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丨酒壺 馬扎 木製沙發……這些老物件都是高青縣常...

2020-12-14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3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淄博高青常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常盛社區。

在淄博市高青縣的黃河灘區,祖祖輩輩五千多人生活於此。長期以來,灘區受自然地理條件與黃河防洪政策的限制,黃河灘區基礎建設薄弱,經濟發展相對落後。

「在灘區那邊生活的時候,沒敢想!想都不敢想俺能住上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常盛社區居民呂英說。今年3月份,這批居民離開了黃河灘區,集體搬到了嶄新的常盛社區內,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屋內亮亮堂堂,房間裡陳列的全是現代化的新奇物件。可是總有幾個老物件,承載著黃河灘區的集體記憶,不捨得丟,也不能丟……

酒壺:寄託哀思 不忘故人

當記者來到村民李小蘭家裡時,壁櫥上的一隻小酒壺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沒有任何的色彩裝飾,只透著原本的金屬色彩,壺口處微微發白,壺身上坑坑窪窪,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老物件,被擺在了壁櫥最中心的位置。

李小蘭回憶說,這隻酒壺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是公公婆婆遺留下來的老物件,公公在世時,每次吃飯都要用到這隻酒壺。

「兩位老人走了有十多年了,想他們。這個酒壺就是個念想兒,我從黃河灘區搬過來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它帶到了新家裡來。」李小蘭說。

每年清明節時,家人們都會拿著這個酒壺去掃墓,用這個酒壺給二位老人倒酒,以寄託哀思。

馬扎:兒時記憶 不變情懷

65歲的李愛花是高青縣人,從小出生在黃河灘區。回憶起小時候,美好的時光便是每天晚飯後,拿著小馬扎,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黃河灘邊乘涼,和鄰裡鄉親拉家常。在自己有了家庭之後,也會經常帶著孩子在黃河灘邊乘涼、玩耍,與孩子講訴著時間的流變與黃河的變化。

現如今,柔軟的沙發替代了馬扎,成了吃飯閒聊的主要工具。李愛花家裡的馬扎雖被放在了角落裡,可並沒有灰塵落在上面。「閒下來時,我還是會坐一下馬扎,那感覺也很得勁兒。」李愛花說。馬扎裡,刻著李愛花一家的生活發展軌跡與變化,承載著幾代人的兒時記憶。

沙發:21年的流變 陪著孩子長大成人

在李小蘭家中,明亮的客廳裡有一組已經用了21年的沙發,今年搬家時她又將它帶了過來,鋪上了軟軟的毯子,還和新的差不多。李小蘭拍打了一下沙發,笑著說「這個可不捨得扔。」

李小蘭回憶,「買這個沙發的過程是比較曲折的,當時我們家庭條件不好。孩子看別人家裡都有沙發,就哭鬧著要買。當時我攢了一個月的錢,買了這個沙發,孩子高興得不行,飯也在這裡吃、覺也在這裡睡,叫都叫不下來!」

這一組從黃河灘上帶回來的沙發一直用到今天,怕沙發的木頭碰壞了新房牆面,李小蘭還細心地貼上了膠帶。「能用就一直用吧,看到它就能想起孩子們小時候的樣子,很滿足。」

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老物件被我們收藏、保存,那是根,是靈魂……(孔然 陳一釗 王良 孫凱旋 尹承謙)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萬裡入胸懷!齊魯大地奏響幸福大河新樂章
    秋分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東,探尋新時代齊魯大地與黃河的故事。黃河,決定一座城市的氣韻因河而生,因水而興。在山東,黃河是經濟繁華之源,也是文化繁榮之基。在黃河流域區域發展大格局中,濟南區位優勢明顯。
  • 中國夢·黃河情丨跨黃通道又添重大橋梁工程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全景...
    ,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24日舉行。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山峰似利刃拔地而起 黃河以南有個「華不注」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 黃河情|濟南市委網信辦展寶貞:聽泉水叮咚、品黃河文化...
    、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24日舉行。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山東濟南舉行。
  • 中國夢·黃河情丨15秒內完成殺菌!山東得益乳業採用巴氏殺菌技術為...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
  • 中國夢·黃河情② | 山西黃河沿岸保護和發展的「算術題」這樣解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聯合沿黃九省區組織開展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近日啟動。
  • 「中國夢·黃河情」「憂患河」變身「幸福河」的探秘 走進黃河...
    黃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自古以來,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於世,水患頻發,給其流域民眾帶來了深重災難。黃河寧,天下平。實現母親河歲歲安瀾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夙願。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裡程碑式的特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將夢想變成現實,小浪底人進行了哪些恢弘探索與實踐?書寫了怎樣盪氣迴腸的治黃篇章?
  •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上了歲數的彭水人都有個習慣就是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這些老物件你認得多少?見過8樣以上的暴露年齡了
  • 【中國夢 黃河情】甘肅蘭州:昔日廢棄泵站變身網紅「打卡地」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9月19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9月的蘭州,大河奔流、秋高氣爽、景色宜人,百裡黃河風情線又到了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位於南濱河東路的蘭鐵泵站觀景平臺上遊人如織,人們在這裡領略著黃河之都的獨特魅力。
  • 這些沙發清潔與保養乾貨,你都知道嗎?
    (2)缺點:藤製沙發的缺點就是怕熱怕潮,因此在家裡使用藤製沙發要避開高溫,避免暴曬,也要注意防潮。 二、木製沙發(1)優點:木製沙發的款式很豐富,一般外觀很高檔大氣,選用實木沙發更是天然安全。 (2)缺點:木頭的含水量較大,因此木製沙發如果遇水容易變形。
  • 中國夢•黃河情|山東治黃70餘載:秋伏大汛歲歲安瀾,生命之河惠澤...
    2020/9/24 23:53:09   來源:中國山東網       今天上午,「中國夢
  • 【物件】沙發的款式
    ▼沙發丨款式上周我們介紹了沙發這個物件的色彩和材質,今天我們再來仔細地了解一下另一個關鍵元素
  • 青島這位民間收藏家 讓老物件講述光陰的故事
    「這些別人看不上眼的老物件,見證了青島從小漁村發展到大都市的歷程。」昨日,市民郝利晟向記者展示他近兩年收藏的「寶貝」,這些別人根本看不上的老輩日用品,是他在膠州灣沿岸舊城、舊村改造中,從搬遷居民家中淘回來的。圖為各種零碎的老物件,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曆程。
  • 【中國夢·黃河情】探秘若詩若畫若爾蓋縣:顏值變「現」 人民吃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1日訊(記者郭文培) 當生態保護遇到脫貧攻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9月19-20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探秘若爾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新路徑。
  • 賣瘋了的小馬扎
    對於馬扎,大家應該不陌生,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放暑假時,每天晚上,拿出小馬扎,和家人、鄰居圍坐在院子裡,扇著蒲扇,數著星星,吃著西瓜,聽著蟲鳴……這種小型坐具,東漢時期由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已傳用近兩千年了。馬扎由8根木頭組成,繃上帆布或麻繩,可以合攏,便於攜帶。放在家裡,不佔空間,出門在外,提在手裡,可以隨時隨地方坐下休息,非常適合外出散步的老人和孩子。
  • 【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踏上三晉熱土,尋根黃河文明,赴一場與母親河的千年對話。 饋贈 有人說,一到山西就誠惶誠恐,因為一落腳就踩著了文化。「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 憲法宣傳周丨高青縣法院:憲法進校園 法治護童心
    憲法宣傳周丨高青縣法院:憲法進校園 法治護童心 2020-12-05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賣瘋了的小馬扎,新版更美了
    對於馬扎,大家應該不陌生,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放暑假時,每天晚上,拿出小馬扎,和家人、鄰居圍坐在院子裡,扇著蒲扇,數著星星,吃著西瓜,聽著蟲鳴……馬扎,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摺疊的板凳。由8根木頭組成,繃上帆布或麻繩,可以合攏,便於攜帶。放在家裡,不佔空間,出門在外,提在手裡,可以隨時隨地方坐下休息,非常適合外出散步的老人和孩子。
  • 馬扎故事-從公元25到2015
    馬扎也稱交杌(jiāo wù),交纏或交椅, 「杌」就是凳子。最早源自東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胡床」,由八根木棍組成,坐面棕繩聯接,世稱為馬扎。交杌一度也是爆款單品,在當時日常家居或外出遊玩都很流行。坐在小馬紮上寫詩的李白大神 在宋朝,小馬扎越來越高級,慢慢往一件重要的中國古代家具過渡-交椅,外表上增添了扶手和靠背,是當時身份地位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