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因為其特殊的構造,非常容易藏汙納垢,所以在洗澡的時候,媽媽們都非常糾結,要不要給小寶寶清洗肚臍。肚臍是個比較脆弱的部位,而且非常容易受到細菌地侵襲,如果媽媽們用力摳或者頻繁清洗,那麼就會對寶寶腹中的臟器造成刺激,引發各種身體不適。
所以說寶寶的肚臍眼不需要每天都清洗,並且在清洗的時候也不能用力過猛。一般來說,如果寶寶肚子上有結痂或汙垢,那麼可用橄欖油將其軟化,然後再用醫用棉籤輕輕擦拭掉。如果是剛出生的嬰兒,那麼在洗澡的時候,最好能貼個肚臍貼,以免其進水出現感染。
不少媽媽擔心耳屎會影響寶寶的聽力,所以就會頻繁幫他掏耳朵。但是要注意,耳屎又稱耵聹,是耳道分泌出來的,不僅不會影響聽力,還有不俗的保護作用,頻繁清潔就讓耳朵失去了這個天然的保護屏障。
另外不得不承認,掏耳朵是個非常舒服的事情,如果媽媽總是幫寶寶掏耳朵,那麼他就會因此上癮,頻繁要求掏。而因為耳道皮膚比較脆弱,所以在掏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損傷,輕者感染重者可惡化成中耳炎。所以平常不需要幫寶寶清理耳屎,實在多了可以用醫用棉籤在外耳道輕輕掃掃,萬萬不可深入。
囟門在沒有閉合前,是比較脆弱,平常碰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的。所以在洗澡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拿清水衝洗揉搓,切記不可大力去抓撓。否則就能讓寶寶出現腦部感染,嚴重的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另外孩子腦袋上可能會長一種鱗片狀、淡黃色油膩的斑塊,看起來非常噁心,不少媽媽們都是想要清洗掉。不過這個斑塊其實是頭垢,一般等到寶寶6個月後就會自行脫落,沒必要用蠻力扣掉。
寶寶私處因為經常被糞便汙染,所以需要經常清洗。而這裡要提醒各位,在給寶寶清洗此處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肥皂,因為它在洗去汙漬的同時,也會洗掉保護寶寶皮膚的油脂,少了這層保護層就非常容易出現皮膚問題。
最近有不少人在後臺留言,詢問冬天給寶寶洗澡的方法。雖然洗澡次數少了,但是也要2-3天洗1次,每次洗的時候提心弔膽害怕寶寶受涼感冒。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兩難的境地呢?
1.用浴盆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用淋浴的方法洗澡,但是並不適合孩子,一方面水溫不太好控制,另一方面還比較冷。所以這裡建議用浴盆,這樣不僅水溫易控,寶寶做裡面也不會冷。
2.控水溫
寶寶皮膚比較敏感,所以水溫也要把控好,建議控制在37-40℃。如果沒有溫度計,那麼可以用自己的手腕測一下,稍微有點暖即可。另外冬天水溫降得快,所以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要麻利點,期間可以加1-2次熱水,注意加水的時候把孩子抱出來。
3.水蒸氣
水蒸氣是提升浴室溫度最好的方法,所以給寶寶洗澡前,不妨先放一盆熱水,利用蒸氣提高室內溫度。這樣室內溫度上去了,水也涼的恰到好處,脫掉寶寶衣服就能開始洗澡了。
4.密閉性
每次給寶寶洗澡之前,最好能觀察一下門窗,看看是不是會出現穿堂風的情況。如果天氣確實非常冷,那麼建議把門窗都關好,並且加快洗澡進度,以免出現缺氧的情況。最後提醒一下,脫孩子衣服之前,最好先把自己的手搓熱,以手太冷涼到孩子。
5.用浴罩
如果浴室空間比較大,那麼還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小浴罩,因為空間被縮小了,所以即便外面寒風凜冽,罩子裡也是暖暖的,媽媽們也可以讓寶寶在裡面多玩一會。
6.備毛巾
準備給寶寶洗澡之前,一定要先把他的毛巾、浴巾、衣服備好放在旁邊,這樣寶寶一洗完澡就能立馬擦乾穿上衣服。如果洗完澡才去找衣服、毛巾,那麼寶寶就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感冒受涼。
7.暖風機
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使用暖風機提升室內溫度。現在不少家庭都會裝有浴霸,不過因為光線太強,所以我不建議給寶寶使用,以免傷害到他的視力。當然媽媽們可以在給寶寶洗澡之前,先打開浴霸10-15分鐘,等到室內溫度上來後,關掉浴霸再給寶寶洗澡。
有娃必看的育兒知識百科,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