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將於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而公園中有一有一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9月22日,記者來到華山後,看到已經有很多遊客趁著秋分時節來到這裡。有遊客對記者說,「早就聽說濟南也有座華山,就趁著天氣轉涼帶著家人一起來看看。」這就是屬於黃河沿岸的華山、屬於省城濟南的新名勝,那麼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記者做了一番探究。
景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華山的華其實讀作一聲,名字是由來於古稱「華(huā)不(fū)注」。《詩經小雅常棣》中有詩句說:「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讀音:唐迪支花,額付偉偉)。 「華」也就是「花」,「鄂不」即「萼跗」,意思為花蒂,也就是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古時以此為華山命名,為了比喻華山如花一般,跗注於水中、從水中而起。
據記者了解,華山海拔有197米,相對平地和湖面既似利劍拔地而起、又仿佛一朵還未綻放的花骨朵生長而出。因而還有一個說法,很多人認為「華不注」其實就是「花骨朵」,用「花骨朵」來形容華山就是一朵還未綻放的蓮花長在華山湖面。
華山也叫金輿山。記者查閱資料,在春秋時期,發生齊晉之間的鞌之戰之戰發生在華山所在的地方。《左傳》記載,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頃公親率大軍在今濟南北馬鞍山下與晉軍決戰,然而齊頃公驕傲輕敵,言稱「滅此而朝食」,換來的結果是 「齊師敗績」。
齊頃公被晉軍所追逼,「三周華不注」,自己所乘坐的戰車金輿的馬韁繩被樹枝掛住,眼看著被晉軍擒,幸得大臣逄醜父捨命相救才得以逃脫,華山因此典故而又被稱為金輿山。
華山的名字由來有詩句為依據、也有歷史作典故,而華山的魅力值得我進一步走近去發現。
閃電新聞記者 葉金巖 劉晨 馮宜雯 唐福晨 王嶢 濟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