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2021-02-19 復旦大學出版社

詩人從優生學角度懇切勸導友人,說最優秀的自然物種必然背負著繁衍自我的使命,可友人偏偏深陷自戀,任青春流逝,任美麗被揮霍。有趣的是第2行「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屠岸先生譯文,下同),其中的「玫瑰」常被比作女性之美——嬌豔的玫瑰在最美的時刻往往會有月盈則虧的感嘆,就像巔峰之後必然下坡,花朵的生命何其短暫。第4行原文裡「他的」一詞明顯指出說話對象是位男性,而此行中的「記憶」(譯文為轉喻「承繼芬芳」)意味深遠:詩人認為美在不同人眼裡各不相同,但託付在人的記憶中的美無形卻肯定。因此,子嗣能否傳承美的記憶,美麗的子嗣是否會延續人們記憶中的美好,這似乎是詩歌規勸的重點所在。

這樣的主題,在第4首中以變調重複,但出現了新的元素,即關於美貌與性的金錢隱喻。

 

Unthrifty loveliness,why dost thou spend,

Upon thy self thy beauty’s legacy?

Nature’s bequest gives nothing, but doth lend,

And being frank, she lends to those are free:

Then beauteous niggard, why dost thou abuse,

The bounteous largess given thee to give?

Profitless usurer, why dost thou use

So great a sum of sums, yet canst not live?

For having traffic with thy-self alone,

Thou of thy self thy sweet self dost deceive;

Then how, when nature calls thee to be gone,

What acceptable audit canst thou leave?

  Thy unused beauty must be tombed with thee,

  Which used, lives th』 -executor to be.

 

這一點在當下普遍之極,甚至有「顏值決定收入」一類的心理報告,而青春貌美本來就是人稟賦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因此,本詩的第一個詞就是「浪費」,直接表明美貌如財富,得經營有道。而這位友人的人生態度堪稱虛擲美好,沒有好好珍惜這份天賦,沒有將天賦的「遺產」好好利用。有意思的是,詩人告訴我們,「天賦」並非給予而是借用,我們生來有不同的稟賦,但這些美好都不是真正被我們擁有,而是借給我們使用。但即便老天很慷慨,他也喜歡將稟賦借給那些同樣慷慨大度且高貴之人,於是詩歌從第5行的「美麗的小氣鬼」開始來了一個突兀轉折:上天好像錯將美麗借給了你這樣的小氣鬼,而你卻辜負了這份慷慨的禮物,不再同樣慷慨地賦予別人,即不願意結婚生子,繁衍後代。此後,全詩中「投資獲利」和「增值」的意思無處不在,甚至那句「你能夠留下清帳,教人滿意麼」中的「清帳」一詞,也確切表達了詩人勸說的強烈意圖,有一種你不要白白浪費的遺憾和可惜之意。詩人在最後兩句中假設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狀況:若是你不聽取我的建議,你的美好將隨你一同入土消失;而若是聽取建議,務實且現實,你的美好會得到傳承。

當然,讀詩的自由在於細節帶來的啟示可能是多重的,上面的詩行總讓人不斷懷疑,詩人是否在正話反說的勸說背後,進行著釜底抽薪的解構。試想,若一切美好並非贈予,我們從來無法真正擁有,只是借來享受,那麼美好終將歸還,此刻擁有的當下才是真正的永恆感受。為何非得以繁衍或傳承為目的來增值美好呢?既然生命短暫,任性又何妨?既然上天或許錯看了我的慷慨雅量,那麼在歸還之前我就好好享受生命。既然戀愛成家、生兒育女並非我之鐘愛,終將歸於塵土的我也並不感到恐懼,那就只爭朝夕吧。這樣的掂量,想必會在不少當代年輕人中「心有戚戚」的。

緊接著的第5首再次出現新意,即歲月是把雙刃劍,它能讓人呈現美好、走向完美,也同樣能讓人走向衰亡,而這個規律其實與中國的道家思想相契合:滿盈預示虧損。時間永不停息,無論喜怒哀樂,春夏秋冬,時間的節奏始終不變,在推進中循環往復。夏日之後緊跟著可怕的嚴冬,元氣停滯凍結,自然萬物對應著人體的感受,也走向蒼茫荒蕪。

 

Those hours that with gentle work did frame

The lovely gaze where every eye doth dwell

Will play the tyrants to the very same,

And that unfair which fairly doth excel.

For never-resting time leads summer on

To hideous winter and confounds him there,

Sap checked with frost and lusty leaves quite gone,

Beauty o』er-snowed and bareness every-where;

Then were not summer’s distillation left,

A liquid prisoner pent in walls of glass,

Beauty’s effect with beauty were bereft,

Nor it, nor no remembrance what it was.

  But flowers distilled, though they with winter meet,

  Leese but their show; their substance still lives sweet.

 

莎士比亞用「冰冷的白雪將美好掩蓋」來表達之前幾首詩歌中美好走向衰敗的結果,但可以想像,白雪消融後,山明水秀必然重現。詩人的規勸同樣以比喻的形式表達,即應該在夏日將花露的精華蒸餾,並將其封閉在香水瓶中,否則,曾經的美好都會被遺忘。因此,結尾對偶句中的結論清晰明白:「及早蒸餾精華,哪怕隨後嚴冬來臨,表象的美麗消散,美的甜蜜卻得以保留。」人們一般也會順著理性思維來判斷:此處依然是規勸美貌的青年早日生育孩子,保存好生命的精華,在新的循環中再現美好。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隱喻與意象,經常十分奇妙深奧,得拐上幾個彎才能領會。例如,常有人對前詩提到的「香水瓶」之喻感到費解。不過,第6首第3行「你教玉瓶生香吧」 (Make sweet some vial; treasure thou some place) 中的「香水瓶」,竟可以被含蓄地解讀為子宮的象徵。於是,香精藏於瓶中的意象有了不同的含義。這種深度隱含的表述,似乎蘊藏著難以直白言說的勸婚建議,其邏輯大抵如此:不結婚生育,就是浪費生命;婚姻中的琴瑟和諧受法律保護,並得到人們祝福。而「它能夠教願意還債的人們高興」一句也表明,這樣汲取精華而獲利並不是被禁止的放高利貸行為。其理由也很淺明,因為那樣做會讓人們樂於還貸,取悅他人。但既然這裡的「他人」是複數,難道被恩寵者不止一個?不知此間的人們是樂意看到家庭美滿、子嗣滿堂,還是妻妾成群的父權社會圖景?讀來總歸有些詩意模糊。

詩人的意願是宏大的,鼓勵生育之後,還希望能看到從一繁衍到十,並說歡樂也由此十倍增長,死亡也為此奈何不得。結論點題的最後兩句是早已預見的:「唉,別再固執己見,你該明智的,不至於讓死亡徵服了你,讓你入土腐爛,徒留蛆蟲。」( Be not self-willed for thou art much too fair, / To be dea’s conquest and make worms thine heir. ) 這兩句的警示程度較之前的都更為恐怖兇險,死亡和腐爛的氣息撲面而來,讓吟誦至此的讀者心情沉重。

不過,如果我們跳脫第5首詩中關於結婚生子的規勸模式,便會發現生育可以有更隱喻的拓展。這種十倍於自我價值、十倍增值的美好,不怕生命終結的從容,也可以從其他形式的創造,尤其是藝術創作中得到實現和拓展。就像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闡發著新意,也遠遠超越了十倍的價值,其增值和衍生是驚人的。

確實,人這一血肉之軀,到頭來終歸一副皮囊,若虛擲光陰,不將自己投入或承擔些什麼,最終必將面臨荒蕪腐爛。在造物賦予我們的生命規律中,人類也必將以造物給予的能力繁衍生息,更優秀的人們在推動歷史,為後世留下更多的財富,無論有形無形。這一點,也許就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至今仍能撥動人心弦的原因吧。即使是上述那兩句令人不寒而慄的結語,也可以用充滿正能量的態度來解讀:雖然死亡最終會徵服生命,我們一定有不同的方式來超越死亡。

相關焦點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是《十四行詩集》。十四行詩是一種詩歌體裁,最初流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
  • 英語課堂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永恆魅力,讓你愛上英語
    在他看來,詩歌本來不應該那麼容易的,我們學的第一首英文詩歌便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上課伊始,他在給我們介紹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定義和格式之後,就把第十八首十四行詩打散,拆成一個個單獨的句子,然後讓我們逐句地看。期間,我們學習了點兒古英語,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詞,然後分小組把詩句拼湊成一首完整的十四行詩。
  • 為什麼要學習莎翁十四行詩?一起探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前世今生
    說起莎士比亞,更多人想到的是他的戲劇,《麥克白》、《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等,但是其實他的戲劇很大一部分都是詩體,不單是十四行詩,莎士比亞在英國被稱為THE BARD— 那個詩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更是盛行於整個歐洲,莎士比亞的詩歌從不照搬現有格律,對當時流行的十四行詩作了不少改動,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學的反叛,尤其是後面二十首Dark lady sonnets將這種反叛襯託得如此精準到位且頗為鋒利,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他這種詩體的獨特性呢?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歌是美的載體
    威廉·莎士比亞,作為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他創造了近千年來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品,被認為是「俗世的聖經」。其創作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也成為經典,難以超越。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在這首詩中,莎士比亞描寫了時光的力量會毀滅一切,但詩歌卻是永恆的,由此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對詩歌的讚美,詩歌是美的載體。電影《死亡詩社》就引用過這首詩的開頭幾句,男孩子們圍坐在洞穴的篝火旁,抽著煙,在女孩子們面前朗誦著情詩。
  • 英語·美文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 「Sonnet130」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30首-選讀
    今天分享莎士比亞的一首短詩,是一首十四行詩。一、什麼是十四行詩?(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詞條解釋,以便大家對十四行詩有個初步理解。)同時代的義大利詩人和後來其他國家的一些詩人,都曾把彼特拉克的詩作視為十四行詩的典範,競相仿效。每首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由兩段四行詩組成,後一部分由兩段三行詩組成,即按四、四、三、三編排。因此,人們又稱它為彼得拉克詩體。
  • 堪比莎士比亞?AI 詩人創作十四行詩,節奏和押韻表現超越人類
    這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一節。這是 Deep-speare 人工智慧程序「創作」的十四行詩。暫且不說 Deep-speare「作品」的質量如何,至少在節奏、押韻以及語法方面,這一小節十四行詩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足以迷惑不少人。
  • 布魯姆:威廉·莎士比亞
    作為詩歌,如果還有比《湯姆·奧貝德蘭》更好的,那只能在威廉·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戲劇中去找對手。我在本書稍後將花較大篇幅討論如何讀《哈姆雷特》,現在我先談他的幾首十四行詩。由於莎士比亞如博爾赫斯所言,既是每一個人又不是任何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這些十四行詩既是自傳性的又是普遍性的,既是個人的又是非個人的,既是反諷的又是激情的,既是雙性戀的又是異性戀的,既是受傷的又是完整的。
  • 永恆的莎士比亞
    」--The Merchant of Venice莎士比亞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認為,即便與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相比,莎士比亞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
  • 莎士比亞和劉禹錫同是寫夏天的詩,請你一起感受其中的韻味
    楊衛磊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楊衛磊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2楊衛磊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3楊衛磊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6楊衛磊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7
  • 華文全球史025《莎士比亞傳》——最可信賴的莎士比亞生平記錄
    莎士比亞的戲劇,如《空愛一場》《威尼斯商人》等,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創作的?戲劇中哪些內容映射了莎士比亞自己的故鄉和個人生活?莎士比亞與本•瓊生等劇院同事及童伶劇團的關係是怎樣的?伊莉莎白一世、詹姆斯一世王室對莎士比亞戲劇的態度如何?莎士比亞戲劇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對開本的出版過程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現存的莎士比亞畫像哪些經得起歷史檢驗?學界對莎士比亞的真實身份存在著哪些疑問和爭論?
  • 英語詩歌朗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十四行詩(一四九) | 大象之聲
    大象之聲|第42期HELLO SATURDAY十四行詩(一四九)作者| 莎士比亞(英國)狠心的,你怎麼能說我不愛你既然我與你一道把我自己反對暴君喲,難道我沒為你害相思既然我已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誰我可曾把你所恨者當做過朋友
  • 上海福州路,誰在人行道刷上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 這詩將長存/並且賜給你生命
  • 莎士比亞: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不為所動
    《十四行詩》第116首 莎士比亞 我絕不承認兩顆真心的結合 英國人說:「沒有讀過莎士比亞,沒有背過彌爾頓的人,根本不配用英語寫作。」莎士比亞在英語文學中的重要性一言概之。《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
  • 英語漫談|莎士比亞 Sonnet 18 賞析
    十四行詩之十八(莎士比亞)是否把你比作夏季的美?狂風會吹落五月的花蕾,夏季賃期太短結束太快,天眼的光焰有時會太強,金面孔上常有陰雲出現:一切美好事物難免消亡,或因偶然,或因自然變遷;但你的長夏將永不消逝,你的美也將會永遠存在:當你進入與時共存的詩,死神難誇口,陰影難覆蓋:只要人能呼吸,眼能看見,這詩行就會讓你生命重現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 我沒有莎士比亞的天份,寫出我們的喜怒哀樂,這款桌遊把神秘黑夫人曝光
    Hamlets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說出它的莎士比亞——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為了讓這次穿越解謎之旅更加順利,中文版《黑色奏鳴曲》還為各位玩家提供了一份中文版特典——遊戲背景書《莎士比亞的倫敦和十四行詩中的黑夫人》。書中詳細介紹了遊戲中提及的各種歷史人物,對地圖上註明的各處地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讓你從真實的歷史背景中更加了解近莎士比亞曾經生活的這個時代,也將幫你解答一些疑惑,比如地圖上的這些地點和莎士比亞有什麼關係?歷史上最著名的黑夫人候選者都有誰?
  • 翻譯辜正坤:一味鼓吹莎士比亞不是明智做法
    不過,尼爾·穆雷介紹說,在他的故鄉,莎士比亞正遭遇著尷尬的境地。「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語言都來自莎士比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莎士比亞似乎正在慢慢變成「熟悉的陌生人」。英國幾乎所有演傳統戲的劇團,每一季都會有莎士比亞作品上演,就連小學裡,也有許多劇團在上演莎士比亞戲劇。但是,孩子們並不能夠理解莎士比亞戲劇的動人之處,反而覺得它枯燥冗長。
  • 【為你讀詩】莎士比亞到底給你留下了什麼?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被譽為世界級文學大師,是傑出的戲劇家。家喻戶曉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便是他的作品。在國際上甚至有人專門研究莎士比亞並形成了一門學問即「莎學」。這樣一位偉大的大師,他給人們留下了什麼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