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54歲的李若彤出席一場時裝秀。
她穿金色緊身裙、戴金絲眼鏡,與模特並肩而行。
久未露面的她風採依舊,氣質獨特又帶著一絲只可遠觀的高冷。
憑藉自己的「凍顏」與S型曲線身材,和專業模特站在一起,毫不遜色。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李若彤的狀態非常好,皮膚白皙細膩。
即使在這樣的近距離高清鏡頭下,也沒有明顯的面部下垂和法令紋的跡象。
優雅的頸部線條,開闊的直角肩。
這樣的李若彤,你敢相信她已經超過半歲了嗎?
好身材的呈現,自然少不了持之以恆的自律。
李若彤有近20年的運動經歷,即便是外出或遠行,都會帶著啞鈴、瑜伽墊和運動裝束。
為的就是保持運動,讓自己時刻處在高峰期。
從年輕起,李若彤就非常熱衷於健身。
平日裡,社交平臺上曬的,也都與健身相關。
每周2-3次的健身房鍛鍊,看似簡單的一個習慣,卻鮮有人能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但李若彤做到了。
正是你花費在玫瑰上的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貴無比。
李若彤的狀態,便是最好的答案。
除了堅持運動外,李若彤的生活習慣也非常健康。
每天早睡早起,飲食清淡、戒咖啡、戒飲料,以白水為主。
正是因為這種強大的自制力,才讓李若彤從內而外散發青春的光彩。
即便與25年前的自己相比,歲月這把刀也並未改變李若彤年輕的模樣。
有句話說:
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就是讀書和健身。
對自己身材和健康負責,是最基本的人生態度。
強健的體魄是成就事業的根基。
健身不僅塑造身材,提升個人魅力,最重要的是鍛鍊意志,提升品質,增強自信,熱愛生活。
只要自己變優秀了,其他的事一定會跟著好起來。
健身或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總有一天你會因為堅持做一件事,而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2
那些把運動當成愛好的人,年齡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
這位老人叫劉彩芹,今年107歲。
別看她年齡大,近30年來,她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能做100個拉伸。
老人之所以健康長壽,與經常運動不無關係。
除了經常運動外,老人的生活習慣也非常健康。
每日早起都會空腹喝一杯加了蜂蜜和醋的溫水。
據老人自己說,她一年能吃十多斤蜂蜜。
在飲食上,老人喜歡吃野菜、青菜、紅薯、包穀糝、小米稀飯和麵條。
每日的牛奶和雞蛋是必需品。
有著運動習慣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加持,雖然已經是107歲的高齡,但是除了聽力外,老人的身體沒有大毛病。
世衛組織將「運動」譽為「最好的抗病良藥」。
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不僅降低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會,還幫助降低死亡率。
不少中老年人稍微動一動就會出現關節「咔咔」的響,還伴隨疼痛。
因此,總擔心進一步增加關節磨損,認為還是多臥床比較好。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
對於已有不適但尚未發展為膝關節炎的人群而言,中等強度的運動並不會增加他們患膝關節炎的風險。
每周1-2次適度運動甚至還可將膝關節炎的風險降低約30%。
適度的運動不僅安全,還會優化身體其它方面的不足。
79歲的銀髮網紅汪奶奶,憑藉其精緻的外表圈粉無數。
她在2019年8月參加《中國達人秀6》,一段精彩絕倫的舞蹈,讓全場為之瘋狂。
舉手投足間盡顯老一代藝術家的風範。
或許時間總是善待美好的人,汪奶奶身上體現的不是「凍齡」,而是當下的美好和自律。
這是汪奶奶一天的生活安排:
8:35am起床、拉伸、開肩、護頸操
9:15am化妝、挑選衣服出門
10:30am健身館、跑步機、負重、有氧和力量
3:50pm跳舞、守護事業
6:00pm咖啡館喝咖啡
9:00pm床上睡美容覺
跳舞是汪奶奶的終身事業。
每天至少一個半小時保持對舞蹈的練習,從不中斷。
這一跳就是66年。
無論是肢體的開度,拉筋壓腿一字馬,規範到不輸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而這每一步都需要持之以恆的自律串聯。
如果說堅持每日的運動是最好的自律,那麼對飲食的節制才是汪奶奶對自己嚴格的表達。
既不會暴飲暴食,也不會盲目節食。
她喜歡喝燕麥片、吃水果,使她的身體感到飽足。
其實精緻的生活裡,藏著你喜歡的生活。
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汪奶奶將精緻的生活作為日常過了一輩子。
早上起床護膚、化妝、做造型,為自己挑選服裝搭配,是汪奶奶精緻一天的開始。
「一輩子只穿高跟鞋」,這是她堅持的精緻生活。
她會穿著像復古的上海貴太太皮草,塗上一抹妖豔紅唇增添氣質。
珍珠項鍊、香奈兒耳飾,精緻的紅色支架無一不在透露著汪奶奶對於生活的追求。
即使她現在已經79歲了,但依舊願意接觸新鮮的事物,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學習玩耍。
在她的認知裡,年輕就是一種心態,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條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不是別人,而是你願意為更好的自己有多努力,又有多自律。
汪奶奶堅持了幾十年後呈現出來的狀態,也再一次讓我們相信健康運動的力量。
《心流》裡有一句話: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尋求意義」,不論它的本質,不論它來自何處,只要找到一個統一的大方向,人生就會有意義。
3
在《26種人類疾病的運動幹預指導方案》中,研究人員通過對26種疾病的運動幹預證實:
運動可對疾病的預防和康復發揮積極作用。
BBC出品的紀錄片《鍛鍊的真相》,顛覆了人們對「運動」的許多常識。
你是早飯前運動,還是早飯後運動?
答案應該是:早飯前。
同樣一頓早餐,飯前運動使飯後血液中的脂肪量明顯減少三分之一。
脂肪進入肌肉中,大部分被消耗掉,而不會進入內臟損害身體。
飯後運動,這種脂肪很容易隱藏在我們肝臟、腎臟、脾臟等內臟周圍。
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
歐巴馬曾在《男性健康》雜誌採訪時說:
「我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鍛鍊,事前預防永遠強過事後彌補。」
同樣事前鍛鍊的還有李嘉誠。
李嘉誠早上6點起床後通常先鍛鍊一個半小時,包括打高爾夫球、遊泳及跑步,然後才開始一天的安排。
外表瘦的人,未必內在真的瘦。
表面上很瘦,實際體內很多脂肪,內臟含量很高,也就是內臟脂肪過剩。
這種人屬於「外瘦內胖」型。
平常我們說的減肥,一般指的是看得見的皮下脂肪,也被稱為「良性脂肪」。
內臟脂肪長在臟器周圍,身體外觀完全看不出,過多會引起心臟病、腦中風,被稱為「惡性脂肪」。
臨床上:
90%以上的「大肚子」、嘗試各種方法腰圍依然減不下去、以及經常便秘的人,極有可能就是內臟肥胖者。
紀錄片中,外觀顯瘦的Mike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掃描後,看到大片的白色部分,被嚇到了:
他的體內有大量對健康不利的脂肪,會引起2型糖尿病的形成,也會增加胰島素抵抗性。
它們靜靜潛伏,等待某個時刻打得人措手不及。
為了不讓這些潛伏的可怕脂肪,打擾到人的健康,運動是最好的方式。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
Mike接著又進行了第三場實驗: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
Mike以自己的極限速度騎單車20秒,短暫休息後繼續。
每次三組,每周做三次訓練。
實驗證明:
這種鍛鍊方式所能帶來的健康益處,等同於在每周在健身房中鍛鍊兩到三個小時。
這種鍛鍊方法的原理在於:
高強度運動能分解肌肉的糖原儲備,而這正是血糖的儲存方式。
而且,高強度的運動可以調動70%-80%的肌肉組織。
更有利於糖分的取出。
其實,每周3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就會讓你更健康。
HIT運動法,即高強度運動。
比起散步或慢跑,能多激活50%的肌肉組織,顯著提高肌肉的新陳代謝。
用盡全力、超快速蹬室內自行車。
每周3次、每次3遍、每遍20秒,也就是每周只花了3分鐘。
「久坐」,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身體閒下來時,黏性物質不斷積累,血糖和血脂水平開始上升。
不要久坐超過1小時,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
只要「離開椅子」,在日常工作中,儘可能保持運動,能走路時儘量走路,能上下樓時不坐電梯。
通過非運動性熱量消耗,不用流汗,也能控制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加代謝率。
實驗證明:
一天中不停走動,但沒有進行正式鍛鍊的咖啡店服務員,比起一天坐著工作,晚上拿出特定時間鍛鍊的作家,消耗的熱量更多。
4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
其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唯一共性。
美國研究人員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並揭開他們長壽的秘密:
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
早就有研究證實:
長期運動可以抵抗焦慮,令人心情舒緩,充滿活力。
4年前,53歲的賀明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醫生告訴他還有3個月的生存期,倔強的賀明選擇馬拉松向病魔宣戰。
他舉著一面印著「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16字的小旗,立志在有生之年完成100個馬拉松比賽,不向命運低頭。
直至今年6月去世,賀明一共跑了61場馬拉松。
相比醫生的預期,他多活了近4年。
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不僅讓賀明身體部分指標均有好轉。
更重要的是,賀明在跑步的過程中調整了對待癌症的態度。
賀明說:
「癌症真的沒有那麼可怕,人一定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哪怕不能延長生命,但至少也要讓自己過好每一天。」
生命的長度我們控制不了,生命的寬度可以很好地去把握。
馬拉松的賽場,就像是人生的跑道,有人收穫的是名次、有人收穫的是健康、有人收穫的是重生。
奔跑的意義就在於,你透過身體的處境轉變了看待人生的心境。
你在賽場上找回了,應該在人生中為之驕傲和不放棄的理由。
馬拉松看似是一場拼耐力的長跑運動,實際也是對人生的掌控。
我想,這大概就是「運動」的真正意義。