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2020-12-22 騰訊網

北大教授錢理群曾說過: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事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秦國的丞相李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從上蔡郡一個小吏,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丞相之位,可謂是處心積慮,機關算盡,不擇手段。

李斯曾觀廁所中的老鼠吃大便,見到人就逃跑,而糧倉中的老鼠飽食終日,養得肥肥胖胖,見到人卻毫不驚慌。李斯從中悟出了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人要處在有利位置,學做糧倉中的老鼠,莫做廁所中的老鼠。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是荀子的高徒,論學歷,堪比現在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他對第一份工作並不滿意,僅僅只是上蔡郡的小吏,他決定要找一個更大的舞臺,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

於是,胸懷大志的李斯來到了秦國,投靠到秦國丞相呂不韋名下打工。呂不韋雖然位極人臣,權勢如日中天,李斯卻看不起他,因為他只是一名初中生,靠投機上位。

李斯蟄伏了一段時間,終於等到了呂不韋翻船的時候。呂不韋因功高震主,畏罪自殺了。看到自己的老闆覆滅了,李斯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大秦的舞臺,該由學歷更高的李斯同學來導演。

為了升官,李斯決不錯過任何一次面見秦王的機會,每次,他都賣力地表演。不得不說,李斯同學真的有實力,他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賞識,當了長史,成了嬴政身邊的助理。

秦國的安全部門逮捕了一名鄭國來的間諜,秦國的大臣們建議秦王驅趕各國來秦的人才,李斯也在被驅趕之列。

李斯的確了不起,善於轉危為安,他最擅長的本領就是寫文章,於是,他寫了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諫逐客書》。秦始皇看了後龍顏大悅,取消了逐客令。

從此,李斯的仕途開始走上了上升的通道,從長史提拔到了廷尉的位置。他的最終目標就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宰相。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將不擇手段。

李斯有一個同門師兄韓非,二人都是荀子的學生,按史書記載,韓非的學問應該在李斯之上,《說難》、《孤憤》等文章都是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千古名篇。

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卻在韓國得不到重用,受到排擠。韓非滿腹才華無法施展,但他在秦國卻有一位粉絲,那人就是嬴政。

嬴政欲一睹偶像風採,派兵攻打韓國,只為得到韓非。搞這麼大陣仗,就為了要一個人,韓國國君屈服了,就把韓非送給了秦國。

按常理來說,韓非的到來,李斯應該熱烈歡迎才對,他們既是同門師兄弟,又同是才華橫溢的天才,一起輔佐秦王建功立業,豈不美哉。

可是,李斯不這麼想,韓非的才學在他之上,若韓非得到秦王重用,他豈不是要靠邊站?韓非成了他仕途前進中的絆腳石,必須堅決除掉。

於是李斯拉上朝中同僚姚賈向秦王上書,詆毀韓非,說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心向韓國,留下來將是一個隱患。秦王聽了李斯的建議,將韓非投進監獄。

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

韓非本指望他的李斯出面來救他,哪知等來的卻是老同學送來的毒藥,韓非到死也未想明白,一個人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竟幹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

在隨後的二十年裡,李斯一直苦心經營仕途,在他的內心,沒有同門之誼,也沒有同僚之情,更沒有是非對錯,他的心裡盤算的只有利益。在嬴政被尊為皇帝之後,李斯順利地成為了大秦帝國的丞相,實現了他的人生終極理想。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歸途中,車行至平原津,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際,下了一道遺詔,傳旨公子扶蘇回鹹陽奔喪並繼承皇位。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

本來,秦始皇臨死前已將自己的身後事安排妥當,李斯作為丞相只需主持大局,遵先皇旨意辦事即可。

可是他內心又開始盤算了,若公子扶蘇被立為皇帝,那蒙恬必然被立為丞相,自己只得靠邊站,甚至會告老還鄉,這種賠本買賣他堅決不幹。

當李斯面對比他更沒有底線的小人趙高時,趙高用他的那套歪理邪說輕易說服了他,他們決定篡改詔書,改立胡亥為太子,賜公子扶蘇、蒙恬死。

不得不說,趙高的那套說辭十分邪惡,內心稍持正義和良知的人都會斷然拒絕,可是李斯也不是什麼好人,他的那點小心事早被趙高看穿,這為他後來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胡亥被立為二世皇帝後,大秦的真正操盤手變成了趙高,李斯雖貴為丞相,實際權力已被趙高架空。當趙高與胡亥將要賜死蒙氏兄弟時,子嬰勇敢地站了出來反對。

此時,最應該站出來支持子嬰的人應該是李斯,因為此時趙高已成了李斯最大的敵人。既然蒙氏兄弟也是趙高的敵人,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應該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拉蒙氏兄弟一把,以牽制趙高。

當胡亥向李斯投來詢問的目光時,李斯卻沉默了。或許他真的是畏懼趙高的權勢,或許他仍然認為蒙氏兄弟是他的敵人,應罪該萬死?

李斯最後的正義感和勇氣也丟失了。胡亥見丞相李斯默認,就下達了處死蒙恬、蒙毅兄弟的聖旨。可能,李斯那時候真沒有想起有唇亡齒寒這個詞吧。

當陳勝、吳廣起義,各地諸侯紛紛響應,天下大亂。作為丞相的李斯,他不僅沒有緩解秦國的國內矛盾,積極平定各地的暴亂,反而給二世皇帝上了一道奇怪的奏摺,要求對老百姓嚴刑峻法,加強橫徵暴斂。

可能,那時的李斯已預感到危險的來臨,他揣摩著二世皇帝昏庸的心理,以求媚於胡亥,並以此脫禍。李斯為了個人的那點私利,寧願置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實在為人所不齒。

公元前207年,趙高誣陷李斯謀反,被腰斬於鹹陽,臨死前牽著中子的手說道:「我還想跟你一起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那兒打野兔,還可以實現嗎?」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惜一切都晚了。當他毒死韓非,殺死公子扶蘇、蒙氏兄弟時,他想過有今天嗎?他為個人的榮華富貴而置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時,想過有今天嗎?蒼天有眼,惡人自有天收。

當初李斯辭別自己的老師荀子時,曾表達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一個人有自己的私利並沒有錯,這是人性的體現。然而,人必須有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做人要有底線,人不能為了追求個人私利而不擇手段,置他人利益甚至國家的前途而不顧。

李斯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從一介布衣到封侯拜相,也不過幾十年時間,在他一生中,他一直在算計,從不願吃虧,最後卻被小人趙高所算計,落了一個「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而夷三族」的可悲下場,結局令人唏噓!

文章參考資料:《史記·李斯列傳》

相關焦點

  • 秦二世篡位離不開李斯幫助,事後被夷滅三族,為何沒人幫他?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大致意思就是我現在想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從上蔡東門出去,追逐兔子,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斯臨終之前的感悟,絕對會讓人傷感,上蔡是李斯的故鄉,回首多年前,李斯還在哪裡生活,或許兒子剛剛八九歲,家裡養了一隻黃狗,他們於是經常出城去打獵,追逐兔子。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
  • 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李斯的確成功了李斯先是成為呂不韋的門客,受到呂不韋的重用,這樣給他接近秦始皇的機會。按正常道理是李斯應該感激呂不韋,起碼有提拔之恩。李斯感恩嗎?反正呂不韋倒了,李斯卻一點也不受影響,反而還會升遷。有些人說因為他忠於秦始皇。真的嗎?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六朝滅亡後,李斯又建議嬴政稱帝,並主張廢封、建郡,焚詩禁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奇功。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終並非善終,而是落得一個被腰斬,三族滅亡的悲慘命運。那李斯到底因何遭受如此殘忍的待遇呢?
  • 李斯的悲劇人生,問題出在哪裡?
    李斯榮辱鮮明、跌宕起伏的人生,自古以來一直倍受後世的關注。人們在問:李斯的人生為什麼會以悲劇收場?李斯在秦國的40年裡,為秦滅六國出謀劃策,為鞏固秦王朝統治立法建制,真可謂功勳卓著。然,就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卻慘遭腰斬於市,夷三族的悲慘下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悲劇。
  •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為何他最後會被夷三族呢?
    事實上關於潘安的故事,確實是值得我們研究細品一番的,這樣一個風華絕代的美男子,最後卻結局悲慘,直接被夷三族,其中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仔細研究一番!潘安有多美?潘安,原名叫潘嶽,字安仁,但是因為自己人生出了一些事情,所以後人將他字中的仁字去了,就叫其潘安,至於潘安有多美多帥氣呢?在《晉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嶽美姿儀,辭藻絕麗。
  • 李斯:三次跳躍,三封書信,一個辜負了人生真諦的功利主義者
    李斯憑藉自創的「老鼠哲學」苦心經營,一步步踏入秦朝政壇的權力中心區,但最終也沒逃脫一隻老鼠的終極命運。與呂不韋相比,李斯更加像一個政客,一個比呂不韋更加利己的功利主義者。此話怎講,我們先看助他成功的三次跳躍,再看他從巔峰走向沒落的三封書信,見證一個失道失德者的富貴與沒落之路。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權勢,但有時過度權勢會引發人的欲望,甚至會引發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李斯秦朝一代丞相,為嬴政平定天下出謀劃策,可謂是一個精明智者,但最終結局卻慘遭滅三族。他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輕信了小人,甚至被太監趙高一步一步扯入深淵中。
  • 留學生許可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3大特徵令人作嘔
    作為一名留學生,許可馨的「才華」還是有的,然而,作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許可馨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什麼:什麼叫做「不作就不會死」。何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第一,利己主義的定義:以自我為中心,為了一己之私,言行狹隘,甚至是不擇手段的人。簡而言之,「極度自私的人」。
  • 莫泊桑《羊脂球》:人生的智慧,是不給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留機會
    小說已「利己」為核心點,講述了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利用和犧牲羊脂球,換取個人自由的過程。那我今天就以「利己」為角度,解讀《羊脂球》背後:人生的智慧,是不給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留機會。01.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往往會無視他人利益,即使知道自己行為可能會損及他人利益,仍會選擇踐踏他人利益,直到滿足自己的需求。03. 【厭惡與拋棄】利己者第三步,利用只是手段,厭惡和拋棄才是最終結果羊脂球的付出,最終換來了一車人的自由。
  • 想了很多詞,仍然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人:李斯!
    李斯的死相極慘——「誅三族」,也就是殺掉夫族、母族和妻族。簡言之,凡跟他相關的人都得死掉,他自己也被腰斬,從腰部斬斷全身,不可謂不慘。論慘,歷史上恐怕只有方孝孺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夷十族,凌遲死)。但人家方孝孺是世所公認的大忠臣,李斯呢?恐怕很難下這個結論。
  • 團隊最大的災難不是懶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掌權
    謹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掌權,是組織的重要要務。然而,實際上,這樣的人往往一不留神就會溜到關鍵崗位,當你發現時他已經開始起破壞性作用,因為他們往往聰明地偽裝自己,使得你難以辨別。作者:李順軍來源:管理新紀元(ID:lsjcn2019)1團隊最大的災難不是懶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掌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說話來源於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的一段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沒有愛,即使是北大,也只會培養更多「吳謝宇」或精緻利己主義者
    沒有愛,即使是北大,也只會培養更多的吳謝宇或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北大教授錢理群曾經提出這樣一個經典的定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事故圓滑,成熟老道,善於配合,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能把利己這件事做到極致。除了精緻的利己主義,或許還會培養像吳謝宇這樣的有人格障礙的學子。這或許是我們當前教育體系當中應當思考的問題。
  • 北大教授:中國大學教出的都是不顧及他人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利己主義者是說那些經過精心的打扮,或者偽裝的利己主義者,她們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和品味,但一切活動的核心都是利己。而中國的一些大學,包括許多名校,培養出來的大多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雖然他們的智商很高,但是卻充滿著虛偽和世俗,並且她們喜歡用體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 李斯殺韓非是因為嫉妒?三個不可能,尤其要顧及嬴政的態度
    在李斯去往蘭陵拜荀子為師時,與他相向而行的,正是韓非,他們兩人同時拜在荀子門下,也是老師荀子引以為傲的最優秀的兩個學生。在共同學習的歲月裡,韓國公子韓非和平民出身的李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李斯欣賞韓非的淵博與深邃,而韓非,他羨慕李斯的自由和果決。荀子、韓非和李斯,師生三人的思想並不統一,但不影響他們彼此之間深刻的尊重。
  • 一代名臣李斯一生的潮起潮落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答案肯定不是,這背後永遠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一代名臣李斯!可以說沒有李斯就沒有當年的秦始皇!李斯本是那個混亂的年代裡普通的楚國人,來到秦國後為秦國效命,因能力與機遇相接合,一步步爬上人生的巔峰,做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可後來又因自己的埋下的惡果,造成自己被受五刑,腰斬和夷三族的悲慘結局。
  • 心理學:如果你身邊有人具備這3個特點,可能是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可就在他給出那封推薦信之後,這個學生卻從此消失,再也沒有在他的課堂上出現過,錢老這時候才反應過來這個學生一直接近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他懊悔不已,自此提出了一個新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那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究竟有哪些表現呢?老K給大家總結幾個特徵供大家參考:極其聰明、自戀要知道,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非常善於利用規則,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
  • 《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才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有人說《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她只是為了出儘自己心裡的一口惡氣才答應範柳原去香港赴的,而不是因為她愛範柳原才去的。但我覺得《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才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比起下面這幾位,流蘇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 清朝酷刑:灌鉛、腰斬、宮刑、騎木驢,但他是最後一個被腰斬之人
    清朝的酷刑是令人髮指的:剝皮、腰斬、俱五刑、凌遲、烹煮、宮刑、插針、鴆毒、鋸割、灌鉛、刷洗、彈琵琶、抽腸、騎木驢......這些清朝人所用的酷刑聽著都讓人膽寒。其中的抽腸之刑最為讓人噁心,行刑的場面猶如人間地獄,被抽腸之人皆是犯下了較為嚴重的錯誤才會被用此刑。其殘忍程度勝過凌遲,抽腸之人還是在活著的狀態,被人用鋒利的刀具割開肚皮,然後將沾滿鮮血的腸子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