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因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職一事,引起了大眾對潰瘍性結腸炎的廣泛關注。那麼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什麼疾病? 據海慈醫療集團肛腸科主任李相陽主任醫師介紹,潰瘍性結腸炎(UC)屬於炎症性腸病(IBD)的一種,病因仍不明確。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病率在節節攀升。潰瘍性結腸炎最常發生於青壯年期,臨床表現為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伴腹痛、裡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可有皮膚、黏膜、關節、眼、肝膽等腸外表現。其中,黏液膿血便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狀。
來源:青島海慈醫療集團目前,潰瘍性結腸炎仍缺乏診斷的金標準。主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和組織病理學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結腸炎的基礎上進行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的西醫治療
根據病情,潰瘍性結腸炎 可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按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氨基水楊酸製劑仍是治療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藥物。重度 潰瘍性結腸炎 病情重、發展快,處理不當會危及生命,應立刻收治入院。在一般治療和靜脈用靜脈使用足量激素治療仍然無效的情況下,應及時轉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何優勢?
依據2018版消化系統常見病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診療指南中,海慈醫療集團肛腸科對經臨床症狀+內鏡檢查+病理診斷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根據病情分期、嚴重程度、病變部位採取分期治療、分級治療和分部治療。採用中醫內治法、中醫外治法保留灌腸及針灸療法。患者大部分進入緩解期。對緩解期患者採取中藥調理結合康復調攝,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降低復發率。
52歲的崔先生因「膿血便伴大便次數增多1個月」入院,患者既往有經常性腹瀉病史,未行系統診治,近1個月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日4次,便意明顯,便白粘膿,膿多於血。小腹隱隱作痛,畏寒怕冷,舌質紅,苔黃,脈弦。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示:距離肛門50cm以下黏膜彌散性糜爛,潰瘍形成,表面覆有膿苔。距肛門15cm以下可見鵝卵石樣息肉隆起。於多處取病理。病理結果回:黏膜組織瀰漫性炎性細胞,黏膜糜爛,潰瘍形成和肉芽組織增生。
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E2 活動期。
處方:烏梅丸內服+肛腸科協定潰結方灌腸
治則:溫中補虛,清熱化溼。
烏梅10g、黃連5g、黃柏10g、桂枝6g、乾薑6g、黨參15g、炒當歸10g、制附子(先煎)6g、秦皮9g、仙鶴草6g
經過中醫辨證施藥,患者治療12個療程後,患者大便次數2次,無便血,間斷少量有少許膿液,複查腸鏡,糜爛和息肉消失,黏膜較為光滑,腸腔形態正常。
25歲的張女士因「大便次數增多伴便膿血1周」入院,患者近1周大便次數增多,飲食辛辣及生冷食物後加重,大便量少,較多膿血,血多於膿,伴小腹疼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口乾,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滑。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示:全結腸黏膜彌散性糜爛,潰瘍形成,表面覆有膿苔。於多處取病理。病理結果顯示:黏膜組織瀰漫性炎性細胞,黏膜糜爛,潰瘍形成。
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E3活動期。
處方: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內服美沙拉嗪,給予中藥辯證,芍藥湯內服+肛腸科協定潰結方灌腸
治則:清熱化溼,調氣和血
黃連5g、黃芩10g、木香6g,炒當歸10g、炒白芍15g、肉桂(後下)3g、甘草3g。槐花9g、地榆8g、白頭翁9g
患者治療12個療程後,病情好轉。患者大便次數2次,無便血,間斷少量有少許膿液,複查腸鏡,糜爛和息肉消失,黏膜較為光滑,腸腔形態正常。隨訪3年未復。
此外,李相陽主任提醒市民,生活方式的調攝也很重要,注意休息、合理運動、調暢情志、戒菸戒酒,飲食上則要攝入高熱量、高營養、少纖維、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對不耐受的食物,如牛奶及奶製品、帶殼水產品(蝦蟹等)、冰凍、生冷、過度辛辣食物等禁食少食。
信網記者 叢黎 通訊員 李均雁
[來源:信網-商訊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