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2021-02-13 精讀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不再寫信。

 

回憶起高中、大學時和同學、朋友書信往來,寄信後就開始期待來信,收到回信會很興奮和開心,會慢慢地構思如何回信,回信之後就又開始期待。

 

等待時的煎熬越痛苦,收到信件時的快樂就會越強烈。

 

在這樣的循環中,在書信來往的時間流淌中,朋友之間的情誼卻在空間的阻隔下像發酵一樣越來越濃厚而深入。

 

現在,我們有QQ、有電子郵件、有微信……有各種現代的即時通訊手段,卻失去了書信帶給我們的種種感受:

 

失去了書寫的快樂,失去了與朋友更全面、更深入地交流,失去了時間上的不連續帶來的情感的發酵……

 

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撿起這種復古、落後的通訊方式,誰知道呢。

 

想起木心的那首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 馬 郵件 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這本書就是以書信的形式,記錄了從1949年11月18日到1969年4月11日,將近二十年間身處紐約的作者海蓮·漢芙,與位於倫敦的查令十字街84號舊書店之間的真實故事。

海蓮·漢芙住在紐約市的一棟老舊公寓裡。

 

在雜誌中看到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的廣告:專營舊書、絕版書。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這家書店寫信,列出幾本自己最想讀卻遍尋不著的書。

 

寄出的信得到了回音,她收到了回信,並且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書。

 

她這樣描述心中的喜悅:

 

「我捧著它,生怕汙損它那細緻的皮裝封面和米黃色的厚實內頁。我簡直不曉得一本書竟也能這麼迷人,光撫摸著就教人打心裡頭舒服。」

 

這種迷醉,相信每一位資深書蟲,都會感同身受吧。

 

以書為紐帶,或者說以對書的熱愛為紐帶,身在紐約、沒有固定收入,寄居在老舊公寓的海蓮和位於倫敦的舊書店的全體員工,通過書信往來,逐漸建立了對彼此的信任甚至依賴。

 

出於對舊書店員工的感激之情,同情他們因為戰後的經濟蕭條而遭受的限購(每個月每人分配一個雞蛋,每戶每周兩盎司肉),雖然自己的經濟狀況也很窘迫,善良的海蓮·漢芙還是通過海外代購公司為書店送去了聖誕禮物:

 

一條六磅重的火腿。

 

這樣的聖誕禮物對於書店的店員來說,不是久未見到,就是只能偶爾在黑市匆匆一瞥。

 

他們回信表達了對海蓮·漢芙小姐的慷慨的深切感激之情。

 

在此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海蓮·漢芙在各種各樣的節日裡為書店的朋友們郵去他們缺乏的食品,直到倫敦的食物供應逐漸豐富起來。

 

接受海蓮幫助的書店員工用各自的方式回報海蓮:

 

賽西莉主動寫信給海蓮,表達感激之情;

 

弗蘭克的妻子諾拉寄去了一條愛爾蘭手工編織的桌布;

 

書店全體員工在節日裡回贈給海蓮一直想要的一本非常精美的書——《伊莉莎白時期情詩選》……

 

買書賣書只是交易,長達十年的食物饋贈讓書店的每個店員及店員的家人都如此感謝和喜愛海蓮。

 

海蓮卻說:「你們賣這些好書給我,難道對我不是比我對你們還要慷慨?」

 

感恩他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和回報別人,這種情感的流動,也許是人生獲得幸福和意義的真諦。


慢慢地,買賣關係轉變成了朋友間的交往。

 

她要書,弗蘭克找書。

 

他為她說明找書的過程,她為他描述讀書時的喜悅。

 

她覺得大洋彼岸的書店離她更近,不願去幾條街道外的書店去尋書;

 

他為她尋尋覓覓,一本《項狄傳》居然找了三年多才找到,而《坎伯雷故事集》花了四年。

 

弗蘭克的信注重禮節,從稱謂到內容,端正、嚴謹,包容一切;

 

而海蓮的信則直率、幽默、多變,變換各種稱謂,分享她讀書的心情,她的工作,她的天氣,甚至她的嘮騷……

 

他們在信中闡述各自的文學觀點,評論某一部文學作品;也分享各自的生活狀況,互相支持與鼓勵。

 

海蓮感慨:「唉,這下子你該明白了吧,弗蘭克,這個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個了。」 

 

知己難覓, 海蓮跟弗蘭克就是這樣的知音。

 

精神上的了解和認同,交流和促進,也許是人一生最大的財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熱愛英國文學的海蓮一直期望有機會去英國看一看,但窘迫的經濟狀況限制了她的腳步。

 

海蓮的好友有機會去倫敦,去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探望,並寫信告知海蓮:

 

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徑放光芒。

 

海蓮只能無奈地寫道:「我不想讓你以為我是酸葡萄,不過我實在不明白,你究竟是何德何能?老天竟任由你飽覽遍逛『我的書店』?」

 

為了探訪英國文學的故鄉,海蓮努力工作,充滿憧憬:

 

如果繼續照著這樣的調薪幅度,到了六月,也許我就可以啟程赴英,自己去逛「我的書店」。

 

她也承認,隔著三千英裡的安全距離,寫了一堆沒大沒小的信,她大概只會悄悄溜進去又靜靜踱出來,而不敢告訴他們她是誰。

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海蓮,不斷因為一些突發狀況(看牙醫、公寓搬遷等),消耗了積蓄而推遲去倫敦的計劃。

直到某一天,書店的新職員寫信告知她,德爾先生已於十二月二十二日(1968年)去世了。

 

她只能無聲地流淚,滿懷深情地給去倫敦的朋友寫信說:

 

「賣這些好書給我的那個好心人已在幾個月前去世了,書店老闆馬克斯先生也已經不在人間。

 

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

 

作者海蓮並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作家,這本無心插柳的書信集,是她第一本暢銷的作品。

 

這本書的成功,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在信中自然流露的對書的熱愛激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總有一些書,會讓你欲罷不能,挑燈夜讀;

 

總有一些書,會讓你如老友重逢,閱讀中勾起回憶,帶著溫情;

 

還有一些舊書,不小心丟失,就如同失去了一件寶物,即使買一本相同的新書,也無法消除自己的遺憾……

 

因為這本書的存在,即使弗蘭克、海蓮早已離開這個世界,這份情誼依然在人們的心中長存。

 

因為這本書的存在,即使書店早已關門,今天去這個地方的人們,還能在牆上看到這樣的銘牌:

 

「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科恩書店的舊址,因為海蓮·漢夫的書而聞名天下。」

 

作者:C60,精讀讀友會會員。熱愛生命,熱愛讀書,對這個世界的好奇,驅動我去追求智慧。

↓每天學習一個新概念,加速成長

相關焦點

  • 緣分,始於《查令十字街84號》
    從陌生至漸生情愫《查令十字街84號》裡海蓮和書店老闆弗蘭克通信二十年分隔紐約與倫敦的他們不曾見一面卻能始終以靈魂相伴不同的是電影男女主角最終相遇於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而當年海蓮去到倫敦時 書店已人去樓空被現代社會拋棄的柏拉圖戀愛刻畫於電影裡我們似乎重新走進
  • 《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聖經,20句精選金句讓你愛上讀書
    文/秋暮《查令十字街84號》素來享有「愛書人的聖經」的美譽。本書以作者海蓮·漢芙,以及其家人與書店員工的書信集所組成。講述了以為窮困的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因難以忍受紐約昂貴且庸俗的新版書,而寫信給英國倫敦馬克思與科恩書店。由此展開了她與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與情緣。
  • 《查令十字街84號》:一部講述惺惺相惜的友情電影
    有一種感情就是叫錯過,那種悵然若失讓人有心疼,總以為感情的延續會始終在哪裡,但是當一切都沒有了,再次走在熟悉的街道,你才能夠知道,原來曾經的擁有是那麼的美好。《查令十字街84號》被譽為"愛書人的聖經",而根據書改編的電影,也是得到了很高的口碑,豆瓣評分8.6分。
  • 閱讀體驗|《84,Charing Cross Road》+《重返查令十字街十四號》
    經書店及家屬授權之後,海蓮整理了與書店多年通信聯絡的書信,出版了令其名聲大噪的《查令十字街84號》,在剛剛動完手術後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倫敦。「希爾頓酒店有好幾個餐廳,他帶我進了最大的一個,裡面坐滿油頭粉面的時髦男士和穿戴嬌豔的女賓,沒有一個像凱尼爾沃斯酒店裡的人那樣寒酸邋遢。這裡的草莓碩大,奶油濃稠,麵包卷是熱的,黃油是冷的,雞肝的烹飪堪稱完美無暇。」喝下幾倍馬提尼以疏通鼻竇。「他們把我帶到斯塔福德,這是一家歷史相當久遠、環境溫馨宜人的飯店,酷似普拉扎飯店。
  • 有聲|曾湉朗誦木心: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曾湉-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03:06來自聲境界從 前 慢作者|木心 朗誦|曾湉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音樂:Missa for paris 羅威音頻來源:遇言作者
  • 《查令十字街84號》
    很好看吧那時候日子很慢,書信都要半個月才能從曼哈頓寄到倫敦。在這樣一個節奏很快的時代,難以想像一個人發了消息,要隔半個月才能收到回信,不得把人急死。我嚮往那種慢節奏的生活,短短的書信,大大的情誼。每一篇書信都不長,我看的中文版一篇也就200多字。從書信裡,能夠看出海蓮的幽默,弗蘭克的紳士風度,他們之間越來越深的友情。
  • 《從前慢》,那時的我們,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慢》這首歌曲,大家都聽過,這首歌曲已經被很多人都唱過。在央視羊年春晚的舞臺上,劉歡緩緩舉起麥克風,在郎朗的鋼琴和呂思清的小提琴伴奏下,一曲舒緩動人的《從前慢》流瀉而出:「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慢》是劉胡軼根據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木心先生創作詩歌進行改編的歌曲,以悠靜樸實的復古情懷和「慢節奏」,瞬間擊中了眾多觀眾的心,被稱為春晚舞臺「最溫暖、最走心的歌曲」。
  •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車馬很慢郵遞很慢慢到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你需要翻三座山,跨五條河,走十裡路找到她,和她說一句:「我想你了。」這就是父母年代的愛情,也是現在的我所羨慕的愛情。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外出務工,就剩母親在家帶我和弟弟,然後整個小鎮都很窮,沒有電話,和外出的人全都是通過書信進行溝通。還記得母親以前她都是和父親一個月通一次書信,每個月只要我在家叫爸爸了,那麼第二天去郵局就能夠受到父親寄回來的信。在我的記憶中,很模糊的還有我母親帶著我去找信的場景,到了一個專門收發信的地方,看著一摞一摞的信,工作人員問你的姓名,然後在這一摞一摞的裡面去翻找你的名字。
  • 《查令十字路84號》 帶你去倫敦街頭的書店邂逅一段書緣
    84號》開始。 <劇照-圖片來自網絡>而在現實中,《查令十字路84號》的故事,源自作者海蓮·漢芙(Helene Hanff)和倫敦查令十字街上一家獨立書店老闆弗蘭克·鐸爾(Frank Doel)一段長達20年的通信之旅
  • 木心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他最出名的一首詩詩歌《從前慢》《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
  • 從前慢,一生只愛一個人
    外婆當時的眼神,哪裡是一個老人,明明就是一個剛剛戀愛略帶羞澀的小姑娘啊!外公從醫院出來,急急忙忙要去買,我問他知道在哪兒買,買什麼餡兒嗎?他說:「一輩子了,不用問。」外公一句輕描淡寫的「一輩子了」,是他們用行動踐行一生的承諾,是他們用陪伴對愛的見證。這句看似輕鬆的「一輩子」,是幾十年無懼風雨的堅守和忠貞。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這本「愛情聖經」告訴你,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是風靡全球的《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火熱到什麼程度呢?它一經發售立刻被翻譯成十種語言,書中的故事也被人們換以影視、廣播等多種方式流傳。查令十字街84號這個地址,更是成為了文藝青年們必到的一處朝聖之地。自1949年至1969年,優雅的英國紳士弗蘭克與率真可愛的美國小姐海蓮互相通信整整二十年,但直到弗蘭克去世,兩人都未曾謀面。
  • 木心: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 前 慢》文/木心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窗外,彌望桑地,樹矮幹粗,分支處虯結成團,承著肥肥的白雪——浙江的養蠶業還是興旺不衰。到站,一下車便貪婪地東張西望。在習慣的概念中,「故鄉」,就是「最熟識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對的,方言,沒變,此外,一無是處。
  • 書信交往背後的英倫故事|雪櫻天使讀書會第十期赴約查令十字街
    雪櫻天使公益讀書會,通過閱讀經典,感悟生活,為天橋區廣大殘疾人兄弟姐妹搭建一個集閱讀分享、心理諮詢、寫作訓練、名師講堂等為一體的文化助殘公益平臺,以閱讀提升自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最是閱讀暖人心,最是書香沁心房。
  • 現代人很流行一句話:從前的車馬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代社會有一句話很多人都喜歡掛在嘴邊:從前的車馬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很多人都把這個當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愛情模樣,卻對古時候男人可以納妾,女人毫無社會地位的事實熟視無睹,因為我們只想看到美好的,現實生活已經如果糟心了,不願意接受的那就當作不存在吧。
  • 從前的日色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從前,日色是慢的,人心是靜的。遇見一個心儀的人,會在心底久久愛慕著,夜夜輾轉難眠,便將諸多情愫傾注於筆端,寫成一首詩或一闕詞。那時,月滿西樓,人倚軒窗,悄然打開詩箋、詞箋,眼底全是情思脈脈,字句間皆是抵死纏綿。
  • 從前的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你懷念嗎?
    這樣美好的畫面,光是在腦海中想一遍就讓人覺得幸福,大概每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都會憧憬能有一段美好的未來,但是能夠持續保持這種狀態的人能有多少呢,我看過一個老人的採訪,他們六十年不離不棄感情如初,有人問他怎麼做到的,他說以前人們的東西壞了,都會想著怎麼修好它,現在人們的東西壞了都會想著換個新的。
  • 劉胡軼演唱《從前慢》這首歌,一生只愛一人,令人感觸頗深!
    劉胡軼演唱《從前慢》這首歌,一生只愛一人,令人感觸頗深!《從前慢》這首歌,它是劉胡軼根據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木心先生創作詩歌進行改編歌曲,算是自學成才。就像他改編木心先生《從前慢》也是在沒有破壞它原來美好基礎上進行,站在聽眾角度來思考,正是因為這樣,這首歌才能夠走進更多人心裡!其實小編剛開始聽到這句歌詞就感覺特別好:「就只看了你一眼,就已確定了永遠,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哈哈,說到這裡會不會有人想拿根棍子來打小編呢?
  • 薦書|這本書很多人都聽說過!陽江讀書達人藤子誠意推薦
    一間書店和一本書藤 子「查令十字街84號」原是倫敦一家古舊書店的店址,後來成了一位美國作家一本書的書名。《查令十字街84號》。《查令十字街84號》藏書票。我手上這個版本的《查令十字街84號》目錄前一頁貼了一張藏書票,藏書票的上面是一幅黑白的工筆畫——一個盛裝打扮的女子坐在林中閱讀,下面是一段出自書中的英文: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