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之前,河北省黃驊港還是苦海鹽邊的鹽鹼灘;今天,黃驊港已躍居成為生態智慧能源大港。
廠房綠植環繞,堆場一塵不染,筒倉清潔高效,生態水系統有序運行……如今的黃驊港,儼然是一座海上花園。
多年來,黃驊港務公司積極踐行「建設綠色港口、共享碧海藍天」的環保理念,在扮靚港口「面子」的同時,紮實做好水系統管道、煤汙處理、粉塵處理等「裡子」工程,為環境治理注入新動能。
變廢為寶降成本
煤汙治理,一直是限制煤港發展的「攔路虎」。煤汙水排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尤其到了汛期,露天堆放的煤炭遇到暴雨、颱風等惡劣天氣時,部分含煤汙水會漫出排入大海造成汙染,同時,雨水排放不及時,又極易造成堆場內澇而影響生產。
公司為進一步強化煤汙源頭治理,陸續建設二期、三期、四期煤汙水處理站,主要將港區產生的含煤汙水進行分區、分級收集,經過混凝處理工藝,將含煤汙水進行淨化後直接回用於生產。
「各水系通過閥門聯通並自由調用,解決了煤炭在裝卸、儲存過程及惡劣天氣產生廢水汙染的難題。現在,我們利用智慧管控實現了遠程調水,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現場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通過分級分層處理的方式,將港區煤汙水進行最大程度的回用,煤汙處理站由之前的日處理2000方提升到6600方,不僅實現了含煤汙水的『零排放』和『零汙染』,還為港區灑水除塵提供了充足水源,一舉兩得。」公司水調度員李冬自豪地說。
黃驊港務公司堅決做到不讓含煤汙水「漏網」,也不放過來港船舶的壓載淡水。
據統計,該公司2019年實現壓艙水、煤汙水、雨水回收利用共計約315萬方,節約用水成本1565萬元。今年,黃驊港幾乎實現了港區生產用水的自給自足,從市政管網生產購水量只佔生產總用水量的9.6%,達到綠色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正是得益於煤汙深度治理的「裡子」工程、周密的調水用水計劃,才能激發出煤汙水處理站的核心效能,為公司環境管控增加綠色「籌碼」。
提質增效破「瓶頸」
提質增效是實現粉塵治理的最強「法寶」。「以前,粉塵處理車間產量低、工藝落後,收集的煤塵、煤泥在堆場堆放,遇到大風惡劣天氣又會造成二次汙染。現在對所有的煤塵、煤泥做到了應收盡收,製成煤餅後,確保不起塵、不粘結,制餅量由日均3至5噸上升到最高日產量達70噸,在保證煤炭運輸全流程環境可控的同時,每年可為集團節約貨損15000噸,為公司增加經濟收益285萬元。」公司生產服務中心生態環境科科長孫立偉介紹道。
黃驊港務公司進一步強化對環境監測、生產設備、環保工藝的技術革新,對進料振動篩、卸料除塵、壓濾設備等加強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除塵效率。同時,在之前只能進吸塵車的基礎上,增加煤泥、漏鬥等多路進料源,全面提升制餅能力。
「剛到粉塵處理車間工作時,一天的制餅量最多也就三五噸,一個月拿不到2000元的死工資。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職工的積極性都普遍不高。自從實施了1%專項獎勵及二次績效分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明顯增強,因為幹得多就掙得多!」勤裕公司煤汙治理班的班長王永安笑著說。
正是在粉塵處理工藝、技術革新上下深功夫、苦功夫,黃驊港務公司粉塵處理才能突破「瓶頸」,煤港粉塵才無處遁形。
平衡用水解難題
互聯互通解決用水供需平衡是關鍵。黃驊港務公司在實現含煤汙水對外「零排放」目標後,緊密結合港區實際,建立了以生態保護和自給自足為目的生態水循環系統。
自2016年起,黃驊港務公司以港區閒置場地資源為基礎,規劃實施了以「兩湖」「兩溼地」為主體,水域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生態水系統。今年又自主規劃實施了西溼地項目改造,為溼地互聯互通、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港區微氣候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前是一下雨就害怕,害怕水源調度不合理產生內澇,影響生產。現在是盼著多下點雨,因為一下雨我們就可以把水源進行最大程度回收利用,節約公司的用水成本,這不是就是為公司增加效益了嗎!」水調度員張寶亮說。
黃驊港務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溼地作為雨水調蓄和淨化的緩衝空間,不但可以解決雨季時期綠化和生產用水都大量減少,但是進水量卻遠遠大於生產用水量,雨水無法利用的矛盾。也可以有效根除因港內排海口封堵,雨汙水無處排放,港內出現積水內澇現象的難題。
正是水資源利用的統籌兼顧、互聯互通,黃驊港務公司生態水系的「裡子」工程才得以高效運行,有效解決了公司春秋季供用水不平衡等問題,實現了由表及裡的升華。
智慧管控上水平
智慧決策是清潔生產的重要保障。黃驊港務公司為解決煤炭港口堆場揚塵汙染和含煤汙水排海兩大環境問題建立生態環境管控中心,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將港區水資源調度、環境在線監測等功能融為一體,成為對外展示環保工藝成果的窗口。
「我們在實現環境實時監控的同時,更加強化環境的事後管控。通過每日環境監測分析,具體統計哪些煤種容易起塵超標,對於當日重點的超標點位,結合當班生產作業的流程、風向風速、溫度、溼度、煤種情況形成反饋報告至生產部門,為生產部門的清潔生產提供決策預判,主動將流量控制、底層灑水、幹霧除塵等措施提前謀劃,做到主動環保。」生態環境管控中心值班員劉永青介紹說。
黃驊港務公司在月度評價中,以生活區的清潔對照點均值為標準,將運行班組每天對環境汙染的貢獻值進行測算,形成排名,納入激勵考評機制中,真正將環境管控細化到每個班組和個人身上。為生產部門的清潔生產提供環境管控的數據支撐,助力安全綠色環保穩步提升。
從黑煤港到花園式港口,黃驊港走出了一條綠色環保發展的嬗變之路。「三季有花、四季透綠、港在海中、人在園中」的優美畫卷在這裡成為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