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父母在面對寶寶的洗澡問題時,往往都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們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對眼前這個軟軟糯糯的小人下手。
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姿勢才能讓寶寶洗的舒服和安全,所以很多時候給孩子洗澡的重任往往會落到老人身上。
給新生兒洗澡確實並不容易,但是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
01給新生兒洗澡,這4個部位別亂洗
1、滷門
孩子的滷門分為前滷門和後滷門兩處,但是一般我們比較容易關注的是前滷門,也就是孩子頭頂上的一塊跳動的部位。
前滷門一般以菱形居多,當孩子長到一歲左右的時候,前滷門會逐漸閉合,但是在此之前,父母以及家人一定要格外注意,千萬不能把寶寶的滷門弄傷。
所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滷門只要簡單的用清水清洗就好,有的父母會覺得滷門上看上去髒髒的,甚至會用手去摳。
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因為滷門直接關係到寶寶的大腦,如果用勁對待很有可能對寶寶的大腦造成損傷。
2、耳朵
在給新生兒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有水流進他們的耳朵裡。但是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他們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會格外小心,想要避開耳朵的部位。
由於剛出生的寶寶頭圍非常小,所以父母完全可以用一隻手從他們的頭後環住,然後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別按住寶寶兩邊的耳朵。
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寶寶耳朵進水,否則很容易導致細菌隨著水進入寶寶耳內,從而引發中耳炎。
3、肚臍
連接胎兒和母體的臍帶在寶寶出生後也就完成了他它們的使命,當臍帶被剪斷之後,寶寶的肚臍就會留下臍帶殘端。
這時就要求父母正確護理寶寶的肚臍處,保證肚臍的清爽乾燥,儘量不要在洗澡時弄溼。
如果在洗澡時,寶寶肚臍上沾了少許水分,那麼父母可以用乾淨的紗布把寶寶的肚臍上的水分擦拭掉,然後再塗上一層碘伏或者酒精,以免寶寶的肚臍受到感染。
4、S處
新生兒的S處在護理時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女寶寶,那麼在洗澡的時候注意採取從前往後的方式進行S處清洗。
這樣能夠避免gm處的細菌被帶到寶寶的小便處,從而引發感染。
如果是男寶寶,那麼清洗起來更為簡單,直接用清水衝一下就好,完全不用把寶寶的BP推上去,否則很容易導致他們的皮膚受傷,反而讓寶寶感到不適。
另外寶寶B部和大腿根的交界處由於褶皺比較多,所以很容易積聚水分,所以寶寶在洗完澡之後,父母一定要把他們這處部位擦拭乾淨,否則很容易引起疹子出現。
02新生兒洗澡時的步驟
準備好他們洗澡所需要的物品,比如衣物毛巾等,並且調節好水溫,儘量控制在37度左右。
準備好浴盆以及支撐架,讓寶寶能夠舒服的躺在浴盆裡,讓寶寶的身體能夠完全浸在水中,以免受涼。
洗澡的順序應該先從藏汙納垢的地方,比如腋窩脖子等開始,然後是四肢和後背,接著是臉,最後洗頭。
03這三種情況不能給寶寶洗澡
1、皮膚有損傷時
如果寶寶身上有比較明顯的傷口,或者是在打預防針的當天,那麼都是不建議給他們洗澡的。
因為再怎麼注意,也會有水流進傷口,從而導致傷口感染,影響傷口癒合的速度。
2、飢餓時
人在飢餓時,身體出於自我保護,會在內臟和大腦兩個部位進行循環供血。
這時洗澡會導致本來應該在內臟和大腦循環的血液會轉換到體表,從而引發腦缺血缺氧,讓寶寶產生頭昏的感覺。
3、餵奶後
如果寶寶在剛吃完奶後就立刻洗澡,那麼寶寶體內的奶水還沒完全消化,這樣會讓寶寶有明顯的腹脹感,有可能在洗澡的時候出現嘔吐。
04多久洗一次澡比較合適?
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角質層也比較薄,所以洗澡的次數不宜過於頻繁,一般在兩三天洗一次即可。
但是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那麼由於寶寶比較容易出汗,所以應該給寶寶每天洗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次洗澡都要使用沐浴露,因為這反而會讓寶寶的皮膚受損。
其實只要父母在給寶寶洗澡時稍微注意一些,做好對寶寶幾處部位的保護,同時注意自己的手法和力度,那麼給寶寶洗澡也會變得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