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性,實際上是在為孩子培養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而且不僅僅是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用到這項基礎,孩子出了校園工作以後,獨立性也會成為孩子躍遷成為人才的跳板。
然而,有些家長即使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性,仍舊會有孩子無視自己的要求,我行我素安逸於現狀,譬如說我的朋友阿琴家的雙胞胎,就是上面描述的這種情況。
案例
作為雙胞胎姐妹花,阿琴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學習優異,不過這是因為兩個人都是頭腦聰明的人,再加上當時的學習難度不高,只需要天賦就能應付那個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而到了青春期以後,兩個孩子的自律性都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電子遊戲對她們的影響,導致倆兄妹的成績一路下滑。阿琴也為這件事感到異常生氣,因此直接給她們安排了個規矩,表示玩遊戲每天不能超過一小時。
只不過這個規矩只對姐姐有效,而妹妹依舊我行我素不聽從父母的安排,因為阿琴平時工作比較忙碌的關係,等到倆兄妹的期末考成績出來之後,才發現原來妹妹並不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控制玩遊戲的時間。
其實,妹妹之所以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多是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因此,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什麼是"青蛙法則"?
不少家長應該都知道溫水煮青蛙,而"青蛙法則"其實指的就是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
在實驗當中,有些在溫水當中的青蛙因為過於舒適而忘記自己在鍋爐裡,等到鍋爐燒開之後為時已晚,因為鍋蓋已經蓋上了。然而有些早早察覺到問題所在的青蛙已經跳了出去,這個時候他們不僅獲得了生機,也獲得了自己的人生。
家長在知道這條青蛙效應之後,應當知道要怎麼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了,因為對未來有所擔憂,才不會過於安逸和慵懶地呆在舒適區當中不懂得掙扎的可貴,因此,家長要這麼運用青蛙法則,讓孩子保護自己的"未來"。
家長該如何運用"青蛙法則"?
1、避免孩子形成慵懶性格
過於安逸的環境會鑄就孩子懶散的性格,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息息相關。因為家長如果過於驕縱孩子,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給孩子安排,那麼孩子就不會知道自食其力這件事是需要花費多少心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慵懶的習慣,因此,想要避免孩子形成慵懶的性格,應當拒絕驕縱孩子,讓孩子懂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2、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
我們未來該如何度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隨著父母的老去,孩子一直以為的保護傘也會逐漸撤下來,到時候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足以面對烈陽和暴雨的能力,那麼就會因為無法適應社會而與這個世界脫軌。
因此,為避免自己的孩子最終被淘汰,家長要好好跟孩子講明白未來可能發生的諸多麻煩和問題,培養孩子自身的危機意識。
除了把孩子拉出舒適區以外,家長的培養也和孩子未來的成長密不可分,所以家長該如何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家長應當這麼培養:
一: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如果對一樣東西感到興趣的話,那麼做起事來效率必定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興致缺缺,效率肯定會非常低迷;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從小帶孩子到圖書館讀書,讓孩子從小愛上讀書。
二: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自主獨立性的前提是孩子要有一個良好的自律性,因此,除了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以外,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然而因為孩子還小容易被外因所誘惑,在鞏固好孩子的自律性格之前,家長在旁邊的輔導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所以家長不要以為給孩子立規矩以後,孩子就能乖乖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學習,家長還是要在旁邊督促一段時間才行。
孩子的自主獨立性如果養成以後,確實對他的人生大有裨益,畢竟一個自律且自主獨立的人,往往能在學習和工作上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因此,家長可以參考以上幾個辦法,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然後再鞏固孩子的自律性並培養他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