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懂事的孩子越想著如何去叛逆.

2021-02-07 星期七姑娘

好懶好懶的我終於知道要來更新啦

真的好懶    想文字也十分令人頭疼

本來標題是起的:想聊聊奇奇怪怪的我自己

但是 打著打著就打成:越懂事的孩子越想著如何去叛逆

或許  我的真實想法是想表達這個新標題

(看完電影的後遺症 但是是真的好聽)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從何時起,懂事不再是一個褒義詞了

習慣於用體面的外表,無所謂的態度來掩飾委屈的女孩

大概從小都缺少過任性妄為的生活

所以 長大的那個女孩才會想盡辦法去叛逆

可就是越想要才越做不出  因為她習慣了懂事

沒被擁護、沒被偏袒,沒經歷過被捧在手心的溫情享受

就很難有底氣和膽量去盡情抒發內心的真實

慢慢將自己固定成一個別人印象裡的成熟懂事樂觀的女孩兒

好像她的生活就缺少了太多任性

就如:她可以繼續做一個懂事的姑娘,可她偶爾的壞脾氣和小彆扭,相襯託下來,就成了對準他人的槍口,成了不斷被反覆說教的過錯。」

可她,也是個人,也配擁有釋放自己情緒的權利

再懂事的人,也不見得事事規矩體面

她一路成長而來有她不可言說的心事秘密

也許後來她自己都連帶著委屈記憶一併自動忽略掉

但她的內心,到底是希望被溼潤,被溫暖,被包容

她想要的,不只是他人口中的一個懂事穩妥的形象

越長大就越能體會到一個人身上的"異我"氣場

極力想要擺脫那個不是自己的形象

她是人群裡不爭不搶的溫柔姑娘

她又或是自力更生獨立自省的堅韌女孩

不惹麻煩,不設鬥爭

她用成熟懂事獲得了他人的擁護和信任

可是在活成一個不耀眼又不那麼暗淡的中間女孩時

她還是想折騰,想大笑,想悲傷時就哭,想懈怠時就盡情任性撒嬌睡懶覺

可是,在和那些有著底氣、可以任性自在做真我的女孩相對比的過程裡

她還是把那個隨心所欲叛逆的形象強制壓制和隱藏

然後轉而用一貫的懂事來自我藉口安慰

把那些襯託而來的自卑感默默吞噬掉

其實,有的懂事啊

還是包藏了很多很多的逆我力量

只是那個懂事的內心一直不敢爆發

而那個委屈過後繼續裝沒事的女孩兒

當然懂得家境的困難、父母的不易

但是從小不被偏袒的小孩

除了外化的物質缺失

她內心的柔軟,口是心非還有故作堅強

好像也很少有人主動關注過

時光的沉澱軌道裡

有些委屈繼續不被重視

有些懂事自然被當成理所當然

而有些內在的灰暗能量

就要自己好好去包裝,自己好好去弱化

懂事的行為是周全,也是成全

周全了周圍人事關係

成全了各自相處的舒適感

可是卻唯獨周全不了自己的期望,成全不了那個真實的自我

懂事的強大力量就是

小時候它是你的成長指引

長大了它成為了自己待人的一層包裝

以前我簡會單粗暴地將開朗的、任性的人分門別類

後來我知道

好多事情不能夠一目了然就做出結論

好多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經歷裡總會有她刻意顯化和弱化的能量

那些背後不被光芒照耀的

還有因缺失關愛而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妄為的自卑

都是懂事這個傢伙在做指揮

大家總說懂事的女孩讓人心疼

她們身上有著吸引人的特質,不怕苦,不抱怨

能受得住無人問津的治癒時刻

也能在他人偏見誤解的環境裡表現得體面

但說到底還是會不喜歡懂事的修辭

不喜歡他人異樣的評論和同情的眼光

因為她會為那些懂事而自卑、暗自較量

長大後的懂事女孩

其實也會慢慢沒有了自我選擇的能力

因為懂事從小就告訴她

你沒有選擇的權利,你要去順從別人的安排

只有這樣,你才是他人眼中完美的懂事女孩

懂事的女孩不是非要活在過往的陰影裡不可

只是有些情節它存在過,就需要一些精力來慢慢消化掉

來年一定要做 家庭裡 唯一的 懂事的 男孩

因為他可以被誇懂事也可以做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真的很難,孩子叛逆,我們越管越嚴。這可咋辦?陸遊曾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寶寶越管越叛逆,我們怎麼做?或許正面管教不管用,我們可以試試反面,逆流而上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我們具體要怎麼做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有用的法則。
  • 你越懂事,越沒人心疼
    懂事本是一件好事,但最怕的就是,你的懂事,放縱了別人,餵飽了不懂回饋的心。到頭來,讓自己深陷痛苦中。 以前,總以為只要懂事一點,就會得到的關愛多一點,可長大後才發現,越懂事越沒有人理睬,自己的懂事只是感動了自己,因為人根本不會在乎你的感受。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其實,孩子叛逆期,只不過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理解孩子叛逆心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你就不會因為孩子叛逆而感到煩惱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
  • 你早晚會明白,女人越懂事,越沒人疼
    以前常聽到一句話叫撒嬌女人最好命,所以女人想讓人疼,讓人呵護就要不斷的告訴男人你需要他,如果你太過于堅強,太過於懂事,凡事都想得很清楚很理性,在男人看來你就不需要保護,更不是小鳥依人的類型,所以他就會收起他對你的憐惜,對你的疼愛。所以你早晚會明白,女人越懂事,越沒人疼。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和孩子「翻來覆去」講道理,害娃不自知
    父母們一邊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一邊卻又毫不顧忌孩子的心理感受,「兩面派」的父母最終只會憑藉著「講道理」的方式,來完成教育輸出。殊不知這種「愚蠢」的教育方式,正在一點點透支掉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感,同時也消耗了孩子對父母口中「道理」的信服。
  • 「綠色性格」的孩子,是大人眼裡懂事的孩子,可越懂事越讓人心疼
    在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裡,4位明星嘉賓帶著一群素人孩子一起生活和遊戲,孩子萌萌的表現更是自帶圈粉技能。其中小女孩彤彤特別懂事,在她身上所體現出的「綠色性格」的特徵,讓幾位嘉賓既感慨又心疼。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把任務拋到了腦後,選自己的「心頭好」去了,只有彤彤一個人緊緊的抱著苦瓜,沉默不語,畢竟,雞蛋只換得了16塊錢,如果小夥伴們都買了吃的玩兒的,苦瓜就沒錢買了。最後整隊人,只帶了一根最小的苦瓜回家。
  • 孩子叛逆的背後,是父母無盡的限制!
    看起來好像是小姑娘不聽話、不懂事,只是,在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的表象下,更深層的原因是:媽媽對她的全方位控制,讓她更想反抗了,而網戀就是她反抗的一個發洩口,就算沒有找這個人,她也還是會有別的形式的叛逆。簡單地制定規則,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來很用心良苦,其實,它只是教育的懶惰。
  • 越長大越「唱反調」?家長了解「白熊效應」,孩子才能更懂你的話
    長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成長為一個聽話懂事的性格,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叛逆了,叛逆期已經不再是青春期的別稱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文/胡胡育兒日記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否用心,父母把孩子管教得好不好都可以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看出來,也就是說父母造就了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也造就了父母,孩子就好比父母放出去的風箏,
  • 孩子為什麼越管越叛逆?那是你不知道這6條批評孩子的藝術和智慧
    時常聽家長說自己孩子怎麼不聽話, 還不接受家長的批評, 其實哪家孩子都會犯錯誤,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批評,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更好地成長,所以家長批評孩子也是要講究藝術和智慧的。換句話說,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而且越管越叛逆呢?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何不試試「魚缸法則」,比大吼大叫好得多
    而有的父母,在這個叛逆期,對孩子的管教不得當,導致出現孩子越管教越叛逆的情況。家長何不試試「魚缸法則」,比大吼大叫好得多,也管用得多。「魚缸法則」,簡單來說就是父母給孩子一個更大的成長空間。教育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學會運用「魚缸法則」。
  • 《親愛的小課桌》虎媽式教育,寒假400張試卷,孩子叛逆源於壓力
    」總是用這樣的話來激勵孩子學習。而孩子也很懂事,還在新華書店中許過新年願望:「就是我今年要把這批考卷全部買下來,做完我就厲害了。」孩子放假是去玩還是去學習聽見徐敬凱媽媽的話,寶媽們都很震驚,其中傅首爾更直呼:「你瘋了吧!他現在才一年級一年級!
  • 看臉的時代,如何讓孩子越長越漂亮?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越長越漂亮。那每個孩子是否會自然地越長越好看呢?在臨床工作中,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娃小時候很可愛,怎麼越長越殘了?孩子長好看這件事,一部分是靠父母遺傳的天生麗質,更大一部分受後天環境影響。
  • 孩子越長越醜 想去整牙 卻被醫生拒絕了
    文 / 小魚前幾天群裡有個媽媽跑來找我,說女兒牙齒長得很亂,上牙特別不整齊,下巴長長的,臉型怪怪的,曾經漂亮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看了。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著孩子已經13歲上初一了,該去箍牙了,把牙齒箍整齊,臉型自然就漂亮了。箍牙後的變化,不亞於整容,那麼多明星的例子擺在那兒。
  • 8.4高分電影《陽光普照》:孩子叛逆,父母做錯了什麼?
    因此,引起父母重視科學的教養方法,我覺得是這部片的最重要價值之一,每一位父母,都必須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來培養孩子,如果孩子叛逆,打架甚至走上不歸路,罪魁禍首就一定是父母。父母所有的愛都在他身上,所有的陽光都在他身上,這讓他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孩子,換句話說,這份厚愛原本是兄弟倆的,但是現在卻唯獨落在他身上,他學習越好,越「懂事」,弟弟越被認為是爛泥扶不上牆,這種偏愛就越嚴重。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在向父母呼救!
    結果爺爺買菜時把「愛因斯坦」弄丟了,李玩發瘋一樣的尋找,爸爸又想到一個主意,買個一樣的金毛犬,讓全家人配合說這就是「愛因斯坦」,李玩不認,所有人矛頭都指向了她,爸爸瘋子一樣追著李玩滿屋打,說她不懂事。當孩子緩過神來,爸爸說:「爸打你,是因為愛你!」
  •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你錯在這兒了!
    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我讓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
  • 「你們家孩子真不懂事.」「等結婚就好了.」
    去去!一邊玩去!「旁邊的親戚見了這種情況,忍不住為我寧不平,埋怨老梁:」你們家小孩要多管教管教,這麼不懂事!今天是在咱家都是自己人,說錯一兩句話沒什麼,以後出去了可怎麼辦?「老梁看了我一眼,也很尷尬,他說道:」哎呀,他們還小,不好管。等他們到了十一二歲,長大一點自然就懂事了。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