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2021-01-08 騰訊網

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性,實際上是在為孩子培養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而且不僅僅是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用到這項基礎,孩子出了校園工作以後,獨立性也會成為孩子躍遷成為人才的跳板。

然而,有些家長即使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性,仍舊會有孩子無視自己的要求,我行我素安逸於現狀,譬如說我的朋友阿琴家的雙胞胎,就是上面描述的這種情況。

案例

作為雙胞胎姐妹花,阿琴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學習優異,不過這是因為兩個人都是頭腦聰明的人,再加上當時的學習難度不高,只需要天賦就能應付那個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而到了青春期以後,兩個孩子的自律性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電子遊戲對她們的影響,導致倆兄妹的成績一路下滑。阿琴也為這件事感到異常生氣,因此直接給她們安排了個規矩,表示玩遊戲每天不能超過一小時。

只不過這個規矩只對姐姐有效,而妹妹依舊我行我素不聽從父母的安排,因為阿琴平時工作比較忙碌的關係,等到倆兄妹的期末考成績出來之後,才發現原來妹妹並不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控制玩遊戲的時間。

其實,妹妹之所以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多是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因此,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什麼是"青蛙法則"?

不少家長應該都知道溫水煮青蛙,而"青蛙法則"其實指的就是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

在實驗當中,有些在溫水當中的青蛙因為過於舒適而忘記自己在鍋爐裡,等到鍋爐燒開之後為時已晚,因為鍋蓋已經蓋上了。然而有些早早察覺到問題所在的青蛙已經跳了出去,這個時候他們不僅獲得了生機,也獲得了自己的人生。

家長在知道這條青蛙效應之後,應當知道要怎麼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了,因為對未來有所擔憂,才不會過於安逸和慵懶地呆在舒適區當中不懂得掙扎的可貴,因此,家長要這麼運用青蛙法則,讓孩子保護自己的"未來"。

家長該如何運用"青蛙法則"?

1、避免孩子形成慵懶性格

過於安逸的環境會鑄就孩子懶散的性格,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息息相關。因為家長如果過於驕縱孩子,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給孩子安排,那麼孩子就不會知道自食其力這件事是需要花費多少心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慵懶的習慣,因此,想要避免孩子形成慵懶的性格,應當拒絕驕縱孩子,讓孩子懂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2、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

我們未來該如何度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隨著父母的老去,孩子一直以為的保護傘也會逐漸撤下來,到時候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足以面對烈陽和暴雨的能力,那麼就會因為無法適應社會而與這個世界脫軌。

因此,為避免自己的孩子最終被淘汰,家長要好好跟孩子講明白未來可能發生的諸多麻煩和問題,培養孩子自身的危機意識。

除了把孩子拉出舒適區以外,家長的培養也和孩子未來的成長密不可分,所以家長該如何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家長應當這麼培養:

一: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如果對一樣東西感到興趣的話,那麼做起事來效率必定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興致缺缺,效率肯定會非常低迷;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從小帶孩子到圖書館讀書,讓孩子從小愛上讀書。

二: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自主獨立性的前提是孩子要有一個良好的自律性,因此,除了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以外,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然而因為孩子還小容易被外因所誘惑,在鞏固好孩子的自律性格之前,家長在旁邊的輔導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所以家長不要以為給孩子立規矩以後,孩子就能乖乖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學習,家長還是要在旁邊督促一段時間才行。

孩子的自主獨立性如果養成以後,確實對他的人生大有裨益,畢竟一個自律且自主獨立的人,往往能在學習和工作上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因此,家長可以參考以上幾個辦法,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然後再鞏固孩子的自律性並培養他的學習熱情。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獨立性,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要學會示弱和偷懶
    ·擁有獨立性的孩子,自我分辨力強擁有獨立性的孩子,他能夠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這就說明孩子擁有獨立進行判斷的能力。他不會從眾,更不會人云亦云,對待事物他能夠有自己的分辨和判斷。這樣的孩子自我分辨能力強,知進退,明是非。·擁有獨立性的孩子,自律能力很強孩子擁有獨立性,說明他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他能夠承擔起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所帶來的後果。這種明白人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自律能力很強。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律才能夠讓自己今後的生活變得更好。
  • 教孩子「吃青蛙」法則,抓住寒假黃金期,鍛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
    而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比較起來,做作業則是一個需要時間精力集中完成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必須要吃掉的"青蛙"。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利用"吃青蛙"法則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時間。"三隻青蛙"法則的獨特之處,就是能夠教會孩子分辨手頭上的"工作",在同一個時間裡吃掉三隻"青蛙",並且從最難的那隻開始。
  • 家長該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範意識薄弱,缺乏對危險情境的正確理解和一定的安全知識,所以家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制止,孩子就有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有生命之憂。但是再愛孩子的媽媽,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孩子、保護孩子,只有家長積極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 李玫瑾:孩子有出息,離不開「懶」媽媽,3歲後牢記「狐狸法則」
    「偷懶」的媽媽更負責,寶寶3歲後牢記「狐狸法則」,長大有出息在如何讓孩子真正長大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狐狸法則」。這就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狐狸法則」:愛孩子,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不是時時刻刻保護在孩子周圍,而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自己來」。因而,當我們捨不得讓孩子受這個苦那個苦,如開車送上學等,誰知道,這在以後,孩子會失去多少難以學到的東西呢。
  • 孩子愛拖延怎麼辦,巧用「三隻青蛙」法則,讓孩子高效做事
    我家大寶之前做事經常拖延,一時間讓我非常犯愁,後來我在朋友的推薦下,使用了三隻青蛙法則來培養孩子的辦事速度,孩子做事的效率也顯著提高了。「三隻青蛙」法則三隻青蛙法則由美國頂級潛能大師「伯恩崔西」提出,是指在你面前有三隻青蛙時,如果必須吃掉一隻,就不要盯著青蛙看而是立即行動,要首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意思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計劃,在最合適的時間做最難最關鍵的事情,以達到高效做事的目的。
  • 對於新手父母而言孩子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雖然科學技術愈發先進,但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父母都還是應該教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畢竟,每年還是會有許多走丟的事情發生。那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好自我保護呢?第一,不對陌生人透露家庭信息。
  •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總分726,「三元及第」的背後:培養獨立性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係——「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她叫謝欣穎,理科726分。
  • 美國心理學家:不想讓孩子變成「巨嬰」,父母要善用狐狸法則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針對孩子的獨立性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孩子未來成功的可能性與智力的差異不大,而與個人的獨立性有關係,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 用「狐狸法則」育兒,教出來的孩子何有優點?父母要狠下心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都是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為了迎合大眾的這種心理,社會上也萌生出了許多的育兒理念,結果卻發現很多的育兒理念運用到自己的教育過程當中,卻並沒有理論來得那麼的有效。
  •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用「狼性法則」,給他們增加「狼性」
    良好的溝通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孩子抓住機遇的敲門磚,與其費盡心思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不如一開始就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最後,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的力量,大到可以讓科學家瓦特好奇於水沸騰以後不停在動的水壺蓋子,繼而經過獨立思考和大量的實驗後發明了蒸汽機,直接觸發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
  • 用「狐狸法則」育兒,教出來的孩子優點多?父母有必要狠下心
    狐狸法則講的是狐狸養育孩子的方式,狐狸養育孩子的時候,它們會首先把該教的生存技能都教給狐狸,這個時期狐狸媽媽會盡它的所能保護好小狐狸。等到了小狐狸學會了這些技能後,狐狸媽媽就會突然變得「狠心」起來,它會把小狐狸放到外面,讓它獨自嘗試去捕獵。
  • 寶寶2歲後家長做到「3懶」,善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強大內心
    這就是大自然中的「狐狸法則」,讓孩子獨立,才是愛孩子的表現。而且,2歲後的寶寶已經逐漸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在獨立完成事情的時候,可以明白「我」可以,「我」有能力做這些事情,爸爸媽媽不是「我」的用人等概念,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 育兒心理學: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給孩子「有限選擇」
    有些時候,家長總是煩惱孩子過於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事情不是應付就是覺得都可以,因此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其實,育兒心理學就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了這樣的分析和理論,並且表示父母要給孩子"有限選擇"。什麼是"有限選擇"?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有過這樣一組實驗,實驗內容其實也非常簡單。
  • 「二十碼法則」:時刻「緊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長需「空間」
    就像穿鞋子,很簡單的事情,孩子自己穿啊,自己穿的過程中就學會了如何正確穿鞋子,如果穿反了,家長再給予指導,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失敗也好,挫折也好,喜悅也好,當孩子穿好鞋子了。他就會很開心,並向媽媽說,媽媽,我能自己穿鞋子了,這就是會穿鞋子給孩子帶來的成就感,比起媽媽直接給他衝好的感覺要好多了。
  • 「防拐演習」騙走14名兒童,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他從小就在一個黑人家裡辦的家庭託兒所長大,跟幾個黑人孩子在一起爬來爬去,不到2歲就被扔到遊泳池裡學遊泳,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相比之下,衝衝比壯壯能耐多了,他不光遊泳好,還能熟練地騎滑輪車、會蹬滑板、會溜旱冰,而這些運動,壯壯是一樣都不行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自我調節主要指的是「由自我施加對自我的控制」,即個體在環境中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自我調節能力,如學習,減肥,情緒管理等等。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讓人在做事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性格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如何培養?
    作為父母,應該重視起孩子的性格培養,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在「先天氣質」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孩子形成有利於他將來適應社會、收穫人生幸福的性格特質。二、如何塑造環境,讓孩子性格得以良好發展?
  • 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小妙招
    孩子:封閉的環境裡面。父母:假如比你強,比你厲害的人向你求救,你應該怎樣做?孩子:拒絕求救。父母:走路要走什麼路?孩子:大路,不走小路並且走有攝像頭的大路。孩子:自己的直覺來判斷。父母:背心內褲覆蓋的地方自己要怎麼保護?孩子:不能讓別人碰。父母:陌生人給你食物你應該怎麼做?孩子:不能看,不能碰,不能吃。
  • 嵐羲學院公益講座 培養快樂成功的孩子——做孩子的情商教練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功,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快樂成功的孩子呢?如何提升孩子的情商?如何培養快樂成功的孩子?如何做孩子的情商教練?;運用DISC性格分析工具,認識自己,了解孩子,理解他人,提升情商;DISC在工作情商中的運用;DISC在兩性情商中的運用;DISC在親子情商中的運用;情商教育的五大類型
  • 還在和孩子「相愛相殺」?刺蝟法則告訴家長:育兒也要保持距離感
    刺蝟相處之道所折射出的真理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蝟法則"。何為"刺蝟法則"刺蝟法則強調人際關係之中,二者之間理應保持恰當適宜的心理距離。與人交往之際,不越過對方的臨界距離線,留有對方自我的空間,方能實現更好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