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不運動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

2021-02-06 十點讀書

北大校長王恩哥上任時,曾向學生說,人一生應該結交「兩個朋友」。


其中一個是圖書館,而另一個,則是運動場:

到運動場鍛鍊身體,強健體魄。強健的體魄是成就事業的根基,從現在起,有恆、有序、有度地運動,每年定期體檢一次。


之所以把運動放在與讀書齊平的地位上,是因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人生真的不一樣。


運動,是最好的「保健品」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八十歲以後會是什麼樣?


這個問題問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卻又出奇一致的喪。


有的說,可能坐在輪椅上被兒女或者護工推著走;


有的說,可能這個病那個病的,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在遭罪;


更有的說,自己可能壓根活不到那個時候,也根本不想活到那個時候。


畢竟人老了,眼也花了,牙也掉了,腿腳也不靈便了。想吃的東西吃不了,想去的地方去不成。不用癱瘓在床,能嚼得動東西認得清人,似乎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


大家都認為,老,等於痛苦,等於負擔,等於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但有些老人,偏偏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前段時間,一條#107歲老人每天能做100個拉伸運動#的新聞躥上了熱搜。


這位生活在陝西鹹陽的老奶奶,身體好得讓人驚嘆,蹲起、蹬腿、拉筋這些動作做起來得心應手,甚至比很多年輕人還溜。



在採訪時記者了解到,老人每天都會堅持一個小時的運動,如今雖然已過百歲,但並沒有「三高」,而且面對鏡頭說話時,老人邏輯清晰有條理,給所有人展現了老了以後的另一種活法。

因為運動而健康長壽並不是個例。


國外的一位老爺爺John Carter,從年輕時就一直堅持每周5次到健身房鍛鍊。如今他90歲了,依然身體健壯,舉鐵、跳水、踢球、滑雪.通通不在話下,而且很少生病。



常常能看到身邊的人為了養生瘋狂購買各種保健品,殊不知,運動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在年輕時堅持運動,幾十年之後,當別人坐在輪椅上時,你可以神智清明步履輕鬆地哼著小曲去遛彎、去買菜、去跳廣場舞,做很多別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


83歲的鐘南山,107歲的劉彩芹,都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想要追求健康長壽,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運動,是最好的「凍齡劑」


前幾天,一代人的童年女神李若彤,迎來了自己54歲的生日。


她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境,並配上了近照。



網友們紛紛感嘆:「這看起來哪裡像50多歲的人啊,走在大街上說她30歲都覺得把人給說老了。」

從1995年飾演《神鵰俠侶》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到如今已有25個年頭,但「姑姑」好像是真的不會老。

但凡談起娛樂圈裡那些「凍齡」的男神女神們,就一定會有一個怎麼繞也繞不開的點——堅持運動。

李若彤也不例外。


她在生日當天的微博就明確說道:「對我而言,身上必須有肉,但只能是肌肉。」


從她過往的微博也很容易看出,她已經把運動健身,當做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想要青春常駐,在五六十歲的年紀光彩照人,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運動,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即使已經人到中年,即使已經長出了啤酒肚,只要開始運動並堅持下去,體能和精神一樣可以回到20年之前的狀態。


在抖音上,有一位姑娘分享了自己父親健身3年的經歷。


姑娘說,自從她的母親去世以後,她就一直跟父親相依為命,最開始的幾年,父親因為心情原因狀態很差,三年前,他開始決定運動:

跑步、遊泳、登山、舉鐵.他都去嘗試,並且都堅持了下來。


三年後,父親練出了一身肌肉,看起來年輕了20歲。



再高明的醫學手段,也只能改變一個人的皮囊。而運動給人帶來的改變,則是由內而外,脫胎換骨的。


年輕的外表,活力十足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是長期堅持運動之後,生命回饋給我們的禮物。


運動,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近幾年來,隨著一起又一起的新聞事件,心理健康開始被大家廣泛關注。「心理疾病」「抑鬱症」這些詞彙,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之中。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


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超過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因為生活節奏快,各方面壓力大,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得有一些負面情緒。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的排解,積少成多,就會為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而排解負面情緒最健康有效的辦法,就是運動。


心理學家也表示:「經常運動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要低得多。」


但比較困難的一點是,當一個人心裡已經被負面情緒堆滿的時候,他是不想動,不想做任何事情的。這個時候告訴他去健身,去運動,根本無濟於事。


最好的方法,就是儘早養成運動健身的習慣。

運動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因為它能帶給我們一個更加明亮鮮活的人生。


前幾天,有一位父親上了微博熱搜,因為他「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個小時,沒玩完不準做作業」。



在採訪時父親說,一個孩子的成長首先是身心健康的成長,我對他的基本要求就是他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其他的,他自己的路就由他自己選擇。

這位父親的做法幾乎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大家在評論區紛紛表示,能有這種教育觀念的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好爸爸」。



定期運動,就是在給我們的心情定期做一次「大掃除」。


心裡寬敞了,生活才能寬敞起來。



越長大就越懂得,無論何時,健康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有了健康,我們才能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東西,做想做的事情。否則,一切都只能是空想。



健康是幸福快樂的前提,而運動,則是健康的基礎。


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吧,儘管一開始可能會很累,可能會因為短期看不到明顯的成效而產生挫敗感。


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年,兩年.


當你擁有了比同齡人更健康的身體、更年輕的長相、更快樂的心理狀態時,你一定會覺得,那些汗水都沒有白流。


相關焦點

  • 「早安·日照」運動和不運動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
    之所以把運動放在與讀書齊平的地位上,是因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人生真的不一樣。運動,是最好的「保健品」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八十歲以後會是什麼樣?這個問題問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卻又出奇一致的喪。畢竟人老了,眼也花了,牙也掉了,腿腳也不靈便了。想吃的東西吃不了,想去的地方去不成。不用癱瘓在床,能嚼得動東西認得清人,似乎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大家都認為,老,等於痛苦,等於負擔,等於喪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但有些老人,偏偏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距到底有多大?
    伏爾泰說過:生命在於運動。古人誠不欺我也。堅持運動,不僅能帶給我們挺拔優美的體態,氣色紅潤的臉龐,它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帶來了神奇的變化。日積月累,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差別真的會很大。前段時間,網上爆出一個視頻《人生最後十年》,視頻展示了人生最後的十年中,健身和不健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 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人生變好,往往是從堅持運動開始。六七十歲又何妨,只要運動起來,就是不一樣的人生。 去年80歲的羅廣德老爺子,在3月份的東京馬拉松,悽風苦雨中跑完了全程。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從75歲才開始跑步。在短短幾年間,他已經跑過了世界六大滿貫。 2018年的泰興國際半程馬拉松上,一位75歲的張維嬋奶奶完成了比賽。
  • 運動與不運動,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那麼,如何堅持運動保證身體健康呢。我們不從運動的專業角度回答,下面這兩個思維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1)你要知道,別人沒時間笑話你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包括自己在內,開始運動的時候最難跨越的一個障礙是「不好意思」。
  • 不運動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運動和不運動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運動的人習慣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精神飽滿不運動的人常常熬夜晚起生活不規律,常常提不起神運動的人周末堅持早起鍛鍊不會因為周末而鬆懈不運動的人會選擇睡個懶覺周末的生活日夜顛倒
  • 【健康運動】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別到底有多大?
    2周不運動,心血管功能下降1.8%研究發現,14天不運動的話,人體的心血管功能會下降1.8%
  • 「46歲蘇有朋」近照刷屏:運動和不運動,十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是46歲的人嗎?他是不是吃了防腐劑啊,怎麼一點都沒有老?」哪有什麼防腐劑、不老藥,讓「五阿哥」躲過歲月摧殘的秘密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運動」而已。爬個樓梯都要氣喘籲籲,更不要說唱歌跳舞……在你胡吃海塞不知節制,沉溺手機遊戲卻抱怨沒時間運動的時候,那些正在奔跑著的人,早已把你遠遠甩在了身後……不禁感慨: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距真的太大了。
  • 46歲蘇有朋近照刷屏:運動和不運動,十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當時那些纖細美麗小姑娘,也都慢慢變得「珠圓玉潤」,由鄰家少女變成了鄰家大媽。都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但容易老、容易胖」,似乎肥胖就是人到中年的必經之路。為了這次1分30秒的演出,他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了舞蹈訓練。
  • 54歲李若彤身材曲線被曝光: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李若彤有近20年的運動經歷,即便是外出或遠行,都會帶著啞鈴、瑜伽墊和運動裝束。為的就是保持運動,讓自己時刻處在高峰期。健身或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總有一天你會因為堅持做一件事,而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 運動和不運動,十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不運動,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去年6月,歌手蔡依林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瑜伽照,隨即#蔡依林身材#的話題就上了熱搜。先悅己再悅人。」有句話說得好:「所有你想要的樣子,都得靠自己來雕刻。」我們總是習慣一邊羨慕著別人,一邊又暴飲暴食,長坐久臥。等年紀到了,各種毛病來了,又感嘆歲月不饒人。每個光鮮的背後,都是無數的堅持。越運動,越美麗。運動,是對抗歲月最好的武器。認真生活的人,永遠都不會老。
  • 38歲韓寒跑5公裡平均配速3分43秒:運動和不運動,差距到底有多大
    運動,讓你擁有更好的人生運動和不運動,差距到底有多大?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人生最後十年》,裡面的寫實畫面,讓人不禁唏噓。在人生最後的十年,你是健步如飛地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吃好睡好身體倍兒棒?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深思探討的人生課題。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別是肉眼可見的巨大。提到鍾南山院士,人們湧入腦海的第一印象,估計都離不開他83歲高齡依然奮戰在病情一線的身影。
  • 低強度運動與高強度運動哪個更好?你更適合哪一種運動呢?
    毫無疑問,如果您想提高自己的速度和力量,那麼高強度的鍛鍊絕對是正確的選擇。低強度運動也有很多好處,在形式上可能是更適合我們經常進行的活動。那你到底應該參加哪一個呢?事實是,兩種運動都有益處。許多人不了解兩種運動形式之間的區別以及好處。今天,我將確切介紹這些運動形式的不同之處,以及它們對大腦和肌肉的不同影響。高強度運動當我們想到運動時,通常會想到常見的高強度運動。這包括短跑,遊泳,跳高,登山,伏地挺身,引體向上,以及更多運動。
  • 48歲鄭秀文深夜曬健身照引熱議: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究竟差哪裡?
    視頻中,她做著運動,大汗淋漓。儘管面部沒有化妝,但她依舊無懼鏡頭,大膽展示本真的自我,並配文:「好醜。但也好爽。」了解鄭秀文的網友大概知道,鄭秀文是個健身狂,她時不時地就會在社交平臺展示她的健身成果。她曾經說過:改變自己,從運動開始。
  • 長期運動的人,和從來不運動的人,有什麼不同?
    有些人說,平時應該堅持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但也有人說,平時應該靜養不運動,這才能頤養天命。那麼到底是長期運動好,還是從來不運動好呢?
  • 早上運動好,還是晚上運動好?最佳運動時間要了解,避免越練越差
    說到運動,是大家獲得健康身體過程中不可少的,運動有助於健康,生命在於運動,都揭示了運動的重要性。合理的運動,是人們保持健康的提前,關於運動時間,需要大家提前了解,到底是早上運動好,還是晚上運動好?很多人並不清楚,接下來告訴你真相,科學運動,獲得健康,以免身體越練越差。
  • 每天運動的人生到底有多賺
    直到有一天,曾經的室友見了我以後,突然驚訝大叫道,你什麼時候胖了這麼多,而走在身後的朋友也強烈附和道,真的誒。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身材的重要性,明白再這樣縱容自己胖下去是不行的,身材是一個人自律性的直觀體現,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還怎麼控制人生。
  • 每天運動的人生到底有多賺?
    平日裡倒覺得沒什麼,無非是不太敢去泳池和海邊,也穿不了好看的衣服,不能被誇贊而已。直到有一天,曾經的室友見了我以後,突然驚訝大叫道,小強,你什麼時候胖了這麼多,而走在身後的朋友也強烈附和道,真的誒。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身材的重要性,明白再這樣縱容自己胖下去是不行的,身材是一個人自律性的直觀體現,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還怎麼控制人生。
  • 「中年男人」蘇有朋、「長跑少女」陳意涵:運動和不運動,十年後差距有多大?
    「這是46歲的人嗎?他是不是吃了防腐劑啊,怎麼一點都沒有老?」哪有什麼防腐劑、不老藥,讓「五阿哥」躲過歲月摧殘的秘密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運動」而已。爬個樓梯都要氣喘籲籲,更不要說唱歌跳舞……在你胡吃海塞不知節制,沉溺手機遊戲卻抱怨沒時間運動的時候,那些正在奔跑著的人,早已把你遠遠甩在了身後……不禁感慨: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差距真的太大了。
  • 運動裝備指南:到底哪一種運動手錶才是最適合我的表?
    Health與Fitness,是穿戴式裝置這幾年很夯的應用,Garmin在這方面經營許久,系列產品從手環,跑步手錶,自行車碼錶,三鐵手錶到登山手錶都有,看著網頁瀏覽著型號與規格,掙扎中不斷的提高預算,到底哪一隻才是最適合我的表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教育,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而運動,是人走出平庸邁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30%的兒童因缺少運動導致體型過胖或者過瘦,體質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