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②為并州總管,以③奢縱免官。楊素啟奏:「王,陛下愛之,請舍④其過。」文帝曰:「法不可違。若如公意,吾是王兒之父,非兆人⑤之父,何不別⑥制天子兒律⑦乎?我安能虧⑧法?」卒⑨不許。
注釋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秦王俊:楊俊,楊堅三子,封為秦王。以:因為。舍:捨棄,引申為寬恕。兆人:眾民,百姓。別:另外。律:法律。虧:損害。卒:最終。
譯文
隋文帝的兒子秦王楊俊是并州總管,因為奢侈放縱而觸犯刑律被免去官職。楊素向隋文帝進言道:「對於秦王,陛下十分疼愛他,臣請求陛下寬恕他的罪過。」隋文帝說:「法律誰也不可以違反。如果按照你的意思來處理,我就僅僅成了秦王的父親,而不是天下人的父親了,倘若如此,為什麼不另外製訂專門適用於天子兒子的法律呢?我怎麼能使法律受到損害?」最終隋文帝沒有赦免秦王。
人物介紹
隋文帝楊堅:(541年一604年),字那羅延,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北周隨國公楊忠的兒子,隋朝開國皇帝。
北周建立後,先後擔任隨州刺史、大司馬、丞相,位望日隆。大定元年(581年),接受北周靜帝禪讓,即位為帝,改元開皇。
楊堅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改革,有效處理了民族矛盾。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700餘萬戶,史稱開皇之治。在位晚期,猜忌殺害功臣,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禍根。
仁壽四年(604年),病逝,廟號高祖,諡號為文,安葬於泰陵。
文化常識
隋朝:(581年一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享國38年。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讓於丞相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省西安市)。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並遷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大業盛世」。然而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619年隋朝徹底滅亡。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改革,當時周邊國家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中國文化與制度的影響。
啟發與借鑑
隋文帝楊堅堅持不赦免自己的兒子,體現了其尊重法律,天子與庶民同罪的思想,這也同樣透露出隋朝的律法嚴明。隋朝之所以能夠開創開皇之治,和楊堅的睿智嚴格的治國思想是分不開的。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人無信不立」,這些都是古人留給後人的戒訓。我們要時刻保持著對法律的敬畏,有法必依,而執法者更需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