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寬的態度對待孩子
開封市實驗小學一二班何錦瑤家長
通過這次學習,可謂受益頗多,感受非淺。深深的體會到學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更深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可謂重中之重的關鍵。讓我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對兒童影響較深的教育。現在的家庭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都輸不起。但是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卻一直是困擾每個家長的問題,我也不例外。一邊聽著專家的講解,我也一邊在對照專家的觀點,進行著自我反省。發現我的教育觀點和做法有許多誤區,但值得慶幸的是也有對的地方。現就自己聽課後的感受談一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裡全是大人;因此,她所接觸的家庭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學校的學習環境又和家庭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梁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如學校此次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和老師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可謂事半功倍。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那麼改變你一生,就從今天起,從形成良好習慣開始。在聽老師講解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應該說是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在學校的習慣有老師會教導,還可以學習其他同學;可在家裡則全靠家長督促和引導。因此在家裡就要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根據自己家庭實際儘量在那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家庭教育。
三、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正當要求和理由需要家長站在她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只要是有道理的一般都應該同意。同時,這也能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你。
四、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專家說的「三寬」,讓我體會到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過於著急,孩子的路很長不要急於求成。劉老師說的讓自己發脾氣時照照鏡子,讓我知道了發脾氣時的表情,面目多麼的猙獰。孩子是多麼的害怕和畏懼。大人在處在這種害怕和畏懼心理下是多麼的恐懼,何況一個對你十分依賴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對孩子的任何教育都是適得其反的。
只有家長學好做一個合格家長,孩子才能有進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先從自身找原因。再結合孩子的特點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孩子是會進步的。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只爭朝夕的,我一定要用「三寬」的態度,來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時間。最後讓我說一句,先讓我用「三寬」的態度,來給孩子一個「三寬」的環境。
每個孩子都是閃光燈
開封市實驗小學一三班牛銘澤家長楊麗月
不少數家長不惜一切送孩子去名校,從幼兒園到大學,一路名校,除了想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較寬廣的就業之路。
有句話:「大學畢業即失業」。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孩子上什麼樣的學校,在什麼樣的起跑線,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讓家長最為焦慮的是將來孩子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出路?所以,在眾多家長的觀念裡,仿佛只有名校、分數才能拯救孩子的將來,但這些「基礎套餐」並不能滿足家長對孩子學習要求,於是家長開始不斷的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補課班、興趣班、提升班等等培訓班,看到那些為了上各種培訓班,趕場子似的、沒有周末、沒有自主時間、被壓得喘不上氣兒的孩子,同為家長的我很無奈,但我也不得不承認,我也是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浩浩大軍中的一員。但是,家長的這些行為真的能取得高效的成果嗎?也可能會適得其反。
一是家長不要過分倚重「分數」去衡量孩子的將來。我家孩子算是比較聽話的,但並不是那種很自覺的孩子,所以,我管他的學習會比較嚴苛。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說:「媽媽,我好想變老啊」!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變老就不用再寫作業了!」我頓時醒悟,的確是我給了他太過緊張的學習氛圍,這反而會讓孩子在學習上變得迷茫,我必須改變這種教育模式,從孩子的內心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否則得到是嚴重的負作用。
二是家長對孩子的培養要「擇優選趣」。可能是我家孩子還小,尚未感覺到學業的危機。所以,我只給孩子報了一個書法興趣班,並且我跟孩子講了很多次,一定要堅持書法的學習,其實我給他報書法班的初衷是希望書法能夠輔助他、培養他有耐心、有專注力,並非希望他在書法上有多麼高深的成就。但是,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他能堅持下去,即便書法不能成就他,但對他肯定也是受益匪淺的。
孩子的未來因人而宜,家長的理智引導和建議顯得特別重要,甚至直接影響孩子的選擇。培養孩子的情商遠比智商重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對人生的規劃。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有的時候他們反而能夠為家長上一堂人生之課。
怎樣做到和孩子無話不談
開封市實驗小學一四班張琳熙家長陰琛珠
我的孩子今年七歲了,都說七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從上了小學,孩子不願意在和我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也不願意與我分享。我覺得孩子和我疏遠了,有時候甚至嫌我囉嗦,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和孩子溝通。我和孩子在三寬課堂裡,第一課就選擇了這節課。老師的課講的非常生動,有的例子就像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一樣,我認真聽,認真思考,就像老師說的,總想去控制孩子,要求孩子,就連說話時,我也總是以大人的語氣和孩子聊天。從開始孩子的反駁,到現在的不語,總歸還是我的說話方式導致了孩子現在不願意溝通,不願意分享。回想以前,孩子是那麼的粘人,整天都圍著我,問東問西,睡前也是跟我分享一天裡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總覺得,她的話怎麼這麼多,就不能安靜一會兒。現在長大了。卻和我們家長就沒有很多話要說,很多問題就不願交流了呢? 我很苦惱,看了老師的講課,我才知道,其實。隨著孩子長大,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產生了變化是正常現象。當然,出現這種極端過度的關係,也是有它的原因。
孩子從兒童期進入青春發育期,除了身體生理上的變化,還有心理上的變化。他們渴望獨立,希望能以「大人」的身份存在。為表現出自己不再是小孩,他們開始拒絕接受家長的觀點、意見,並且通過否定長輩的各種言行、觀點,來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因此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出現更多的衝突、矛盾,從無話好說到無話可說。
孩子進入青春發育期後,他們在思想上要求獨立,生活中渴望更多的私人空間。但實際上他們還是要依賴家長。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們從內心希望家長少管、或不管自己。作為家長,卻已習慣了用對待小孩的指令式的方法對待孩子,認為孩子就是要聽大人的話。這樣造成孩子強烈的反抗情緒,嫌家長「煩、羅嗦」。
還有一種原因是家長與孩子從小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當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階段,家長總認為孩子小,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資需求就可以了,缺乏與孩子在情感上的溝通。孩子在家長面前有話不能說,或說了也白說。這樣就令孩子逐漸不願與家長談心,關起了與家長之間溝通的大門。孩子長大了,阻隔的門也厚了,門上的鎖也鏽了,這時要打破阻礙,重新建立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其實,只要你願意,每個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無所不談的朋友。與孩子良好的交流、溝通,要從小開始。當他(她)還很弱小的時候,處處需要依賴你,你的善於聆聽,會讓孩子倍感安全和信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喜、怒、哀、樂,他第一個想到要傾訴、要分享的人,一定會是你。而一個疏於與孩子溝通的家長,同樣也不會被列在孩子的知己名單上。因此,要成為孩子無話不說的朋友,首先要從小開始聆聽他的聲音。
所以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關鍵是我們要和孩子們以朋友的身份相處,而不是高高在上,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排斥和拒絕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從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開封市實驗小學一五班朱涵旗家長馬傑
今天認真聆聽了三寬家長學校張旭玲老師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的講座,獲益匪淺。學會時間管理,對於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具備時間管理的學生能夠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做到高效率地學習,這對於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進入一年級後,那句廣為流傳的玩笑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讓自己有了切身體會。從張老師的講述中,我感到幾種時間管理的錯誤做法一定要注意克服。
代替孩子做每個時間安排。比如何時寫學校的作業,何時寫課後作業,何時先寫什麼作業後寫什麼作業,何時玩,何時洗漱睡覺,何時去做什麼等等細節。家長對此包辦地很詳細,甚至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坐在旁邊緊盯著看哪一個步驟沒有做好。這樣會讓孩子的獨立意識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孩子對時間的自我效能感也得不到提升,時間安排全都交給家長,對時間管理的自信心自然弱化。這種方法是不得當的。
課業任務安排得過滿。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有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玩耍時間,給孩子安排過多課內任務會讓孩子沒有途徑去釋放自己的情緒壓力,不得不用拖延時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對抗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會越來越薄弱。所以一旦這種行為突出、持續的時間太久的話,就很難糾正。
當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事情總是顯得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時,作為家長往往會採取大聲呵斥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加快速度。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貌似有用,久而久之,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情緒也變得很差,更談不上管理好時間了。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必定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加上一年級的孩子自控能力較弱,有時往往不能抵禦外部事物的誘惑,從而放鬆對自我的管理和要求。所以,不僅要按照孩子時間認知的發展規律,還需要在過程中加以引導,出現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根源探討改善方法,逐步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能力。
掌握孩子的時間概況。統計孩子完成每項任務的時間,比如做作業需要多少時間,做家務需要多少時間,休息需要多少時間等等,當對孩子完成各項任務的時間有所把握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時間分配就會心中有數。
共同研究制定計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制定每天的時間計劃,比如幾點至幾點做作業,幾點至幾點玩耍,幾點至幾點閱讀等等,孩子制定好時間計劃之後,家長再參與共同進行研究,根據孩子的時間安排稍微做一些調整,使之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規劃合理。
著重提升專注力。孩子工作拖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專注力不夠,無法及時完成任務,做事效率就顯得低下,因此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對改變孩子拖沓的毛病非常重要,這樣能更好地管理時間。提升專注力的方法有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孩子一定時間內看時鐘的秒針,聽舒適的輕音樂等。
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同時,身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時間管理榜樣。家長遵守了自己制定的時間計劃,孩子便會努力遵守自己制定的時間計劃。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重在家長的引導、陪伴、榜樣。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和孩子都在路上,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