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想吃】淮揚菜的看家菜——大煮乾絲,乾隆皇帝忘不了!

2021-02-27 廚子戲子

自古以來,在江淮一帶人們用豆腐製品製作出的菜品花色品種極多,其中最有名的可謂是「大煮乾絲」了。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因為其製成品色彩美觀,乾絲鮮嫩綿軟,湯汁鮮醇,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揚州地方官員就曾呈上「九絲湯」,當仕女們將清香適口、綿軟入味的「九絲湯」呈給乾隆皇帝品嘗後他讚不絕口,稱之為江南家珍。
大煮乾絲用料簡單,味道鮮美,其關鍵在於食材的新鮮外加一鍋鮮美的雞湯~


豆腐乾切薄片,再切成細絲。


姜、冬筍切細絲;熟雞肉撒成細絲、鮮蝦洗淨去殼、蝦線備用。
鍋置火上適量水調入少許鹽燒沸,下入豆腐絲汆燙兩次。


撈出後清水過涼,瀝乾,以除去豆腥味,使乾絲軟韌色白。


沸水鍋中下入筍絲汆燙片刻撈出。


油鍋燒熱,加入雞湯。


下乾絲、筍絲、蝦仁、少許薑絲,旺火燒沸;加鹽、料酒,轉至小火燴煮。


煮製十分鐘,使乾絲吸足鮮味,關火放入油菜心點綴。


將乾絲連湯倒在碗中,撒上雞絲、剩餘薑絲即可。

親愛的小夥伴們,如果您喜歡廚藝,熱愛生活,如果您在廚藝方面小有研究,歡迎投稿給我們,把您的創意分享給大家!

如果您有一顆熱愛學習廚藝的心,也歡迎您後臺留言給我們,讓我們一起來互相交流吧!

投稿信箱:244367146@qq.com

相關焦點

  • 淮揚菜雞湯煮乾絲:來,幹了這碗雞湯!
    說起位列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有一道菜不得不提,那就是淮揚菜系的看家菜--雞湯煮乾絲。    傳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過揚州,揚州的地方官員為迎接聖駕,就聘請了許多名廚為乾隆制菜。其中有一道菜是取用豆腐乾絲、火腿絲和雞湯燴制,味道鮮美,特別是乾絲切得極細,經過雞湯燴煮後更是集得了各種原料的鮮味,乾隆皇帝品嘗後連連叫絕,龍顏大悅,於是這種揚州煮乾絲便自此揚名全國。
  • 淮揚菜的最高水平在揚州!
    每年小雪以後,鰱魚肥美,將魚頭從頦下剖開而面部相連,先焯水,再入湯鍋加姜蔥煮至半熟,取出在冷水中拆骨,拆出一副完整生動的魚臉,繼續烹製,最終形成的湯汁乳白稠濃,魚頭肉質肥嫩,味鮮令人叫絕。淮揚菜興盛的區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一年四季,水產禽蔬野味不斷。
  • 平橋燴乾絲
    提到燴乾絲,馬上就有人想到揚州的大煮乾絲、燙乾絲,認為揚州的乾絲才是淮揚菜中乾絲菜的經典之作,其實平橋燴乾絲與揚州乾絲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也是淮揚菜中的經典名菜
  • 乾絲記
    清朝到乾隆時期,政權穩固、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泰民安,號稱"盛世"。乾隆在長治久安後便開始六下江南。乾隆當年很講口腹享受,特別喜愛吃南方菜。南巡途中,那些總督、巡撫、知皂等高層地方官員,以及豪富商賈,隆重接駕,無不精製美饌,邀寵求榮,博得皇上歡心。各地官員為了巴結討好,這其實等於將江南烹飪事業檢閱了一番,從而促進了江浙菜系的發展,造就出許多名菜,蘇揚名菜名點,差不多都是在此時定型的。
  • 江蘇揚州,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揚州本地人
    揚州菜也叫淮揚菜,是淮揚菜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揚州地入運河和長江的交匯地域,長期以來為南北交通的要衝,其腹地又是魚米之鄉,物產豐盛。這些優越的條件,使得揚州在歷史上曾是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當地的烹調技藝也因此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味菜。揚州、淮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蘇中早茶三絕之2大說泰州乾絲
    5乾絲切成之後的下一道工序就是燙了,不管是燙乾絲還是煮乾絲,都要經過沸水攪燙的工序,只不過燙乾絲一般要在沸水中連過三遍,而煮乾絲燙過一遍後就可隨湯大煮了。第二遍過水很為關鍵,乾絲在鹼水中浸泡的時間和鹼水的濃度是隨季節變化的,這個過程叫提鹼。提鹼不夠,乾絲外軟內硬,口感不佳。提鹼過度,乾絲變爛。分寸全憑筷子在水中攪和乾絲時的手感。
  • 江蘇特產泰州乾絲,又叫五味乾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乾絲成了這裡特別的吃食,居然愈吃愈有名,來這裡的人要說沒吃過這裡的乾絲,那就等於說你白來這裡啦!
  • 三亞中瑞文化堂|傳統文化復興之被中華美食「耽誤」的皇帝
    可以看出從古至今,人們在「吃」上可是下了很大功夫,不光在飯菜點心的色、香、味上有著極為嚴格的標準,在菜餚名稱的選取上,不同的美食也有著屬於它自己美妙的傳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吃吃」。不止我們普通人那麼想,皇帝也是那麼想的。我們今天要聊一聊與皇帝有關的美食故事。清宮戲裡幾大「豬蹄子」之一,乾隆,在位60年,或遠或近的出巡逾150次。
  • 考驗廚師刀工的10大美食,8大菜系各具特色,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在清代形成魯、川、粵、蘇四大菜系(根據徐珂所輯《清稗類鈔》中的排序,下同),後來,閩、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這8大菜系其中各有一些美食極為考驗廚師的刀工,下面就來看看考驗廚師刀工的10大美食,8大菜系各具特色,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 一年吃200多頓火鍋是什麼體驗?這位皇帝,是火鍋的「超級粉絲」
    熱氣騰騰的火鍋不僅能放入各種各樣的食材,更有新式火鍋將不同口味結合在一起,讓不能吃辣的和能吃辣的人共坐一桌,同享美味。火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的秦朝時期,當時的青銅鼎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火鍋。本來用來祭祀的青銅鼎,在鼎下方燒火,在鼎內放入肉,用清水煮,煮熟了的肉就可以食用。雖然在這個階段,煮出來的肉沒有調味也沒有去腥,但仍然是貴族才能吃到的東西。
  • 國宴級別的淮揚菜,原來長這樣子(附菜式做法)
    沒有山珍海味,淮揚菜一樣能上國宴。講究不食不時的淮揚菜,對食材最佳食用期的關注度,遠超過食材本身的價值。「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這種因時而異的準則,確保了盤中的美食原料來自最佳狀態,讓人隨時都能感遇美妙淮揚。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宴上的淮揚菜是怎樣煉成的。國宴為何熱衷淮揚菜?
  • 細長的西湖和園林,加上淮揚茶和精緻的淮揚菜,會讓你流連忘返
    揚州之美恬淡含蓄,需要細細品,無論是「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明月,瘦西湖五亭橋的風鈴,還是著名的早茶,都可以順著當年隋煬皇帝的大運河,想像揚州是全國經濟中心,全國漕運、鹽運集散地,文人「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批文化名人隨官遊揚州,「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揚州的瘦西湖和園林
  • 李玉芬:一代淮揚菜巾幗
    ,大概絕不會想到她是個與廚房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師傅。尤其對於淮揚菜來說,作為「文人菜」曾有過輝煌的歷史與良好的形象,裡面的典故和知識也數不勝數,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挖掘的潛力很大。淮揚菜要做得有文化,但同時也要貼近百姓,不要太過陽春白雪,廚師應充分利用淮揚菜的雅俗共賞的文化底蘊來提高菜品的附加值,這樣才能有更大的市場。
  • 檔案春秋︱清宮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兩餐,乾隆偏愛蘇杭菜
    北方的天氣寒冷,晝短夜長,晚清之前宮中沒有電燈,皇帝應該是早睡早起不貪黑的。從乾隆皇帝這一日的膳食時間表可以看出,皇帝除兩頓正餐外,還會有不定時的加餐,要求御膳房隨時準備好,皇帝想吃東西馬上就能吃到。溥傑夫人愛新覺羅·浩所著的《食在宮廷》中記述,皇帝常常不固定進餐時間和地點,想用餐時御膳房必須馬上供應。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