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份文學雜誌是如何誕生的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深圳第一份文學雜誌誕生記

  1982年,《特區文學》正式面世。

  「《特區文學》是上世紀80年代和深圳特區同生同在的文學符號,用文學的形式告訴人們『深圳和深圳人』,這是當年它對深圳的意義,也是我們對它的感情。」今年60多歲的深圳作家張黎明自退休後一直住在惠州一個水庫邊,每天打理瓜果蔬菜,過起清靜的「山居生活」。近日,張黎明接受記者專訪,對於30多年前參與創辦深圳經濟特區第一份文學雜誌的往事,她回憶起來仿若昨天發生的一樣。

  1982年春,《特區文學》正式面世,這是深圳經濟特區第一份正式出版發行的大型文學雜誌。張黎明參與雜誌的創刊工作,並當了幾年的編輯,她形容這段初創的歲月是人生「永遠的財富」。

  要辦一份特區的文學雜誌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只有鮮為人知的文學雜誌《深圳文藝》。特區成立後,張黎明記得,大約1982年,時任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李偉彥對她說,一定要辦一份特區的文學雜誌,問她是否願意去當開荒牛。張黎明立即說好,「辦雜誌就辦雜誌,當開荒牛就當開荒牛。」自1979年中回到家鄉深圳後,張黎明已經習慣了這樣那樣的第一次,「開荒」的嘗試對她來說已屬家常便飯。「當時我在深圳特區報,離開初見規模的特區報去開『特區文學』的荒地,不過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和平常。」

  《特區文學》的創刊籌備工作由當時掛職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韋丘負責,他住在深圳市文聯,而那時的文聯在舊城區邊上的市文化局內一間不到4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辦公。「說去《特區文學》開荒一點不假,《特區文學》比深圳特區報更一無所有,沒有辦公室不說,沒有編輯沒有發行。」張黎明說,她去韋丘的住處也算是編輯部「報到」,見到韋丘借住在當時文化局二樓的一個小房間,其實他的辦公室和住處就用文聯的幾個高柜子隔開。「七八平方米那樣小,胖一點的人都不能轉身。」

  除了張黎明,書法家何玉生也加入了創刊團隊。韋丘領著他們上上下下跑,從組稿編稿排版到發行,他都親歷親為,一點也不含糊。一發現好文章就高興得不得了,不但改稿,還寫信給作者。「我們有時也在廣州文德路廣東省作協韋丘的家中『辦公』,那是特區文學的廣州『聯絡站』,從聯繫作者到校對,從他家的客廳到臥室,處處可見特區文學的『辦公』痕跡,為了深圳特區第一份文學雜誌,他貢獻了自己的家。」

  1984年達到近17萬發行量

  在張黎明的眼中,韋丘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嚴厲的主編。他對稿件處理比誰都嚴格,所有來稿不但要登記還要給作者覆信,第一次說來稿收到了,採用不採用都要第二次覆信,或退稿或告知哪期刊登,第三次寄出樣書,一本書和一篇剪下的刊發稿。有時候大家太忙,他甚至自己親自動手給作者寫信,他說這是對作者的負責。

  一本雜誌三個人,組稿審稿排版看大樣,還要聯繫印刷廠,找紙張,那時候的紙張奇缺。對於這段經歷,韋丘生前也曾經撰文回憶介紹道,當年的深圳特區,只有一家外資興辦的彩印廠,印彩色封面沒有問題,可是能印內文的印刷廠卻是一間也沒有。只好到廣州去印。那時還沒有電腦排版,是由排字車間的工人把一個一個鉛字排出條樣,然後由編輯把條樣剪剪貼貼,拼成大樣交回印刷廠拼版。那時只有韋丘一個人會幹這種活,然後又是校對——一校、二校、三校直到終校,他一個人是怎麼也幹不了的,只好動員老伴、兒女來幫忙。韋丘寫道:「創刊號終於面世了,反映還不錯。當然,用現在的要求來看,自然是蹩腳得很。可是讀者絕不會知道,那是我們全家人關著門幹了將近10天才搞出清樣籤字付印的。」

  可喜的是,《特區文學》自1982年問世後,發行量也直線上升,在1984年達到近17萬的發行量,並由季刊改為一直發行至今的雙月刊。

  通過作品讓讀者了解經濟特區

  《特區文學》創刊之時,韋丘就為雜誌的定位提出「必須通過作品來使讀者了解經濟特區」。萬事開頭難,但在深圳市的有關領導和宣傳部大力支持和鼓勵,又有「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的政策做後盾,更得到本地、內地和港澳地區以及海外的華文作家和作者的踴躍來稿,給予整個編輯部很大的信心。

  《特區文學》還多次舉辦全國性的文學活動,全國各地來參加活動的作家一撥一撥,像王蒙、北島、程乃珊、趙麗宏、周梅森等都來過。

  後來,《特區文學》編輯部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通心嶺10棟某單元;又增加了劉起裕和林小丁兩個人,他們起初沒有地方住,條件不怎麼好,可大家幹起活很賣命。「編輯部一出書,要從廣州拉書回來,我們人手不夠,文聯總動員,幾乎可以看見的人都來幫忙,你別以為有多少人,深圳市文聯常務副主席湯洪泰親自帶隊,搞音樂和舞蹈的洪流、顧小玲,還有辦公室的,連書帶人一輛麵包車裝下全文聯。」張黎明介紹說,編輯部有個自封雅號:快樂編輯部。那時候已經有了四五個人,大家從來沒有為小事鬧過矛盾,編輯部充滿笑聲。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第一份也是唯一公開發行的純文學雜誌,《特區文學》至今已走過38年的歲月。談起它創辦的意義,張黎明不無感慨地說:「《特區文學》無愧是當年深圳靈魂的一張名片。它立足本土,深受深圳人的喜愛。」(記者 魏沛娜)

(責編:劉淞菱、陳育柱)

相關焦點

  • 那些美貌又有趣的文學雜誌
    一本書的出版周期相對比較長,而一些較新的或是先鋒的作品,往往會第一時間在文學雜誌上出現。雖然大家都高喊著紙書已死,但是這些頗有資歷的主流雜誌或是小眾而精品的雜誌卻辦得越來越好。這期推送,想要跟大家介紹10本英語文學雜誌。他們都非常的好看——設計、封面還有內容都給人驚喜。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這其中有個最直觀的矛盾:從雜誌的角度,花了稿費,買了作者的稿子,就希望獨家刊發;從作者的角度,多投給幾家雜誌,萬一能在好幾個地方發,自己能多收好幾份稿費也是蠻好的。這個矛盾就造成了作者和雜誌社的根本分歧:雜誌社認為,「一稿多投」是騙子行為,十惡不赦,必須嚴厲打擊;作者認為,我就靠寫作養家餬口呢,辛辛苦苦寫出一部稿子,每家稿費都那麼少,多投幾個地方多掙幾份稿費也沒什麼吧,又不是抄襲……從公理上來說,雜誌社有天然的道德正確性。
  • 明代後期誕生的文學流派「公安派」,反對抄襲,遠見卓識令人嘆服
    原題:《「公安三袁」中的袁中道與全椒的緣分 | 秦德著》在明代後期,文壇沉寂之際,突兀誕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給文壇帶來一股強勁的衝擊———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許多有遠見卓識的文人學者,都曾不滿「七子派」的文學主張和做法,但反對力度不夠。正當後「七子」首領王(世貞)、李(攀龍)之學盛行,袁氏兄弟獨非之。由「三袁」兄弟發起,在北京崇國寺組織「蒲桃社」,繼續進行反覆古運動。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反對抄襲,主張通變。他們猛烈抨擊前後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的傾向,主張文學應隨時代而發展變化,應衝破一切束縛文學創作的藩籬。
  • 關於印發第十一屆「深圳校園十佳文學少年」(中學組)評比活動方案...
    該活動秉承匠心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健康寫作,有效激發了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發掘出大批少年文學新秀,《深圳青少年報》為「十佳」開闢專欄幫助文學少年成長、成才,推動了校園文學社團以陽光寫作、生態閱讀和創意文學為旗幟的探索創新,為全市校園文學的蓬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10份值得訂閱的中英文少兒雜誌
    為了滿足大家的不同需求,在每個年齡段(幼兒、小學生、中學生)我都特別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兩本中文雜誌和一本英文雜誌,關於如何訂閱、使用這些雜誌,在文章最後會有詳細說明。並且它是國內第一本‍‍發行海外的幼兒期刊。一個月出兩期,智力版以原創的繪本故事、兒歌為主,繪本版則每次都會有一本引進版的高質量圖畫書。和一般雜誌相比,這是讓你一本都不捨得扔掉的兒童雜誌,它也許算是國內做的最好的兒童雜誌(低幼文學類)。‍2、小牛頓
  • 中國近代第一份旅行雜誌影印出版,民國時期怎麼寫旅行攻略
    《旅行雜誌1927-1954》(影印本)10月19日,《旅行雜誌1927-1954》(影印本)首發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辦。《旅行雜誌》是我國近代第一份旅遊期刊,也是當時辦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刊物之一。今年8月,上海書店出版社依據上海圖書館館藏全套珍本原刊,首次影印出版《旅行雜誌》。
  • 盤點巴菲特貝佐斯等億萬富翁的第一份工作,白手起家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10位著名的億萬富翁是如何拿到自己第一份薪水,以及他們是成為億萬富翁的過程: 1.據《紐約客》雜誌採訪該公司總裁戴夫 沃特施時的報導,格芬學在那裡會了用蒸汽打開郵件,並閱讀倒放在桌子上的備忘錄,這讓他明白了如何讓自己對公司更有價值。後來,他又創辦了Asylum Records、Geffen Records和夢工廠。 2.
  • 文學雜誌《收穫》60年代為何兩度停刊?
    核心內容:《收穫》曾經兩度停刊,都發生在六零年代,第一次是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不久後,雜誌復刊,辦了幾年,再停刊。鳳凰衛視10月25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何亮亮:上世紀八十年代,純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中,《當代》雜誌被稱為是正旦,它刊登的作品獲矛盾文學獎最多,而在「四大名旦」之中,資格最老的當屬是「老旦」《收穫》,如今提起《收穫》,大家都會想起大作家巴金,其實,這本雜誌是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共同創辦的,它是1949年中國第一本大型的文學雙月刊
  • 收到600多份簡歷 深圳技術大學幼兒園首批成員誕生
    2020年5月24日,深圳技術大學幼兒園 SZT UK面向全國發出了招聘公告。截止到8月,共收到600+份簡歷。在經過簡歷初選——電話面試——現場面試——對話園長至少四輪的選擇中,SZTUK第一批成員誕生。成為SZTUK一員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關鍵詞1 |內求 深圳技術大學幼兒園希望SZTUK每一位成員都有內求的精神。一個教師如果是一個能夠向內求的人,TA就有了向上生長的原動力。
  • 美國美術雜誌第一刊《藝術家雜誌》將再發深圳雙年展作品
    美國著名《藝術家雜誌》2016年6月期以8個頁碼大幅發表9張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作品和主編莫琳女士對9位人物畫家的訪談,該雜誌2017年第1-2
  • 現在,用耳朵也可以收聽文學雜誌了?
    我們的大腦每天被大量無用且過剩的碎片化信息填塞,「文學」這種內省式的閱讀方式卻逐漸被我們從現代生活驅逐,成為越來越邊緣的存在。但「文學」也許並沒有那麼脆弱,它可以換一種方式重新進入你的生活,比如,用耳朵聽。為了讓大家能夠在通勤路上、做家務時、睡前用耳朵聽到文學,中信出版·大方特別推出一檔文學主題播客,一份可以用耳朵收聽的聲音文學雜誌——「跳島FM」。
  • 【少年文學雜誌《十月少年文學》】適合8歲-15歲,國內重量級少年雜誌,提高閱讀量和寫作水平,給孩子真正的文學滋養!
    熱愛文學的同學,大概都知道著名大刊《十月》雜誌,《十月少年文學》正是它的少年版。給孩子從文學與藝術的雙重營養套餐,學業之餘,孩子依然保有受益一生的審美力和藝術細胞。曾在給朋友推薦這本雜誌的時候,朋友問我這本雜誌是不是有問題,怎麼「書脊」都沒有?也太粗糙了吧。
  • 2018-4《十月》•世界文學期刊概覽|秦嵐:與鳥飛翔——回望鈴木三重吉與日本兒童文學雜誌《赤鳥》
    「鈴子緣起說」 一個不喜歡小孩子的人,如何忽然間轉變性情,為孩子辦起雜誌來了呢?最為通行的說法是1916年6月女兒鈴子誕生,這讓三重吉開始關心少兒讀物。他發現孩子的書非常粗劣,無論內容還是裝幀,都令他不能容忍,便欲親自動筆給孩子寫故事。對此三重吉自己曾不止一次做過交代。
  • 回憶殺裡的疼痛文學雜誌,已經撕成這樣了?
    還有一些同人文什麼的 在那個晉江紅袖都還沒有上線的年代,眾多青春文學雜誌中,除了我們之前寫過的《最小說》,《花火》基本上也是人手一本——有網友說,這本雜誌承包了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今天,E姐就來和大家講講這些青春文學雜誌背後的精(si)彩(X)故事。
  • 深圳國貿大廈:「深圳速度」從這裡誕生
    深圳國貿大廈便是如此,她的誕生,創下了中國的數個第一:我國最早實行招標的建築工程,在國內率先大面積運用滑模施工,以及抒寫「改革開放神話」——「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義大利學者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新中國六十年的歲月中,抽離出深圳國貿大廈這一「標本」,我們可再次回味「深圳速度」的歷史意義。速度意味著效率,效率背後則是創新。
  • 從《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年,看文學刊物的繁榮與未來
    獲獎作家遲子建現場發言頒獎現場,一場有關《江南》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的研討會召開,全國各大文學刊物編輯、作家和學者齊聚,共議文學雜誌的當下與未來。在《江南》雜誌40歲生日之際,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發來賀詞,肯定《江南》四十年為讀者留下了美好回憶,祝願《江南》在這蓬勃如春的大時代,前路似錦,風光無限。
  • 明治時期,日本國內的雜誌,為何都是報社發行的?
    諸如評論、政論雜誌的出現,宗教雜誌的發展,學術、醫學雜誌的增加,漢詩、漢文等文學雜誌的誕生,都說明了這種傾向。該雜誌是綜合性雜誌的先驅,它對政治、經濟、社會、思想問題進行廣泛的評論。每月平均出3200多份,最初一年總計售出106000(十萬零六千)多份,可以認為是有相當影響的。然而,明治八年六月公布《新聞紙條例》以後,因規定了讒謗律,言論自由受到限制,於明治八年十一月,經多數人決議,停止出版,共出四十三期。
  • 文學雜誌成斂財工具,讓文化人寒心!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7月2日電(記者蔣芳) 近日,文學雜誌《大家》被曝出「野雞刊」斂財,通過收取版面費,每年為雜誌社斂財近2000萬元。 大家很關注《大家》,原因是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浮躁社會中純文學的被商業化、被汙染。只不過,籠罩著高端光環的《大家》竟然也放下身段開起了「養雞場」,更令人扼腕。
  • 不止西西弗 深圳購物中心還有這些特色書店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閱讀指數為68.87,其中在城市閱讀指數排行榜,深圳排名第一,閱讀指數為84.39。   顯然,閱讀已經成為深圳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印記,與此同時,深圳市在圖書館公共設施建設也不遺餘力。據悉,深圳全市擁有公共圖書館638個,書城書吧173家,每年開展閱讀活動近2萬場。
  • 8份可在線閱讀的大牌兒童雜誌,全部免費!
    好的雜誌,內容權威、圖片精緻,讓孩子隨時跟蹤世界上的新鮮事兒。所以今天,檁子做功課,想給大傢伙兒找點在線雜誌看看。國內高質量的兒童在線雜誌沒找到,但很多國外的大牌兒童雜誌還真的有在線版,免費,每期更新,省錢又省力。不過,是英文的,讀起來會有挑戰。沒辦法,咱們大人孩子還是要多努力學點英文,不然世界上的好東西就不容易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