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燴乾絲,馬上就有人想到揚州的大煮乾絲、燙乾絲,認為揚州的乾絲才是淮揚菜中乾絲菜的經典之作,其實平橋燴乾絲與揚州乾絲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也是淮揚菜中的經典名菜,是平橋人對淮揚美食做出的又一傑出貢獻。
平橋燴乾絲的食材和調料:百葉300克,香蔥段10克,香菜葉5克,精鹽、雞精各3克,味精1克,純鹼0.5克,溼澱粉20克,高湯500克,豬油100克。
平橋燴乾絲的做法:第一道工序是切絲。選擇平橋產的百葉,將百葉皮切成5~8釐米長的絲。這是平橋燴乾絲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為什麼要選擇平橋產的百葉?有人形象地說,淮安的平橋百葉和順河百葉就好比中國南方少女和北方少女,有著明顯的不同風格,燴乾絲宜選擇溫婉細膩的平橋百葉。同時這道工序也體現了平橋燴乾絲的刀工,切出來的乾絲細如絲線,吃到嘴中才能有入口即化的效果。現在市場上有現成的工業生產的乾絲,如果燴乾絲選用這類乾絲的話,視覺、口感都會有雲泥之別。
第二道工序是浸泡。乾絲與豆腐一樣,都是黃豆製品,都會有黃豆的那種豆腥味,要保證燴乾絲的品質,必須將切成絲的百葉放進裝有熱水的盆內,等一定的時間後將水倒掉,再用自來水數次漂洗幾次。有時,純鹼放入開水內調化,放入乾絲浸泡,再用開水衝洗兩次。
第三道工序是燒燴。抓一定量的百葉絲和少許瘦肉丁放置碗內備用,舀半勺豬油至鍋內,待油開後放少許姜、蔥泥和蒜泥,略微煸炒一下,再舀一定量的高湯下鍋,同時倒進百葉絲。如果沒有現成的高湯,可以用半隻柴雞,清洗乾淨,加5倍的清水燒滾後撇去浮沫,放入少許的蔥段、薑片、料酒,轉用小火煮3小時即成高湯。煮高湯的雞還可取雞肉撕成雞絲,放入乾絲中。待開鍋後放少許芡粉,再次開鍋後舀半勺豬油進去,待沸騰後再放進少許切碎的香菜,拌均勻後即可出鍋食用。
這樣一碗色澤淡黃,質軟湯滑,汁濃味香的燴乾絲就製作成功了。這道菜原料極其平常,製作方法十分簡單,是一道深受大眾歡迎的可口的燴菜。平橋燴乾絲的特點有三點。首先是刀工處理,精細的刀工讓乾絲入口的感覺非常美妙。其次是浸泡,反覆的浸泡去除了豆腥味,保證了百葉絲的純性。很多人會省略掉這道工序,做出來的燴乾絲味道自然與平橋燴乾絲的不同了。
同樣是乾絲菜,為什麼平橋的乾絲採用的是燴制的方法,而不是揚州乾絲的那種大煮、浸燙呢?這主要是材料的特點和烹飪工藝的不同造成的。
揚州的乾絲原料主要為淮揚方幹(豆腐乾),有「大煮」「浸燙」兩種做法。大煮乾絲是先將豆腐乾先批成厚約0.15釐米的薄片,再切成細絲,放入盛器,加沸水和少量鹽浸泡兩次,清水過清,撈出瀝乾,以除去豆腥味,使乾絲軟韌色白。開洋洗淨,放在小碗內加酒,上籠或入鍋隔水蒸透。再把炒鍋燒熱,放熟豬油40克,加雞湯和肉湯,下乾絲、開洋,旺火燒沸,加精鹽、紹酒,移小火上燴煮10分鐘,使乾絲漲胖,吸足鮮味。出鍋前再用旺火燒開,下豆苗,放味精,淋熟豬油10克,將乾絲連湯倒在湯盆裡,撒上雞絲和火腿絲,豆苗放四周即成。「大煮乾絲」比「煮乾絲」多了個「大」字,意在強調「大煮」,而不是一般的煮,更不是「小煮」。大煮乾絲是沸水「浸燙」後入雞湯「煮」成,所以揚州人俗稱「先燙後煮是大煮」。「燙」和「煮」是兩種不同的烹飪技法,對火候的要求也不一樣。「浸燙」是在水燒沸時下料,讓原料驟然受高溫加熱,外皮緊縮,形成脆性,同時也清除了異味。隨後離火,水溫緩慢下降,成為性質不太猛烈的柔性熱能,不斷滲透到原料內部,並有足夠溫度使原料組織變性,在失水較少的情況下成熟。「煮」主要是運用剛性火候讓原料在旺火或中火燒沸的水中受熱,在熱能作用下變性分解,在短時間內成熟。煮法以最大限度抑制原料鮮味流失為目的,所以加熱時間不能太長,以防止原料過度軟散失味。
揚州燙乾絲的做法講究燙功,講究入味,爽口、綿軟。在片開、切絲後,先用開水燙三遍,主要是把乾絲燙軟,然後把乾絲放進盤子裡,乾絲上放一撮薑絲,再用開水從上往下一燙,讓薑汁進入乾絲內,潷去水後,乾絲內留有一定薑汁,放入開水泡過的蝦米、綠筍末、香菜等配料,再淋上麻油和醬油調味即可。
平橋乾絲採用的是燒燴的方法。燴菜就是將初步處理的原料,放入鍋內,加入鮮湯配料,經旺火、中火較短時間加熱成熟後,用水澱粉勾芡,使湯、料融合為一體的烹調方法。燴菜具有湯料各半,湯汁微調,料質脆嫩軟滑,口味鹹鮮清淡,保溫性強的特點,主要突出主料的質感。燴菜的選料多以質地細膩和柔軟的動物類原料為主,以脆嫩柔軟的植物類原料為輔。多採用絲、丁、細粒、蓉泥等形狀原料。而平橋的乾絲原料主要為百葉(千張)。百葉切得細如絲線,不宜在湯內久煮,最適宜的製作方式就是燴制。
據民間傳說,這道菜來源於「九絲湯」。傳說乾隆下江南時,淮揚一帶的廚師為了滿足乾隆皇帝的口腹之慾,想方設法地給他做了一道名叫「九絲湯」的菜。原料是取用豆腐乾絲、口蘑絲、銀魚絲、玉筍絲、紫菜絲、蛋皮絲、生雞絲、百葉絲,或加進海參魚翅與火腿絲,加雞湯、肉骨頭湯煎煮,美味盡入乾絲。後來因原料繁雜,因陋就簡,就多用豆腐乾絲、雞絲與火腿絲來作原料,改名為「雞湯煮乾絲」了。平橋民間廚師進一步把這道菜進行平民化改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燴乾絲。
平橋燴乾絲具有乾絲潔白,湯濃醇厚,味鮮綿軟的特點。燴製成的乾絲保持了百葉的特點,精細的刀工保持了乾絲的質地鬆軟,讓人賞心悅目,驚嘆連連,乾絲入口即化,細膩爽滑,鮮美的高湯與乾絲經過燴制,互相吸收營養,適度的勾芡使得燴乾絲湯汁濃厚,富含有高蛋白等營養,非常適口。
2003年9月,代表平橋餐飲業的菜花香飯店燴制的燴乾絲,被淮安市經貿委、烹飪協會評為「淮安鄉土名菜(點)」。
出 版 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主 編:張志友
副 主 編:徐愛明 吳 磊
執行編輯:葉佔鰲
投稿郵箱:hazxwsw@163.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淮安文史網立場。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
圖文排版:黃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