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自貢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正式成立,當地水文水資源服務的短板得以補強,將大力提高自貢市在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等方面的水平。與此同時,我省水文系統也補齊了最後一塊「拼圖」,實現市州級水文機構全覆蓋。
水文系統補齊「拼圖」
「四川是千河之省,水文工作歷來都是治水興蜀的重要基石。」省水文局局長劉祥海介紹,2017年以前,我省設置了9個地區水文局,主要職責是為全省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文技術服務支撐。
劉祥海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各地在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等工作方面對水文支撐服務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時,流域機構運行和行政區劃考核之間的管理短板導致原有體制制約水文事業發展。以自貢為例,地處成渝之間,大小河流142條,西部越溪河、茫溪河等13條河流屬岷江水系,其餘河流均屬沱江水系。主城區不臨大江大河,全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遠低於全省平均值,屬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區,但是,很多水文工作要依靠內江水文局,給工作開展帶來不便。
「水文機構是水利的耳目尖兵,自貢如果沒有自己的水文機構,在防汛減災、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缺少水文支撐。」自貢水文中心主任杜坤傑表示。
2017年9月,四川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新設瀘州、德陽、廣元、遂寧、樂山、宜賓、廣安、巴中、甘孜等9個地區水文局;2019年12月,再次批覆設立自貢、攀枝花、資陽3個市級水文機構。
「自貢水文中心掛牌成立,水文系統補齊最後一塊『拼圖』,標誌著我省水文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進一步重大成果。」水利廳副廳長譚小平表示。
為水資源管護等提供保障
去年8月10日至18日,我省遭遇入汛以來最強「車輪戰」式連續性降雨過程,岷江、沱江、青衣江、涪江發生特大洪水。水文機構為精準調度、水庫削峰滯洪等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使岷江樂山城區洪水重現期從100年降為50年,有效減輕下遊防洪壓力。
「整個汛期,我們的洪峰預測流量、水位和過境時間都和實際相差無幾。」省水文局水情預報中心副主任常高松說,秘訣就是建立在全省各主要江河上的4000餘個水文遙測站。汛期內,站點每隔五分鐘更新一次流量、水位等數據,傳回省水文局水情預報中心,並經研判後作為省防指科學決策的依據。
劉祥海表示,水文機構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水利水電工程及其他涉水工程建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和服務支撐作用。
在服務水資源管理方面,全省水文機構以水資源量評價為基礎、水資源在線監控為手段、水資源考核為抓手,承擔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總量、納汙能力核定、限排總量控制、水功能區達標考核等技術支撐工作,服務水資源管理和保護。
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方面,水文機構可以及時監測、科學評價、主動通報,積極服務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工作,定期將有關斷面、水域水量與水質監測與評價成果通報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相關決策依據。 (記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