀掉孩子的學習條理性和責任心,初中班主任在發現這種情況時,大都指導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勞動能力的欠缺就會導致學習能力的缺失。

那些經常忘記作業、忘帶課本、不能記清老師作業安排的學生,大都是身後有著勤快的家長影子,這些勤快的家長沒能把自己的優點傳給孩子,卻養出了懶惰隨性的問題生。

圖片選自網絡

三是家長自視清高,瞧不起比自己能力低的老師,親自操刀上陣。

家長中素質高的不乏其人,但是其中一小部分人自恃比孩子的老師學識高,瞧不起老師的教學能力,作業時按照自己的理解指導孩子,不顧及老師講給孩子的解題思路,老師講的內容和家長練習思路衝突,孩子不知道就究竟該聽誰的,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對老師的信任,上課不認真聽課。

家長應該清楚,老師是按照教學大綱,選擇符合孩子認知能力的方法教孩子知識,家長能力再高,也不如專業教育的教師,此時家長生生介入,會出現「揠苗助長」的悲劇,要謹慎對待孩子的態度,一旦孩子不信服老師,就會養成不良習慣,失去自制力和持久性。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大工程,家長要堅信老師的付出,和老師站在一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較高的學習能力,合力完成一個優生的培養任務。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想毀掉孩子的學習能力很簡單,父母每天陪著他就足夠了
    媽媽們總認為這樣是為了孩子好,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這種陪伴其實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未來。心理學家:想毀掉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很簡單,父母每天陪著他就夠了在生活中不難注意到,那些需要父母陪著學習的孩子,往往會有這些表現:一張卷子一做就是一天,坐在書桌前不是扣扣這兒就是動動那,很難把心靜下來。要不然就是看起來很聰明,也很活潑,可是一到做題的時候就「漏了陷」。
  • 孩子整天悶在家裡,會被「毀掉」的,家長鬚知
    聽很多家長說,我平時很忙都沒有空照看孩子,基本讓他學校跟家兩點一線,周末的話讓他在家裡,自己玩自己的,我們也沒有辦法呀。現在,整天讓孩子悶在家裡,家長們連周末也不抽時間陪孩子的現象越來越多,在這樣下去,孩子會被「毀掉」的,他會喪失對於大自然的渴望、郊遊的快樂、草坪的嚮往等等,孩子戶外活動的快樂逐漸被剝奪,而且剝奪的人正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這真的對嗎?
  • 毀掉孩子自信心的幾大殺手,家長不注意,孩子會從小變得膽小怕事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長的必修課,很多家長都認可這個觀點,可是真當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做法、孩子的行為,都會無從下手,最終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一個擁有強大自信心的人,在今後的工作還是學習道路上,都能不斷的克服困難,面對挑戰也有勇氣是面對。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糊塗的家長是怎樣毀掉一個孩子自信心的。
  •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和專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那麼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走神。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最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一、對性格打擊導致自卑 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首先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年齡尚小,性格尚在塑造階段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他們受到的外界教育是什麼樣的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性格
  • 接送孩子是從搖籃到墓地的溺愛?專家:接送孩子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特別是在上下學的這件事情上,每到放學和上學的時候,學校的門口都站滿了家長,在家長們看來這種方式才是保護孩子最好的方法。對於中國式育兒很多育兒專家表示,接送孩子是毀掉孩子的毒藥。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中國式上學和日本孩子上學的對比圖。從圖片能夠感受得到中國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是有父母接送上下學,而日本的學生們從上學那天開始,就獨立上學,沒有父母陪伴在側。
  • 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家長們投入了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所獲得的學習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是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好?還是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不管是什麼原因,在每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後,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家長們,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 毀掉女兒很簡單,3個不經意踏入的誤區,家長踩一個都會害了她
    這也是家長認為的「富養式教育」,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容易毀掉女兒。一位媽媽愛女心切,女兒上學期間一直在學校附近陪讀,照顧生活起居。媽媽平時只要求女兒好好學習,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女兒剛上大學常常跟舍友鬧矛盾,不習慣集體生活,也很別不開心。媽媽了解情況後讓女兒離開宿舍,支持她去外面住。
  • 這樣定規矩,容易毀掉孩子的「自控力」,沒人盯著就不學習
    此情此景,相信每個家長都會生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孩子的"自控力",也許正是被我們親手毀掉的。無處不在的監督,是毀掉孩子自控力的一大原因心理學家卡倫·埃布爾博士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指出:過度介入的養育方式嚴重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無法在父母和獨立做決定之間達到平衡。
  • 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了以後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 1 閱讀能力是整個學習能力的核心 很多老師和家長有這樣的觀點: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他讀語文教材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
  • 寒假裡家長這樣做,孩子學習有信心,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家長收藏
    說起作文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孩子最頭疼,父母正在煩惱,為了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寒假裡家長這樣做,孩子學習有信心,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家長收藏,一、多讀書父母在家教育孩子多讀好文章,而且,讀的時候感情應該變得豐富,有孩子的興趣,包括語調和語氣,加深孩子的文學知識,重點句要背誦,記住。二、多看書父母教育孩子養成讀名著的習慣,增強孩子對文學的興趣。三、多觀察生活是七色的,豐富多彩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 0~3歲是早教最重要的時期,決定孩子學習能力的強弱,家長該知道
    最近,歡歡媽媽告訴老師,女兒最近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大人做什麼事都模仿,大人吃飯用筷子,她也指著筷子;家長做家務,她也要跟在後面學動作。歡歡媽媽一直擔心她的個性會太強、不好與人相處。但這些行為,都是寶寶學習能力很強的表現,聰明與否不僅取決於智商,還取決於學習能力。
  • 這幾種「中國式禮貌」,正逐漸毀掉孩子,家長卻還誇孩子懂事?
    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學習禮儀,懂禮貌,但是因為一些太固執的傳統觀念,有些父母會把一些"文明禮儀"強加給孩子,強制性讓孩子做不喜歡而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讓孩子覺得很被動,很抗拒。孩子不願表演就是沒禮貌?令孩子反感的"中國式禮貌"何時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常常借著教導孩子的說法,用許多禮儀去規範孩子的行為,讓他們養成"中國式禮貌",其實這可能不會讓孩子向著文明禮貌的方向發展,反而會毀了孩子。這幾種"中國式禮貌",正逐漸毀掉孩子,家長卻還誇孩子懂事?
  • 學習能力|如何鍛鍊孩子的口才和反應能力
    口頭表達能使孩子學習能力增強,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對他人語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夠明顯提高,並且有利於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提升,讓孩子勇於表現自己,培養孩子的領導力,有效增強兒童自信心,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所以,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抓緊對兒童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把握孩子的關鍵期進行教育。
  • 專家指責接送孩子是「溺愛」,希望向日本家長學習,被家長怒懟
    而且,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母親都會成為全職主婦,一心一意的都為了孩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就是想讓孩子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如今,在這個拼教育、拼學歷、拼孩子的大環境下,孩子成為了家裡唯一的希望,再加上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對孩子更上心,生怕孩子除了什麼意外。
  • 馬雲演講: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1.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我們要培養孩子對未來有期待,對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正確地對待未來,面對挫折懂得學習,這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獨特的思考,不怕挫折,敢於從挫折中學習,學會做人。 我們真正應該給孩子的,是幸福的能力。
  • 心理學:父母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心理學: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你知道嗎?家長短短的幾句話,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的命運有位媽媽輔導自己三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時經常崩潰,她每次崩潰時都大喊:「我的天,你怎麼這麼笨啊」。慢慢的,孩子真的成為了班上最笨的,其他小朋友都會的,非常簡單的題他都做不出來。為什麼孩子成了班上最笨的人?是因為孩子低智商嗎?還是因為孩子不認真學習?
  • 開封家長:學習「三寬」理念,用「三寬」態度對待孩子
    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專家說的「三寬」,讓我體會到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過於著急,孩子的路很長不要急於求成。
  • 如何提升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呢
    在英語學習中,要看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如果有了問題或困難,就躲避或排斥。這個態度是來源於生活,而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所以,要從家庭環境中,去培養孩子如何正確對待學習。態度呢,能決定了質量。很多時候,家長在技能上去培養孩子。沒有正確的態度,也沒什麼興趣了。因為思維中,除了技能,更要有情感。
  • 【家教】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第一個坑:敷衍太過,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