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人,為啥要等到70歲才造反?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2020-12-18 懷古品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認為一個人活到了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但卻不越出規矩;然而司馬懿活到了70歲卻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起兵造反謀奪了曹氏的政權。當然,司馬懿不是聖人,他的兒子司馬昭早就有了異心,那司馬懿又為啥要等到熬死曹氏三代人才造反?他在擔心什麼?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除了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為漢朝丞相,而且基本平定了北方。這時候,曹操再次請司馬懿為官,甚至下令,如果司馬懿還像之前一樣不上任,那就把他抓了,於是司馬懿成在曹操手下做了官,與曹操次子曹丕的交情甚好。

後來曹操發覺司馬懿「有雄豪志」,讓曹丕提防些司馬懿,曹丕卻不以為然,而司馬懿還曾支持曹操稱帝,但曹操在世時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篡位的罵名還是降臨不到曹操的頭上。

220年,曹操在洛陽病逝,他33歲的兒子曹丕取代了漢朝,坐上了皇位,彼時司馬懿41歲,司馬昭才9歲,那曹丕為什麼不擔心司馬懿篡位奪權呢?只是因為信任司馬懿嗎?

並不是,事實上這時候的司馬氏還無力與曹魏抗衡,兵權都沒有掌握在司馬懿的手上,雖然司馬懿在曹操生前期間帶兵打過仗,但司馬懿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權利,因為為人做事也是兢兢業業。

司馬懿真正帶兵,羽翼逐漸豐滿,是從47歲開始,這時候曹丕病重,在臨終前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

226歲,曹丕死後,他22歲的兒子曹叡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並且讓司馬懿做了驃騎大將軍。司馬懿慢慢得權,並且展露出了自身才能,曹叡則逐漸信任了司馬懿,甚至將司馬懿看成了第二個諸葛亮。

239年,年僅36歲的曹叡在洛陽病逝,臨終前託孤於司馬懿,此外還有一個大將軍曹爽,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司馬懿還不是一枝獨大,依然收到了制約。

但新登基的皇帝曹芳才8歲,面前有一個歷經三朝的重臣司馬懿,還有一個勢傾四海的大將軍曹爽,皇帝曹芳的勢力就顯得弱小了,而偏偏曹爽比不上司馬懿安分,專權亂政,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郭太后居於永寧宮更無自由。

朝廷內外都視曹爽為謀逆賊人,公元249年,已經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也未必就是想造反,他打著剷除逆賊,維護曹魏天下的旗號,讓蔣濟、高柔等人都願意助司馬懿一臂之力。

只是曹爽被剷除後,朝廷之中再沒有人能夠制衡司馬氏,而司馬懿也反應過來,為什麼不自己做皇帝?剛成年的曹芳可不是司馬氏的對手,也就有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全十冊)》屬於第十屆文津獎獲獎圖書。暢銷四十載,貫通上下五千年。兒童視角講述、歷史現場還原、百篇精彩故事、千幅寫實插畫及珍稀照片,讓孩子歷史胃口從此大開,進而了解自己,評價世界,其中也有趣的講述曹氏與司馬氏之間的關係,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敢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司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的時候才敢造反,這司馬懿究竟在怕什麼呢?實際上並非是司馬懿害怕,而是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因此他只有等待。為何這麼說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他所侍奉的第一任君王,即魏武帝曹操。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70高齡才敢造反,司馬懿究竟在等什麼?
    司馬懿這個角色在三國演義中,既讓人有喜感又讓人討厭。司馬懿在諸葛亮面前總是高掛免戰牌,只要敢出擊,一定被諸葛亮搞得倉皇逃竄,成全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但就因為司馬懿有足夠的隱忍功力,讓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最終被司馬懿活活熬死在五丈原,這又讓諸葛亮的眾多粉絲對司馬懿恨得咬牙切齒。司馬懿的熬功絕對比五虎上將的武功還厲害,甚至都能打敗諸葛亮的計謀。
  • 司馬懿為何等到70歲篡位?野心不可怕,可怕的是耐心的野心家
    司馬懿為何等到70歲篡位?野心不可怕,可怕的是耐心的野心家 都知道漢朝是一個由草根建立的國家。劉邦是一個大老粗,而圍在劉邦身邊的能人異士大多也是出身。貧寒的大老粗。但是真的有這些不實一定的人能夠建立一個國家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 曹操培養了很多忠臣良將,為啥司馬懿造反時,沒一人站出來反對?
    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奇怪,人才最多的曹操,最後反而沒有奪得天下,奪得天下的,反而是他的謀臣司馬懿。為什麼司馬懿造反的時候,曹操的眾多能臣良將,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他呢?
  •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已經七十歲,為何他還選擇這一條險路?
    這條路可謂艱險,稍有差錯,等待司馬家的將是萬劫不復,可為何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這條路?說到高平陵事變,還得談及魏明帝臨終託孤。在魏明帝的遺詔中,由8歲皇太子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擔任顧命大臣。從曹丕開始,這是司馬懿第二次擔任顧命大臣。四朝元老,兩朝顧命大臣,司馬懿的地位根深蒂固。
  • 喜新厭舊、背信棄義,真正的司馬懿究竟有多「無恥」?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張春華就是司馬懿明媒正娶回家的妻子,也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母親,是陪著司馬懿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的賢內助。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曹操聽說他很有能力,就想把他召到朝廷裡當官。司馬懿覺得漢朝馬上要不行了,又不想給曹操賣命,就假裝中風,癱瘓在床不能動,無法應召。
  • 司馬懿的「神隊友」和「豬對手」
    他特別能「裝」——前後兩次裝病,一次騙過曹操,一次騙過曹爽,演技堪稱影帝;他特別能「忍」——曹爽騎在脖子上欺負他,他硬是忍了十年,終於抓住機會,一夜翻盤;他特別能「熬」——活了73歲,熬死了曹丕曹叡,熬死了諸葛亮,熬到了獨掌大權的那天……能裝、能忍、能熬,都是司馬懿自己的本事。但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外力的幫助也不可能成功。
  •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力壓司馬懿,兒子卻被司馬懿誅殺!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曹真、曹爽父子,則是一對反差極大的父子。一方面,就曹真來說,雖然被《三國演義》所醜化,但是,正史上的曹真無疑是一位名將,而是在官職和地位上更是力壓司馬懿。另一方面,在曹真去世後,曹爽儘管成為曹魏大將軍,卻在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誅殺,這導致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最終落入司馬懿家族手中。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曹操之名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寫詩也在行,在後人的評價中,他一直是一位以多疑、猜忌、殘忍、自私為標籤的政治家。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 性格清雅的水鏡先生和司馬懿有著什麼神秘關係
    司馬懿的高祖父是司馬鈞,他曾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其實司馬懿一直就是將種,因為司馬懿的祖輩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將相之才,但是後來就開始為官了,就像他的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做了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成為京兆尹。他也繼承了這種很好的傳統,不僅懂得很多的軍事知識而且還是個治國之才。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真相只有1個!
    諸葛亮死後,劉禪掌管蜀漢四十餘年,曹操死後不到三十年,曹魏政權就被司馬懿篡奪了,這是為什麼?就算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懿也非常害怕曹操,曹操堪稱司馬懿的師長。曹丕徵召司馬懿之前,曹操請了司馬懿的老師胡昭,到山中輔佐自己,但被拒絕,於是曹丕說出了「人各有志」這句成語,以示對胡昭的尊敬。但胡昭卻是第一個對司馬懿,有很大影響的人。
  • 曹氏三代君王皆能制衡司馬懿,為何至曹芳時代便被司馬懿奪了權?
    若真要選,恐怕只有日本戰國時期被譽為日本司馬懿的德川家康可以一比,但司馬懿的時代卻比德川家康早了僅兩千年。故本文從高平陵之變看司馬懿的隱忍一生。 司馬氏的起源眾說紛紜,共有五種說法:說法一認為司馬氏以西周時期司馬一職為姓;說法二認為春秋時期齊國司馬田穰苴是司馬氏的祖先;說法三認為司馬氏起源於姬姓;說法四認為司馬氏起源於羋姓;說法五認為司馬氏起源於子姓。
  • 曹家三代人,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司馬懿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想造反的,他在曹魏待了能有四十多年都只想自保,他天天害怕曹操對他的監視。各大政治力量集團相互聯合分裂鬥爭,而司馬懿則是其中之一。在當時司馬懿年輕,但也算老謀深算,他知道這種鬥爭並不關乎你是否正義,也於你是否願意去鬥爭沒有任何關係。在於別人是否看你順不順眼。即便你息事寧人,你也不可能逃脫別人的攻擊和算計,所以司馬懿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猶如走鋼絲一般,在曹魏的政權裡做一個和事佬。
  • 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原標題:   新華社拉薩5月20日電 題: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 白少波  5歲的聃增蔣邊把一塊塊積木壘成一座城堡時,他想像不到30多年前爸爸在童年時玩什麼,更想像不到60
  • 司馬懿:平定遼東,奪權曹魏,殺伐果斷,可謂後三國時代第一強人
    司馬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第一,司馬懿是一個擅於用兵的將帥之才。司馬懿在平定遼東公孫淵之亂的時候,展現了自己的的謀慮,他在戰前有周密的思考和布局,對自己的敵人公孫淵做好了戰前的了解和認識,做到了知己知彼。
  • 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張郃成了犧牲品,是司馬懿的失策還是陰謀?
    -----陳壽01在司馬徽的眼裡,諸葛亮是一個可以讓天下安定的人,也是因為這樣才送了他「臥龍」的稱號。而反觀劉備,知道了這位高人的事情後,決定去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大業。後來諸葛亮被劉備感動,幫助他成為了一霸。提到諸葛亮這個人,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優點了,除了善於用計外,他還會洞察人。縱觀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利用他人,只有一次是被人利用了,也可以說是中計了。
  • 司馬懿為何笑到了最後?做人最需藏好的三大「死穴」,他都藏住了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為何能在夾縫中生長並最終笑到最後?其實跟他能熬或能活的關係不大。概括說了來就是,做人最需要藏好的三大死穴,他都藏住了!
  • 司馬懿見石上刻牛繼馬後,認為將大難臨頭,轉身除掉一位牛姓猛將
    司馬懿:為了奪權,苦苦等待了幾十年  等到曹丕繼位之後,便大力重用司馬懿,這時候的司馬懿依然不敢亂來,可是曹丕也不是一位長壽的君主,活到了39歲便一命嗚呼找他的老爹去了,而此時司馬懿已經47歲了。  為了讓曹丕覺得自己是位「可愛」的大臣,司馬懿一直在偽裝。
  • 老奸巨猾的曹操,早就懷疑司馬懿,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曹操知人善任在歷史上可是非常有名,他打破了自古以來被大家族壟斷的取士制度,大膽啟用了很多有才之士,每當曹操遭遇困難時,手下就會有人幫他出主意,很多問題也都可以得到迎刃而解。並且曹操還非常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所以實際上,如此英明機智的曹操,在很早之前就預料到了司馬懿沒有人臣之心,只不過他沒有下定決心殺了司馬懿罷了。那麼,曹操為什麼不直接幹掉司馬懿呢?或許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下列這些吧。
  • 司馬懿的哪個兒子是生前就當上皇帝的?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的結局如何?
    雖然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狼顧之相」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看他司馬懿的兒孫後人們的經歷便知,這種相貌必定不俗。司馬懿有一位妻子三位妾室,她們分別是張春華、伏夫人、張夫人以及柏夫人。在這四個人中,當屬柏夫人最受寵愛,可以說她是司馬懿晚年時期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