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吃青蛙」法則,抓住寒假黃金期,鍛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

2020-12-12 小C媽媽育兒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孩子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昨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憂心地說,昨天陪兒子寫作業,一個小時過去了,兒子硬是只憋出了三個字。"寫作業拖拖拉拉,眼看著今年9月就要上小學了,真讓人頭疼。"、

在做作業這件事上,鄰居成媽媽也總是跟我抱怨,女兒每天放學要先玩會兒,吃完飯會還得歇會兒,得催她好幾遍之後才開始寫作業。

好不容易開始動手寫,卻是邊寫邊玩。寫著寫著覺得算術太難就跑去寫漢字,沒寫幾個字,又開始背起書。一來二去,一晚上就過去了,寫作業的成果也只有幾個字……

作業完成不了,成媽媽就只好在旁邊逼著孩子做,不出意外,每天晚上都得拖到12點才能上床休息。

很明顯,這些孩子的問題一來是對寫作業這件事的排斥,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時間的管理意識不強。而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類似的情況時,往往是比較被動的。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一昧催促孩子,讓孩子趕緊做作業。但是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更加排斥做作業這件事,而且治標不治本。

家長不妨教孩子"吃青蛙"法則,抓住寒假這一黃金時期,來鍛鍊和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02 "吃青蛙"法則

"吃青蛙"法則是什麼呢?這裡說的可不是簡單的吃青蛙哦!

"吃青蛙"法則最早是由美國著名演說家博恩·崔西提出的。崔西花了20多年的時間在關於時間管理的研究上,終於嘔心瀝血地作出《吃掉那隻青蛙》一書。用書中的話來概括"吃青蛙"法則就是:

"你需要發現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整年甚至是你的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情便是你一定要吃掉的"青蛙"。不要花費時間去觀察它們,而如若你要連著吃掉這幾隻"青蛙",那你要記得先把那隻最大也最醜的吃掉!"

崔西用幽默簡單的表達告訴我們: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都需要從最重要,同時最具有難度的事情開始做起。

因為通常我們就是被這些事情束住手腳,有時候還會因為它們過於棘手而選擇逃避或放棄。時間也往往在還沒開始行動就結束了。

而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比較起來,做作業則是一個需要時間精力集中完成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必須要吃掉的"青蛙"。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利用"吃青蛙"法則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時間。

"三隻青蛙"法則的獨特之處,就是能夠教會孩子分辨手頭上的"工作",在同一個時間裡吃掉三隻"青蛙",並且從最難的那隻開始。

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數量是"三"呢?能不能變成四隻、五隻青蛙呢?

"三隻青蛙"是因為如果一時間增加了太多的難題,那麼一旦完成不了只會給孩子徒增煩惱。況且,當孩子能夠一心一意地解決好最重要且難度最大的那件事之後,內心便會收穫到滿足和成就感。

在那之後,也就更有勇氣和信心去挑戰更多的困難,也有能力可以處理其他的問題。因此,家長也不要操之過急。先讓孩子吃掉"三隻青蛙"。當孩子能夠將最讓人頭疼的那隻吃掉之後,接下來都會變得輕鬆起來。

03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三隻青蛙"法則

1、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任務

首先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整體意識。讓孩子知道今天一共有幾門功課需要做啊,每天都會有同樣的作業嗎,哪個作業對自己來說是最具有難度的等等。除了作業之外,還需要將吃飯洗澡等睡覺之前需要完成的日常任務考慮進去。

除此,寒暑假等假期孩子也需要安排好目標任務,然後再一件件解決。因此學會認識任務,將"青蛙"羅列出來,確定目標是孩子需要做的第一步。

對此,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按照下面的標準對任務進行依次排序:

第一、重要的且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時間限制的事情,也可以歸到第一位。

第二、重要的但並不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這類事情儘管重要,但在時間上可以更充裕得事情便可以歸到第二位。

第三、不太重要的但需要迫切完成的事情。儘管在重要性方面不強但這類事情的時效要求較高。

第四、既不重要也不需要迫切完成的事情。

家長可以通過以上四點協助孩子將每天起床到睡覺的所有時間安排進行匯總,只要是合理的安排,家長便可以讓孩子自己進行調配。隨心所欲的安排會比拖拖拉拉讓孩子更快完成每天的任務,還能為自己節省出時間進行自由活動,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可以當做對孩子的鼓勵和動力。

2、找出困擾的"三隻青蛙"

孩子在每個時間裡都會有不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是不喜歡做作業,也可能是不喜歡洗澡,也可能是不喜歡喝牛奶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找到它們,並且克服它們。不但能夠解決"青蛙"問題,還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去完成其他任務。

"三隻青蛙"法則適合孩子使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恰好能夠抓住孩子的思維。"青蛙"就好比一個童話,當父母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故事時,孩子便能夠帶入進去,並且找到具體的"青蛙敵人",並從中發揮童話裡提倡的勇敢和克服困難的品質,從而吃掉"青蛙"。

而當孩子能夠解決掉最大"青蛙"之後,他們便會發現,困擾自己的,讓自己畏懼的一直更多的只是自己的想像,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那麼艱難,這樣一來也能夠培養孩子知難而上的氣魄和勇氣。

當解決了更多的"青蛙"之後,孩子也會發現,所有的困難都是有辦法解決的,並且自己是可以發現解決方法的。就好比遇到有難度的題目,孩子會思考是不是看漏了題目,還是解題思路不對,實在不行還可以求助大人等等,而不是碰到不會的題目馬上就打退堂鼓。

3、學會保護自己的"青蛙"時間

帕累託定律指出:人的80%的成就來源於20%的活動。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效率的差異往往只取決其中一個小時。

解決難題的關鍵,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時間,關鍵在於能否產生積極的效應。而能夠留有足夠時間來解決關鍵則是智慧的表現。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會遇到其他變數,讓任務完成不下去。

比如孩子會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同學找他玩,或是在第一隻"青蛙"還沒解決完時,第二隻"青蛙"就出現了,催促孩子吃掉自己。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保護這個"青蛙"。時間。只要沒有突發著急的事情,就讓孩子遵守"青蛙"時間,先吃掉最迫切的那隻。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幫孩子將任務分解。孩子每解決一個小任務,就在任務清單上打一個勾,這樣也能夠給孩子一個反饋,讓孩子知道"進度條"到哪裡了,只需要再堅持一會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目標。

"三隻青蛙"法則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但實現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抓住寒假黃金期一起吃掉"青蛙"。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鍛鍊孩子「咀嚼力」,家長需抓住「練習黃金期」,效果事半功倍
    ,其實並非如此,孩子的咀嚼能力像其他能力一樣需要鍛鍊,否則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今寶寶年齡漸長,寶媽突然為孩子餵養輔食,孩子咀嚼起來感覺很吃力,自然也就不願意去吃比較硬的食物,有了挑食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抓住"練習黃金期"是關鍵,在"練習黃金期"中為寶寶鍛鍊咀嚼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愛拖延怎麼辦,巧用「三隻青蛙」法則,讓孩子高效做事
    我家大寶之前做事經常拖延,一時間讓我非常犯愁,後來我在朋友的推薦下,使用了三隻青蛙法則來培養孩子的辦事速度,孩子做事的效率也顯著提高了。「三隻青蛙」法則三隻青蛙法則由美國頂級潛能大師「伯恩崔西」提出,是指在你面前有三隻青蛙時,如果必須吃掉一隻,就不要盯著青蛙看而是立即行動,要首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意思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計劃,在最合適的時間做最難最關鍵的事情,以達到高效做事的目的。
  • 2020年,最適合孩子的《寒假作息時間表》
    其實大家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一個班上很多學生都是同樣的老師教,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努力,依然很難趕上成績好的同學。經過教育學家苦心研究,最後發現不是智商和頭腦上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會管理時間。時間管理是成功人士最突出的一項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其實,妹妹之所以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多是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因此,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運用好"青蛙法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什麼是"青蛙法則"? 不少家長應該都知道溫水煮青蛙,而"青蛙法則"其實指的就是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 在實驗當中,有些在溫水當中的青蛙因為過於舒適而忘記自己在鍋爐裡,等到鍋爐燒開之後為時已晚,因為鍋蓋已經蓋上了。
  • 兒童接受能力呈「遞減法則」,越早抓住「黃金期」,寶寶越聰明
    同時,嬰兒出生的那幾年也是腦力發展最迅速的階段,隨之,後期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腦力發育都呈遞減狀態。所以聰明的父母要抓住寶寶腦部發育的「黃金期」,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不再是難事。美國兒童協會:嬰兒腦力處於「待開發」狀態,需要伯樂的助力美國兒童協會與世界各地著名兒科專家合作,對嬰兒腦力發育做了多次研究,已經得到了成熟的可行性報告。
  • 小學生寒假作息時間表及創意寒假作業清單,快提前給孩子收藏好!
    這個時候,孩子也無心學習,家長可以讓孩子盡情享受過年的歡樂氣氛。年前帶孩子置年貨,年後帶孩子走親訪友,教孩子拜年禮儀和拜年用的吉祥話,讓孩子盡情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濃濃的人情味兒。03參與家庭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很重要,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只會學習,但是卻毫無自理能力的學習機器。在寒假期間,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 抓住3個生長黃金期,再也不用擔心孩子長不高了!
    不要小看黃金期,這期間對孩子身高發育問題影響極大,父母做好萬全準備,加強管理孩子身高,此時效果最顯著。父母矮不用怕,只要抓住孩子長高的3個黃金期,長高個也不再是夢。相反如果父母本身就高,但卻錯過孩子這3個生長黃金期,那麼長高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
  • 0-18歲身高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15歲之前務必抓住黃金期
    作為父母,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都很優秀以外,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高能夠稍微拔尖一些,尤其是男孩子。父母為了他們以後能長成一個大高個,可是在孩子後天上下足了功夫,各種維生素、鈣片等等都是經常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高人一等。
  • 如何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讓孩子度過一個多彩的假期
    又到了每年放寒假的時間,一到寒假好多爸爸媽媽就發愁怎麼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江寶已經進入了假期狀態。從考完試開始就開始寫寒假作業,這麼積極的原因就是因為假期要帶她出行。為了能夠玩得更加盡興,她在江爸的幫助下制定了假期作業時間表。每天時間分為三段,上午寫數學作業,下午寫英語作業,晚上寫語文作業。這幾天已經初具成效了。數學、英語即將完成。
  • 鍛鍊孩子動手能力:試著教他穿針引線,學起來興趣滿滿
    現在我們的玩具市場或者在我們的玩具店,有可能我們買玩具的時候會為孩子來選擇穿線的玩具。第一個是孩子為什麼要學習穿線動作呀?那穿線的動作到底如何來教? 首先第一個穿線的動作,它屬於我們的精細動作,精細動作鍛鍊的好了,孩子未來生活自理能力強。
  • 家長要趁早幫孩子規劃寒假生活
    2020年的寒假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很長時間讓所有的家長記憶猶新,轉眼間2021年的寒假即將來臨,怎樣規劃孩子的寒假生活無疑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個假期,合理地安排假期可以讓孩子的假期生活充實而富有意義。
  • 3-6歲是發展數學能力的黃金期,5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直到我與清華大學附屬教授聊過才了解到,在孩子3-6歲時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父母不能像識字一樣教孩子學數字,為此清華教授建議培養孩子「數感」使用這5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運算腦」!為什麼3-6歲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這是因為孩子6歲前正是「腦神經突觸」發育的關鍵期,到了6歲後神經突觸會完成發育的93%,而腦神經突觸所代表的便是: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在6歲前對「神經突觸」進行鍛鍊能起到
  • 溫馨提示:這份「寒假計劃」,讓孩子放假在家快樂漲知識!
    >適合年齡:3~5歲 將家中廢棄的牛奶瓶變身運動器材動圖來源:幼兒園老師 既可以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協調能力又可以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可謂一舉三得-5-手指謠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大叔邀請摘星人越越老師為小朋友們錄製了幾個手指謠-1-小貓數數通過音樂律動鍛鍊孩子的點數能力
  • 抓住孩子長高的黃金期,出現這三個信號,家長們要注意了
    每個孩子就好像是天使一樣,還沒有出生時,他們在天上排著隊,挑選著屬於自己的媽媽,當他們的願望被母親接收到時,懷胎10月以後,他們便將生在了那個家庭裡,孩子的到來無疑是對這個家庭情感的升華,同樣,整個家庭的重心也會從其他方面轉移到孩子身上,從出生時,孩子到底是選擇喝母乳還是喝奶粉?
  • 孩子一做作業,就喝水上廁所:缺乏時間感的孩子,離差生不遠了
    驕傲的是,雖然只有7歲,但小凱卻表現得很聰明,數學能力很出眾,英語也不錯,雖然剛上一年級,但成績也是班裡拔尖的。氣惱的是,孩子聰明歸聰明,就是做起作業來特別纏人,每次一坐下寫作業,小凱就開始各種事,凳子不舒服、燈光太暗、想喝水、想上廁所,總之,無論什麼都能被他挑剔一番。所以每一次做作業,甜甜都氣得想要揍他。
  • 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扼殺了孩子的數感
    事實上,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都與數學不好有關,這是因為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缺乏這樣的空間、大小、遠近、多少概念。 比如方向感特別差、做事沒條理、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總愛拖拉、粗心大意、常常上一秒記得下一秒就忘了。
  • 三分法則+時間計劃鍾,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高效學習
    但偏偏家長都覺得,孩子就是調皮愛玩,不喜歡學習,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靜不下心,所以習慣性監督催促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醒:「XX,你應該去寫作業了...該背詩詞了...這都幾點了,你該睡了!」這就像是個惡性循環,你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就忍不住去催,去給孩子制定計劃,可你越是幫孩子完成這些,孩子的依賴性越強,自我規劃管理能力越差...
  • 寒假不規劃,開學差距大!如何幫孩子合理規劃寒假(附1-9年級寒假...
    ,是鍛鍊孩子自律能力的好時機。寒假,是彎道反超的絕佳機會!家長們快來幫孩子們合理規劃一個充實的寒假生活吧!  放假作息不能亂,堅持運動身體好  不少孩子,一放假作息就亂了,晚上遲遲不睡,早上懶床不肯起來,有時候甚至睡到了午飯的時間。  其實,孩子作息紊亂,不僅對健康不好,而且,開學後也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調整回來,導致白天上課時間打瞌睡,影響學習。
  • 春夏是孩子長高黃金期!家長抓住四點,助娃多長几釐米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期。近段時間,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蔡蘭富接待了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是前來向他討要春季兒童生長發育妙招、諮詢兒童肥胖早熟問題的。蔡蘭富介紹,人體的長高雖然受制於遺傳因素,但排除疾病後,後天的營養、睡眠和鍛鍊等對身高有很大的影響。春夏季節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和孩子們要把握時機。據醫學資料統計,孩子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其中春、夏季長得最快,其身高增加值可高達秋、冬天身高增加值的2至2.5倍。
  • 《合理安排時間》:每天催孩子,不如教他時間管理,讓孩子變自律
    前段時間,小樣每晚洗澡都要人催。雖然我能理解他想繼續玩,不想睡覺的心情,也用了一些技巧說服他去洗澡,但每天這樣還是挺累人的。於是,我買了一本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書——《合理安排時間》,花了一周實踐書裡的方法,別說,還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