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2021-01-15 默克會家居

在育兒道路上,好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服從乖順,可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卻發現孩子難以管教,經常跟自己對著幹,總是做出反抗行為,這讓許多父母感到頭疼,甚至還因此打罵孩子,影響親子關係。

要知道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旅途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孩子的叛逆期是讓父母最頭痛的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孩子叛逆期,只不過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理解孩子叛逆心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你就不會因為孩子叛逆而感到煩惱了。

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

孩子的叛逆期

1、兩歲左右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從2歲開始的,也就是育兒專家常說的「Terrible2」,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形成自我意識,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對著幹,比如媽媽讓吃飯,自己就不去,媽媽不讓幹什麼,孩子就會去幹什麼,因為這樣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

因為這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萌芽,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對家長的要求總是習慣性地說不。

即便他們還不能完全區分什麼是控制權,經常一邊拒絕一邊卻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2、六歲左右

第2個叛逆期大概出現在孩子6歲左右,這時孩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隨著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多,孩子便會把自己當成小大人一般看待。

這時孩子的自尊心越來越明顯,他們時常會挑戰家長的權威,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就像彈簧,父母管得越緊,他們的反抗越大。

3、12歲左右

這時孩子進入了第3個叛逆期,也就是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我們都說青春是最美好的,但同時也有可能是孩子付出最多的時期。

他們這時對自由有著很強的渴望,但父母對他們的管教也會因為他們年級的增加而更加嚴格。

這就會讓雙方之間出現矛盾,導致孩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

孩子之所以叛逆,說到底就是因為父母對他們把控太嚴,給他們的空間不夠。

這時父母應該嘗試使用魚缸法則,也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什麼是「魚缸法則」呢?

在美國某公司門口的魚缸中,有十幾條非常漂亮的熱帶魚,每條魚大約3寸長。

2年的時間內這些魚的個頭並沒有變化,依舊是3寸長。直到有一天,董事長頑皮的兒子來找父親,將魚缸中的小魚抓出來,不小心打碎了魚缸,人們暫時將這些小魚放在院子中的噴泉裡。

過了2個月,人們去撈這些魚時,發現他們長到了1尺長。

因為環境的限制,這些魚2年內從來沒有長過。而換了環境後,2個月內就長了7寸。後來人們把這種由於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而帶來孩子更快發展的現象稱為「魚缸法則」。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想要孩子更快的成長,家長就要學會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

如何打破魚缸讓孩子不再叛逆?

1、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去學習,只有學會培養,孩子才能夠學會自主能力。

2、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讓孩子擁有自由支配空間的權利,千萬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

3、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學會給他機會,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才能讓孩子更快地成長起來,擁有獨立自理能力。

放手比強制更有力量

「魚缸法則」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孩子就像是魚一樣需要自由發展的空間,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就要學會適當地放手,這樣就很少出現所謂的叛逆期啦!

家長要明白自己不是孩子的用人,也要讓孩子懂得家長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不能事事依靠父母。想要讓孩子不那麼叛逆,僅僅是靠語言的力量是不夠的,對於孩子來說,最快接受知識的方式便是故事。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9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本才10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何不試試「魚缸法則」,比大吼大叫好得多
    它的意思是「糟糕的兩歲」,在英語的語境中,一般用來形容孩子。那麼為什是糟糕的兩歲,而不是三歲呢?因為2歲左右,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令父母很是頭疼。他們的腦海裡,大多會有「哲學三問」:我是誰?我能幹嘛?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這也只是相對安靜,因為他們此時不是那麼的叛逆和不聽話。可能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寶寶還是挺好養。但一到四五個月寶寶會爬或者是開始坐著的時候,此時他們每天的睡覺時間短了,更多的時間就用來"折騰"我們了。但此時寶寶也還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並不叛逆。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如果父母方法不對的話,也是很難把自家孩子培養成才的,身為父母者,都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的父母,更談不上怎樣把孩子培養成才了,父母如果想要把孩子培養得好,自身也得不斷學習,育兒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孩子身上遺留的壞習慣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要麼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及時的糾正,要麼是父母用的方法不對,當孩子不聽話、哭鬧、任性和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要不時對孩子說教,要麼是對孩子發火吼孩子,甚至還會對孩子動手,讓孩子長點記性。
  • 魚缸法則:孩子叛逆不服管教?與其強迫孩子聽話,不如以柔克剛
    正文字數:1808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教育孩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成年人比兒童學的多。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因此父母也需要學習更多新的技能。到了青春期,孩子越來越叛逆,完全聽不進去父母的教導,甚至還要和家長反著幹。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打破和孩子之間的壁壘。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因為孩子具有初步自主意識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的思維大多是單向的,不會變通,想一出是一出。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的源頭在於對父母設立的規則的不滿。「兒子越大越不著家,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嘮叨!」「女兒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今天和讀高中孩子吵起來,太生氣打了他,我現在該怎麼辦?」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孩子不學無術,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喝酒抽菸。可以說,十幾歲的孩子叛逆起來,最讓父母困惑和無助。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簡單5步,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有一說一,有時候在面對孩子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時候,吼叫確實是個能一招制敵的方法。我們在嘗過甜頭後很容易上癮,就會變成遇到問題「吼就對了」。大可愛們真別覺得孩子還小,吼完也不記仇。大家要是遇到事情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解決,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通過暴躁和激烈的方法表達情緒。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孩子叛逆的背後,是父母無盡的限制!
    媽媽越怕孩子學壞,她反而越被那些「渣男」吸引,新聞裡小王的媽媽越想把女兒綁在自己身邊,女兒反而越想通過高考遠走高飛。當限制越來越多,機會就越來越少,孩子的自由也會隨之喪失,而人們會痛恨失去本來擁有的自由,為了保住既得利益,是孩子產生叛逆的核心。
  • 「魚缸法則」背後的育兒觀: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要學會以柔克剛
    隨著年紀的成長,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因為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有衝突發生爭執和矛盾,然而很多家長因為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採取非常激烈的處理措施,以至於親子之間的關係一度走向冰點。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魚缸法則: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其實也沒那麼遠
    ID:諾媽家有男寶 文/諾媽把十幾條三寸長的熱帶金魚放在魚缸中餵養,兩年之後,它們還是三寸長。但是如果將它們放到水池中餵養的話,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你便會驚奇地發現,它們居然長到了一尺長!這便是著名的「魚缸法則」,常被拿來適用在企業管理上,同樣適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 孩子為什麼越管越叛逆?那是你不知道這6條批評孩子的藝術和智慧
    時常聽家長說自己孩子怎麼不聽話, 還不接受家長的批評, 其實哪家孩子都會犯錯誤,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批評,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更好地成長,所以家長批評孩子也是要講究藝術和智慧的。換句話說,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而且越管越叛逆呢?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父母教育子女,不要擺著一副我是父母,可以隨便用怎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的欺壓教育只會讓親子關係越走越遠,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態用真心寬以待人,才可以跟孩子保持親近。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和孩子「翻來覆去」講道理,害娃不自知
    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王女士發現女兒有些不專心,總想著去看動畫片,於是她「愛管人」的脾氣又上來了——「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只有好好讀書你才有出息,你現在的放縱將來是要花費十倍、百倍的努力來彌補的!」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和孩子「翻來覆去」講道理,害娃不自知一、消耗了孩子的耐心,父母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當父母一遍又一遍地把道理搬到孩子眼前時,孩子對於這些已經聽膩了的老生常談自然會無動於衷。
  • 不管沒教養,太愛沒規矩,優秀孩子離不開這六條教育法則
    可管教太嚴,也容易讓孩子生出反叛之心,加深心理障礙。是否該管教,該怎麼管教,對不少家長來說,這個尺度都較難拿捏。以下6條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值得各位家長思考借鑑。1.魚缸法則魚缸裡有幾條頭大背紅的小魚一直鮮活地生長,但幾年了,個頭始終那麼小。
  • 「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你有沒這個疑問?
    前不久,一位讀者來信:」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原來,她是一個中年寶媽,平時忙於做生意,沒空教育孩子,經常只靠吼罵,但發現孩子越來越叛逆。雖然知道吼孩子不對,但也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父母越吼罵孩子越聽不見。
  • 父母改掉這3句口頭禪,孩子會給你驚喜
    如果這個時候,你火冒三丈將孩子訓一頓,結果可能會更糟糕。那麼,怎樣才能改掉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呢?其實,父母只要改掉這3句口頭禪,孩子就會給你驚喜。1、第一句話:「今天的作業多嗎?」不要小看了傾聽,它能夠迅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變得更加配合。2、第二句話:「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寫作業!」當看到孩子一味地磨蹭時,很多父母都會控制不住內心蹭蹭的火苗,直接吼孩子。但是,吼過之後,你會發現根本無濟於事,然後不得不上演「武打片」。
  • 總是吼孩子是病,得治!
    還有一部分的父母會說:」我有脾氣未必要憋著啊,把自己憋死?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被打罵著長大的,不也很好嗎?」但是你真的知道孩子被吼時的感受嗎?你也許覺得只是用高音製造一點噪音,來達到震懾的效果。或者覺得自己只是一時失控,內心還是愛孩子的,不是嗎?
  • 越懂事的孩子越想著如何去叛逆.
    好懶好懶的我終於知道要來更新啦真的好懶    想文字也十分令人頭疼本來標題是起的:想聊聊奇奇怪怪的我自己但是 打著打著就打成:越懂事的孩子越想著如何去叛逆
  • 還在「魚缸式養娃」?對孩子約束教育,會讓娃越來越叛逆
    那你就把之前學習的內容複習一下,你能保證考100分嗎?朵朵無奈的坐到了書桌前,這時媽媽趕緊端來了一堆下午剛剛買來的複習資料,想讓朵朵有時間把裡面的題目做了。終於朵朵徹底崩潰了,"我不喜歡跳舞,不喜歡吃青菜,不喜歡整天被你逼著學習,你安排的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